搜索到23603篇“ 病理组织学变化“的相关文章
- 结直肠腺癌CT表现特征与其病理组织学变化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探讨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 探讨结直肠腺癌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表现特征与其病理组织学变化的关系,为临床疾病诊断及病情评估提供重要参考。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2021年10月婺源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结直肠腺癌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收治的6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进行CT检查,包括CT平扫、增强扫描及纹理分析,之后由2名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影像科医师进行审阅,并经软件分析获得CT表现特征,包括标准差、平均数、不均匀度、熵、峰值、偏度等参数。比较2组CT表现特征变化,并分析结直肠腺癌CT表现特征与其病理组织学变化关系。结果 2组平均数、峰值、偏度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标准差、不均匀度、熵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理组织变化患者平均数、峰值、偏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NMⅠ期—Ⅱ期、限于肌层、有淋巴结转移患者标准差、不均匀度、熵高于Ⅲ期—Ⅳ期、肌层以上及无淋巴结转移患者,低分化患者标准差、不均匀度、熵>中分化患者>高分化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结直肠腺癌CT表现特征与病理组织学变化存在密切关系,通过分析标准差、不均匀度、熵数值能为疾病早期诊断及病理特征区分提供重要参考。
- 董文书程华钦金仙芽
- 关键词:结直肠腺癌计算机断层扫描影像学特征病理组织学
- 基于脾虚湿阻研究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模型炎性因子、钠钾ATP酶及病理组织学变化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建立基于脾虚湿阻环境下的佐剂性关节炎(AA)大鼠模型,观测其炎性关节的炎性因子、脾脏钠钾ATP酶(Na^(+),K^(+)-ATPase)表达及关节的病理组织学变化。方法:将30只Wistar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AA对照组、空白对照组,每组10只。模型组在脾虚湿阻环境下复制AA大鼠模型,AA对照组在常温常湿下复制AA模型,空白对照组给予常温常湿环境喂养。28 d后,观察大鼠的进食量、精神状态、毛发、关节肿胀度、活动情况,以及关节的病理组织学;检测血常规,炎性关节的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及脾脏的Na^(+),K^(+)-ATPase活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精神萎靡,进食量减少,部分大鼠腹泻,毛发失去光泽,关节肿胀,部分足底部溃烂,活动迟缓或跛行;模型组大鼠关节的病理组织学表现为滑膜组织中大量淋巴细胞、浆细胞、巨噬细胞等炎性细胞浸润,滑膜增生呈多层化,纤维血管翳形成。血小板计数、中性粒细胞比率和单核细胞比率明显升高(P<0.05),淋巴细胞比率明显降低(P<0.05),IL-6、TNF-α、VEGF表达明显升高(P<0.05),Na^(+),K^(+)-ATPase活性减退(P<0.05)。结论:模型组大鼠表现出关节明显肿胀,足底部溃烂,饮食量减少,大便溏泻,Na^(+),K^(+)-ATPase活性减退,类同于中医痹病脾虚湿阻的范畴,血细胞计数、比率和IL-6、TNF-α、VEGF等异常表达,以及关节的病理组织学表现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表现一致。
- 刘德芳张耀雷刘碧莹李莞刘涛郭明阳晏姣
- 关键词:佐剂性关节炎炎性因子钠钾ATP酶
- 氯化镉对小鼠肝脾系数及病理组织学变化影响的研究
- 2022年
