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98篇“ 灌水频率“的相关文章
- 灌水量和灌水频率对设施小果型西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 2024年
- 以20 cm蒸发皿水面蒸发量为灌水依据,结合西瓜不同生育阶段需水规律,研究灌水量和灌水频率对设施小果型西瓜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西瓜植株的茎粗、叶片叶绿素含量、果实产量、品质和灌溉水分利用效率与灌水量、灌水频率存在密切的相关性,其中W_(2)F_(2)(灌水量75%Ep,灌溉频率6 d)处理综合表现最佳,该处理西瓜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葡萄糖、蔗糖、果糖和番茄红素含量等品质指标均最高,硝酸盐含量较低,产量达41247 kg/hm^(2),与产量最高的W_(3)F_(1)(灌水量90%Ep,灌溉频率3 d)没有显著差异,灌溉水分利用效率为53.4 kg/m^(3),与最高的W_(1)F_(1)(灌水量60%Ep,灌溉频率3 d)没有显著差异,其他指标均处于中间水平,为最优灌水技术方案。研究结果可为设施小果型西瓜绿色优质生产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 王林闯刘璐李建明李建明许文钊罗德旭罗德旭赵建锋
- 关键词:西瓜灌水量灌水频率
- 灌水频率和灌水量对温室黄瓜产量、品质及灌溉水利用效率的影响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研究灌水频率和灌水量对黄瓜根系土壤水分分布及生长的影响,构建合理的日光温室滴灌技术体系。【方法】以黄瓜品种黄乳4号为材料,在滴灌条件下设置1d(D_(1))、3d(D_(2))、5d(D_(3))3个灌水频率和W_(1)(150 m^(3)/667 m^(2))、W_(2)(200 m^(3)/667 m^(2))、W_(3)(250 m^(3)/667 m^(2))3个灌水量的田间试验,在生育期内测定黄瓜各项生长指标。【结果】全生育期中,黄瓜耗水呈现初瓜期少,盛瓜期大,末瓜期少的规律;黄瓜株高、叶面积、果实干物质和产量随着灌水量的增大,均呈现增加趋势,随着灌水频率的增大,均呈现下降趋势,黄瓜产量在D_(3)W_(3)处理下达到最大,为11380.1 kg/667 m^(2);灌溉水利用效率则随灌水量的增大呈现先增大后减小趋势且随灌水频率的增加逐渐降低,在D_(3)W_(1)处达最高,为67.21 kg/m^(3)。黄瓜品质除可溶性固形物、果长、果径外,其他均随灌水量的增大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在中水灌溉时达最大。【结论】D_(3)W_(2)(5d,200 m^(3)/667 m^(2))处理得分最高,表现为高产优质,且水分利用效率较高,为最佳滴灌频率和灌水量。
- 摆虹霞张亚红马小连黄嘉俊
- 关键词:黄瓜灌溉频率灌水量灌溉水利用效率
- 干播湿出灌水量和灌水频率对棉田土壤板结、水盐分布及出苗的影响被引量:5
- 2022年
- 为探究干播湿出对棉花覆土板结程度、土壤水盐分布以及出苗情况的影响,设置不同出苗水量与灌水频率2个因素,共计6个处理和1个对照处理,分别为WP1(675 m^(3)·hm^(-2))、WP2(900 m^(3)·hm^(-2))、WP3(1125 m^(3)·hm^(-2))、WP4[(675+225)m^(3)·hm^(-2)]、WP5[(675+450)m^(3)·hm^(-2)]、WP6[(675+300+225)m^(3)·hm^(-2)]与冬灌处理,对各处理的表层覆土板结度、灌前与灌后含水率及含盐量、出苗率、株高、茎粗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表层土壤板结度受灌溉水总量与灌水频次影响,WP4处理表层土壤板结程度最低(99.87 kPa),少量高频灌溉可以降低表层土壤板结度;各处理膜间电导率最大,高于窄行土壤9%以上;WP4处理出苗率最高(84.74%);窄行电导率、窄行含水率和表层覆土板结度与出苗率均具有显著负相关关系,土壤含水率与窄行电导率与株高、茎粗均呈现显著负相关关系。通过评判各处理出苗率与生长指标,WP4处理为最优处理。
- 郑明白云岗张江辉刘洪波王蓓肖军丁宇韩政宇
- 关键词:土壤板结土壤水盐分布灌水量
- 灌水量及灌水频率对椰糠栽培番茄生长和耗水的影响研究
- 为探究灌水量和灌水频率对日光温室椰糠栽培番茄生长和耗水的影响,本研究以“京采6号”为试材,以20 cm蒸发皿的日累积蒸发量为灌水基数(Ep-20),设置不同灌水量系数(E)和灌水频率(P)的9个处理,包括E1P1、E2P...
- 刘聪
- 关键词:番茄
- 不同灌水频率膜下滴灌对向日葵生长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1
