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52篇“ 生态电影“的相关文章
- 评生态电影《雪豹》
- 2024年
- 万玛才旦的电影《雪豹》延续了其一直以来的对生命及存在的关注,影片围绕是否“放生雪豹”这一问题展开,从具体的社会问题层面扩展到广阔的抽象视阈层面。影片的故事从对现实中科层化带来的问题出发,像马克斯·韦伯、德勒兹一样思考“工作”“辖域化”在整个人类文明进程中的影响,然后从生态主义的视角对“人类中心主义”进行反思与超越,并将思考带入到海德格尔的“人化自然”“家园”“栖居”及“让存在”等问题中,进而肯定“让雪豹成为雪豹”及“家园”的“黑”与“沉默”之特征。在思考人与动物栖居何处之时,影片亦对“人化自然”进行了思考,倡导在“天人合一”的理念中坚守“道”,以“知其白,守其黑”“让存在”的方式让雪豹与金巴各自栖居在自己的“家园”中。
- 张冲雷艺华
- 关键词:人类中心主义诗意栖居
- 进化与进路:作为“思想―影像”的生态电影被引量:1
- 2024年
- 生态电影以“思想”要求并标榜自身,它抱持生态的思想、展演思想的生态,以强烈的生态意识与极具辨识性的生态美学风格,践行着“思想―影像”的创作理念。在从“表层生态学”的“破坏美学”到“深层生态学”的“全景美学”,再到“幽暗生态学”的“陌异美学”这一条美学演化的独特路径中,生态电影实现了从“人本主义”到“生态整体主义”再到“后自然主义”的思想升级与实践改造。“由浅层转向深层”“由深层迈向幽暗”是生态电影的两次意识转型,经历思想的层层深入探赜,生态电影促成银幕内外人类精神与自然生态位的协同进化。生态电影还存在自然性思想层面的局限,以及面临如何冲破“幽暗”、觅见“绿光”从而迈向“新自然现实”进程的问题。将人类与非人类、主体与客体、文化与自然等融合在一个混杂而又充满开放性的“拟客体”空间当中,让一切展现自然而又自在的本态,也许正是生态电影最好的前进方向。
- 欧阳沛妮
- 关键词:生态电影深层生态学
- 生态电影的情感表达与生态意识的创新诠释——以《阿凡达》系列电影为例
- 2024年
- 《阿凡达》系列电影所蕴含的生态思想,打破了西方生态电影的常规思维模式,不仅呈现了瑰丽、梦幻的场景与画面,而且将生态整体主义的思想也融入其中,以“双重身份”的形象塑造和生态意识的共情传播为情感表达提供可能性。与此同时,影片以共情传播的生态整体理念为引导,展现生态思想,体现了生态电影的生态意识和美学思维。本文以《阿凡达》系列电影为例,深入探讨生态电影的题材导向、情感表达,以及生态意识的创新诠释。通过对系列电影的细致分析,揭示生态电影如何借助独特的叙事手法和视觉呈现,引发受众对现实世界中生态问题的深度思考。
- 李千龙
- 关键词:《阿凡达》生态电影生态美学
- 从生态电影到可持续的电影制作:兼议当前英国影视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 2024年
- 近年来的西方生态电影研究见证了研究者视角由“可见的”再现层面向“不可见的”制作层面的转向,这种更加强调实现电影可持续发展的理论转向也呼应着同时期欧美影视行业对电影可持续制作的日益关注。其中,以好莱坞为代表的美国影视行业大多倾向于借助商业性的服务机构塑造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形象,而英国的影视行业却尝试建立一个更具约束力的、统一的行业标准和总体框架。这些各有利弊的可持续发展策略,为“双碳”背景下中国电影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 李频
- 关键词:生态电影
- 数字时代下国产生态电影的美学建构研究
- 2024年
- 数字时代下国产电影生态美学研究是当代美学和影视生态艺术在人生意义上的寻求和人的感性生成上的统一,与人的诗意生存和现实环境息息相关,从本体论的角度将生态电影看作是人对于现实生态和生存方式以及人对生存意义上的领悟,它带有影视艺术特有的生态审美规律。生态电影中的审美因素是多种多样的,讨论生态电影美学无法离开技术的因素,电影中的风格美学与技术运用的相融合,既体现了现代审美力的发展,也昭示着科技与艺术结合的无限可能性。
- 王平刘君
- 关键词:生态电影伦理美学审美
- 季风吹拂的土地:东南亚生态电影与全球南方主义
- 2024年