- 目的:探讨氯化镉(CdCl_(2))暴露对小鼠肝脾系数及病理组织学的影响。方法:选取健康成年SPF级ICR小鼠24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6只,分别是氯化镉染毒组(包括CdCl_(2)2.0、1.0、0.5 mg/kg)和生理盐水(NS)对照组,小鼠正常饮食,每组经腹腔连续注射14 d后取材,分别计算各组小鼠的肝脾系数,HE染色镜下观察肝脏和脾脏的病理学改变,检测血清谷胱甘肽(GSH)及过氧化氢酶(CAT)含量。结果:连续染毒14 d后,各组小鼠体质量增加程度不同(F=4.096,P<0.05),各染毒组(0.5、1.0、2.0 mg/kg)肝脏系数分别为(6.41±0.52)g/100g、(6.36±0.40)g/100g和(6.45±0.47)g/100g,高于对照组的(5.39±0.58)g/100g(F=6.347,P<0.05);镜下观察发现,部分肝细胞水肿、坏死、炎细胞浸润、脂肪变性,脾脏增大、增重,各染毒组(0.5、1.0、2.0 mg/kg)脾脏系数分别为(1.06±0.06)g/100g、(1.18±0.24)g/100g和(1.30±0.23)g/100g高于对照组的(0.42±0.09)g/100g(P<0.05);2.0 mg/kg组GSH和CAT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氯化镉暴露增加小鼠肝脏和脾脏系数,肝脏出现水肿、炎症等,对小鼠肝脾可能会产生一定的损伤,这些改变可能与机体的氧化应激有关。
- 张玉媛芈静鲁静
- 关键词:氯化镉氧化应激小鼠
- Hp相关胃病脾胃湿热证中NLRP3、IL-1β的表达水平与病理组织学变化研究
- 目的:本文拟通过观察幽门螺杆菌相关胃病(Helicobacter pylori-related gastric diseases HPGD)中不同证型、病种患者胃黏膜的NLRP3/IL-1 β表达以及病理组织学表现,以探...
- 廖晓意
- 关键词:脾胃湿热证NLRP3IL-1Β
- 非洲猪瘟病毒感染猪胃肝淋巴结病理组织学变化特征被引量:1
- 2021年
- 为探究非洲猪瘟病毒(ASFV)感染猪胃肝淋巴结病理组织学变化特征,并分析不同病毒剂量感染猪的病变差异,通过注射103HAD50(HAD50:半数红细胞吸附量)和104HAD50剂量的ASFV HLJ/18株处理SPF猪后取其胃肝淋巴结,使用HE染色、网状纤维染色、透射电镜等技术观察病理组织学变化,并用统计学软件分析。结果显示:感染ASFV猪胃肝淋巴结正常结构被破坏,被膜下、小梁周围以及皮质区淋巴小结处淤血明显,出血、炎性细胞增多;高剂量感染猪相较低剂量感染猪淋巴结出血更明显,组织正常结构损伤更严重。与正常猪相比,感染猪淋巴结网状纤维变粗,纤维数量显著增加,高剂量感染猪网状纤维数量较低剂量感染猪增多;透射电镜下淋巴结中发现大量ASFV颗粒,主要分布于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内,病毒颗粒结构清晰完整,呈典型的正六边形,核呈致密圆形;胃肝淋巴结中巨噬细胞、淋巴细胞的胞核结构被破坏,核皱缩变形,染色质聚集浓缩,线粒体肿胀,甚至出现空泡化;有些细胞发生凋亡。研究结果为进一步阐明ASFV的免疫致病机制和非洲猪瘟(ASF)的防治提供了参考。
- 陈畅何希君汪昊伍靖贤吴睿智丁佰韬步志高陈秋生
- 关键词:非洲猪瘟病毒病理组织学
- 亚急性乌头碱中毒小鼠的病理组织学变化被引量:2
- 2021年
- 为了探讨乌头碱对小鼠病理组织学变化的影响,120只小鼠被随机分成4组,即对照组(生理盐水)、低剂量组(0.14μmol/L)、中剂量组(0.28μmol/L)、高剂量组(0.56μmol/L),连续灌胃30 d。期间记录小鼠临床症状表现,于第30天时处死小鼠,采集大脑、小脑、心、肝、脾、肺和肾,对其进行HE染色并观察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显示,各攻毒组小鼠均表现不同程度的中毒症状,以发汗最为明显;光学显微镜观察各攻毒组小鼠心脏心肌纤维肿胀,间质静脉血管充血;大脑有噬神经现象,小脑浦肯野细胞变形、坏死;肺脏肺泡壁增厚,肺泡腔炎性细胞浸润;肝脏肝细胞索凌乱,肝细胞质空泡化;脾脏巨核细胞增多,脾血窦扩张;肾小管间质充血、出血明显。结果表明,亚急性乌头碱中毒可引起小鼠多系统器官毒性损伤,其中以心脏和神经毒性最为明显。
- 李博张雨朱燕丽孙璐黄恩霞莫重辉路浩
- 关键词:乌头碱亚急性中毒病理组织学变化小鼠
- 药物流产后异常子宫出血妇女血管生成素-1和血管生成素-2的表达及子宫内膜病理组织学变化被引量:18
- 2021年
