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120篇“ 疣状“的相关文章
- 外阴疣状癌合并外阴白斑一例
- 2024年
- 病例介绍患者,女,54岁,自然绝经5年,因“发现外阴肿物4年”于2023年9月10日入兰州大学第一医院。4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外阴肿物,肿物为米粒样大小,伴外阴瘙痒,无疼痛等其他症状,后逐渐增大。患者反复就诊于当地卫生院,行消炎治疗(具体不详),效果欠佳,遂于2023年9月6日于兰州大学第一医院门诊就诊。
- 王黎杨永秀
- 关键词:疣状癌外阴白斑外阴
- 混合型疣状表皮发育不良2例
- 2024年
- 目的 探讨疣状表皮发育不良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旨在提高对该罕见疾病的认识。方法 收集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医院诊治的2例典型疣状表皮发育不良患者的临床病史、病理组织学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例患者父母亲均为近亲结婚,查体均见全身泛发性皮疹或疣状表皮增生,组织学显示皮损处表皮HPV感染相关性空泡细胞及灰蓝色棘层细胞,1例见头面颈部多发脂溢性角化病样疣状皮肤增生,免疫组化p16呈强阳性表达,HPV基因检测结果提示5型和8型阳性。结论 疣状表皮发育不良是一种临床罕见的常染色隐性遗传病,由于特定基因缺陷导致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及HPV遗传性易感。对于突然增大的脂溢性角化病样皮损应警惕恶变可能,应尽早手术切除。
- 朱皓皞葛明盖
- 关键词:皮肤疣疣状表皮发育不良病例报道
- 疣状表皮发育不良伴发肿瘤的临床特点分析
- 2024年
- 为了解疣状表皮发育不良患者伴发肿瘤的性质和临床特点,检索近20年来文献发表的31例具有详细疣状表皮发育不良确诊肿瘤患者,分析疣状表皮发育不良患者不同肿瘤性质组成及临床特点。结果显示,①疣状表皮发育不良患者可伴发鳞状细胞癌(SCC)、基底细胞癌(BCC)、鳞状腺癌(SEC)、Merkel细胞癌(MCC)或鳞状细胞癌合并基底细胞癌;②疣状表皮发育不良伴发肿瘤患者中,以鳞状细胞癌居多,占所有患者的51.6%。扁平疣型疣状表皮发育不良患者伴发肿瘤更为常见,占所有疣状表皮发育不良患者的77.4%;③肿瘤多发于皮肤暴露部位,头面部20例(64.5%)、躯干10例(32.3%)及口腔、生殖器黏膜1例(3.2%);④发病年龄多集中在幼年,其中15例患者在幼儿期(0~6岁)出现皮损等症状,8例患者在少儿期(7~12岁)出现症状;4例患者为青少年(13~17岁);4例患者为青年(18~45岁)。肿瘤发生的年龄在疣状表皮发育不良后20~40年的有27例(87.1%)。⑤男性患者更易伴发肿瘤,占74.2%。研究发现,疣状表皮发育不良患者伴发肿瘤以鳞状细胞癌多发。
- 束敏郝阳阳闫媛媛
- 关键词:疣状表皮发育不良肿瘤鳞状细胞癌
- 疣状角化不良瘤6例临床及组织病理分析
- 2024年
- 目的:分析疣状角化不良瘤的临床及组织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疣状角化不良瘤患者的临床及组织病理资料。结果:6例疣状角化不良瘤患者男女比率为2∶1,平均年龄(49.8±12.1)岁,皮损均表现为头部的单发丘疹(1例)或结节(5例)。组织病理学上,本组患者皮损主要表现为2种结构模式,即杯状型(3例)和囊状型(3例)。本病典型组织病理特征为上皮成分均显示有灶状的棘层松解性角化不良;也可观察到提示向毛囊漏斗部分化的多种特征,包括局部与毛囊皮脂腺单位相邻(4例),以及存在小的漏斗部囊性结构(1例)。结论:疣状角化不良瘤皮损形态表现多样,大部分皮损组织病理特征整体上符合毛囊附属器肿瘤。
- 杨庆华李铖铖曾婉婷景海霞
- 关键词:疣状角化不良瘤组织病理
- 肛周化脓性汗腺炎继发疣状癌1例报告
- 2024年
- 化脓性汗腺炎(hidradenitis suppurativa,HS)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其主要特征是反复复发的伴有疼痛的皮肤结节和脓肿破溃,以及皮肤窦道和瘢痕的形成[1]。其主要发生在身体富含顶泌腺的区域,如腋窝、乳房下和乳房间区域、腹股沟、肛周和臀部区域等[2],通常发生在青春期后,主要发生于20~30岁女性[3]。
- 沈展阮航沈锦敏朱梦婷朱潇逸
- 关键词:皮肤结节疣状癌化脓性汗腺炎肛周青春期后皮肤窦道
- 光动力治疗右颊黏膜疣状癌1例报道及文献回顾
- 2024年
