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43篇“ 游走性“的相关文章
坏死松解游走红斑1例
2025年
患者男,44岁,全身反复红斑、糜烂伴瘙痒3年。皮肤科情况:头面部、躯干、四肢弥漫红斑,边缘呈地图状改变,部分红斑上出现水疱、糜烂,糜烂面覆盖褐色厚层痂壳。腹部增强CT提示“胰体尾部占位伴不均匀强化”,行“腹腔镜下胰体尾切除术”,术后病理显示为胰高血糖素瘤。诊断:坏死松解游走红斑,胰高血糖素瘤综合征。术后3 d起患者皮损迅速消退,20 d内临床痊愈,遗留少量色素沉着,随访6个月无复发。
张牧秋汪盛
关键词:坏死松解性游走性红斑胰高血糖素瘤
以坏死松解游走红斑为首发表现的胰高血糖素瘤一例
2025年
胰高血糖素瘤临床罕见,90%首发症状为坏死松解游走红斑。本文报道一例以坏死松解游走红斑为首发表现的胰高血糖素瘤患者。患者确诊后于肿瘤科行奥曲肽及肝脏介入手术治疗,皮疹明显消退。
赵杨梦解瑶刘宏杰李薇闫薇
关键词:坏死松解性游走性红斑胰高血糖素瘤
游走空洞和轨道征为特征的慢肺曼氏裂头蚴病1例
2024年
本文报道1例以反复咳嗽、咯血达15个月的肺裂头蚴感染病例,CT表现病灶游走和多变,从斑片影到结节灶、空洞灶,而且空洞位置和形态变化迅速;整个感染过程患者外周血嗜酸粒细胞未见升高,抗生素(莫西沙星)能改善症状,初次吡喹酮常规剂量治疗效果不佳,剂量加倍后治愈。CT病灶迁徙和轨道征有助于寄生虫诊断,病变多变及变化迅速也有助于疾病鉴别,表现为肉芽肿空洞少见。
吴东邓秋婷陈欢
关键词:曼氏裂头蚴病
快速游走脑室内囊虫病1例
2024年
脑囊虫病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寄生虫感染疾病。脑室内囊虫病发病率较低,但危害较大,属于神经外科急诊,需要及时、积极的干预措施,否则可能危及患者生命。本文报道1例,通过影像学观察到囊虫短时间内从侧脑室游走至三脑室,通过脑室镜手术完整取出囊虫。
张中景南亚强唐起峰姚鹏飞
关键词:脑囊虫脑室脑积水
坏死松解游走红斑——胰腺占位一例被引量:1
2023年
胰高血糖素瘤是一种罕见的来源于胰腺α细胞的神经内分泌肿瘤,该肿瘤因过度分泌胰高血糖素,引起胰高血糖素瘤综合征,70%~90%的患者会伴发坏死松解游走红斑(NME)。本文报道1例首诊于皮肤科的胰高血糖素瘤综合征患者,临床表现为周身反复红斑、脱屑伴瘙痒,经皮肤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为NME,影像学检查提示胰尾部软组织密度肿瘤,生长抑素高表达,外周血胰高血糖素水平升高,确诊为胰高血糖素瘤综合征。行胰尾部胰高血糖素瘤切除术,术后第4天皮疹消退。同时本文回顾了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对胰高血糖素瘤相关NME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影像学特点、诊断及治疗等方面进行总结,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
胡中慧杨璐刘跃华晋红中徐强刘雯静罗亚平阳洪波王涛
关键词:坏死松解性游走性红斑胰高血糖素瘤胰高血糖素瘤综合征胰腺占位
B细胞清除治疗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致双肺游走磨玻璃影
2023年
免疫抑制宿主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所致肺炎表现较健康人有所不同。本文报道一例既往滤泡淋巴瘤经CD20单抗治疗后B细胞清除患者,自2022年12月感染SARS‑CoV‑2后出现反复发热、咳嗽、咳痰伴双肺多发游走磨玻璃影,在2023年3月诊断为SARS‑CoV‑2感染致肺炎,给予奈玛特韦/利托那韦单药治疗15 d后症状缓解,双肺多发磨玻璃影吸收,且未反复。综合考虑患者病情可能为SARS‑CoV‑2“持续”或“迁延”感染导致。
王诗尧王业明刘敏赵玲曹彬
关键词:游走性磨玻璃影利托那韦单药治疗滤泡性淋巴瘤咳痰
游走惊厥持续状态起病的Menkes病1例被引量:1
2023年
Menkes病(Menkes disease,MD)又称卷毛综合征,是由编码铜转运蛋白的基因(ATP7A)突变导致铜转运障碍而引起的多系统受累的神经系统遗传病,呈X-连锁隐遗传,其发病率为0.8~2/100000活产男婴[1-4],癫痫是MD神经系统常见且主要的临床表现,其发病和演变有不同的阶段[5]。该病的典型症状及体征往往生后3个月出现,确诊后除对症支持治疗,尚无有效治疗方案。胃肠外组氨酸铜替代治疗已被证实是安全有效的,但也不能缓解已有的神经症状及改善预后[6],因此早期诊断对该病至关重要。
郭玉洁张洪伟陈叶红侯广舜高在芬
关键词:MENKES病视频脑电图
股动脉内游走金属异物合并缝匠肌坏死一例
2023年