- 全球生态美学的表述与实践大多源于全球北方,但全球南方呈现出独特的美学特征与认识论模式,蕴含着比全球北方更具批判性的政治潜能。从以东南亚为代表的全球南方的角度来看待人类世的新兴生态电影美学,主要呈现为幽灵影像、季风影像和盖娅影像三个方面。当生态已经成为超越国族疆界而逐渐走向去政治化的生物区域主义的时候,东南亚电影将生态问题置入全球南方框架下,进而变得再政治化了。同时,它们启示我们必须成为生态电影类型学中的行动者,即从批判实践走向社会行动,以此书写自己的地球奥德赛。
- 杨国柱
- 关键词:生态电影
- 生态电影视阈下《阿凡达:水之道》的生命哲思
- 2024年
- 段俊杰
- 生态电影视域下的国产科幻片《流浪地球2》
- 2023年
- 《流浪地球2》作为一部科幻灾难片在发挥其艺术审美功能的同时,还有着极为深厚的社会价值,不仅带给观众极大的视觉震撼,对树立人们生态保护意识,维护生态系统平衡也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从生态电影批评的视角下进行赏析,首先明确何为生态电影以及《流浪地球2》为何属于生态电影这一范畴,在此基础之上,探讨电影中的生态意识是如何传递的、生态文明又是怎样建构的。在当前全球生态危机的语境下,从生态视角对电影进行解读,更有利于实现作品与现实的互涉,引发人们的思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 夏梦圆王宇菲
- 关键词:生态电影生态意识生态文明
- 距离蒙太奇——亚美尼亚导演阿尔塔瓦斯德·佩莱希扬的生态电影创作
- 2023年
- 阿尔塔瓦斯德·佩莱希扬(Artavazd Pelechian)是亚美尼亚著名导演,他出生于1938年,自学生时代拍摄《巡山队员》(Mountain Patrol,1964)起,在几十年的职业生涯间只带来了十部独立执导的电影作品①,其中大部分都是短片,但他依然凭借独特的“距离蒙太奇”(distance montage)②吸引了学界及诸多后辈导演的追捧。
- 路春艳祖岳
- 关键词:蒙太奇生态电影电影作品职业生涯
- 转型·突围·变局:我国生态电影的发展脉络和创作走向
- 2023年
- 我国生态电影的发展经历了以生态科教片为主的萌芽期和以生态纪录片为主的缓慢探索期,目前进入了多元并存的蓬勃发展期,出现了一批集商业价值、艺术价值和社会效益于一身的优秀作品。在创作走向上,生态电影实现了商业类型化的转型升级,借助多种形式的合拍走上了国际传播之路,同时注重从中华传统生态美学中汲取创作灵感,融合少数民族议题叙事,展现边疆绮丽生态之美,成功实现了民族品牌突围。生态电影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口号下,更新生态理念,努力摆脱“人类中心主义”的禁锢,根植家园情怀,积极探索解决生态问题的中国方案,逐步构建起了兼具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宏大视野。
- 田雨苗
- 关键词:生态批评
相关作者
- 吴亦昊

- 作品数:4被引量:7H指数:2
- 供职机构:南京师范大学
- 研究主题:生态电影 生态 电影研究 深层生态学 介入
- 朱鹏杰

- 作品数:21被引量:43H指数:4
-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
- 研究主题:文学艺术 精神生态 生态电影 生态危机 中国动画电影
- 于晓风

- 作品数:32被引量:33H指数:3
-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
- 研究主题:媒介生态学 媒介生态环境 生态女性主义 稷下学宫 大学堂
- 田兆耀

- 作品数:42被引量:77H指数:5
- 供职机构:东南大学人文学院
- 研究主题:电影 管窥 积极心理学 《大学语文》教材 大学语文
- 骆玮

- 作品数:14被引量:13H指数:2
- 供职机构: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 研究主题:技术院校 复合式听写 图式理论 生态翻译学 生态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