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20篇“ 疫源地调查“的相关文章
2022年北京冬奥会张家口赛区潜在鼠自然疫源地调查研究
2024年
目的分析2022年北京冬奥会张家口赛区(崇礼区)和河北省鼠自然疫源地(康保县)2018—2021年鼠调查资料,对比两地宿主媒介构成和自然地理景观差异,为崇礼区潜在鼠自然疫源地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8—2021年在崇礼区和康保县采用5 m夹线法和样方法捕获鼠类,对捕获鼠类及其媒介蚤类进行分类、鉴定;开展鼠病原学检测;使用Excel 2010对调查数据进行整理汇总,应用SPSS 19.0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崇礼区,采用5 m夹线法有效布夹42000夹次,捕鼠515只,捕获率为1.23%;样方法调查20个样点,未捕到鼠;获鼠体蚤218只,蚤指数为0.42;在鼠体内均未检出鼠菌。在康保县,采用5 m夹线法有效布夹14844夹次,捕鼠304只,捕获率为2.05%;样方法共调查1060 hm^(2),捕鼠231只,平均鼠密度为0.22只/hm^(2);获鼠体蚤821只,蚤指数为1.53;在鼠体内共检出鼠菌6株,其中分离自长爪沙鼠3株、黑线仓鼠2株、黑线毛足鼠1株。崇礼区黑线仓鼠平均鼠密度明显低于康保县(Z=-2.309,P<0.05)。结论崇礼区与康保县的鼠种和媒介蚤类构成有明显不同,自然地理景观也存在明显差异,崇礼区发生原发性动物间鼠流行的可能性不大。
刘晓伟周松闫东陈永明杨顺林王海峰刘冠纯杜越聪杨晓燕刘广高彦平王医杜国义史献明
关键词:鼠疫自然疫源地宿主
1962-2022年会宁县黄土高原鼠自然疫源地调查分析
2023年
目的分析1962-2022年会宁阿拉善黄鼠鼠自然疫源地调查结果,为鼠防控工作提供指导.方法收集并建立1962-2022年鼠疫源地调查信息数据库,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该疫源地调查共发现啮齿类动物14种,阿拉善黄鼠为优势种.共调查小型啮齿类动物1673只,隶属3科6属8种,主要为子午沙鼠.共采集鉴定蚤类5种183290匹,隶属7科23属,方形黄鼠蚤蒙古亚种为该地区绝对优势种.1962、1963年2年次发生动物间鼠流行,共分离出鼠菌8株;被动血凝试验有5年次检出阿拉善黄鼠阳性血清92份.结论近年来动物间鼠处于静息状态,未来应密切关注景观变化对啮齿动物群落结构和鼠传疾病的影响.
冯浩江安君胜吴兴隆冯甲贵
关键词:鼠疫自然疫源地
云南华坪县鼠疫源地调查实验室检测结果及风险分析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调查处于滇川交界疑似鼠疫源地的华坪县鼠流行情况,为当地鼠的预防控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集宿主动物及其体表寄生蚤样本,采集鼠指示动物血清,采用间接血凝实验(IHA)和酶联免实验(ELISA)两种方法对血清样本进行鼠F1抗体检测,采用反向间接血凝实验(RIHA)对自毙鼠脏器进行鼠F1抗原检测,对鼠脏器和蚤样本进行鼠菌分离培养。同时,对当地近年发生自毙鼠情、可疑病例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共捕获小兽3目4科9属17种240只,居民区捕获率为1.58%,优势种为小家鼠(47.37%,9/19)和褐家鼠(26.32%,5/19);农耕区捕获率为10.85%,优势种为卡氏小鼠(23.08%)、黑缘齿鼠(12.22%)、灰麝鼩(11.76%)、白尾梢麝鼩(11.31%)、锡金小鼠(10.41%)和齐氏姬鼠(10.41%)。共检获小兽寄生蚤5科7属7种26匹,小兽平均染蚤率为10.83%,总蚤指数为1.53,居民区优势种为缓慢细蚤和印鼠客蚤相对较多,农耕区优势种为穗缘端蚤中缅亚种、近端远棒蚤二刺亚种和方叶栉眼蚤。共采集指示动物血清531份,其中犬血清491份、猫血清40份,IHA法未检出阳性血清,ELISA法检出18份阳性,阳性率为3.39%(18/531),鼠F1抗体滴度在1∶2~1∶512之间,均为犬血清。捕获鼠形动物240只,检到寄生蚤26匹,获自毙鼠1只。自毙鼠未检测到鼠F1抗原,鼠脏器和蚤样本也未分离到鼠菌。随访调查未发现当地近年发生过自死鼠情。结论华坪县鼠密度和蚤指数以及犬血清的鼠F1抗体滴度均较低,未发现鼠流行的线索,可认为当地鼠流行风险不高。但存在鼠主要宿主和媒介的分布,指示动物检测到鼠F1抗体,周边地区存在鼠流行风险,需加强当地鼠监测,以及时发现情并进行有效防控。
