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223篇“ 污染地下水“的相关文章
一种双重阻隔的石油污染地下水修复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重阻隔的石油污染地下水修复方法,在污染场地边界钻阻隔液体注入井,相邻两个阻隔液体注入井之间钻监测井,阻隔液体注入井外周钻液氮注入井。本发明采用的双重隔离墙能够快速形成,且污染地下水抽取后,液氮气化、瓜尔...
同霄李岩何战友徐文龙徐自强蒋继辉刘宁赵敏任鹏张海玲席佳欣李云昊邱奇朱恒杨丹丹
一种污染地下水循环式修复设备及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污染地下水循环式修复设备及方法,设备包括修复井、曝气组件、水循环组件和气体净化组件;修复井包括集水井和排水井;曝气组件用于对进入集水井的污染地下水进行曝气处理;水循环组件用于将集水井内部净化后的污染地下水...
谢文逸邓紹坡孔令雅姜登登李旭伟李梅彭立王梦杰宋震郭洋
确保污染地下水修复效果长期稳定的方法
本发明属于污染地下水修复领域,涉及一种确保污染地下水修复效果长期稳定的方法,本发明用于维持污染地下水修复效果的长期稳定,具体包括以下步骤:将碱溶液通过注射井注入土壤中,同时在抽提井端抽取地下水,直至抽取的地下水污染物浓...
李东
一种有机污染地下水修复设备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有机污染地下水修复设备,属于地下水修复技术领域,该设备包括修复箱,修复箱的一侧靠近上端的外壁可拆卸连接有反应罐,修复箱外部靠近底部的外壁可拆卸连接有出液管,反应罐的外壁一侧固定连接有与反应罐内部连通的...
郭小品万勇邢恩禄
一种六价铬污染地下水的监测自然衰减技术方法
本发明涉及监测自然衰减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六价铬污染地下水的监测自然衰减技术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判断六价铬地下水污染地块是否适合采用监测自然衰减技术;若适合,则更新地块概念模型并进行模拟分析,综合多种可行性评估因素,判断...
牛浩博康阳陈晓雪赵航杨光娄伟殷乐宜李来顺李星
一种污染地下水自适应智能加药净化控制系统及方法
本发明涉及污染地下水处理技术领域,尤指一种污染地下水自适应智能加药净化控制系统及方法,通过实时获取地下水水质参数,通过强化学习模型根据监测数据智能调整抽水和加药速率,实现对水质变化的实时应对,避免处理效果不稳定和二次污染...
关亮宋晓威谢梦洁付雷钟国伟万宇
气动力循环井强化Fe^(2+)/O_(2)/配体高级氧化体系修复对硝基酚污染地下水
2025年
本研究将气动力循环井(GCW)与Fe^(2+)活化O_(2)的高级氧化体系耦合,在持续补充地下水含氧量的同时实现修复药剂的高效传输和均匀分布,以强化Fe^(2+)/O_(2)/配体高级氧化体系的修复效果.通过二维模拟槽实验,结合示踪染色等可视化手段,明确了GCW作用下地下水流场的变化规律和溶质传输强化效果.在此基础上,选取三聚磷酸钠(STPP)为配体,通过井内注入药剂的方式,考察了高级氧化体系修复对硝基酚(PNP)污染含水层的效果.结果表明,GCW实现了对药剂的高效传输、为高级氧化反应提供充足的O_(2),在GCW强化作用下,整个模拟槽内PNP均有降解,15h平均降解率达62%,成果为有机污染地下水的高效修复提供了新的思路.
赵薇张成武张成武姚禹张慧秦传玉
关键词:地下水污染三聚磷酸钠对硝基酚
微生物介导碳酸盐/磷酸盐沉淀技术修复铅(Pb)污染地下水和黄土的影响机理研究
2025年
中国西北金属矿藏开发利用虽加速当地经济发展,然而不当的含铅(Pb)废水处置将导致场地污染,对周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极大威胁。该研究分别探究了微生物介导碳酸盐沉淀(MICP)技术和微生物介导磷酸盐沉淀(MIPP)技术修复铅污染地下水和黄土的潜力,并对二者修复效率和内在影响机理进行深入分析。试验结果发现,巴氏芽孢八叠球菌在酸性条件解脲能力较差导致尿素水解程度较低,得到的修复效率仅为10.82%,且矿化产物碳酸铅(PbCO3)和碱式碳酸铅(Pb3(CO3)2(OH)2)化学稳定性低;而巨大芽孢杆菌在酸性条件下表现出较强的解磷能力,仍可以得到80%以上的修复效率,且矿化产物磷氯铅矿(Pb5(PO4)3Cl)化学稳定性高,微观试验识别的矿化产物是以细菌为成核位点的共沉淀结构(Ca2Pb3(PO4)3Cl矿物与磷酸盐矿物),降低了Pb2+再次迁移扩散的概率。铅污染黄土修复试验中,巨大芽孢杆菌得到修复效率较高且赋存形态主要为铁锰氧化态Pb,相较巴氏芽孢八叠球菌修复后的碳酸盐结合态Pb具有更高的化学稳定性和更低的生态毒性。
秦鹏郑文杰薛中飞王琳王琳何文杰
一种利用生物炭协同零价铁处理氯代烃污染地下水的方法
本发明属于地下水修复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利用生物炭协同零价铁处理氯代烃污染地下水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生物质与含铁材料混合后在限氧条件下于700‑900℃的温度下热解,得到生物炭‑ZVI材料;(2)将所述生物炭‑...
陈静赵泽州张凤姣齐文豪黄钰琪王琳玲盛安旭
一种协同去除受污染地下水氟化物与高毒性消毒副产物的强化混凝法
本发明涉及水处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协同去除受污染地下水氟化物与高毒性消毒副产物的强化混凝法。该方法包括:(1)从待处理地下水中取待处理水样,并检测所述待处理水样的初始氟离子浓度、初始DOC含量,调节pH至4.5~5.5...
楚文海李章涵叶程

相关作者

吕树光
作品数:139被引量:504H指数:10
供职机构:华东理工大学
研究主题:氯代烃 污染地下水 三氯乙烯 活化 地下水
席北斗
作品数:1,235被引量:6,098H指数:39
供职机构: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研究主题:地下水 堆肥 生活垃圾 重金属 水溶性有机物
林匡飞
作品数:195被引量:970H指数:17
供职机构:华东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研究主题:氯代烃 土壤 污染地下水 多溴联苯醚 地下水
赵勇胜
作品数:241被引量:1,412H指数:19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
研究主题:地下水 渗滤液 垃圾渗滤液 地下水污染 包气带
张卫
作品数:104被引量:435H指数:13
供职机构:华东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研究主题:阿维菌素 土壤 污染地下水 氯代烃 微生物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