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88篇“ 深海底“的相关文章
- 相逢在北极深深海底
- 2015年
- 在我们一般人的生活中,北极是一个遥不可及的距离,是自己一辈子都不可能到达的地方。北极圈内寒冷的气候,使北极地区生存着许多特有的动物,在海洋中,还有白鲸、鲱鱼、鳕鱼等特别的种群。对潜水者而言,到达北极并在北极潜水,相当于珠穆朗玛峰对登山者的诱惑。
- 杜锦恩
- 关键词:海底鳕鱼气候
- 英国:将风能储存在深深海底
- 2009年
- 作为稳定能源供应,风能已经存在了20年之久,现在风能也是可再生能源科技中领先的一员。风能的发展在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历史上是辉煌的一笔。如果在风能储存上再进一步,风能对整个能源事业将更加举足轻重。
- 宗梅
- 关键词:海底能源供应能源科技能源发展能源事业
- 青年人为国国“听海”
- 2024年
- 研发水声高端设备,使深海装备“耳聪目明”,让“大海捞针”成为可能;精准收发深海信号,让海底也能“打电话”……这些都是不久前荣膺“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的哈尔滨工程大学水声通信与定位技术创新团队,为中国海洋强国建设交出的答卷。勇闯“无人区”,挑战无极限。这支平均年龄35岁的队伍,在不为人知的极深海底,出了一条怎样的创新之路?
- 杨思琪
- 关键词:五四奖章深海底水声通信无人区创新之路
- 深海生物学 深海底生物的自然史
- 本书全面介绍了栖息于深海环境中的生物的自然历史,描述了多样化的动物区系,并综述了采集与研究这些生物的方法。通过探讨生物觅食、呼吸、繁殖、生长和扩散的过程,本书阐述了这些深海生物的生态学特性及其与它们生活的极端环境之间的关...
- (英)约翰·D.盖奇
- 高高山顶立、深深海底行,打造专业且快乐的班主任团队
- 2024年
- “积极阳光、永不抱怨!”在一篇文章里,偶然看到王磊名班主任工作室的工作理念,便对这样一个工作室有了兴趣。当真正结识了主持人王磊老师,对于这句话才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工作抑或是生活里,王磊都是一个高度乐观的人,正是这样的性格,让他将班主任视为一种事业而非职业,把跟学生打交道视为一种爱好而非工作,积极随和的性格,让他极富感染力,能够迅速和学生打成一片,能够让班级自然而然形成一股凝聚力。这是属于王磊独特的魅力。
- 刘乙鑫
- 关键词:班主任主持人工作室性格
- 我国最深海底隧道--珠江口隧道建设技术难点亮点探秘
- 2024年
- 珠江口隧道建设过程中,中铁六院设计团队面对难题,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奋斗精神攻坚克难,填补了多项行业空白,真正实现了跨海通道的智能建造。在珠江口伶仃洋海底约115米处,有一条长约13.7公里的海底隧道如潜龙入海,首尾牵起东莞虎门镇和广州万顷沙镇,成为珠江口两岸联通的重要一环。
- 贺维国于勇
- 关键词:海底隧道跨海通道设计团队
- 浅析100 m以深海底电缆应急维修关键技术
- 2024年
- 基于100 m以深海域海底电缆(海缆)的应急维修技术进行探讨。结合实际工程案例,简要概述基于水下机器人(ROV)协同作业的海缆应急维修的典型作业方案,对其中的关键技术等方面进行详细探讨,包括动态定位的精度、故障点定位、ROV作业难度和风险,并探讨了海缆故障的潜在因素。同时对应急维修过程中的难点提出有效解决方案。
- 朱恒王杰文杨盛
- 关键词:海底电缆应急维修水下机器人
- 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遗址第一阶段考古调查简报被引量:6
- 2023年
- 2022年10月,南海西北陆坡约1500米深的海底发现两艘古代沉船,分别定名为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2023年5~6月,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等单位组织实施了对两艘沉船的第一阶段考古调查。一号沉船发现多个隔舱的船货堆积,包括大量外销陶瓷器及金属器等,年代为明正德年间;二号沉船船载大量从海外输入的原木,年代为明弘治年间。两艘沉船保存相对完好,文物数量巨大,时代明确,是我国乃至世界深海考古的重大发现。同时,两艘沉船船载不同船货,首次可以同时对我国海外贸易的外销与输入开展考古与研究,为深入探索和充分理解海上丝绸之路的双向贸易流动提供了重要资料。
- 邓启江岳超龙(执笔/图)陈传绪张凝灏(执笔/图)宋建忠李滨(摄影)黄泽鹏(摄影)
- 关键词:海底地形深海底华南大陆深海盆地大陆架
- 深海探索利器着陆器
- 2023年
- 着陆器是一种非载人、无缆绳的深海潜水器,它由科考母船下放至海面后,依靠压载铁的重量自由下潜至深海底着陆,也因此得名着陆器。着陆器上一般搭载有各种科研仪器,如测定不同深度水体的温度、盐度的温盐深剖面仪溶解氧传感器,还有高清摄像机、高清照相机、生物诱捕器、微生物富集与固定取样器、采水瓶、沉积物取样器等。
- 孔秀李俊
- 关键词:高清摄像机科研仪器着陆器深海底溶解氧传感器诱捕器
- 西太平洋深海底栖多毛类动物地理分布特征被引量:2
- 2023年
- 深海多毛类环节动物的多样性与地理分布格局是深海生物多样性研究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基于海洋生物地理信息系统(Ocean Bio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OBIS)数据库中的公开数据分析了西太平洋深海底栖多毛类动物的多样性与地理分布格局。多毛类数据多分布于靠近临海国的海沟、海山等显著地貌区,共记录到51个科318个物种,其中,多鳞虫科是物种多样性最高的科,且具有最大的深度分布范围。深海底栖多毛类物种数量随着水深增加而下降,但在2500~3000 m水深处以及4000~4500 m水深处略增多。分析显示深海底栖多毛类的特有性水平较高,在热液口环境,形成了以热液口特有种为特征的底栖多毛类动物区系。西太平洋深海底栖多毛类动物分布可划分为4类生物地理区:日本海生物地理区域、以相模湾为代表的靠近大陆的生物地理区域、以深海热液口为典型特征的生物地理区域(冲绳海槽、马努斯盆地、斐济海盆区)以及以深海海沟、平原(日本海槽-千岛-堪察加海沟区、澳大利亚东侧区、新西兰区)为特征的生物地理区域。
- 王跃云严润玄王春生
- 关键词:深海多毛类环节动物地理分布
相关作者
- 王随平

- 作品数:91被引量:160H指数:8
-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信息安全与大数据研究院)
- 研究主题:深海集矿机 深海底 深海采矿 深海 模糊控制
- 贾永刚

- 作品数:570被引量:1,635H指数:22
- 供职机构:中国海洋大学
- 研究主题:海床 黄河口 沉积物 海底沉积物 黄河三角洲
- 郭磊

- 作品数:97被引量:94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国海洋大学
- 研究主题:海床 沉积物 原位 海底沉积物 孔隙水压力
- 刘晓磊

- 作品数:194被引量:220H指数:9
- 供职机构:中国海洋大学
- 研究主题:海床 海底沉积物 沉积物 孔隙水压力 海底沙波
- 刘涛

- 作品数:217被引量:36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海洋大学
- 研究主题:海带 基因克隆技术 蛋白质 编码蛋白质 海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