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61篇“ 氮肥运筹方式“的相关文章
- 侧深施控释氮肥运筹方式对水稻产量、NH_(3)挥发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被引量:2
- 2024年
- 为建立机插稻高产低碳减排的控释氮肥施用技术,以迟熟中粳南粳9108、泰香粳1402为材料,选用控释期100 d、43%树脂包膜缓释氮肥与46%速效尿素为氮肥,分别设置基穗氮肥比例为100(NM1)∶、82(NM2)∶、73∶(NM3)与64(NM4)∶不同运筹方式处理,基肥采用侧深施肥方法,控释氮肥与速效尿素比例均为55,∶穗氮肥为尿素,并设置常规施肥(FFT)与不施氮肥(0N)对照处理,研究不同氮肥运筹方式对水稻产量、NH_(3)挥发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与FFT处理相比,侧深施控释氮肥推迟NH_(3)挥发峰值出现,避免分蘖期NH_(3)挥发峰值产生,穗期追施尿素后的NH_(3)挥发通量和平均NH_(3)挥发通量显著降低,NH_(3)累积损失总量降低25.33%~48.76%,NH_(3)排放系数降低29.14%~60.81%,单位产量NH_(3)排放强度显著降低29.60%~56.01%。与FFT处理相比,侧深施控释氮肥分蘖期和抽穗后的CH_(4)排放通量显著降低,搁田期和穗期追施尿素后的N_(2)O排放通量显著降低,CH_(4)排放累积总量降低20.20%~55.04%,CH_(4)减排率随基穗氮肥比例变小而降低,N_(2)O排放累积总量降低25.56%~61.56%,N_(2)O减排率表现为NM1>NM3>NM2>NM4,GWP和GHGI分别降低20.96%~53.35%、25.91%~55.40%。品种间NH_(3)挥发和温室气体规律一致,减排效果均表现为NM1>NM3>NM2>NM4。综合考虑经济、生态效益,NM1处理氨挥发和温室气体减排效果最佳,且比NM3和FFT处理减少施肥次数1~2次,利于水稻绿色轻简规模化生产;NM3处理增产率最高且NH_(3)挥发和温室气体减排效果仅次NM1,实现丰产减排协同进行。综上,本文探索出一套适配迟熟中粳减排增产的控释氮肥施肥方式,重点发现“轻简+减排”型施肥方式NM1和“丰产+减排”型施肥方式NM3。
- 郭松郭慧婷张裕梁钱紫慧王子君路佳明汪源赵灿王维领张洪程杨凤萍霍中洋
- 关键词:控释氮肥运筹方式
- 氮肥运筹方式对水稻中优608分蘖及产量构成的影响
- 2023年
- 以水稻品种中优608为试验对象,研究不同氮肥运筹方式对其分蘖动态、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A(氮肥总量的50%作基肥、50%作穗肥)分蘖发生及最高苗较处理B(氮肥总量的70%作基肥、30%作分蘖肥)少,形成的有效穗数相对较低,而成穗率、结实率、千粒重、产量均高于处理B,说明氮肥按基肥∶分蘖肥∶穗肥=5∶0∶5的方法施用,中优608分蘖肥相对不足,但更容易促进其形成大穗,获得高产,氮肥转化利用率也更高。
- 吴文和熊贵周朱建强
- 关键词:水稻氮肥运筹分蘖动态