- 2022年
- 文章通过开展不同灌水时间间隔和灌水次数向日葵膜下滴灌灌溉试验研究,比较分析不同灌水频率下向日葵生长指标及产量的差别。结果表明,与常规地面灌溉相比,膜下滴灌可以显著提高向日葵的株高、茎粗、盘径、产量和灌溉水利用率,且每隔7 d灌水1次的滴灌灌水方案能更好地满足向日葵对水分的需求。研究分析表明,在该灌水频率下向日葵整个生育阶段采取的膜下滴灌,可节约用水40%,产量可提高15.4%,增收5 280元,水分生产率可提高91.6%。
- 刘宏云张丽霞王瑞萍张勇
- 关键词:向日葵膜下滴灌灌水频率
- 灌溉总量限制下灌水频率对冬小麦产量及地下水变化的影响——以河北省太行山山前平原为例
- 2022年
- 【目的】在亟须推广限水灌溉模式的浅层地下水超采区——河北省太行山山前平原,探讨如何将有限的灌水量在冬小麦生育期内进行最优化分配,以期减少产量损失并提高地下水井灌利用效率。【方法】应用改进的SWAT模型对冬小麦生育期90 mm灌溉定额下不同灌水频率的3种限水灌溉情景进行模拟,比较各情景下的冬小麦产量、浅层地下水位、冬小麦根区纵向2 m土层深度的水分渗漏量和实际蒸散发量,基于地下水灌溉生产力优选出研究区22个子流域的最佳灌溉方案。【结果】在拔节期和抽穗期分别进行1次灌溉的“45 mm-二水”方案可实现最高的冬小麦产量,与当地农民历史灌溉情景相比,平均减产率约为20%;只在拔节期进行一次灌溉的“90 mm-一水”方案会形成较大的渗漏量,相比其他2种方案具有更好的压采效果;“30 mm-三水”方案与“45 mm-二水”方案的渗漏量相近,实际蒸散量之差在2 mm范围内,“30 mm-三水”方案下的土面蒸发量较大、“45 mm-二水”方案下的作物蒸腾量较大,后者对地下水的有效利用程度更高;为最大化地提升地下水灌溉对冬小麦增产的贡献,在河北省太行山山前平原范围内优选出适用于方案“90 mm-一水”、“45 mm-二水”和“30 mm-三水”的子流域分别有13、8和1个,分别占研究区总面积的54%、40%和6%。【结论】冬小麦生育期限水灌溉模式(灌溉定额限定为90 mm)可使研究区浅层地下水位下降速度减缓60%~75%,压采效果显著,但冬小麦产量平均下降20%~25%。不同子流域应“因地制宜”地合理分配有限的地下水资源,统筹考虑地下水涵养与作物生产,以选取最佳的灌水方案、提高地下水井灌利用效率。
- 侯永浩王楠丁蓓蓓张雪靓
- 关键词:限水灌溉灌水频率冬小麦
- 不同灌水频率和灌溉定额对南疆无膜棉蕾铃时空分布及产量形成的影响被引量:8
- 2022年
- 【目的】研究不同灌水频率和灌溉定额对无膜棉蕾铃时空分布特征和产量形成的影响,为制定南疆无膜植棉灌溉制度提供参考。【方法】2020―2021年以中棉619为供试品种,无膜种植,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第一年设置3个灌水处理,分别为花铃期灌水4次(W4)、6次(W6)、8次(W8),灌水间隔分别为12 d、8 d、6 d;第二年设置4个灌水处理,在第一年基础上增加了处理W7,即在花铃期灌水7次、灌水间隔7 d,2年各处理灌水定额均为69 mm,W8最后一次灌水定额为52.2 mm;2年均以花铃期灌水8次、灌水定额为45 mm的地膜棉作为对照(CK)。调查棉花各生育时期株式图和产量及构成。【结果】对横向和纵向各部位棉铃成铃率的统计分析表明:吐絮期W4上部果枝及外围成铃数和成铃率低于其他处理,W6与W8各部位成铃数和成铃率相近,W7成铃数和成铃率高于W4、W6、W8。吐絮期棉铃的脱落率分析结果显示:2年均表现出外围铃和上部果枝棉铃脱落率高的规律,但各处理的脱落部位和脱落率不同。产量构成因素和水分利用效率分析结果表明:W7处理单位面积铃数、铃重、籽棉产量均显著高于W4,而与CK差异不显著,水分利用效率高于W6和W8。【结论】无膜棉花铃期灌水频率和灌溉定额过高或者过低都会影响棉花成铃数和棉铃时空分布,显著影响铃重,进而影响产量。W7可以为南疆无膜棉灌溉制度的制定提供参考,即蕾期灌水2次,灌水周期为10 d,花铃期灌水7次,灌水周期为7 d,灌溉定额为573 mm。
- 李志鹏万素梅胡守林陈国栋马云珍周相雷亚平熊世武辛明华杨北方李亚兵
- 关键词:灌溉频率成铃率灌溉定额
- 不同灌水量和灌水频率对田间黄瓜耗水特性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8
- 2021年
- 【目的】确定大田黄瓜最适宜的灌溉频率和灌水量。【方法】试验于2018年在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农业高效用水试验场进行,以20cm标准蒸发皿的累积蒸发量(E20)作为灌水依据,灌溉处理分为2个灌溉间隔(I1:3d;I2:6d)和3种水面蒸发系数(K1:0.5;K2:0.7;K3:0.9),共6个处理,对黄瓜耗水特性、产量构成和水分利用效率进行了分析。【结果】黄瓜整个生育期耗水量在380~570mm之间波动,黄瓜的产量在18.2~46.1t/hm2之间波动。从不同灌水频率组合来看,I2K3处理的产量最高,其中,K3处理的早期产量最高,而I1与I2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无明显差异。果实数与灌水量之间、耗水量与产量之间均呈正线性相关关系。【结论】建议对于田间黄瓜栽培,灌溉间隔设置为6d,蒸发皿系数选择0.9为宜。