- 目的探讨口腔疣状癌的光动力治疗方法及疗效,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遵循医学伦理学要求,对1例发生在右颊黏膜直径约2.5 cm的口腔疣状癌的光动力治疗进行总结,结合文献对口腔疣状癌的特点、治疗及口腔黏膜潜在恶性疾患的光动力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该口腔疣状癌患者先后进行4次光动力治疗,右颊病损面积显著减小。术后随访6个月,右颊白色疣状增生完全消退,无明显瘢痕形成。术后3年,右颊病损无复发,治疗区域无明显瘢痕形成,张口度3指,双侧颌下、颏下、颈部均未触及淋巴结肿大。文献回顾表明,口腔疣状癌是一种少见的鳞状细胞癌亚型,具有生长缓慢、低度恶性、极少转移的特点,手术是首选治疗手段,但存在一定局限性。光动力治疗具有微创性、可重复操作、不良反应轻微等优势,近年来光动力治疗已逐步应用于口腔黏膜潜在恶性疾患和早期口腔鳞状细胞癌的治疗,并取得了积极结果,但尚未见用于口腔疣状癌治疗的报道。结论光动力治疗为口腔疣状癌提供了一种非手术切除的新选择。
- 吕世萍杨璐金鑫
- 关键词:口腔疣状癌疣状增生颊黏膜
- 基于数据挖掘的中医药治疗疣状胃炎用药规律研究
- 2024年
- 目的: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探讨中医药治疗疣状胃炎的用药规律,以期为临床用药及新药研发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建库至2024年1月4日中药治疗疣状胃炎的文献,提取数据进行规范化处理后建立数据库,采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分析数据。结果:共纳入期刊文献138篇,处方151份,涉及中药165味;药物使用总频数为1 703,其中排名前5位的高频中药分别为甘草、茯苓、白术、半夏、黄连;用药多以补虚药、清热药和活血化瘀药为主;药物四气以温、寒、平为主,五味以苦、甘、辛为主;药物归经以脾、肺、胃、肝经居多;“半夏-甘草”及“甘草-茯苓”是最常用的药对,核心药物组合为“党参,茯苓->白术”;复杂系统熵层次聚类分析得出核心药物组合24个,并获得潜在新处方12个。结论:中医药治疗疣状胃炎以健脾益气为主,并注重清热燥湿化痰、行气活血化瘀。
- 闫玉瑶江晓蕊韩捷
- 关键词:疣状胃炎用药规律数据挖掘中医药
- 10例炎性线性疣状表皮痣临床及组织病理分析
- 2024年
- 目的:总结10例炎性线性疣状表皮痣(ILVEN)临床特征及组织病理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10例ILVEN患儿的临床和组织病理资料。结果:10例患儿中,男2例,女8例,男女比例为1∶4;9例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瘙痒,1例无自觉症状;7例皮损为局限性,3例为全身泛发,均表现为沿Blaschko线分布的疣状丘疹、斑块或鳞屑,局部皮损呈苔藓样改变。组织病理均表现为交替出现的角化过度及角化不全,角化过度区下方颗粒层增厚,角化不全区下方颗粒层减少或消失,3例出现典型Munro微脓肿,1例出现少量嗜酸性粒细胞。结论:该病临床少见,容易被误诊,结合临床及组织病理可早期诊断。
- 张莉浦芸静李霁伟刘彤云张曌
- 关键词:表皮痣疣状炎性组织病理
- 胃镜下高频电凝和HP根除方案用于疣状胃炎治疗的价值分析
- 2024年
- 探讨用于疣状胃炎人群的治疗方案中,将胃镜下高频电凝操作、HP根除策略相结合后的整体疗效。方法:在1年中选取研究的样本。2022.09至2023.09为具体的时间跨度。统计的病例信息中,包含样本90份,名称显示为疣状胃炎患者。开展分组对比,利用抽签法,获取实验结果。每一组的样本均为45例。第一个小组设定为参照组,仅利用HP根除方案进行处理。另一小组先开展胃镜下高频电凝处置,再选择与上一组相同的方案,定义为试验组。对两个不同组别实验相关信息进行记录、统计,分析总体应用价值。结果:经由不同的手段处理,结果明显观察到试验组的临床症状积分、血清CRP指标有显著的下降特点,而本组的PG水平、生活质量获取分数值则均以更为明显的升高为表现,P<0.05。从组间对比角度来看,Hp根除率于不同小组获取的数据差异性较弱,P>0.05。结论:以不同的方案处置疣状胃炎,提示以胃镜下高频电凝、HP根除方案结合的形式具有更为优异的价值。
- 尹崇娇
- 关键词:疣状胃炎HP根除
- 胃镜下等离子消融术辅助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疣状胃炎疗效观察
- 2024年