- 寒旱区秸秆覆盖条耕玉米适宜氮肥运筹方式研究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春旱墒情差,无法按期播种,影响大兴安岭沿麓寒旱区玉米的安全生产。生产上秸秆覆盖免耕直播虽有保墒作用,但存在出苗质量差、追肥困难等问题。为此,我们改进了秸秆覆盖和耕作方式,并研究了控释肥与尿素混合一次性基施的效果,以克服该技术的不足之处。【方法】2021—2022年,在大兴安岭沿麓典型寒旱区兴安盟扎赉特旗同步开展耕作方式(试验1)和缓混氮肥施用模式试验(试验2)。试验1:在常规施肥模式下(Sd),设置秸秆覆盖条耕(RST)、常规垄作(CP)、秸秆离田免耕(NT)、秸秆覆盖免耕(RNT)4个耕作处理。试验2:在秸秆覆盖条耕(RST)方式下,设置常规施肥(Sd)、控释氮肥与普通尿素3∶7(30%Cr)掺混、控释氮肥与普通尿素5∶5(50%Cr)掺混3种施肥模式。播前和收获后,取0—20、20—40、40—70、70—100 cm土层土壤样品,测定无机氮含量,用于计算氮素残留量和表观损失。玉米苗期调查出苗率,在吐丝期(R1)、成熟期(R6)取植株样品,测定不同部位生物量和含氮量,收获后调查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结果】RST处理玉米出苗率较NT、CP、RNT处理分别提高1.6%、9.3%和9.1%,群体生物量分别增加2.7%、9.1%和9.1%,产量分别提高4.2%、6.0%和7.2%,氮肥农学效率分别提高29.7%、45.5%和60.0%。秸秆覆盖条耕下,50%Cr处理较30%Cr、Sd处理玉米群体生物量分别提高3.3%和10.6%,花前群体生物量分别提高4.1%、9.9%,花后群体生物量分别提高2.9%、10.4%,氮素累积分别提高3.6%、14.6%,花前氮素累积分别提高3.8%、12.8%,花后氮素累积分别提高4.3%、21.4%。50%Cr处理玉米产量较30%Cr、Sd处理分别提高3.6%、8.9%,氮肥农学效率分别提高16.3%、49.0%,土壤无机氮残留分别降低2.8%、4.5%,氮素表观损失分别降低8.2%和21.3%,净收益分别提高3.5%和6.9%。【结论】秸秆覆盖条耕免耕播种条件下,采用控释氮肥与普通尿素5∶5掺混一次性基施,�
- 程志鹏王富贵王钰剀王振梁红伟王天昊张悦忠白岚方王志刚
- 关键词:玉米春旱
- 氮肥运筹方式对水稻穗颈瘟的影响研究
- 2022年
- 【目的】探讨氮肥运筹方式对水稻穗颈瘟的影响效果。【方法】2019年进行氮肥运筹方式对水稻穗颈瘟的影响试验,分析氮肥运筹方式对穗颈瘟的影响。【结果】在总氮量偏多的情况下,增施氮肥越多穗颈瘟越严重;将促花期的氮肥分为促花肥和保花肥施用,使后期氮肥分布更为均衡,穗颈瘟会有所减轻;增施粒肥会加重穗颈瘟,把分蘖肥后移作促花肥和保花肥施用,或把促花肥后移作保花肥,都会使后期施氮量过多,穗颈瘟明显加重。【结论】氮肥合理的运筹方式是,在施足基肥、分蘖肥的基础上,促花肥看苗灵活掌握施用量,苗旺、叶色浓绿的少施或不施。施氮量适宜时,按基肥、分蘖肥、促花肥比例4∶4∶2施用,各时期氮肥都不过量,运筹合理,穗颈瘟轻,产量高。保水保肥能力好的稻田也可作基肥一次性全层施用,土壤养分释放缓慢,穗瘟轻,省工节本,有利于高产。
- 曹建娜
- 关键词:氮肥运筹水稻穗颈瘟损失率
- 氮肥运筹方式及催芽氮肥用量对再生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催芽肥和促苗肥的合理施用是保障再生稻高产优质的重要途径,明确再生稻氮肥运筹方式及催芽氮肥适宜用量,对提高再生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优化再生稻米品质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本研究采用多年田间试验,以深两优5814为材料,设置5个再生季氮肥(N)处理:不施氮肥(N_(0-0));催芽肥60 kg/hm^(2)(N_(60-0))、促苗肥60 kg/hm^(2)(N_(0-60))、催芽肥和促苗肥各60 kg/hm^(2)(N_(60-60))、催芽肥和促苗肥分别为120、60 kg/hm^(2)(N_(120-60))。