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04篇“ 氮素同化“的相关文章
- 播期对甜菜氮素同化及块根产量的影响被引量:1
- 2023年
- 为确定播期对甜菜氮同化及产量的影响,于2019年在东北农业大学阿城实验实习基地以甜菜品种KWS0143为材料进行田间试验,设置4个播种时期:4月7日(S1)、4月14日(S2)、4月21日(S3)和4月28日(S4),比较分析播期对甜菜氮代谢关键酶、氮肥表观利用率、氮肥农学利用率及块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生育进程推进,各播期叶片及根系硝酸还原酶(NR)、谷氨酰胺合成酶(GS)和谷氨酸合成酶(GOGAT)变化趋势相似,但不同播期间存在差异。叶丛快速生长期,S1与S2处理的叶片及根系NR、GS和GOGAT活性均显著高于S3处理;糖分积累期,S4处理叶片各关键酶活性较S3处理显著升高,S1与S2处理块根各关键酶活性较S3处理显著升高;S1处理氮素积累量和氮肥表观利用率最高,S2处理下块根产量、地下部干重与氮肥农学利用率最高。综上,在此试验条件下4月14日播种可有效促进黑龙江省中部地区甜菜氮素同化进程,提升氮素利用效率,增加块根产量。
- 李彩凤王超张树友赵翎华杨肖飞庄延龙于新睿张瀚文卢强张鹏飞
- 关键词:甜菜播期块根产量氮素利用
- 氮素调控对玉米氮素同化过程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6
- 2022年
- 氮素调控措施与作物氮素吸收利用和产量密切相关,但目前关于不同氮素调控措施对玉米主要生育期氮素同化过程的影响仍不清楚。以郑单958为试验材料,设置不施氮肥(CK)、传统施肥(CN)、氮肥+生物炭(SN)和氮肥+硝化抑制剂DMPP(DN)4个处理,分析不同氮素调控对玉米氮素同化过程中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硝酸还原酶(NR)和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游离氨基酸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以及氮素利用率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DN和SN处理较传统施肥处理均可以提高玉米植株体内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NR和GS活性;DN和SN处理显著提高灌浆期谷氨酸、游离氨基酸和可溶性蛋白含量;DN处理成熟期籽粒的氮素积累量显著高于SN和CN处理,分别显著增加18.4%和30.0%;DN处理产量最高,SN次之,二者并无显著差异,但相较CN处理分别显著增产1 483.0和1 154.2 kg·hm^(-2)。两种氮素调控均促进了玉米对氮素的吸收,显著提高氮肥吸收利用率,其中硝化抑制剂处理氮肥吸收利用率最高且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综上,生物炭或硝化抑制剂配施氮肥,可以促进玉米氮素同化和转运过程,显著提高玉米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综合产量、籽粒氮素积累量和氮肥吸收利用率,硝化抑制剂配施氮肥可作为淮河流域玉米高产高效的栽培措施。
- 戴馨刘楠楠夏炎杨磊郝芃钫董召荣车钊
- 关键词:生物炭硝化抑制剂玉米
- 碳源类型和添加量对植烟黄壤氮素同化的影响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降低烤烟生长后期植烟土壤的氮素供应对提高烤烟烟叶质量非常重要,而微生物同化作用在调控土壤有效氮含量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且受添加有机碳源质量和数量的影响。因此,我们研究不同有机碳源降低土壤矿质氮的效果,以及碳添加量与矿质氮降低量间的定量关系。【方法】供试土壤采自贵州玉米烟草轮作土壤,属于黄壤土。供试有机碳源有5种,分别为小麦秸秆、玉米秸秆、芦苇秸秆、木屑和葡萄糖。有机碳源添加量均设置4个纯碳水平,分别为0、2.0、5.0和10.0 g/kg,在室内培养开始前,每个处理添加N 0.2 g/kg(NH_(4)NO3),培养周期为30天,期间共采集培养瓶内气体样品8次,测定CO_(2)排放量和N_(2)O排放量,采集土壤样品5次,分析了土壤矿质氮、有机碳和微生物量碳含量。【结果】与未添加碳源处理相比,添加碳源处理在培养结束时显著提高了土壤呼吸速率,CO_(2)累积排放量增加幅度为64.8%~729.3%;并显著增加了微生物量碳含量,且微生物量碳含量与碳添加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培养结束时,添加碳源处理显著降低了矿质氮含量,降低幅度分别为20.7%~55.9%(玉米秸秆)、24.4%~99.8%(小麦秸秆)、21.4%~99.7%(芦苇秸秆)、31.4%~99.9%(木屑)和44.3%~84.8%(葡萄糖);且矿质氮降低量与碳添加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1 g有机碳降低矿质氮的量为玉米秸秆11.4 mg、小麦秸秆20.8 mg、芦苇秸秆20.8 mg、木屑20.5 mg和葡萄糖16.1 mg。当碳添加量≤5.0 g/kg时,有机碳源的C/N值与培养结束时的矿质氮降低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添加秸秆类碳源可降低N_(2)O排放量,比未添加碳源处理降低78.7%~96.5%,而添加葡萄糖可显著增加N_(2)O排放量,比未添加碳源处理增加153.6%~298.6%。【结论】有机碳源的C/N值显著影响着其降低矿质氮含量的潜力,在一定添加范围内,向植烟土壤中添加有机碳源,矿质氮的降低
