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611篇“ 海拔梯度“的相关文章
高黎贡山南段海拔梯度森林乔木层时空动态
2024年
研究群落物种组成和多样性的时空动态对揭示生物多样性的分布规律以及预测全球变化情景下生物多样性的变化趋势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山地生态系统中,不同海拔梯度的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和系统发育多样性如何随着时间尺度的变化仍不清楚。该研究以高黎贡山南段东、西坡海拔梯度(960~2878 m)森林群落固定监测样带的17个样方为研究对象,基于2004、2008和2013年乔木层(DBH≥5 cm)重调查数据,分析样方内物种组成、物种多样性和系统发育多样性的时空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沿着海拔梯度,物种多样性呈现单峰分布格局,系统发育多样性呈现上升的趋势,系统发育结构呈现聚集到离散或者随机的结构。(2)在时间尺度上,森林乔木层在物种多样性和系统发育多样性上并未发生显著性变化。然而,系统发育结构随着时间的推移呈现更加聚集的趋势。(3)在海拔梯度上,东坡低海拔区域(960~1381 m)的森林群落样方呈现显著的物种丧失,其植被完全被耕地所替代。其中,诃子(Terminalia chebula)、麻栎(Quercus acutissima)、清香木(Pistacia weinmanniifolia)、枳椇(Hovenia acerba)和假香冬青(Ilex wattii)等为主要的丧失物种。相反,物种获得主要集中在西坡低海拔的样方,群落中丰富度显著增加的物种主要为曼青冈(Cyclobalanopsis oxyodon)、华山矾(Symplocos chinensis)和台湾杉(Taiwania cryptomerioides)等。据此,我们推测高黎贡山海拔梯度森林乔木层的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动态变化在中高海拔受群落演替和气候变化的制约,而在低海拔主要受人类活动的影响。该研究结果加深了对高黎贡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物群落动态变化的认识,也有助于该地区精准保护策略的制定。
罗亚皇马梁梁高连明王兴杰赵玮杨兴亮马绍宾施晓春刘杰
关键词:群落动态海拔梯度物种多样性系统发育多样性
贺兰山森林破碎化海拔梯度格局及其影响因素
2024年
针对森林破碎化格局影响着森林生态系统的总体格局、物质和能量流动,迫切需要监测评估的问题,受限于森林分布数据可用性,当前森林破碎化格局精细分析研究相对缺乏。本研究以贺兰山为研究对象,基于高清遥感影像提取精细森林分布数据,采用景观指数量化了东西坡森林破碎化格局,并利用广义线性回归、逻辑回归方法探讨了其对海拔环境梯度的响应。结果表明:(1)贺兰山森林破碎度随海拔上升呈先减后增的格局,东坡森林破碎度高于西坡;(2)森林破碎化海拔分布格局与地形、气候梯度呈单峰关系;(3)自然和人为因素共同塑造了森林破碎化格局。其中,气候因子及其与地形、人类活动因子的共同作用起主导影响;(4)生长季气候条件调控了树木分布上下限。生长季长度222 d、夏季平均温度10.9℃分别是限制东西坡树木上限的临界气候阈值,夏季降水量177 mm、夏季降水量243 mm分别是限制东西坡下限的临界气候阈值。这些发现有助于揭示温带干旱与半干旱山区在自然和人为因素复杂影响下的森林破碎化格局特征,可为制定森林资源保护和可持续管理政策提供支持,也能为其他相关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王钰刘涵赵财胜桑玲玲鞠正山胡腾云李雪草
关键词:海拔梯度
贺兰山西坡不同海拔梯度土壤氨基糖积累特征
2024年
