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725篇“ 氨挥发损失“的相关文章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农田挥发损失检测方法及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农田挥发损失检测方法及系统,属于农田挥发监测技术领域,方法包括,确定目标田的边界,使用传感器采集数据,将采集到的数据发送到云端进行集中管理;模拟测量在不同温度和湿度下的反应速率,构建农田...
敖玉琴马明坤万柯均郑盛华陈红琳杨泽鹏杨继刚万学宋昕沈学善刘定辉
强降水对不同肥期麦田挥发损失的影响
2024年
在极端降水事件频发的背景下,为明确强降水对麦田不同肥期挥发损失的影响,本研究利用田间模拟降水试验,研究了强降水对麦田挥发损失和耕层土壤铵态氮含量及硝化潜势的影响,并结合微域试验分析了挥发损失与土壤含水量的关系。田间试验设置施氮处理(CF)与不施氮(CK)对照,以CF处理施肥时间为基准,分别在基肥、越冬肥和穗肥施肥后第7天模拟强降水(90 mm),监测农田氮素径流和渗漏损失,并进行连续10 d的挥发排放监测。结果表明,施肥显著提高中上层(0~10 cm)土壤的铵态氮含量,增加了降水驱动的生育前期(基肥期,越冬肥期)氮径流和渗漏损失,而穗肥期损失量相当。施肥和降水对基肥期挥发排放强度(AVI)无显著影响,但对追肥期(越冬肥期,穗肥期)的AVI影响显著。降水-施肥处理(CF-R)的追肥期AVI(越冬肥期35.02 mg·m^(-2)·d^(-1);穗肥期12.84 mg·m^(-2)·d^(-1))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越冬肥期15.46~17.29 mg·m^(-2)·d^(-1);穗肥期7.95~11.23 mg·m^(-2)·d^(-1))。此外,越冬肥期挥发损失对平均AVI的差异贡献高于穗肥期和基肥期。相关分析表明,表层(0~5 cm)土壤铵态氮含量与挥发损失强度呈显著线性关系(P<0.05)。但值得注意的是,非降水条件下CF和CK处理的追肥期AVI均无显著差异,且培养系统的NH_(3)挥发损失量随土壤持水量的增加而降低。而土壤硝化潜势分析表明,施肥对不同土层土壤的硝化潜势均无显著影响,但降水显著降低了中上层土壤的硝化潜势。研究表明,降水对施肥处理的挥发驱动效应是施肥后表层土壤氮素含量升高和降水后硝化潜势降低的叠加作用结果。除驱动麦田氮素径流和渗漏损失,强降水对追肥期挥发损失的激发效应应予重视,特别是在越冬肥期。
赵素雅刘强刘强王宁王宁薛利红侯朋福
关键词:降水氨挥发土壤铵态氮土壤含水量
新型高效绿色氮肥管理对水稻产量形成与氮素利用及挥发损失的影响
2024年
通过大田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7种施氮处理,即不施氮肥(CK)、农民常规施肥(FFP)、脲酶抑制剂型氮肥并减氮21.40%(与FFP比,余同)(OPT)、一次性机械侧深施树脂包膜尿素并减氮35.70%(CRUM1)、一次性机械侧深施肥包肥并减氮35.70%(CRUM2)、一次性穴施树脂包膜尿素并减氮51.80%(CRUR1)、一次性穴施肥包肥并减氮51.80%(CRUR2),测定不同施氮处理下水稻株高、分蘖、干物质量、产量、氮素利用效率以及挥发损失等,以探究新型氮肥管理方式对水稻产量、氮素利用效率和氮挥发损失的影响。结果表明,CRUM1和CRUM2处理株高和分蘖数与FFP处理相当;与传统撒施(CK、FFP和OPT,下同)相比,CRUM1和CRUM2干物质积累量提高11.90%~12.30%;根据水稻氮素营养指数(NNI),机械侧深施氮能满足水稻生长对氮素的需求。水稻侧深施和穴施在减氮35.70%~51.80%的情况下也可高产稳产(9.76 t/hm2和9.60 t/hm^(2))。与传统撒施相比,机械侧深施和穴施的田面水NH_(4)^(+)-N较低,挥发损失降低39.15%~93.15%,氮素利用效率提高77.45%~95.70%。可见,优化氮肥管理可以实现水稻在减氮情况下稳产,同时提高氮素利用效率和减少挥发,其中机械侧深施和穴施配合新型氮肥可减少氮肥投入35.70%~51.80%。
邵迪丁紫娟胡仁肖大康侯俊张鑫徐霄方慧管宇李贝江天张卫峰
关键词:水稻氮肥氮素利用效率氨挥发
一种减少农田氮肥用量和挥发损失的方法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减少农田氮肥用量和挥发损失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确定脲酶抑制剂与氮肥配比;步骤2、确定氮肥的减量比例和氮肥追肥施用时间;步骤3、结合氮肥与脲酶抑制剂混合氮肥进行农田施用。本申请的技术效果在于可减...
