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95篇“ 澳门文学“的相关文章
- 澳门文学文献整理与研究史述评
- 2024年
- 澳门文学文献整理与研究的历史自20世纪30年代发端,经历了由自发到自觉再到建设的三个阶段。从对古近代文学和旧体文学、汉语新文学、外语文学三类文献的梳理中,可以看到,澳门文学的作品辑集与文学研究两个方面均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但因为澳门文学本身的复杂性,还存在若干值得反思和进一步探究的问题。同时,应当认识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于澳门文学研究融入当代中国文学学术体系的重要意义。
- 杨青泉
- 关键词:澳门文学
- 中葡之间:过渡时期中国澳门文学选集中的文化政治
- 2024年
- 在漫长的葡据岁月里,中国澳门逐渐形成了“基督城”和“中国城”两个互相区隔的区域,本文以过渡时期在澳门地区出版的3套文学选集为样本,意在阐明“澳门”乃是一个各方话语竞逐的文学空间。澳葡政府的官方机构中国澳门文化司署牵头推出的“葡语作家丛书”,企图在“澳门文学”中植入葡萄牙民族精神;中国澳门基金会组织本地作家群体选编的“澳门文学‘五选’”,则借“澳门文学的根在中国”的“元叙事”来表达他们的身份认同;中国澳门文学研究界合作推出的《澳门土生文学作品选》试图调和上述矛盾,强调土生文学的跨文化身份,但这一建构并非纯然客观,是最终夺得文化领导权的一方对土生葡人的文学传统的“发明”。考察过渡时期中国澳门文学生成的历史语境及其复数形态,有助于思考区域文学中的跨区域属性。
- 霍超群
- 关键词:文化政治
- 澳门文学奖与“文学澳门”的生产
- 2023年
- 在建构澳门地区文学形象的过程中,“文学澳门”是一个重要的维度。但由于澳门地区和澳门地区文学长期形成的边缘地位,来自本土的声音其实是被压抑的。澳门地区文学是一种不被看见的“隐形文学”。1993年筹划设立的中国澳门文学奖,鼓励澳门地区人写澳门地区事,看似在鼓励本土性知识的生产,实际上,由于长期以来各区域文学间的不平等关系及引入了跨域评审机制,中国澳门文学奖所建构的“澳门”,在很大程度上只是域外视角下一种确证想象本身具有合理性的文化构想物。在审美霸权的制约和参赛者的迎合下,一批又一批“自我澳门化”的作品得以生产,最终形成了关于澳门地区的刻板印象。以梁淑淇为代表的部分参赛者,以“无地域空间”写作和“日常生活”书写这两种策略挑战了域外想象澳门地区的话语体系,具有一定的抗辩色彩,但不具备根本的反叛性,其在中国澳门文学奖中所扮演的角色更多是审美霸权的延伸。中国澳门文学奖是澳门地区文学青年晋身文坛的必由之路,考察它的运作机制,有助于理解当代澳门地区作家的局限和澳门地区文坛的困境所在。
- 霍超群
- 澳门文学发展脉络被引量:2
- 2022年
- 本文旨在对澳门文学的缘起、概念、多元特性和主要作家进行梳理和介绍,同时对澳门文学的概念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并特别强调澳门作为中西文化交流的门户之一,以中葡双语写作形成的多元性是澳门文学重要的特点,以往论者在论述澳门文学时对此不够重视,甚至有所忽略,如果是这样,澳门文学将是不完整的。
- 姚京明
- 关键词:澳门文学华文文学多元性
- 澳门文学研究史略(1983-2020)
- 2022年
- 在华文文学研究领域,澳门文学是以一个“迟到者”的身份加入的,真正具有理论自觉与学术含量的“澳门文学”研究起点,可从1983年算起。澳门文学的研究历史,分成预备期(1983-1988年)、奠基期(1989-2000年)、拓展期(2001-2010年)和夯实期(2011年至今)四个阶段,与此相应的发展脉络为:个人经验式的回顾;建史的尝试与专题研究的起步;专题化研究成为主流;史料学转向与批评观念的调整同步开展。在这个过程中,澳门文学研究存有某些阶段性不足,亟需在日后加以改进。澳门文学的研究进路或可朝两个方面发展,其一是加强澳门文学与其他区域文学的关联研究,进而从学理的角度真正将澳门文学纳入到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与世界华文文学史的版图中;其二是按照年代系统搜集、梳理各类原始材料,建立一手资料库,夯实学科基础,从而提炼出真正属于澳门文学场域的问题。
