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78篇“ 永济渠“的相关文章
隋唐大运河永济渠豫北段(卫河)水资源问题研究
2024年
豫北永济渠(卫河)作为隋唐大运河线性文化遗产,现在依然具有河道走向清晰,沿线历史民俗文化丰富的特征,但是(永济渠)卫河沿线城镇的文旅赋能发展却受制于水资源的欠缺,亟需通过涵养支流水源地、防止上游过度截流等机制以及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过原复性的治理开发,维护水资源可持续发展。
宁威
关键词:永济渠生态治理
历史深处的永济渠
2023年
拔开运河的风云,走进沧桑变幻的历史,我们惊奇地发现,历史对武陟情有独钟。608年,因北征高丽、巩固北方统治及南北物资运输的需要,隋炀帝开凿永济渠永济渠首就位于焦作武陟境内。据史料记载,隋大业四年(608年)正月,隋炀帝“诏发河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永济渠,引沁水,南达于河,北通涿郡(今北京城区西南隅)”。
杨晓
关键词:物资运输史料记载隋炀帝
大运河遗产保护与运河古镇防洪排涝协同思路探索——以大运河永济渠及道口古镇为例被引量:2
2022年
大运河是典型的线性遗产,在保护过程中与沿线城镇建设的协同是需要关注的关键问题。大运河永济渠孕育了道口古镇,形成了与运河紧密关联的城镇形态、街巷体系和院落格局,结合河堤上的城墙、码头处的排水口和水闸、散布全镇的坑塘等特征要素,构建起了独特的“排蓄防一体化”的防洪排涝体系。本文结合大运河遗产保护的新要求,在保护和延续古镇历史特征的基础上,优化排水及蓄水体系,将历史要素与古镇展示相融合,探索遗产保护与古镇防洪排涝协同的思路。
李建东宋亚亭
关键词:大运河防洪排涝
遥感影像中所见隋唐大运河永济渠沁河故道遗迹被引量:1
2021年
永济渠是继通济、邗沟之后,隋炀帝开凿的又一条重要运河。作为隋唐大运河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永济渠在7-9世纪,与通济、邗沟、江南运河共同构成东亚大陆完整的水运网络,起到了沟通海河、黄河两大流域政治﹑经济、文化的历史作用。
陈东川黄晓东
关键词:隋唐大运河通济渠永济渠隋炀帝江南运河遥感影像
永济渠(河南段)运河古镇空间形态特征与保护策略研究
永济渠(河南段)作为隋唐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河南省内现存最为完整的运河遗存,由卫河、百泉河、小丹河三部分组成。其西起焦作市博爱县丹河谷口向东于濮阳市南乐县大北张村出河南省境,沿线分布着众多运河古镇。这些古镇作为运河...
王沛雨
关键词:永济渠文化遗产保护
打造田园运河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河南永济渠滑县段大运河保护传承利用实践
2020年
在《河南省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实施规划》中,滑县作为运河要素集中连片地区,被列入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在建设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过程中,滑县围绕遗产保护、生态修复、文旅创新、产城融合等方面,积极探索统筹联动发展新路径,致力为河南省40个核心区县做出示范引领。一、滑县资源特征大运河滑县段拥有河南省运河沿线保存最好的道口古镇,道口古镇因运河而生,沿河分布有保存完整的码头群、古城墙、大王庙等遗存.
关键词:永济渠大运河古城墙
隋唐永济渠北段河道经行路线研究被引量:2
2019年
隋代永济渠的开凿开启了中国大运河发展的新篇章,永济渠成为连接幽州和中原地区的大动脉,为幽州后来发展成为封建王朝的都城所在地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由于文献记载缺失,隋唐永济渠北段河道经行路线难以确指,虽然近代多有学者研究,但主要集中于宏观层面。本文结合历史文献记载,借助地名学研究,并通过田野环境考察,从微观层面对隋唐时期永济渠北段河道经行路线进行了研究,认为隋唐永济渠北段河道系经文安、信安、廊坊、通州南部大致沿凉水河一线直达隋唐幽州城。
陈喜波
关键词:隋唐永济渠
永济渠考古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永济渠是隋唐大运河的北段。自隋炀帝于大业四年(608年)开凿通航以来,被长期使用,一直延续至北宋末年,成为河北地区重要的水运航道之一。但是,由于金元以后,特别是郭守敬"裁弯取直",重新开通新的京杭大运河,永济渠旧有航道逐...
李鹏为孙海涛
关键词:永济渠
隋唐永济渠邯郸段调查勘探的新发现
永济渠是隋唐大运河的北段。自隋炀帝于大业四年(608年)开凿通航以来,被长期使用,一直延续至北宋末年,成为河北地区重要的水运航道之一。但是,由于金元以后,特别是郭守敬"裁弯取直",重新开通新的京杭大运河,永济渠旧有航道逐...
李鹏为孙海涛
关键词:永济渠
隋唐永济渠基本走向研究中的几个问题被引量:1
2019年
隋唐永济渠的基本走向上承曹魏白沟,尤其是河中段,两者基本一致。隋、唐两朝永济渠的走向不同,主要表现在南段和北段。南段河道的不同主要因为上源的变化,北段河道的差异则主要因为桑干河的河道变迁。
常玉荣
关键词:永济渠

相关作者

陈隆文
作品数:115被引量:194H指数:6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
研究主题:地望 水运 黄河 城址 考辨
仇晓东
作品数:2被引量:6H指数:1
供职机构:山东科技大学
研究主题:隋唐时期 永济渠 河道变迁 隋唐
李鹏为
作品数:12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邯郸市文物保护研究所
研究主题:北齐 墓志 永济渠 开国 车马器
刘洁
作品数:2被引量:1H指数:1
供职机构:巴彦淖尔市水土保持站
研究主题:河套灌区 河大 灌区 中低产田 安全饮水
苗水
作品数:2被引量:10H指数:1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研究主题:城南 古河道 古船 唐代 永济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