为探明旱区山地不同海拔梯度土壤氨基糖积累特征,明确氨基糖对土壤有机碳库的贡献以及影响因素。以2021年8月在贺兰山西坡不同海拔(1848—2940 m)采集的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群落结构、氨基糖含量、氨基糖对土壤有机碳贡献变化特征以及引起该变化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沿海拔梯度上升,土壤理化性质表现出显著差异,土壤含水率、有机碳、全氮表现为升高趋势,pH和容重表现为降低趋势,全磷无明显变化规律。沿海拔梯度上升,土壤真菌、细菌、放线菌以及丛枝菌根真菌磷脂脂肪酸(Phospholipid fatty acids, PLFAs)含量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在中海拔区域(2110—2360 m)微生物PLFAs含量更高。沿海拔梯度上升,总氨基糖含量和氨基糖单体(氨基葡萄糖、氨基半乳糖、胞壁酸和氨基甘露糖)分别表现为持续增加和先减少后增加的变化趋势,并且总氨基糖和氨基糖单体含量均在最高海拔达到峰值,中海拔区域真菌和细菌残体碳对土壤有机碳的贡献率均小于高海拔(2707—2940 m)和低海拔(1848—1910 m),且在不同海拔梯度上真菌残体碳对土壤有机碳贡献率占据主导地位。方差分解结果显示,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PLFAs含量共同解释了土壤氨基糖含量及对有机碳贡献率的55.2%,其中土壤理化性质解释变异的52.9%,微生物PLFAs含量解释变异的26.9%,冗余分析同步验证土壤理化性质是影响氨基糖及氨基糖对土壤有机碳贡献率的主要因素。本研究结果揭示了贺兰山西坡微生物驱动土壤有机碳存储与转化机制,可为进一步研究旱区山地微生物残体对土壤有机碳的贡献提供理论依据。
赵娅茹吴梦瑶袁丽丽王晓勤杨娟陈林李学斌周金星万龙庞丹波
关键词:海拔梯度微生物群落土壤有机碳氨基糖
不同海拔梯度对黄山松林土壤磷组分的影响
2024年
分析不同海拔梯度对黄山松林土壤磷(P)组分的影响。将亚热带黄松山林作为研究的分析对象,选取海拔1300m和海拔1600m黄山松林,对比不同海拔梯度黄山松林淋溶层和淀积层的土壤基本理化性质和土壤磷组分情况。研究表明:土壤基本理化性质:海拔1300m黄山松林地淋溶层土壤温度、总氮(TN)、有机碳(SOC)、硝态氮(NO_(3)^(-))含量高于海拔1600m(P<0.05);海拔1300m黄山松林淀积层pH值、含水率(M)、铵态氮(NH_(4)^(+)-N)、TN、SOC、NO_(3)^(-)含量高于海拔1600m林地;土壤磷组分:除淋溶层土壤Resin-P外,海拔1300m林地淋溶层、淀积层易分解态磷(NaHCO_(3)-Pi、Na HCO_(3)-Po)、中等易分解态磷(NaOH-Pi、NaOH-Po)、难分解态磷(Residual-P)、总磷(TP)所占比例均高于海拔1600m林地(P<0.05)。亚热带地区黄山松林土壤基本理化性质及土壤磷组分受海拔影响比较大,为黄山松林地土壤磷调控提供一定依据。
刘雪
关键词:黄山松海拔梯度
南岭自然保护区不同海拔梯度植物多样性分布格局
2024年
研究植物多样性沿海拔梯度分布格局对森林植被恢复和物种保护具有重要作用。为探讨山地地区植物多样性垂直分布特点,以南岭自然保护区8个海拔梯度(800、900、1000、1100、1200、1300、1400和1500 m)为研究对象,从群落水平和系统发育水平两个方面,分析不同海拔梯度植物多样性分布格局,并结合对数柯西模型进行不同海拔梯度植物多度拟合。结果表明:1)南岭8个海拔梯度样地内共有物种290种,隶属81科148属;2)南岭物种多样性沿海拔梯度呈“单峰”趋势,中海拔(1000-1300 m)物种多样性指数(物种丰富度指数157、Shannon-Wiener指数为4.142、Pielou’s evenness指数为0.459)最高,高海拔(1300-1500 m)最低(物种丰富度指数69、Shannon-Wiener指数为2.317、Pielou’s evenness指数为0.197);3)乔木层系统发育多样性(−2.918-0.762)变化趋势异于物种多样性,系统发育总体上呈离散结构,环境过滤效应在南岭森林群落构建中起重要作用,竞争排斥效应在高海拔森林中逐渐显现;4)中高海拔群落中生境限制和种间竞争可能削弱乔木层优势种的形成潜力,但提高罕见种在群落中的共存概率就物种保护而言,低海拔(800-1000 m)人为干扰严重,建议低海拔设置生态红线,高海拔(1300-1500 m)森林生境则相对恶劣,却为众多珍稀濒危植物的重要栖息地,建议为这些物种创造良好的生长条件,如降低种间竞争强度、改善小气候等。研究结果将加深对南岭常绿阔叶林植物群落生物多样性变化格局的认识,有助于该区域多样性保护策略的制定。
关玉亮甘先华殷祚云黄钰辉陶玉柱李宽张卫强邓彩琼曾祥尧黄芳芳
关键词:海拔梯度物种多样性系统发育多样性物种多度分布
祁连山植物共有种沿海拔梯度的叶片化学计量特征
2024年