- 冀健红张晔李艳丽刘新阳赵礼傅国强
- 关键词:蒸发皿灌溉制度黄瓜
- 不同灌水频率水分胁迫对北疆棉花生长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10
- 2021年
- 针对新疆北疆地区干旱环境,探索因缺水降低灌水频率造成的水分胁迫环境下适宜的灌水方式。本试验设置不同灌水频率,观测不同生育期水分胁迫以及复水后对棉花生长指标的影响,并通过最终产量进行水分利用效率分析,确定复水控制的关键时期。结果表明:合理的灌水处理可以减缓水分胁迫对棉花生理生长的抑制,株型和根冠比更能适应水分胁迫。在苗期水分胁迫有利于蕾期根系深扎(根冠比在蕾期后期各水分胁迫处理较处理CK分别提高25.3%、96.7%、34.3%、-13.1%),增加根系的吸收、合成能力,有利于提高水分利用效率;蕾期复水后的补偿效应较高的株高和提前发育的枝叶,紧凑的株型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有利于水分胁迫条件下营养物质和干物质的积累(各水分胁迫处理干物质在花铃期积累量分别为处理CK的79.7%、60.5%、74.4%、46.1%),为花铃期棉铃的发育提供条件,减轻水分胁迫对棉花产量的影响。在本试验条件下,灌水频率25 d一次能在苗期、蕾期锻炼棉株耐旱能力,增加根系吸水能力,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在此基础上,在花铃期增加灌水频率(25~10 d一次)能最大程度的保证棉花产量。
- 江柱张江辉白云岗加孜拉肖军
- 关键词:棉花膜下滴灌水分胁迫灌水频率水分利用效率
- 不同灌水量与灌水频率对加工番茄根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被引量:19
- 2020年
- 为了了解不同灌水量和灌水频率对加工番茄根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试验设置3个灌水定额和2个灌水频率.试验结果表明,加工番茄根系主要分布在(10,40)cm土层(占比63.20%~85.67%),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根系生长和干物质量逐渐减小;常规频率(F2)和低水(W3)有促使根系向深层土壤发育的趋势,高频灌溉(F1)和高水(W1)会促进根系在相对浅层的土壤范围内分布;相比常规频率,高频处理下土壤含水量波动较小,且保持在稳定的范围内.同时发现,土壤含水量、叶面积指数、干物质量和产量随着灌水定额和灌水频率的增大,均呈现出增加趋势;相同灌水频率下,高水和适水处理下加工番茄产量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显著高于低水处理下加工番茄产量(P<0.05).综合考虑根系生长、产量和节约水资源,适用于西北地区加工番茄种植的较优灌溉制度为75%ET 0的灌水定额,灌水频率苗期每周1次,开花坐果期至拉秧期每周3次.
- 张坤张坤刁明张筱茜张筱茜郭鹏飞韩文
- 关键词:加工番茄灌水量灌水频率叶面积指数干物质量
相关作者
- 曹红霞

- 作品数:99被引量:898H指数:18
-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旱区农业水土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研究主题:温室番茄 番茄 水氮耦合 灌水量 水分利用效率
- 康绍忠

- 作品数:573被引量:9,782H指数:63
-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大学
- 研究主题:水分利用效率 玉米 土壤水分 石羊河流域 灌溉
- 康跃虎

- 作品数:231被引量:1,769H指数:27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 研究主题:滴灌 盐碱地 土壤基质势 喷灌 冬小麦
- 张琼

- 作品数:19被引量:182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大学
- 研究主题:灌水频率 水盐运移 棉花 过滤器 微灌系统
- 王建东

- 作品数:140被引量:675H指数:16
- 供职机构: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 研究主题:滴灌 地下滴灌 滴头 灌水器 水力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