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82 篇“ 汽泡行为 “的相关文章
花瓣形燃料元件过冷流动沸腾汽泡 行为 研究 核能是一种安全、清洁、高效的能源,是构建可持续能源体系的重要支柱之一。核反应堆发展的一个关键方向是开发长寿命、高燃耗的新型燃料元件。花瓣形燃料棒作为一种新型燃料元件,在提高核反应堆热工水力性能方面具有显著优势,然而其沸腾... 叶宝晨关键词:汽泡行为 过冷流动沸腾 常压下SiC包壳材料表面饱和池式沸腾汽泡 行为 机理研究 2024年 SiC材料是一种耐高温、抗氧化性好的耐事故燃料(ATF)类型,其传热及临界热流密度(CHF)性能是评估材料性能的重要指标,汽泡 行为 机理研究有助于评估其传热性能。采用常压池式沸腾可视化实验装置对SiC包壳材料汽泡 行为 机理进行研究,分析了其池式沸腾曲线不同区段中汽泡 生长、脱离过程。根据观察到的SiC包壳表面池式沸腾汽泡 图像,将整个池式沸腾传热过程分为自然对流区段、孤立汽泡 核态沸腾区段、弹状汽泡 核态沸腾区段和膜状汽泡 核态沸腾区段4个区段。在孤立汽泡 核态沸腾区段,SiC包壳表面汽泡 生长时间较短、汽泡 脱离频率高;在弹状汽泡 核态沸腾区段,SiC表面产生大量汽泡 ,汽泡 之间的相互作用剧烈,SiC表面传热较强。建立的接触角与脱离直径关系式可为后续传热模型的建立提供重要支撑。 金德升 严亚伦 程艳花 付学峰 彭振驯 廖业宏 毛玉龙关键词:SIC 池式沸腾 汽泡行为 沸腾过程汽泡 行为 与振动响应同步测量系统 一种沸腾过程汽泡 行为 与振动响应同步测量系统,包括:分别设置于待测实验件相对两侧的高速相机和光源,以及正对待测实验件设置的激光多普勒测振仪,激光多普勒测振仪、高速相机分别通过与控制模块相连的同步触发器控制触发,激光多普勒测... 龚圣捷 张波涛 董世昌 吴逸恺 熊珍琴汽泡 行为 与泡底微液膜的测量方法和测量设备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汽泡 行为 与泡底微液膜的测量方法,涉及热工水力试验技术领域,为解决尚无法充分研究沸腾相变引起的复杂气泡界面行为 的问题而设计。汽泡 行为 与泡底微液膜的测量方法包括从气泡底部方位观测并记录微液膜;监测气‑液‑固三... 陆祺 邓坚 何辉 刘晓晶 熊进标一种全方位观测近壁面汽泡 行为 的高压池沸腾通用实验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全方位观测近壁面汽泡 行为 的高压池沸腾通用实验装置,包括沸腾池主体,ITO导电玻璃加热系统,以及恒温恒压控制系统等;池沸腾主体包括不锈钢沸腾池和以及开设在其侧壁上的若干可视化窗口;ITO导电玻璃加热系统布置... 孔焕俊 郭俊良 桂淼 彭玉姣 单建强 单嘉润内设凹槽微通道内的汽泡 行为 与流动沸腾换热特性 微通道流动沸腾换热可以利用工质相变的汽化潜热,具有换热系数高、热应力小的优势,有望实现小空间、高热流热量转移。在加热壁面上开设凹槽可以增加汽化核心,促进汽泡 的成核、脱离,强化微通道流动沸腾换热及其稳定性。研究内设凹槽微通... 刘建停关键词:微通道 汽泡行为 沸腾换热 文献传递 矩形窄流道内汽泡 行为 的图像自动识别与分析 被引量:3 2020年 针对矩形窄流道内沸腾流动时产生的汽泡 动力学行为 ,采用高速摄影仪进行汽泡 行为 捕获,再利用图像处理技术识别汽泡 ,最后提取出特征参量进行分析。通过采用改进图像处理法解决了光斑带来的二值化图像中部分汽泡 边缘不封闭的问题,并达到了较好的汽-液分割效果;然后通过自动处理提取出图像中的汽泡 投影面积比,并采用人工识别的汽泡 投影面积比进行验证,两者相差在10%以内;最后根据接触角建立了汽泡 体积计算模型,得出了汽泡 生长过程中空泡份额变化趋势。 贺雪强 刘汉周 陈德奇 陆祺关键词:两相流 汽泡动力学 盐水核态池沸腾传热及汽泡 行为 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2020年 掌握含盐水池沸腾中的汽泡 行为 和传热特性,本文基于ITO镀膜层加热和高速拍摄技术建立了含盐水池沸腾的可视化实验装置,研究了池沸腾传热特性和汽泡 动力学特性。研究发现随着盐浓度的升高,池沸腾传热得到强化。可视化的研究结果表明盐分的存在和析出会导致汽泡 的脱离直径和生长时间减小、脱离频率增大,从而提高了池沸腾传热系数。 刘琦 陈瑜锐 吴玉新 顾君苹 吕俊复关键词:盐水溶液 池沸腾传热 汽泡行为 盐浓度 基于汽泡 行为 动力学的缸盖内过冷流动沸腾传热研究 随着发动机往高紧凑,高功率方向发展,发动机的热负荷越来越高,尤其缸盖等一些部件面临热负荷的挑战越来越严峻,因此会出现缸盖开裂等问题,而在缸盖设计中,如何准确的预测缸盖内的传热是现在缸盖设计中急需面对的问题,由于缸盖水套内... 周培关键词:缸盖 沸腾传热 汽泡行为 多相流 文献传递 Ω型凹槽微通道内的汽泡 行为 及流动沸腾特性 被引量:3 2020年 针对Ω型凹槽微通道内流动沸腾,运用VOF(volume of fluid)模型和用户自定义函数,对微通道内发生的一系列汽泡 行为 进行了数值模拟.结合Ω型凹槽微通道内汽泡 成核生长、聚并、脱离的动态演变过程,分析Ω型凹槽微通道流动沸腾换热的特点.结果表明:与平直微通道相比,Ω型凹槽微通道内的汽泡 行为 较为不同,汽泡 脱离周期缩短,主流区温度降低,汽泡 与受热壁面之间存在液体薄层,有助于提升流动沸腾换热的稳定性、可靠性;不同的凹槽结构(凹槽深度H、凹腔直径D)强化传热效果不同;H=50μm,D=80μm的Ω型凹槽微通道,其换热系数最高;H=30μm,D=50μm的凹槽微通道则对应最低的换热系数;凹腔直径对微通道内的压降影响较为明显,较大的凹腔直径对应较高的压力损失. 王迎慧 张亮关键词:微通道 汽泡 数值模拟
相关作者
潘良明 作品数:211 被引量:321 H指数:10 供职机构:重庆大学 研究主题:数值模拟 流道 两相流 过冷沸腾 汽泡 刘登瀛 作品数:212 被引量:758 H指数:17 供职机构:华北电力大学 研究主题:振荡流热管 传热 声空化 振荡流 强化传热 陈德奇 作品数:84 被引量:157 H指数:6 供职机构:重庆大学 研究主题:流道 汽泡 汽泡生长 过冷沸腾 流致振动 朱子健 作品数:7 被引量:0 H指数:0 供职机构:哈尔滨工程大学 研究主题:船舶 补给 壁面 北斗 海上补给 吕俊复 作品数:959 被引量:4,061 H指数:37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 研究主题:循环流化床锅炉 循环流化床 流化床 煤 数值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