研究不同海拔地区植物共有种叶片化学计量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和适应策略,对于理解全球环境变化中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具有重要意义。在本研究中,我们测量了中国西北部祁连山5个海拔高度(海拔2400-3200 m,间隔200 m)的土壤有机碳和养分浓度,以及植物共有种的叶片化学计量,以期能更好地了解山区植物共有种如何对海拔变化表现出适应性反应及未来潜在的环境变化如何影响其叶片功能。研究结果表明,随海拔高度的增加,植物共有种叶片C:N:P化学计量的变化不同。在不同的海拔梯度上,年平均气温(MAT)、土壤全磷(STP)、年平均降水量(MAP)、土壤含水量(SWC)和土壤硝态氮(NO3-N)是影响植物共有种叶片元素浓度的主要因素。而叶片化学计量比主要由MAT、MAP和土壤全氮(STN)决定。MAT和MAP对植物共有种叶片元素浓度和叶化学计量比均有显著影响。研究区植物生长主要受到磷的限制。研究结果不仅凸显了植物的可塑性生存策略,还有助于加深我们对植物叶片化学计量学的理解,建立单个植物物种和植物群落与共有种之间的联系。
Shuyan HongJie ChenAsim BiswasJianjun CaoXiaogang Dong
关键词:地形因子海拔梯度
海拔梯度对两河源自然保护区草地群落组成及多样性影响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为探讨随海拔增加,草地群落的数量特征如何变化以及物种多样性指数受海拔的影响程度。【方法】对两河源自然保护区海拔1500~2500 m的区域运用Margalef指数、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和Alatalo指数进行分析。【结果】两河源自然保护区共有草类植物123种,隶属于43科101属,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和草原老鹳草(Geranium pratense)是本区域的优势种。草地植物的数量结构随海拔梯度的增加表现为先下降后升高再下降再升高趋势,海拔梯度与多样性各指数均表现为极显著相关(P<0.01),其中Margalef指数、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均表现为随海拔升高而增加,但Alatalo指数随海拔升高而降低。【结论】随海拔梯度升高,草地群落数量结构及特征呈波动趋势且海拔梯度变化对群落多样性影响较大,其中菊科、茜草科、蔷薇科、紫草科草类植物宜作为生态恢复与草地重建的首选种。
贺清智叶茂潘晓婷曹攀琦殷锡凯
关键词:草地物种多样性海拔梯度
太白山植物叶片和细根氮含量沿海拔梯度的变异规律
2024年
氮(N)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关键性限制元素,其在植物地上、地下器官间的权衡分配是植物重要的适应策略,目前不同器官N含量的变异规律及分配机制仍不清楚。以秦岭太白山北坡为研究地点,沿海拔梯度选取落叶栎林、桦木林、巴山冷杉林、太白红杉林和高山灌丛带的74种木本和草本植物,通过野外取样、室内测定获得叶片和细根的N元素含量,旨在阐明叶片和细根N元素沿海拔梯度的变异规律及N元素在2种器官间的分配策略。结果表明:(1)在全部物种和不同生长型中,叶片N含量(21.51~24.21 mg·g^(-1))均显著高于细根(12.32~13.57 mg·g^(-1),P<0.05)。(2)木本植物细根N含量随海拔升高而逐渐呈降低趋势,而草本植物叶片和细根中的N含量则相反。(3)叶片N含量与气候和土壤因素显著相关,而细根N含量有更强的系统发育保守性,且较少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这些结果表明,N元素的变异规律及其驱动因素在不同器官和不同生长型中均存在差异,未来在生态化学计量研究中需要综合考虑植物不同器官和不同生长型对环境变化的适应策略。
高慧蓉王志波龚浩鑫朱荣杨雪陈爽王小春张明王瑞丽
关键词:氮含量叶片细根海拔梯度
猫儿山主要物种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组成及其海拔梯度
为探究不同立地环境下树木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组成的空间变化规律,海拔梯度对森林植物冠层叶片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及其组分含量影响。本研究以亚热山地生态系统的常绿阔叶林、常绿阔叶人工林、常绿阔叶落叶混交林、常绿针阔叶混交林、山顶...
