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388篇“ 涎腺恶性肿瘤“的相关文章
原发性肺恶性肿瘤2例诊治报道并文献复习
2024年
恶性肿瘤为罕见的肺恶性肿瘤,主要包括样囊性癌和黏液表皮样癌等类型,国内外也仅有少数报道,2019年5—9月滨州市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收治2例原发性肺恶性肿瘤患者,1例经手术治疗好转出院,1例自动放弃,为提高对原发性肺恶性肿瘤的认识,本文就2例肺恶性肿瘤的诊治过程及常见类型的临床表现、病理学特点及诊断、治疗方面进行总结.
于倩倩韩锐
关键词:涎腺腺样囊性癌黏液表皮样癌
下颌骨内恶性肿瘤一例并文献复习
2021年
肿瘤是口腔颌面部的常见肿瘤,在所有肿瘤中,腮恶性肿瘤的发生率为15%~32%,舌下为70%~90%,小约为50%[1],然而这些病变很少发生在颌骨内。相关文献报道,发生于颌骨内的恶性肿瘤占全部恶性肿瘤的0.4%以下[2]。1939年,有研究首次报道了一例66岁女性下颌骨中央性黏液表皮样癌的病例[3]。颌骨内原发性恶性肿瘤极为罕见,缺乏系统的资料,诊断和治疗的标准也不明确。
张庭婷魏丹柏宇宋琦李萍
关键词:涎腺肿瘤恶性肿瘤口腔疾病
恶性肿瘤手术联合术后调强放疗的临床分析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恶性肿瘤患者手术联合术后调强放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otherapy,IMRT)的生存、不良预后因素、失败模式及放疗的不良反应。  方法:  回顾性研究了60例术...
臧守梅
关键词:涎腺肿瘤调强放射治疗生存率
循环肿瘤细胞与恶性肿瘤生物学特性的关系
目的:  通过对恶性肿瘤患者临床病例资料的回顾,分析外周血中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的检出与恶性肿瘤的组织学类型及侵袭性的相关性,探讨CTC与恶性肿瘤生物学特性间...
肖蕊
关键词:涎腺恶性肿瘤循环肿瘤细胞生物学特性
文献传递
恶性肿瘤中血管生成拟态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2020年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中血管生成拟态(VM)是否存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CD31和PAS双重染色技术对43例恶性肿瘤组织及5例正常体组织进行CD31和PAS双重染色,探讨恶性肿瘤VM的结构形态,分析VM与样囊性癌临床分型的关系。结果恶性肿瘤组织中存在VM结构,正常体组织中未见VM结构。43例恶性肿瘤组织中,8例(18.6%)存在VM结构,其中5例样囊性癌VM阳性,1例黏液表皮样癌VM阳性,1例多形性瘤VM阳性,1例肌上皮癌VM阳性;在光镜下观察可见VM结构为由肿瘤细胞围成的无内皮细胞衬附的管道样结构和PAS染色阳性的网络样VM结构,在肿瘤细胞和管腔间被一层PAS染色阳性物质间隔或被PAS阳性物质填充,部分病例中可见VM结构与相邻的CD31及PAS阳性血管相通,可在管腔中发现红细胞;恶性肿瘤组织中VM的数量与血管数量呈正相关(r=0.548,P﹤0.01);实质型样囊性癌组织中VM阳性率高于样-管状型样囊性癌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恶性肿瘤中存在VM,可为抗血管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高琼冯红超唐正龙马洪段晓峰毛本源
关键词:涎腺恶性肿瘤血管生成拟态血管生成
阿帕替尼治疗恶性肿瘤病例报告并文献复习被引量:1
2018年
阿帕替尼是一种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能够高度选择性地结合并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目前,靶向治疗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较少。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收治1例肿瘤患者确诊后口服阿帕替尼,服药1个多月后复查CT,与治疗前对比,原发病灶及转移灶较前明显缩小,证实患者服用药物有效。同时在治疗过程中,针对药物的不良反应积极治疗,在保证药物疗效的同时,提高患者用药的安全性。该病例患者的诊治经过为晚期恶性肿瘤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指导。
周宇杰徐细明石宏伟曹德东
关键词:涎腺恶性肿瘤靶向治疗病例报告
外科治疗小恶性肿瘤23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小恶性肿瘤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收集23例小恶性肿瘤患者,对其相应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结果 23例小恶性肿瘤的原发部位大多数为腭部,共12例(52.17%);高发年龄为30~60岁,共13例(56.52%);病理分类前3位分别是样囊性癌、粘液表皮样癌及恶性多行性癌,共21例(91.31%)。结论临床上对口腔小肿瘤的主要治疗手段是外科手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是早诊断和规范化治疗,若恶性肿瘤发展到中晚期,临床除了对患者实施手术外,还应进行放射治疗。
