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1篇“ 满加尔凹陷“的相关文章
- 塔里木盆地满加尔凹陷沉积环境及成盐成钾分析被引量:1
- 2019年
- 满加尔凹陷是我国石炭纪主要的的成盐区。在满加尔凹陷内通过收集石油部门地质勘探资料,综合分析了13个钻井资料,发现了膏盐岩层,厚16.5~221m,产状平缓,分布比较稳定。通过对其沉积环境和成矿机理分析,认为满加尔凹陷成盐条件优越,物源丰富,成盐地层为石炭系下统,具有含盐系厚度大、面积广、埋深大、保存条件较好、构造相对稳定等特点,具有成盐成钾的的各种条件,找矿潜力大。
- 赵玉海韦钊王凡刘星旺王健
- 关键词:沉积环境成盐条件满加尔凹陷
- 塔里木盆地满加尔凹陷下寒武统玉尔吐斯组沉积分布预测及油气勘探意义
- 塔里木盆地是中国典型的海相烃源岩发育盆地之一,其寒武系-奥陶系发育优质海相烃源岩。前人将该盆地下古生界烃源岩划分为两套:中、下寒武统烃源岩(包括下奥陶统烃源岩)和中、上奥陶统烃源岩,其中下寒武统玉尔吐斯组是中、下寒武统的...
- 肖中尧张海祖范秋海黄少英罗彩明
- 文献传递
- 塔里木盆地环满加尔凹陷油气来源与勘探方向被引量:22
- 2017年
- 自塔河油田发现以来,关于主力烃源岩是寒武系还是中上奥陶统一直存在争议.本文以英买2和塔东2井原油作为中上奥陶统和寒武系烃源岩来源的端元,对比分析了塔北轮南与哈德地区原油、沥青吸附烃和沥青包裹体饱和烃生物标志物.其三环萜烷C_(21)/C_(23)比值小于1,指示其与上奥陶统烃源岩有关,而储层沥青和沥青包裹体中饱和烃中甾烷C_(28)/(C_(27)+C_(28)+C_(29))比值大于25,指示其与寒武系烃源岩有关.但塔北原油该比值小于25,具有上奥陶统烃源岩特征,表明塔里木盆地原油来源具有复杂性.塔里木盆地奥陶系油藏原油组分与碳同位素组成对比表明,塔北(含塔河油田)、塔中等油藏原油主要处于以英买2和塔东2原油为端元构成的二元混合区间内,指示了塔北和塔中原油呈现出寒武系和中上奥陶统烃源岩生成原油发生混合后的特征,从塔北南坡向塔中北坡方向寒武系烃源岩贡献逐渐增加.在钻井地层、沉积相资料约束下,以地震反射特征为基础,重新编制了寒武系、中下奥陶统和上奥陶统烃源岩空间展布,指出优质烃源岩空间上主要位于盆地斜坡带,纵向上主要发育于水进过程中最大海泛面.受盆地构造格局迁移演化影响,不同区域烃源岩的叠置不同.盆地原始沉积结构和后期改造过程共同控制了油气分布,塔中北围斜区-顺托-古城地区长期临近斜坡区,必将是近期油气勘探的重要战场.
- 金之钧金之钧云金表刘全有
- 关键词:塔里木盆地海相烃源岩油源对比生物标志化合物
- 满加尔凹陷石炭系中泥岩段薄互层油田稳产对策研究
- 哈得1薄互层位于塔里木盆地中部,是一个已有20年开发历史的层状边水油田,其主要产油层系为石炭系卡拉沙依组中泥岩段。为了最大限度提高油藏采收率,解决薄互层有效开发面临的油藏超深超薄、储量品位及丰度特低等诸多世界性难题,在对...
- 徐程宇王珊徐彦龙王超张少伟孙海航李松林刘骐峣陈袁
- 关键词:稳产对策薄互层
- 文献传递
- 满加尔凹陷东部志留系致密砂岩储层特征被引量:8
- 2016年
- 满加尔凹陷东部志留系厚层的致密砂岩具有广阔的天然气勘探前景,但是目前对于致密砂岩储层特征的研究较少。利用薄片鉴定、电子探针、扫描电镜、X衍射、压汞及物性分析等方法,对致密砂岩储层特征进行了研究。与满加尔凹陷东部常规砂岩储层相比,致密砂岩储层具有以下特征:1储层埋深较大;2砂岩成分、结构成熟度较低,岩屑和填隙物含量较高;3物性较差,孔隙度为5%~10%,渗透率为0.1×10^(-3)~1×10^(-3)μm^2;4以原生粒间孔、粒间溶孔、微孔隙等混合孔隙为主,孔隙结构总体较差;5粘土矿物组合以网状伊蒙混层和绿泥石、伊利石为主;6成岩作用较强,处于中成岩B期—晚成岩期。致密砂岩的储集物性受沉积、成岩及构造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研究区砂岩离物源近,较低的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泥质杂基充填等因素不利于原始孔隙大量保存;压实作用是孔隙度降低的主要因素;方解石胶结、石英次生加大降低了孔隙度;局部溶解作用和少量构造裂缝改善了物性。
- 李玲玲
- 关键词:致密砂岩储层特征成岩作用满加尔凹陷
- 应用于塔东地区满加尔凹陷沙漠的地震资料静校正被引量:2
- 2015年
- 塔里木盆地东部地表的沙丘起伏大,表层结构极为复杂,静校正量求取是确保地震资料成像质量的关键。因此,通过微测井资料建立了表层速度和结构模型,高精度的模型静校正方法解决了低频分量的静校正问题。组合应用折射波的静校正高频分量得到了满加尔凹陷二维地震资料静校正量,在提高地震资料的信噪比和分辨率的同时提高了地震成像精度。
- 曹福仁
- 关键词:静校正微测井