唐嬉
关键词:植物叶片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淀粉可溶性糖海拔梯度
百山祖国家公园植物群落α和β多样性对海拔梯度的响应
2024年
物种多样性对海拔梯度的响应是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生态学研究的热点。为探究钱江源-百山祖国家公园百山祖园区(以下简称百山祖国家公园)内的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沿海拔梯度的变化规律,采用样带法在百山祖国家公园设置一组三条连续海拔梯度样带,连续海拔垂直样带相较非连续海拔分布的样地具有更多的优势,它具有更精确的检测能力和更灵敏的检测手段,能够更好的对任意海拔位置上物种、群落和生物多样性的变化及其机制进行研究。所建设样带宽30 m,总长3210 m,海拔范围为636.3—1928.04 m,总面积为9.63 hm2,在样带中进行植物群落每木调查。调查样带内所有胸径≥1 cm的木本植物个体,记录种名、胸径等,分析植物群落α和β多样性对海拔梯度的响应。结果表明:在三条样带上,共记录木本植物260种、69914个个体,隶属于55科109属。物种丰富度、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Pielou指数与海拔梯度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地形因子中海拔对物种α多样性影响最大,坡度次之,坡向对α多样性影响较小。随着样地间海拔距离的增大,样地间β多样性指数(Jaccard相似性指数)都与样地间海拔距离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即群落的Jaccard相似性指数随着样地间海拔距离的增大而减小,植物群落β多样性与海拔、坡度、坡向均呈显著的相关关系,其中海拔的影响最大,坡度次之,坡向的影响较小。在海拔梯度上物种β多样性的周转组分占主导地位,各植物群落物种组成差异由物种更替控制。研究结果为今后百山祖国家公园及其他亚热带山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山地生态系统多样性和稳定性维持政策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林阳李时轩周伟龙龙丹杨中杰毛志斌熊艳云刘胜龙潘心禾刘金亮沈国春丁炳扬于明坚
关键词:木本植物海拔梯度Α多样性Β多样性

相关作者

刘兴良
作品数:220被引量:2,296H指数:27
供职机构: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研究主题:川西亚高山 海拔梯度 川滇高山栎 卧龙自然保护区 人工林
何飞
作品数:132被引量:1,080H指数:18
供职机构:四川省工程咨询研究院
研究主题:海拔梯度 卧龙自然保护区 川滇高山栎 岷江上游 海拔
孙辉
作品数:216被引量:2,143H指数:27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
研究主题:羌活 坡耕地 水土保持 海拔梯度 宽叶羌活
方精云
作品数:241被引量:13,331H指数:67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研究主题:物种多样性 物种丰富度 碳循环 碳 生物量
潘红丽
作品数:76被引量:440H指数:9
供职机构: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研究主题:海拔梯度 卧龙自然保护区 生物多样性 植被恢复 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