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674篇“ 沟通方式“的相关文章
不同沟通方式对门诊医生的心理影响研究
2024年
目的探索门诊经验沟通与医方示善(goodwill)-医方倾听(listening)-医患交流(talking)-医患合作(coopertion)(GLTC)门诊沟通方式对医生的心理影响,为改善门诊医患沟通提供参考。方法由15名医生在医学人文能力实验室内分别以两类方式与30名患者沟通,全程跟进填写相关情绪量表和问卷,对数据进行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医生不同时间点情绪之间的差异。结果医生应用门诊GLTC沟通方式后,大部分情绪分值分布显著低于门诊个人经验沟通(P<0.05);医生对患者的需要聚焦于患者配合医生行医;专家评价医生应用门诊GLTC沟通技能评分高于门诊经验沟通(P<0.05)。结论门诊个人经验沟通后医生负面情绪波动较大,门诊GLTC沟通后医生负面情绪降低,医生在医患沟通中要注意控制负面情绪,医、患、专家三方均反映门诊GLTC沟通方式效果优良,今后需要结合门诊实际,适当减轻门诊医生工作压力。
邵建文商卫红王锦帆
关键词:医患沟通沟通方式门诊就医
好的沟通方式始于尊重
2024年
一“朱红波,咱们班操场卫生区还没打扫呢,班主任让你马上去操场打扫卫生,学生会一会儿就来检查。”一大早,我刚打扫完卫生回来,还没回到座位上坐好,就听到王坤大声嚷叫着。负责操场卫生区的晓晨生病了,我安排了刘浩替他。我早已经安排好了,怎么会没人打扫呢?我正纳闷呢,王坤又用他那大嗓门喊道:“朱红波,你耳朵里塞着驴毛吗?去晚了,扣了分,可别怪我没告诉你——卫生委员大人。”
朱红波
关键词:班主任学生会沟通方式操场
“互联网+”时代下家校沟通方式与方法实践
2024年
“互联网+教育”理念在教育领域的渗透,促进了学校教育方式方法的变革与创新。家校沟通作为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互联网+”时代,迎来了沟通方式与方法创新发展的机遇。基于此,就家校沟通面临的意识薄弱与认知不足、沟通方式方法单一与受时间制约等困境进行分析,提出建立家校沟通QQ群、微信群、校讯通及宣传平台等家校沟通的方法,并就家校沟通面临的困境提出解决对策与建议,以发挥家校沟通的作用,凝聚家校合力,推动家校共育落地,实现“互联网+”家校沟通方式与方法创新改进的最终目的。
金会娟李秀娟安玉楚克东钱瑞娜朱建文
以强化护患沟通方式进行高血压护理的实际效果分析
2024年
探究护患沟通方式在高血压患者护理阶段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我院接收的74名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应用不同护理干预措施,对比两组高血压患者相关护理参数。结果,以强化护患沟通方式进行高血压护理可减少高血压患者出现并发症概率低,改善此类患者生活质量、血压稳定状态、护理依从性及心理健康状态。结论 强化护患沟通方式在高血压患者护理中应用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曹晶晶
关键词:护患沟通高血压护理作用
书信寄暖语,和谐家校情——基于情感教育中沟通方式的理性思考
2024年
当下,整个世界似乎进入了无纸时代,手写书信越来越被边缘化。但手写书信作为历史最悠久的通信方式,却有着无可替代的优势,那就是感情的传递。一封封的手写书信,是连接心与心的感情枢纽,那些强烈而又真挚的感情,都融在那一个个亲手写出来的字符。所以本文提出将书信作为情感教育的切入点,将书信融入家校沟通方式的案例探讨,以及以书信为媒介展开班级特色建设的理性思考。
梅文茜
关键词:书信情感教育家校沟通
变“堵”为“疏”——小学班级沟通方式的路径探索被引量:2
2024年
班级管理中,要引导学生养成好习惯,教师光有爱心是不行的,还要讲究教育方式。基于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在“疏顺导滞”理念的引领下,摸索出了变“堵”为“疏”的教育方法,包括:诱导——培养爱心,做到“我为人人”;引导——学会赏识,共建和谐班级;疏导——巧用网络,实现高效管理。
于美静
关键词:沟通方式师生关系赏识教育
流程化沟通方式在妇科门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24年
探究流程化沟通方式在妇科门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0月-2023年10月期间我院妇科门诊80例患者,运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划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n=40)、观察组(流程化沟通方式;n=40)。结果 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显著。结论 妇科门诊中应用流程化沟通方式能显著提升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为改善妇科护理提供了有力支持,为医疗服务提供新思路。
尹军玲
微信结合SBAR沟通方式应用于临床护理管理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微信结合SBAR沟通方式应用于临床护理管理中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22年1月~2022年5月期间入院的40例患者,将其按照入院编号的单双号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20例,观察组20例。对照组患者采...
于涛
关键词:沟通方式临床护理管理
儿童早期预警系统联合标准化沟通方式交班在儿科病房临床应用的研究
2024年
目的:探讨儿童早期预警系统(PEWS)联合标准化沟通方式(SBAR)交班在儿科病房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高州市人民医院儿科收治入院的200例患儿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根据电脑随机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患儿实施常规护理及交班模式,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PEWS联合SBAR交班模式,评估两种交班模式的患儿家属满意度、医生满意度、病情观察识别情况、交接班问题发生率、住院时间以及非计划重症监护室(ICU)入住率,并对两组的各项指标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的患儿家属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医生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医生的病情观察识别正确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医生医生交接班问题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住院时间为(5.18±0.26)d,比对照组(7.39±0.24)d更短,且观察组患儿非计划ICU入住率为0%,比对照组的4%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护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儿科病房交班中运用PEWS联合SBAR交班模式可及时识别患儿的病情变化情况,根据患儿的病情变化及时实施抢救或干预,同时可减少交接班问题,控制非计划ICU入住率,改善预后,提高护理质量。
杨玲潘关凤
关键词:儿科病房
CICARE沟通方式对CHD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疾病不确定感、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研究CICARE沟通方式在冠心病(CHD)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8月—2022年8月在赤峰市医院接受PCI治疗的90例CHD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医患沟通护理,观察组采用CICARE沟通模式进行护理干预,对比护理前后两组患者疾病不确定感、自我护理能力、生活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UI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自我护理能力量表(ESCA)和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各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ICARE沟通模式护理干预有助于减少PCI术后CHD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性,改善其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
钟金侠
关键词:疾病不确定感自我护理能力生活质量

相关作者

王家军
作品数:6被引量:34H指数:2
供职机构: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研究主题:学生管理 沟通方式 班主任 师生关系 心灵
刘黔敏
作品数:50被引量:144H指数:7
供职机构:四川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孩子 班主任 幼儿 学生管理 沟通方式
郑全全
作品数:200被引量:1,811H指数:21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心理与行为科学系
研究主题:群体决策 影响因素 农民 权力 授权
崔欣伟
作品数:32被引量:79H指数:5
供职机构: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道德教育研究所
研究主题:班主任 学生管理 道德性 高校 沟通方式
甘剑梅
作品数:31被引量:222H指数:8
供职机构: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
研究主题:德育 中国德育 学生管理 沟通方式 班级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