邵宗体杜春红杜春红赵文红赵文红杨聪静高子厚高子厚杨世松张正飞张晓云洪梅
关键词:鼠疫疫源地调查
广州市从化区广州管圆线虫病自然疫源地调查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了解广州市从化区广州管圆线虫中间宿主和终末宿主感染状况,为广州管圆线虫病防控提出科学依据。方法对捕捉到的鼠类进行解剖,在鼠心脏和肺血管查找广州管圆线虫成虫;用组织匀浆法对采集的螺类、蛞蝓进行处理,在显微镜下检查沉渣中的广州管圆线虫Ⅲ期幼虫。结果共捕获小鼠193只,其中褐家鼠59只、黄胸鼠17只、黄毛鼠111只、臭鼩鼱5只、小家鼠1只,解剖查找心脏及肺血管,没有发现广州管圆线虫。共采集褐云玛瑙螺181只、皱巴坚螺140只、福寿螺172只、蜗牛180只、石螺220只、蛞蝓136条,除石螺未发现广州管圆线虫幼虫感染外,蛞蝓和其它4种螺类均发现广州管圆线虫幼虫感染,褐云玛瑙螺感染率为2.21%、皱巴坚螺感染率为7.14%、福寿螺感染率为1.74%。结论广州市从化区存在广州管圆线虫的自然疫源地,中间宿主皱巴坚螺感染率高于褐云玛瑙螺和福寿螺,终末宿主小鼠心脏和肺血管未发现广州管圆线虫。
冯柳芳曾振峰刘丽群李芬芬邓镜宏吴金海王大虎
关键词:广州管圆线虫宿主自然疫源地感染率
云南省巧家县鼠疫源地调查及流行风险分析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对金沙江流域云南省巧家县开展鼠疫源地调查,了解鼠宿主媒介组成及动物间鼠流行情况,探讨鼠发生和流行风险,为该地区鼠监测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巧家县辖区选取7个乡镇为调查范围,采用笼夜法和夹线法调查小型兽类及其体表寄生蚤,采集宿主动物脏器、血清及其体表寄生蚤样本,同时现场采集鼠指示动物血清,对采集到的宿主动物脏器和蚤样本进行鼠菌培养检测,采用间接血凝实验(IHA)对宿主动物和指示动物血清样本进行鼠F1抗体检测。结果共捕获小型兽类(小兽)3目6科12属23种525只,农耕区优势种群为齐氏姬鼠(31.05%)、北社鼠(13.90%)和微尾鼩(11.43%),居民区优势种群为褐家鼠(66.67%)和黄胸鼠(20.00%);农耕区和居民区鼠密度分别为20.98%和1.00%。捡获小兽体外寄生蚤5科13属15种277匹,优势种群为偏远古蚤(22.02%)、特新蚤指名亚种(20.58%)、迪庆额蚤(18.77%)和方叶栉眼蚤(11.55%),鼠体蚤指数为0.53。采集全部鼠类脏器和蚤类样本均未分离到鼠菌。采集犬血清167份和鼠血清15份,IHA检测鼠F1抗体均为阴性。结论巧家县有鼠主要宿主和主要媒介分布,鼠密度较高,鼠体蚤指数较低。鼠宿主动物、媒介蚤类和指示动物均未检测出阳性,可认为近期该地区鼠发生和流行的风险不高,有必要进一步加强该地区鼠等鼠传疾病的监测防控。
洪梅赵文红李玉琼王伟雷代强赵应琼段兴德浦恩念樊荣高子厚王庭清邵宗体
关键词:鼠疫
2017年云南省玉龙县鼠自然疫源地调查结果分析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调查确定云南省玉龙县鼠自然疫源地的流行范围, 并评估其流行风险, 为鼠监测及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2017年, 在玉龙县8个乡镇, 每个乡镇根据地理景观、海拔、人口、面积等各选取2 ~ 3个自然村作为调查样点, 10 - 11月采用夹(笼)夜法捕获小型兽类宿主动物及其寄生蚤, 采集宿主动物脏器等分离鼠菌, 并用胶体金试纸条检测鼠F1抗原和抗体, 自毙小型兽类标本同时进行反向间接血凝试验(RIHA)检测鼠特异性抗原;采集犬、猫、鼠等指示动物血清使用间接血凝试验(IHA)进行鼠F1抗体检测。