沈健林朱潇王娟李勇吴金水
不同施肥方案对华南地区菜心种植挥发损失的影响被引量:7
2022年
为探明华南地区菜心种植过程中土壤的挥发损失规律,提出兼顾减少挥发且保证菜心产量的施肥方案,以广州市黄埔区菜地为研究对象,以菜心为试验材料,设置氮肥施用量处理为A组,设定A0(不施氮肥)、A1(337.5 kg·hm^(-2))、A2(200 kg·hm^(-2))、A3(140 kg·hm^(-2))共计4种施氮水平;同时,设置施肥方式处理为B组,分别为沟施覆土(B1)、表面撒施(B2)和撒施后灌水(B3)共3组氮肥施用方式,开展正交试验。采用通气法对菜心菜地进行田间原位挥发测定,成熟期调查菜心产量。研究了不同施肥方案下土壤挥发情况和不同施肥方案对菜心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菜心种植过程中的挥发主要来自追肥,菜心追肥期间挥发量占全生育期挥发总量的60%~81%。挥发量与施氮量呈正比;不同施氮量在施肥初期,挥发速率均较高;相同施氮水平下挥发累积量呈现出表面撒施>沟施覆土>撒施后灌水。各施氮处理下,菜心产量无显著差异。研究表明,采用沟施覆土的施肥方式同时减少30%的施氮量对华南地区菜心产量无显著影响,但较常规施氮处理组A2B1和A2B2分别可减少挥发损失5.9 kg·hm^(-2)和29.3 kg·hm^(-2)。
赵瑞冯雁辉马千里姚玲爱高加乾赵学敏
关键词:氮肥施用量施肥方案氨挥发菜心
长期不同施肥措施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周年挥发损失的差异被引量:7
2022年
【目的】基于定位试验平台,比较长期不同施肥处理下小麦-玉米轮作体系周年土壤氮素挥发损失的差异,为降低挥发损失、提高氮肥利用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9—2021年,依托山东农业大学黄淮海玉米技术创新中心定位试验平台,以冬小麦品种石麦15和夏玉米品种郑单958为试验材料,以不施氮肥为对照(CK),采用有机肥(腐熟牛粪M)和无机氮肥(U)两种氮肥类型,设置两个施氮量分别为380 kg N·hm^(-2)(M1、U1、U2M2)和190 kg N·hm^(-2)(U2、M2),试验共计6个处理,其中氮肥在两季作物间的分配是小麦47.4%、玉米52.6%。采用通气法比较各处理土壤挥发速率、累积损失量、籽粒产量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差异。【结果】两个种植周期内不同施肥处理均显著影响土壤挥发。各处理施肥后挥发损失速率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小麦和玉米两季的土壤挥发均主要发生在施肥后0—7 d,之后处理间的差异逐渐变小。小麦玉米轮作体系周年挥发损失量可达8.6—79.4 kg N·hm^(-2),以U1处理最高,达到79.4 kg N·hm^(-2),其挥发损失量较U2、U2M2、M1、M2和CK分别增加18.5%、111.7%、162.3%、20.5%和825.7%,表明高施氮量增加土壤挥发损失量,无机氮肥较有机肥增加挥发损失量。U2M2、M1和M2处理的挥发损失率比U1处理降低80.9%、61.3%、24.8%,表明有机氮肥与无机氮肥配施或单施有机氮肥可显著降低挥发损失。周年籽粒产量以U2M2处理最高,达到24621.8 kg·hm^(-2),较U1、U2、M1、M2分别增产10.1%、24.7%、11.7%和32.7%。U2M2处理周年氮肥利用率达52.6%,较U1、U2、M1和M2处理分别提高11.3%、4.1%、13.4%和10.7%。U2M2处理降低了挥发损失、同步提高了产量和氮肥利用率,是冬小麦玉米周年轮作的理想施肥策略。【结论】施用有机肥可以显著降低小麦玉米轮作体系的周年挥发损失量,提高周年籽粒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
伊英杰韩坤赵斌刘国利林佃旭陈国强任昊张吉旺任佰朝刘鹏
关键词:无机氮肥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周年氨挥发