【结果】3年试验产量存在较大差异,但同一年份的再生稻施氮处理均显示了显著的增产效果,N_(60-0)、N_(0-60)和N_(60-60)处理分别较N_(0-0)平均增产35.8%、40.9%和67.4%。催芽肥和促苗肥配施通过提高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进一步提高再生稻产量。随催芽氮肥用量的增加,产量呈先升高后平台的趋势。适宜的催芽氮肥用量和促苗肥配施促进了再生芽的萌发、形成和生长发育,显著增加了倒2节和倒3节(尤其是倒3节)的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养分吸收积累研究结果显示,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再生稻地上部氮素积累量显著提高。与N_(0-0)处理相比,N_(60-0)、N_(0-60)、N_(60-60)和N_(120-60)处理氮素积累量分别平均增加51.31%、57.70%、91.33%和124.53%,但氮肥利用率则呈下降的趋势。品质分析结果显示,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再生稻米的加工品质、外观品质、直链淀粉含量先提升后下降,蛋白质含量则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催芽肥和促苗肥配施且用量适宜(N_(60-60))时,再生稻米的加工品质、外观品质等较其他处理为最优。与N_(0-0)处理相比,N_(60-60)处理的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分别增加2.7%、1.3%和6.7%;垩白度和垩白粒率分别降低13.8%和22.6%。而催芽氮肥用量进一步增加(N_(120-60))时,稻米的加工品质和外观品质又有所下降,以其整精米率下降、垩白粒率增加最为显著。【结
- 苏素苗戴志刚王敏羽王森王志宾余德芳李旭春李小坤
- 关键词:氮肥运筹再生稻催芽肥
- 不同缓释氮肥运筹方式对稻油轮作周年作物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被引量:2
- 2022年
- 稻油轮作是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重要的农业种植模式之一,为进一步明确缓释氮肥在稻油轮作体系中的增产作用,提高其肥料利用率,以水稻“南粳9108”和油菜“秦油10号”为试验材料,进行了缓释氮肥不同运筹方式对稻油轮作周年作物产量、周年吸氮量、氮肥利用率和土壤氮素表观平衡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60%缓释氮肥+40%速效氮肥运筹模式,能够优化水稻和油菜的群体结构,协调产量构成因素,最能发挥作物的产量潜能;同时,作物的总吸氮量、氮肥利用率、农学利用率和氮肥偏生产力均为最高。
- 刘晓成张强沈杰杨国栋王聪
- 关键词:缓释氮肥氮肥利用率
- 不同氮肥运筹方式下玉米产量及群体氮素累积特征
- 本研究通过不同氮水平长期定位试验和不同氮肥施用方式定位试验,分析探讨东北中部春玉米种植区作物在不同氮肥施用量和施用方式下的产量、产量构成、养分积累、土壤无机氮残留,对比不同氮肥运筹方式优劣并进行评价。主要结果如下: 1...