- 目的分析胃镜下等离子消融术联合四联疗法在幽门螺杆菌(Hp)阳性疣状胃炎(VG)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02-06-2022-04-07虞城县人民医院Hp阳性VG患者78例,采用电脑随机法进行分组,每组各39例。常规组采用四联疗法治疗,埃索美拉唑口服,0.02g/次,2次/d;克拉霉素分散片口服,0.5g/次,2次/d;阿莫西林胶囊口服,0.5g/次,3次/d;枸橼酸铋钾颗粒冲服,0.22g/次,2次/d。手术组行胃镜下等离子消融术后再同对照组给予四联疗法治疗,均治疗4周。观察2组疗效、Hp清除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治疗前后各症状评分、炎性介质〔转化生长因子(TGF-β)、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胃黏膜功能〔胃泌素(GAS)、生长抑素(SS)、胃蛋白酶原Ⅰ(PGⅠ)〕。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χ^(2)检测,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结果手术组总有效率为97.44%(38/39)、Hp清除率为94.87%(37/39)明显高于常规组的79.49%(31/39)、76.92%(30/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552和5.186,均P<0.05;治疗后手术组上腹饱胀、胃部反酸、腹部胀痛评分分别为(1.08±0.41)分、(1.14±0.34)分和(0.95±0.31)分,明显低于常规组的(1.94±0.39)分、(2.08±0.38)分和(1.73±0.3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7.175、8.127和7.589,均P<0.001;治疗后,手术组TGF-β、CRP、PCT、PGⅠ水平分别为(13.38±3.55)mg/mL、(5.49±2.76)mg/L、(0.92±0.31)mg/mL、(33.48±4.66)μg/L,均低于常规组(16.72±4.27)mg/mL、(9.58±3.14)mg/L、(1.48±0.44)mg/mL、(41.75±5.03)μg/L,SS、GAS水平分别为(15.27±2.94)pg/mL、(22.43±3.55)pg/mL,均高于常规组的(13.89±2.53)pg/mL、(18.15±3.52)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0.574、12.498、6.732、18.822、7.428和11.536,均P<0.001;手术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7.69%(3/39)与常规组5.13%(2/3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P=1.000。结论胃镜下等离子消融术联合四联疗法能提高Hp阳性VG患者Hp清�
- 林晓杨惠白阳秋
- 关键词:疣状胃炎幽门螺杆菌等离子消融术四联疗法炎性反应
相关作者
- 方凯

- 作品数:504被引量:1,119H指数:13
-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院
- 研究主题:皮肤 并发 蕈样肉芽肿 环状肉芽肿 病例报告
- 张建中

- 作品数:1,032被引量:3,669H指数:23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银屑病 皮肤 特应性皮炎 流行病学调查 白癜风
- 刘跃华

- 作品数:382被引量:1,068H指数:14
-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院
- 研究主题:尖锐湿疣 蕈样肉芽肿 人乳头瘤病毒 疗效观察 皮肤
- 袁伟

- 作品数:200被引量:390H指数:8
- 供职机构: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
- 研究主题:文献复习 泛发性 皮损 自觉症状 基底细胞癌
- 马东来

- 作品数:442被引量:1,233H指数:14
-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院
- 研究主题:病理 病例报告 白癜风 皮炎 并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