- 霍超群
- 关键词:澳门文学史料
- 澳门文学:《文戏武唱》与《镜海魂》
- 2022年
- 一澳门作家穆欣欣的散文内地读者读得比较多,较之其他澳门作家,相对熟悉一些。她在内地出版过《寸心千里》《当豆捞遇上豆汁儿》,新近又出版《文戏武唱》。澳门的文学以诗歌、散文为主打,穆欣欣则是一位出色和重要的散文作家。她的散文随笔,有澳门散文共同的文化特征,也有自己的特色。
- 张陵
- 关键词:散文作家散文随笔澳门文学澳门散文
- 固本清源,推微知著--评朱寿桐《澳门文学编年史》
- 2022年
- 朱寿桐《澳门文学编年史》(1~5卷)全面展现了1920-1984年的澳门文学风貌,是澳门文学研究步入成熟期的显著标志,代表了澳门文学文献学学科的建立,对于推进澳门学术发展具有深远意义。该著还是一部反映了当代中国文学研究进展的重要学术文献,其所内蕴的汉语新文学理论站位,体现了具有中国气派的学术自信。
- 杨青泉
- 关键词:澳门文学文学编年史文学文献学汉语新文学
- 澳门文学的澳门性建构——以回归以来的澳门文学批评为考察对象
- 澳门,一座拥有中葡文化荟萃的历史之城,在上世纪80年代之前却给人一种文学荒芜的印象。这种强烈的反差引起了澳门文化及文学工作者的注意。对于有着悠久历史与特殊文化的澳门,不应有文学荒芜的印象。独特的历史与文化理应生发出独特的...
- 罗嘉敏
- 文献传递
- “湾区典范”的缔造与澳门文学的发展创新——以《七剑诗选》为例
- 2021年
-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新时代国家全面开放新格局下的重大发展战略,对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和坚持改革开放具有重大意义。湾区建设为粤港澳文学的合作交流提供了广阔平台,也为澳门文学的发展创新提供了极佳契机。澳门的新诗创作领域自"回归"以来,充分发挥本土性与开放性兼具的特点,涌现了众多为海内外诗坛认可的佳作,是澳门当代文学中成绩最突出的文类。核心成员为粤澳诗人的七剑诗群创作的《七剑诗选》既是湾区乃至更广阔区域内文学合作交流的成果和典范,也为澳门文学,尤其是澳门新诗创作的发展创新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模式。
- 冯倾城王如利
- 澳门文学与汉语新文学的理论启示
- 2020年
- 澳门文学是汉语文学世界独特的板块,它在学理上和逻辑上应该与香港文学、台湾文学并列,但必须承认,澳门文学无论就成就还是影响,都难以与香港文学和台湾文学相提并论。任何一个在澳门文学中出类拔萃的文学家都还未能在任一时代的汉语文学视野中脱颖而出。
- 朱寿桐
- 关键词:香港文学澳门文学汉语文学汉语新文学文学视野出类拔萃
相关作者
- 张剑桦

- 作品数:21被引量:20H指数:3
- 供职机构:广东培正学院
- 研究主题:澳门文学 澳门文化 文学 女性散文 序文
- 古远清

- 作品数:381被引量:200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世界华文文学研究所
- 研究主题:台湾文学 香港文学 台湾新诗 作家 现代诗
- 王韬

- 作品数:33被引量:33H指数:3
- 供职机构:江苏省社会科学院
- 研究主题:澳门文学 题材 笔下 文化内涵 小说
- 邓骏捷

- 作品数:43被引量:80H指数:5
- 供职机构:澳门大学
- 研究主题:澳门文学 校书 诗词 《说岳全传》 《汉书·艺文志》
- 朱寿桐

- 作品数:242被引量:630H指数:12
- 供职机构:澳门大学
- 研究主题:汉语新文学 新人文主义 中国现代文学 汉语文学 新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