-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药物流产后异常子宫出血妇女血管生成素-1 (Ang-1)与Ang-2表达及子宫内膜病理组织学变化。方法选择2018年10月-2019年10月间在浙江省台州医院和深圳市中医院因药物流产以后子宫异常出血行刮宫术妇女96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药物流产以后未出现子宫异常出血妇女96例为对照组,分析子宫异常出血妇女病理组织类型和临床资料间联系状况,免疫组化法检测两组患者内膜组织中Ang-1、Ang-2表达情况。结果临床不同参数对比中,年龄高于35岁、孕次≥3次及产次在1次以上妇女其残留绒毛组织比例高于其他各组,子宫内膜或者锐膜组织伴随白细胞浸润比例则低于其他各组(均P<0.05);免疫组化显示,Ang-2与Ang-1蛋白在分泌期与增生期子宫内膜内血管壁、腺上皮细胞、基质细胞和腔上皮细胞内均有表达,其中腺体内表达最显著,存在腺上皮细胞的胞浆内,观察组表达比对照组更强;观察组Ang-2蛋白、Ang-1蛋白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残留绒毛组织为药物流产以后子宫出血量多、时间长主要因素,内膜组织内血管生成素表达量升高可能和出血时间延长有联系。
- 郑超郑滨扬袁瑞
- 关键词:药物流产异常子宫出血子宫内膜血管生成素
- 子宫蓄脓犬子宫的病理组织学变化被引量:2
- 2020年
- 为了了解子宫蓄脓犬子宫的病理组织学变化,试验从郑州三家宠物医院收集犬蓄脓子宫和正常子宫,分别制作石蜡切片,H.E.染色后镜检观察。结果表明:与正常子宫组织相比,蓄脓子宫肌层增生变厚,向子宫内膜生长;腺体囊肿,体积增加,大小不均,内含有炎性细胞等物质;子宫内膜脱落、游离、不完整;组织间有大量血细胞弥漫。说明蓄脓子宫组织结构发生了很大的病理变化,可作为子宫蓄脓的临床诊断依据。
- 张利卫康静静李月勤杨树王军彭永帅崔梦迪霍军
- 关键词:子宫蓄脓子宫组织切片病理变化
- 基于病理组织学变化评价运用益气活血法治疗胃络瘀血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观察
- 目的: 观察运用益气活血法治疗胃络瘀血型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对胃镜下慢性萎缩性胃炎病理组织改变的影响。 方法: 将符合诊断标准的72例患...
- 张迎军
- 关键词:益气活血法临床疗效病理组织学
- 中药关节腔灌注配合小针刀疗法对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家兔病理组织学变化及TGF-β1表达影响的研究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通过建立激素性股骨头坏死(SANFH)家兔模型,探讨活骨注射液髋关节注射配合针刀疗法治疗SANFH病程中股骨头局部病理组织学变化及转化生长因子(TGF-β1)表达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择健康成年雄性新西兰大白兔72只,采用马血清加激素法造模。造模成功后,将造模家兔随机分为模型组、针刀组、灌注组与联合组4组,每组18只。模型组与针刀组家兔双侧髋关节每日给予生理盐水关节腔注射,灌注组与联合组给予等量活骨注射液双髋关节注射治疗。各组2、5、8周各处死6只,取双侧股骨头,HE染色检测股骨头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法检测TGF-β1蛋白表达,RT-PCT法检测TGF-β1 mRNA表达变化。结果:联合组在SANFH治疗的过程中对股骨头病理组织学及TGF-β1的表达有影响(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活骨注射液髋关节注射配合针刀治疗SANFH,在治疗2周后可使股骨头病理组织学发生改变,并促进TGF-β1的表达上调,其中8周达到疗效最佳。
- 彭宇飞张晓峰张晓峰徐西林马育轩李在斯王秀珍
- 关键词:针刀疗法股骨头坏死
相关作者
- 朱科燕

- 作品数:113被引量:465H指数:11
- 供职机构:浙江中医药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动物实验研究中心
- 研究主题:小型猪 中药 慢性心肌缺血 亚健康 心肌缺血
- 马全鑫

- 作品数:41被引量:138H指数:7
- 供职机构:浙江中医药大学动物实验研究中心
- 研究主题:高脂血症 2型糖尿病 丹酚酸A 易感大鼠 动物模型
- 陈民利

- 作品数:323被引量:969H指数:14
- 供职机构:浙江中医药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动物实验研究中心
- 研究主题:日本大耳白兔 动物模型 小型猪 BEAGLE犬 实验动物
- 陈小真

- 作品数:13被引量:37H指数:5
- 供职机构:浙江中医药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动物实验研究中心
- 研究主题:2型糖尿病 病理组织学变化 微血管并发症 生化指标 病理过程
- 陈诚

- 作品数:33被引量:120H指数:7
- 供职机构:浙江中医药大学
- 研究主题:2型糖尿病 WISTAR 血液样本 血液生化指标 病理组织学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