- 满加尔凹陷不整合面对志留系油气藏的控制作用探讨
- 2014年
- 通过对塔里木盆地满加尔凹陷主要构造不整合分布的研究,认为对志留系油气藏起控制作用的主要为奥陶纪末(TS)和中泥盆世末(TD)两期不整合。主要构造不整合显示出一定的分布特征,大体从隆起区、斜坡区和凹陷区,常由高角度不整合、微角度不整合或平行不整合到整合接触带。高角度不整合带对志留系油气藏有一定的促进和破坏作用。通过分析不整合的特性,对志留系油气的运移、聚集、成藏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 熊冉赵继龙孙国忠
- 关键词:不整合满加尔凹陷
- 满加尔凹陷周缘构造演化对志留系油气藏的控制作用探讨
- 2011年
- 塔里木盆地满加尔凹陷及周缘塔中隆起、塔北隆起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的改造,受构造演化的控制,志留系油气藏多次遭受破坏和调整。在对塔里木盆地满加尔凹陷周缘关键构造演化期研究基础上,系统阐述了构造演化对志留系油气藏的控制及影响,塔中主要经历了晚加里东、海西晚期二期成藏,塔北主要经历了海西期、喜山期二期成藏。
- 熊冉齐英敏张先龙王月然孙国忠
- 关键词:满加尔凹陷志留系油气成藏
- 塔里木盆地满加尔凹陷西北缘上奥陶统铁热克阿瓦提组海相砂体类型与储集性被引量:1
- 2009年
- 通过对羊屋2井、跃南2井、吉南1井等5口井岩心的精细描述、单井沉积微相与测井相分析及350km地震剖面解释,认为在满加尔凹陷西北缘上奥陶统铁热克阿瓦提组海相砂泥岩沉积地层中发育5种重要的海相砂体,即滨岸(临滨—前滨)砂体、内陆棚沙脊砂体、内陆棚沟槽砂体、风暴砂体与潮道砂体。在等时地层格架内,研究区西部羊屋与哈得井区,铁热克阿瓦提组最底部分布着具有正韵律特点的、发育海侵砾岩与冲刷面的内陆棚沟槽砂体,其上为正反韵律均有且冲刷面不发育的较细粒内陆棚沙脊砂体,上部则是发育平行层理和冲洗交错层理的具明显反韵律特征的滨岸(临滨—前滨)砂体,顶部发育非均质性较强的风暴层砂体。在东部的吉南井区,下部发育内陆棚沙脊砂体,上部发育潮下带潮道砂体及潮间带砂坪沉积。受奥陶纪末期全球海平面下降影响,砂体分布范围逐步增大。铁热克阿瓦提组海相砂岩储集体以次生孔隙为主,非均质性比较强,导致储集层非均质性的主要原因是不均匀胶结作用、溶解作用以及局部发育有裂缝。对比5种类型海相砂体的储集性,按优差排序依次是内陆棚沙脊砂体、滨岸(临滨—前滨)砂体、内陆棚沟槽砂体、潮道砂体与风暴沉积砂体。
- 高志勇张水昌郭宏莉朱如凯
- 关键词:塔里木盆地上奥陶统
- 塔里木盆地满加尔凹陷下古生界烃源岩的再认识被引量:45
- 2008年
- 综合考虑下古生界烃源岩的纵向分布特征,认为塔里木盆地满加尔凹陷下古生界烃源岩主要发育中、下寒武统,中、下奥陶统和上奥陶统3套烃源岩。中、下奥陶统黑土凹组烃源岩与中、下寒武统烃源岩的沉积相特征和发育特征相似,有机质丰度高、类型好;上奥陶统烃源岩分布局限、类型差。3套烃源岩具有不同的热演化特征,以满加尔凹陷中西部地区为例,中、下寒武统烃源岩在加里东晚期—海西早期进入生油高峰阶段,中、下奥陶统烃源岩在海西晚期进入生油高峰阶段,上奥陶统烃源岩则在燕山晚期—喜马拉雅期进入生油高峰阶段。满加尔凹陷古生界烃源岩的三分法能更准确地反映下古生界烃源岩的实际分布情况,同时构筑了解决油气来源、油气成藏观点冲突的框架,能更准确认识不同地区海相原油的混源特征。
- 赵孟军王招明潘文庆柳少波秦胜飞韩剑发
- 关键词:下古生界烃源岩热演化史满加尔凹陷塔里木盆地
相关作者
- 赵靖舟

- 作品数:246被引量:3,438H指数:35
- 供职机构:西安石油大学
- 研究主题:鄂尔多斯盆地 塔里木盆地 上古生界 延长组 致密砂岩
- 高志勇

- 作品数:173被引量:1,608H指数:21
-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 研究主题:白垩系 塔里木盆地 前陆盆地 侏罗系 储集性
- 朱如凯

- 作品数:377被引量:8,989H指数:54
-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 研究主题:页岩油 页岩 非常规油气 致密 陆相
- 郭宏莉

- 作品数:56被引量:915H指数:17
-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 研究主题:储集性 塔里木盆地 油气运移 古近系 成岩作用
- 张水昌

- 作品数:499被引量:6,721H指数:57
-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 研究主题:塔里木盆地 烃源岩 四川盆地 天然气 原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