患者男,21岁,右大腿内侧金属异物击伤后肿胀、疼痛10 d入院。患者于2022年3月20日修车时,崩裂碎片飞入右大腿内侧软组织内,局部无血肿,急至当地医院就诊。行DR检查示:右侧股骨中下段金属异常(图1A);B超结果示:右大腿软组织内异物,距表皮3.3 cm深处可探及长约0.9 cm的强回声,边界清晰。未予任何处理。后因右下肢疼痛并不断加重、活动受限、膝关节不能伸直,先后辗转多家医院就诊,均未进行手术取出。于2022年3月30日于解放军第九六〇医院就诊,查体:右大腿中下段内侧皮肤可见一大小约0.5 cm伤口(图1B),周围可触及梭形肿物,质硬,压痛明显,右下肢活动受限,右足背动脉搏动较左侧减弱。入院B超检查示:右大腿股四头肌内侧头探及条状强回声,长约0.64 cm,紧邻股动脉壁,距体表3 cm。
张铭刘玉男刘顺利王延召刘浩刘进芳
关键词:大腿内侧游走性缝匠肌金属异物
游走咽、颈段食管异物23例精准定位及成功治疗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总结游走咽、颈段食管异物的临床特点以及诊断、定位、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3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游走咽、颈段食管异物23例,男9例,女14例,年龄35~82(55.0±12.7)岁。异物摄入患者排除咽喉部异物后,均采取食管CT确诊食管异物,行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MPR),从水平位、冠状位、矢状位多个维度以及校正重建的MPR来定位异物的位置,根据异物位置,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记录患者症状、并发症、异物种类、定位和手术方法以及相关信息,采用描述方法和SPSS 25.0软件分析相关数据。结果游走食管异物23例的临床症状表现包括咽痛(20/23)、异物感(6/23)、声嘶(1/23)、转颈受限(1/23)、张口受限(1/23)等局部症状,也有发热(7/23)、纳差(1/23)、腹痛(1/23)等全身症状。异物种类为19例鱼刺,2例金属丝,1例绣花针,1例鸡骨。其中颈段食管腔外的游走异物为9例(39.1%);颈段食管肌肉层异物2例(8.7%);咽部游走异物12例(52.2%)。23例患者行颈侧切开取出异物21例,其中直接定位颈侧切开取出异物11例,MPR和/或校正MPR准确定位腔外异物后第二次颈侧切开取出异物10例,准确定位后支撑喉镜咽后壁黏膜切开异物取出1例,准确定位后气管镜异物取出1例。游走异物患者(n=23)与同期就诊的腔内异物患者(n=308)相比,摄入鱼刺[19(82.6%,19/23)vs.133(43.2%,133/308),OR=7.31]、首次就诊时间超过24 h[20(87.0%,20/23)vs.77(25.0%,77/308),OR=17.20]是食管异物游走至食管外的重要危险因素(P值均<0.05)。结论CT多平面重建能精确定位游走咽、颈段食管异物,给医生提供更直观的影像学证据,为手术方案的制订提供影像基础。咽、颈段食管异物需要及早处理,否则容易发生游走,导致严重并发症。
徐琼周水洪周水洪王勤瑛鲍洋洋沈丽芳沈丽芳戴利波刘永才程可佳
关键词:咽异物食管异物CT多平面重建并发症
交界区游走心律1例
2023年
患者女,68岁。因卵巢癌反复腹水17个月,15天前在外院行腹腔穿刺置管引流。患者诉引流管处疼痛,为求进一步诊治于2023年9月3日住我院。患者自诉“高血压”、“糖尿病”病史20余年,无心慌、胸闷等症状,自诉以前心电图正常。超声提示:左心房扩大,室壁运动节律不整,二尖瓣、主动脉瓣钙化,主动脉瓣口血流速增快,二尖瓣口血流速增快,三尖瓣关闭不全(轻度),腹水。血红蛋白98g/L,总蛋白53.10g/L,白蛋白23.43g/L,初步诊断:①恶腹水;②卵巢恶肿瘤个人史;③腹膜继发恶肿瘤;④高血压;⑤糖尿病。
刘庆苏
关键词:窦性心动过缓

相关作者

张月华
作品数:369被引量:1,620H指数:19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癫痫 儿童 突变 基因 基因突变
尚可为
作品数:4被引量:14H指数:2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游走性 基因 部分性癫痫 突变研究 基因突变
沈宏
作品数:212被引量:249H指数:8
供职机构: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蕈样肉芽肿 基底细胞癌 皮肤 临床病理分析 银屑病
姜玉武
作品数:518被引量:1,950H指数:21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儿童 癫痫 突变 患儿 基因突变分析
刘爱杰
作品数:44被引量:157H指数:9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癫痫 基因突变 突变 DRAVET综合征 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