- 曾子豪
- 关键词:玉米氮肥运筹方式吸氮量土壤无机氮
- 文献传递
- 不同种植密度与氮肥运筹方式对弱筋小麦产量的影响被引量:1
- 2021年
- 选用优质弱筋小麦品种宁麦13、扬麦22为试验材料,采用不同种植密度与氮肥运筹方式,比较研究其对产量的影响,筛选出适宜的高产弱筋小麦栽培品种、适宜的种植密度和氦肥运筹方法。
- 戴苏琴卞寿祥李永和
- 关键词:弱筋小麦种植密度
- 氮肥运筹方式对土壤无机氮变化、玉米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被引量:16
- 2021年
- 研究氮肥运筹方式对黄淮海南部砂姜黑土区夏玉米生育期间土壤无机氮含量、玉米氮素积累与转运、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为该地区玉米合理施肥,实现增产增效和轻简化生产提供科学依据。试验于2018年在安徽省蒙城县农业科技示范场进行,以庐玉9105为材料,共设置6个处理,分别为不施氮肥(T1)、常规氮肥一次性基施(T2)、常规氮肥50%基施+50%拔节期追施(T3)、常规氮肥50%基施+50%大喇叭口期追施(T4)、50%常规氮肥+50%控失肥一次性基施(T5)、控失肥减氮25%一次性基施(T6)。T2~T5氮施用量为262.50 kg/hm^(2),T6为195.00 kg/hm^(2)。系统分析了玉米生育期间0~40 cm土层土壤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动态变化、玉米开花期和成熟期干物质及氮素积累量,玉米产量、氮素转运、氮肥利用效率及经济效益。结果表明,不同氮肥运筹方式对玉米产量、穗粒数、千粒重及氮肥利用效率有显著影响,常规氮肥一次性基施T2低产低效。拔节期或大喇叭口期追施氮肥通过补充玉米生长中后期土壤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促进了玉米花后氮素积累,减少花前氮素转运,玉米产量、氮肥利用效率(NUE)、吸收效率(NUPE)、农学利用率(NAE)和偏生产力(NPFP)比T2分别增加6.89%~11.11%、18.84%~24.48%、7.15%~9.29%、23.49%~37.88%和6.89%~11.11%。T5处理玉米开花后0~40 cm土层土壤硝态氮和铵态氮高于T2,其有利于耕层土壤氮素持续有效供应,增加花后干物质和氮素积累量,花前氮素转运率和转运对籽粒贡献率比T2分别显著减少11.58%和22.16%,玉米产量、NUE、NUPE、NAE和NPFP分别达到9535.15 kg/hm^(2)、36.01%、0.82 kg/kg、14.00kg/kg和36.32 kg/kg,比T2分别显著增加15.00%、27.88%、10.59%、51.14%和15.00%;其效果优于常规氮肥两次施用,经济效益比常规氮肥两次施用增加706.94~1302.08元/hm^(2)。T6与T2玉米产量、效益相当,但NUE、NUPE、NAE和NPFP分别显著增加41.96%、37.41%
- 张林武文明陈欢陈洪俭彭晨王世济曹承富
- 关键词:控失肥一次性施肥氮素转运
- 氮肥运筹方式对杂交粳稻申优17生长和产量的影响被引量:3
- 2020年
- 通过不同氮肥施用量和氮素穗肥占比的处理,研究了氮肥运筹对申优17产量及其相关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运筹方式影响申优17产量构成和农艺性状,形成产量差异。总氮施用量240 kg/hm 2、穗肥氮占比30%时,能够协调有效穗数、穗粒数和结实率等产量因素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大穗的形成,从而获得高产。在水稻生产中,通过控制氮肥用量和优化穗肥占比,可以获得最优农艺性状,达到高产的目标。
- 方军归连发朱元宏郭萱昊程灿曹黎明王新其
- 关键词:杂交粳稻氮肥运筹农艺性状
相关作者
- 杨安中

- 作品数:98被引量:689H指数:15
- 供职机构:安徽科技学院
- 研究主题:水稻 小麦 喷施 氮肥 氮肥运筹
- 郭熙盛

- 作品数:281被引量:2,965H指数:29
- 供职机构: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 研究主题:钾肥 油菜 水稻 砂姜黑土 养分吸收
- 张祥明

- 作品数:156被引量:646H指数:13
- 供职机构: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 研究主题:水稻 紫云英 冷浸田 施肥 油菜
- 李泽福

- 作品数:151被引量:676H指数:11
- 供职机构: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 研究主题:水稻 栽培技术 选育 氮肥运筹 早稻
- 段素梅

- 作品数:66被引量:291H指数:9
- 供职机构:安徽科技学院
- 研究主题:大学生 水稻 大豆 氮肥运筹 创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