结果共获包括自毙小型兽类在内的宿主动物1 019只, 隶属4目6科12属22种。其中工具捕获小型兽类1 016只, 室外996只, 室外捕获率为25.28%(996/3 940), 其构成为齐氏姬鼠占30.32%(302/996)、斯氏家鼠占22.09%(220/996)、大绒鼠占17.37%(173/996)、灰麝鼩占12.35%(123/996), 均是调查区小型兽类的优势种;社鼠占8.13%(81/996)、大足鼠占4.02%(40/996)、褐家鼠占1.81%(18/996), 均为常见种。居民区室内共捕获小型兽类9种20只, 捕获率为1.11%(20/1 800)。其中褐家鼠占30.00%(6/20)、大足鼠占25.00%(5/20)、小家鼠占10.00%(2/20), 均为居民区优势鼠种。8种18只小型兽类染带寄生蚤67匹, 隶属3科5属5种, 总染蚤率为1.77%(18/1 019), 总蚤指数为0.070。居民区室内获寄生蚤49匹, 3种4只小型兽类染带寄生蚤, 染蚤率为19.05%(4/21), 蚤指数为2.333。其中缓慢细蚤染蚤率最高, 为9.52%(2/21), 蚤指数为0.571;猫栉首蚤指名亚种蚤指数最高, 为1.571, 染蚤率为4.76%(1/21), 二者为居民区小型兽类体表主要寄生蚤种。室外5种14只小型兽类染带寄生蚤18匹, 染蚤率为1.40%(14/998), 蚤指数为0.018。其中缓慢细蚤染蚤率最高, 为0.50%(5/998), 蚤指数为0.005;特新蚤指名亚种染蚤率次之, 为0.40%(4/998), 蚤指数为0.004;方叶栉眼蚤的蚤指数最高, 为0.007, 染蚤率排�
刘正祥蔡文凤邵宗体郭英张建文和伟杨文庆和琼光
关键词:鼠疫自然疫源地
2006-2019年河南省棘球蚴病疫源地调查分析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了解河南省人群棘球蚴病及犬只棘球绦虫感染情况,评估河南省棘球蚴病传播风险。方法 2006-2019年选择焦作市等8个曾有疑似本地棘球蚴病病例报告的地区,通过便利抽样法采集当地6岁及以上儿童和居民血清,ELISA法检测血清抗棘球蚴IgG抗体,对部分血检者进行B超筛查;各调查点采集502只犬粪样本,通过ELISA法检测棘球绦虫犬粪抗原。结果 2006-2019年间共调查2 871人,人群血清抗棘球蚴抗体平均阳性率为1.53%(44/2 871),其中2019年人群棘球蚴血清抗体阳性率最高,达22.58%(14/62)(χ^(2)=70.506,P<0.05);不同地区中邓州市阳性率最高,为22.58%(14/62)(χ^(2)=40.320,P<0.05);男女之间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95,P>0.05);不同民族间,回族高于汉族(χ^(2)=16.736,P<0.05)。B超检查484人,阳性率为3.31%(16/484),其中新发现2例棘球蚴病病例,均为邓州儿童,无流行病学史;回族B超检出阳性率高于汉族(χ^(2)=6.176,P<0.05)。犬只调查中累计检测502只犬,犬粪抗原阳性率1.59%(8/502),除洛阳外,其余地区犬粪抗原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251,P<0.05),邓州犬的粪抗原阳性率最高,为20.00%(1/5)。结论河南省邓州市可能存在棘球蚴病潜在流行区,应加强当地棘球蚴病的情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
张雅兰邓艳陈伟奇朱岩昆蔺西萌张红卫
关键词:棘球蚴病棘球绦虫
重庆市云阳县2018年潜在鼠疫源地调查分析
目的:调查三峡库区云阳段鼠相关宿主动物和媒介蚤类的种群及携带病原体情况,了解当地发生鼠的潜在风险。方法 2018年4月,在重庆市云阳县分耕作地和居住区开展调查,采用鼠笼法捕鼠,对捕获鼠类及梳检蚤类进行分类鉴定,采集捕...