- 李青山王德权杜传印王大海管恩森王慎强
- 关键词:碳源类型添加量植烟土壤氮素转化
- 密度、炭基有机肥、氮肥交互作用对甜菜(Beta Vulgaris L.)氮素同化代谢的影响
- 甜菜是中国重要的糖料作物,种植密度过低、过量施肥和单一施肥等不仅会使甜菜含糖率降低,还会降低肥料利用率,并造成环境污染。炭基有机肥在使用上具有缓效性,能够满足甜菜需肥量大,吸肥力强,持续时间长的特点,因此,研究施用炭基有...
- 陈婧婷
- 关键词:甜菜氮肥施用氮素利用
- 膜下滴灌水氮供应对甜菜氮素同化和利用的影响被引量:9
- 2019年
- 甜菜(Beta vulgaris)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糖料作物,其根部是榨糖的原料。水肥科学管理是作物栽培中重要的农艺措施,在甜菜生产中氮肥施用量普遍偏高,造成甜菜生长源库关系失调,产量和含糖率下降。为此,本试验于2016~2017年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凉城县研究了水氮耦合条件下,不同水氮供应对甜菜氮素吸收、积累、分配、氮同化酶活性、氮肥利用效率和产质量的影响,为甜菜生产水氮科学管理提供生理基础和理论依据。结果表明:膜下滴灌条件下,甜菜氮吸收量和叶片硝酸还原酶(NR)、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均随施氮量和灌水量的增加而增加;叶丛快速生长期叶片NR和GS活性最高,块根及糖分增长期块根中GS活性最高,与不同器官生长速率相一致;随施氮量的增加,氮素吸收利用率、氮素偏生产力、氮素生理利用率和氮素农学利用率均减小。甜菜生育期灌水1 350~1 427 m3·hm-2,配合施氮量150~179.22 kg·hm-2,有利于甜菜产质量增加,同时水氮利用效率也提高。
- 李智李国龙李国龙孙亚卿樊福义张少英
- 关键词:水氮耦合氮同化氮素利用效率产质量
- 氮素调控措施对小麦植株氮素同化过程和产量的影响被引量:11
- 2019年
- 为明确不同氮素调控措施对小麦氮素同化过程和产量的影响,以皖麦68为试验材料,设置传统施肥+生物炭(CN+C)、传统施肥+硝化抑制剂(CN+D)、传统施肥+叶面肥(CN+P)、不施氮肥(CK)和传统施肥(CN)5个处理,分析各氮素调控措施与小麦叶片和茎秆的氮代谢物质含量、氮肥利用效率及产量等的关系。结果表明,与传统施肥相比,施用生物炭和硝化抑制剂能提高小麦体内铵态氮含量以及硝酸还原酶(NR)和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叶面喷肥能提高小麦灌浆期铵态氮含量和NR活性;各氮素调控措施能提高小麦灌浆期体内游离氨基酸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增强小麦的氮素转运速率和氮代谢水平,显著提高氮肥吸收利用率、氮肥农学效率和氮素偏生产力,进而提高小麦产量;施用生物炭、硝化抑制剂和叶面肥相比传统施肥分别增产568.3、520.0和663.3 kg·hm-2。
- 杨磊夏炎韩自强王军宋贺董召荣车钊
- 关键词:生物炭硝化抑制剂小麦氮素代谢氮肥利用效率
- 低氮条件下外源海藻糖通过提高氮素同化效率促进烤烟氮素代谢和植株生长的研究
- 海藻糖代谢途径对于植物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虽然高浓度的海藻糖会抑制植物生长,但是低浓度海藻糖则能够有效改善植物的抗逆能力.在本研究中,向低氮培养条件下烟草幼苗叶片外施低浓度的海藻糖(8mM)有效缓解了氮素供应不...
- 林英超张洁高维常陈懿李洪勋David W.LawlorMatthew J.Paul潘文杰
- 关键词:烟草幼苗植物生长
- 低磷胁迫对水曲柳幼苗光合速率与氮素同化的影响被引量:4
- 2015年
- 在温室内采用盆栽砂培的方法,对不同供磷水平(0.125、0.250、0.500和1.000 mmol/L)的水曲柳幼苗进行了光合速率与氮素同化的研究。结果表明,水曲柳幼苗最大净光合速率随供磷减少而降低,供磷水平最低(0.125mmol/L)时水曲柳幼苗叶片最大净光合速率为正常供磷(1 mmol/L)的61%,而低磷水平处理(0.125、0.250、0.500mmol/L)时的光补偿点均高于正常供磷处理。各供磷水平下,叶片中的全氮、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均高于根系。随供磷的减少,叶片与根系中硝态氮含量均降低,同时,低磷水平处理(0.125、0.250、0.500 mmol/L)时根系铵态氮含量均高于正常供磷(1 mmol/L),表明低磷胁迫下水曲柳偏向铵态氮的吸收。但是,叶片全氮含量随供磷水平的降低而下降。供磷水平较低时(0.125和0.25 mmol/L)叶片硝酸还原酶(NR)活性低于根系,而在供磷水平较高时(0.5和1 mmol/L)则相反。随供磷的减少,叶片和根系NR活性,以及叶片天冬氨酸转氨酶(AAT)活性均逐渐降低,而叶片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变化较小。上述结果表明,在低磷胁迫下水曲柳幼苗氮素吸收数量和同化酶活性均降低,减少了氮素向叶片的分配,导致植株光合速率下降。