何欣洪珍珍蒋程程
关键词:口腔手术
^(125)I放射性粒子组织间内放疗治疗恶性肿瘤的应用进展被引量:1
2015年
恶性肿瘤是头颈部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生率约占上皮源性肿瘤的7%左右[1],其生物学特点为生长速度较为缓慢,早期自觉症状不明显,颈淋巴结转移较少见,但局部浸润性较强,且易发生远处转移。目前恶性肿瘤的治疗方法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术后辅以放疗等其他治疗。传统外放疗放射区域大,周围正常组织对放射线耐受量低,患者常有皮肤破溃感染、唾液及口腔反应、吞咽和张口困难及颌骨骨髓炎等副作用,且化疗对头颈部源性肿瘤相对不敏感;而125 I放射性粒子组织内植入近距离放射治疗是一种新兴的微创疗法,属于放射治疗的一种,具有疗效显著、安全有效、易防护、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在临床工作中已应用。本文将125 I放射性粒子内放疗在恶性肿瘤的治疗中的应用情况进行综述。
万丞丞罗洪
关键词:涎腺恶性肿瘤植入治疗
恶性肿瘤患者术后放疗的效果及其预后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分析大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实施放疗的临床疗效和影响患者术后生存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我科2002年1月至2009年1月收治的58例大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手术+放疗组(30例)和单纯手术组(28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年的肿瘤区CT灌注成像情况、术后3、5年的无瘤生存率、总生存率和复发率,采用Log-rank进行单因素检验。结果手术+放疗组术后1年的血流量(BF)、对比血容量(BV)和表面通透性(PS)显著低于单纯手术组,而平均通过时间(MTT)显著多于单纯手术组,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的术后3、5年的无瘤生存率、总生存率和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Log-rank检验,T分期、病理类型、手术切除范围和放疗剂量为影响大肿瘤患者预后的因素(P<0.05)。结论采用手术+术后放疗的方法治疗大恶性肿瘤疗效优于单纯手术治疗,肿瘤早期、黏液表皮样癌、广泛切除和≥60 Gy的放疗剂量可能是增加生存率的影响因素。
王文彬邹佳华汪井龙宋建林
关键词:肿瘤术后放疗预后影响因素
口腔恶性肿瘤的临床病例分析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分析口腔恶性肿瘤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2002年1月至2013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口腔恶性肿瘤患者106例,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探讨口腔恶性肿瘤的临床特点。结果男女比例为1.3∶1,平均年龄为45.3岁,腮、腭部、舌下发病率最高,病理类型多见样囊性癌以及黏液表皮样癌。结论口腔恶性肿瘤多见于男性,腮、倾下以及腭是高发部位,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
胡斌
关键词:恶性肿瘤涎腺

相关作者

郑文
作品数:24被引量:121H指数:6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
研究主题:超声波诊断 涎腺肿瘤 超声诊断 彩色多普勒超声 涎腺
封兴华
作品数:181被引量:688H指数:13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系
研究主题:腭裂 腭裂患者 唇裂 明胶微球 颌面部
朱炎
作品数:30被引量:148H指数:7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
研究主题:涎腺肿瘤 舌鳞状细胞癌 肿瘤干细胞 口腔颌面部 粘着斑激酶
白振西
作品数:63被引量:260H指数:9
供职机构:延安大学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爆炸伤 颌面部 颌面部爆炸伤 腭裂 冲击伤
孟庆江
作品数:37被引量:94H指数:5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
研究主题:栓塞 颌面部 涎腺肿瘤 超声诊断 彩色多普勒超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