何亚明李洪季恒青张林张星甘鹏
关键词:鼠疫宿主动物
济源市一起群体性并殖吸虫病处置及疫源地调查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对济源市群体性并殖吸虫病感染事件进行调查和分析,为我省并殖吸虫病防控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历史性队列研究方法进行流行病学分析。使用ELISA方法对被调查者血液进行并殖吸虫IgG抗体检测,使用改良加藤法和消化沉淀法分别对粪便和痰液样本进行并殖吸虫虫卵检测。使用双筛水沉法检测疫源地中间宿主(溪蟹)并殖吸虫囊蚴感染情况。使用SPSS 17.0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21.56%的师生因感染并殖吸虫而患病,老师并殖吸虫病发病率高于学生(χ^2=13.870, P<0.001),吃生的或烤的溪蟹的师生并殖吸虫病患病率(55.56%)要远高于未食用溪蟹的师生(2.86%)(χ^2=16.995,P<0.001),且相关性很强(RR=19.44)。病例以肺部临床表现为主,多数病例(77.8%,7/9)潜伏期在并殖吸虫病一般潜伏期之内,从1例患者的血痰中发现了并殖吸虫虫卵;疫源地54.55%的第二中间宿主中检出斯氏并殖吸虫囊蚴。结论这是一起因生食半生食溪蟹而致的群体性并殖吸虫病感染事件,当地人群有较高感染风险,并殖吸虫病应纳入公共卫生健康教育体系。
杜小波王军鹏王小伟郑伟邓艳陈伟奇张雅兰蔺西萌
关键词:并殖吸虫病
1962—2014年宁夏黄土高原鼠自然疫源地调查分析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收集1962—2014年宁夏黄土高原鼠调查数据,为该地区自然源性疾病的防控提供科学指导。方法收集黄土高原鼠相关调查数据和资料,建立1962—2014年宁夏黄土高原鼠调查数据库。结果52年间,共抽样调查21 930 hm2样方,捕获黄鼠18 385只,平均密度为0. 84只/hm2,在0. 20~2. 20只/hm2之间波动。夜行鼠调查布放鼠夹267 877夹次,捕获小型鼠7 886只,年平均捕获率为2. 94%,在2. 35%~7. 21%之间波动,年间波动较大。梳检黄鼠64 822只,染蚤鼠32 378只,平均染蚤率为49. 95%;获蚤90 147只,蚤指数为1. 39;共分离鼠菌151株,其中人(尸体)检出3株、啮齿动物检菌129株,病媒蚤19株; 10个年次发生人间或动物间鼠流行。用间接血凝方法共检测动物血清28 679份,其中在19个年次检出阳性血清310份。结论以黄鼠自然检出率为最高,在宁夏境内的月亮山与南华山干草原地带,为动物间鼠频发区;近年来动物鼠处于静息状态。
张涛卢世堂
关键词:数据库黄鼠蚤指数鼠疫菌

相关作者

林陈鑫
作品数:84被引量:366H指数:12
供职机构: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研究主题:广州管圆线虫 感染率 并殖吸虫 寄生虫 疫源地
吕山
作品数:97被引量:1,124H指数:26
供职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
研究主题:血吸虫病 广州管圆线虫 福寿螺 广州管圆线虫病 幼虫
张泮河
作品数:108被引量:516H指数:14
供职机构: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
研究主题:莱姆病 莱姆病螺旋体 汉坦病毒 全沟硬蜱 分子流行病学
祁腾
作品数:65被引量:158H指数:7
供职机构: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研究主题:鼠疫 喜马拉雅旱獭 鼠疫自然疫源地 鼠疫疫源地 青海田鼠
王善青
作品数:169被引量:683H指数:15
供职机构:海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研究主题:疟疾 恶性疟原虫 间日疟原虫 流行病学 疟原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