- 杨博文孙海龙吴楚
- 关键词:水曲柳氮同化
- 乙矮合剂对不同密度夏玉米花粒期叶片氮素同化与早衰的影响被引量:11
- 2015年
- 为探讨乙矮合剂调控夏玉米氮素同化和防止后期早衰的生理机制,为建立华北夏玉米区密植高产稳产化学调控技术提供理论依据,2013—2014年在中国农业科学院新乡试验站,以中单909和浚单20为材料,设置乙矮合剂(ECK)和密度梯度处理,研究密度梯度对花后玉米穗位叶氮同化特征和早衰的影响,以及ECK的化学调控效应。结果表明,灌浆期(花后0-40 d),穗位叶硝酸还原酶(NR)活性和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随密度增加而显著下降;灌浆后期(花后30-40 d),谷草转氨酶(GOT)和谷丙转氨酶(GPT)活性随种植密度增加而显著降低。穗位叶叶绿素相对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在灌浆中后期(花后20-40 d)随种植密度增加而显著降低;两品种产量在7.5万株hm–2密度达最大值,7.5-10.5万株hm–2密度群体产量下降,高密群体易发生早衰。ECK处理显著提高了各密度群体灌浆中后期(花后20-40 d)穗位叶NR活性、GS活性、游离氨基酸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和叶绿素含量;显著提高了高密群体(7.5-10.5万株hm–2)GOT活性和GPT活性;较高密群体下(7.5-10.5万株hm–2),中单909和浚单20较各自对照的增产幅度分别为5.59%-6.63%和6.73%-8.10%。ECK处理提高了高密群体夏玉米穗位叶片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及其产物含量,保证密植群体氮代谢正常进行,有效防止早衰及提高产量。综上所述,采用合理的种植密度并结合喷施乙矮合剂可作为华北夏玉米区高产栽培的重要技术措施。
- 卢霖董志强董学瑞焦浏李光彦高娇
- 关键词:夏玉米早衰
- 不同专用小麦氮素同化及根际土壤氮素转化的特点被引量:2
- 2013年
- 为了解不同专用小麦氮素同化及根际土壤氮素转化的特点,利用盆栽试验比较分析了强筋型小麦豫麦34、中筋型小麦豫麦49和弱筋型小麦豫麦50叶片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游离氨基酸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及其根际土壤微生物和土壤酶活性的差异。结果表明,随生育进程,功能叶GS活性先升后降,豫麦34于开花期达到最大,豫麦49和豫麦50则在花后14d达到高峰;叶片游离氨基酸含量呈先降后升再降的趋势,在花后14d有一小高峰,除拔节期外,各时期均表现为豫麦34>豫麦49>豫麦50;除拔节期外,各时期叶片可溶蛋白含量均表现为豫麦34>豫麦50>豫麦49。根际土壤反硝化细菌活性在开花期较低,在其他时期均表现为豫麦34>豫麦49>豫麦50。硝化作用在拔节期和花后28d品种间差异显著;豫麦34和豫麦49的亚硝化作用在开花期有小幅上升,豫麦50则在开花期达到最低值;土壤蛋白酶及脲酶活性在生育后期较大;不同专用小麦根际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仅在拔节期差异显著。
- 王小纯刘宁马新明
- 关键词:小麦根际微生物
相关作者
- 马新明

- 作品数:332被引量:3,224H指数:32
- 供职机构:河南农业大学
- 研究主题:小麦 冬小麦 砂姜黑土 烤烟 氮代谢
- 童依平

- 作品数:111被引量:1,168H指数:19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 研究主题:调控植物 蛋白质 小麦 植物 重组菌
- 杨海霞

- 作品数:6被引量:84H指数:4
- 供职机构:河南农业大学
- 研究主题:水稻 氮素调控 籽粒充实度 叶色变化 氮素同化
- 何雪

- 作品数:44被引量:5H指数:1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 研究主题:调控植物 蛋白质 植物 重组菌 编码基因
- 赵鹏

- 作品数:129被引量:1,276H指数:20
- 供职机构:河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 研究主题:冬小麦 镉 配施 小麦 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