稻田挥发损失及减排技术研究进展被引量:18
2021年
挥发是稻田氮素损失的主要途径,不仅降低了氮素利用率,还通过促进PM2.5形成和大气氮沉降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本文通过查阅文献,分析了稻田系统挥发损失现状及相关影响因子,评价了国内外普遍采用的调整氮肥类型、有机废弃物资源化、添加土壤调理剂和优化水肥管理4种氮素减排措施的优劣,探讨了目前稻田挥发减排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为后期研究稻田挥发减排提供参考。
肖其亮朱坚朱坚李胜男彭华
关键词:稻田氨挥发减排措施
不同施肥处理枸杞园挥发损失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1
2021年
为探究不同施肥处理对柴达木地区枸杞园土壤挥发的影响,选取10年生宁杞1号为研究对象,在枸杞一个生长季,设置10个处理,除不施肥的CK处理外,其他处理施用相同的商品有机肥和重过磷酸钙,N_(667)~N_(0)处理依次施氮667、534、400、267、133、0 kg/hm^(2),N_(400) NI_(2.00)、N_(267) NI_(1.34)、N_(133) NI_(0.67)处理在N_(400)、N_(267)、N_(133)的基础上配施纯氮0.5%的硝化抑制剂(Nitrapyrin)。结果表明:两次施肥后挥发速率均有所升高,随后下降并趋于平缓;挥发累积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升高。在枸杞的一个生长季,N_(667)处理的挥发累积量最高为0.3449 kg/hm^(2),N_(400) NI_(2.00)与N_(400)、N_(267) NI_(1.34)与N_(267)、N_(133) NI_(0.67)与N_(133)处理的挥发累积量无显著差异;N_(400) NI_(2.00)处理的产量最高,为7867 kg/hm^(2),较N 667、N_(400)处理分别增加9.26%、5.78%,且挥发损失率最小;在施基肥后的30 d和80 d,0~20 cm及20~40 cm土层中施氮处理铵态氮累积量均高于不施氮处理,且施用Nitrapyrin的N_(400)NI_(2.00)~N_(133)NI_(0.67)处理的铵态氮累积量显著高于不施用Nitrapyrin的N_(400)~N_(133)处理(P<0.05)。因此,柴达木枸杞园适宜枸杞施肥方案为267~400 kg/hm^(2)施氮量,且配施1.34~2.00 kg/hm^(2) Nitrapyrin可兼顾经济和生态效益。
张莹卢九斤华明秀魏娇娇聂易丰谢守忠盛海彦
关键词:枸杞施氮量氨挥发NITRAPYRIN
水热炭减少稻田挥发损失的效果与机制被引量:15
2020年
作为生物质水热碳化的产物,水热炭因其丰富的孔隙结构和官能团等良好的表面特性,在稻田(NH3)挥发减排方面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本研究将水热炭作为一种土壤调理剂施加到稻田土壤中,通过水稻全生育期土柱试验,考察其对稻田挥发的影响.试验通过设置3个处理:CKU(不施加水热炭对照)、SHC(锯末水热炭)和W-SHC(水洗锯末水热炭),研究了不同水热炭对田面水pH、田面水NH4^+-N浓度、挥发排放通量和累积量及单位产量挥发排放累积量的影响.其中水热炭和水洗水热炭施加量为0.5%(质量分数).结果表明,SHC处理显著降低了NH3挥发累积排放量和单位产量NH3挥发累积排放量(P<0.05),相比CKU分别减少了32.42%和47.61%.W-SHC处理挥发减排效果稍弱,NH3挥发累积排放量和单位产量NH3挥发累积排放量相比CKU分别减少了10.14%和27.71%.挥发减排可能与水热炭的施用导致的田面水pH变化和NH4^+-N浓度的降低有关.与CKU相比,SHC和W-SHC处理均降低了田面水pH和NH4^+-N浓度,且在水稻基肥期(BF)和蘖肥期(SF1)影响较明显.土壤脲酶活性受到水热炭施加的显著抑制(P<0.05),同时土壤氧化基因(AOA和AOB)丰度也显著增加(P<0.05),导致土壤氧化作用增强,这对于田面水NH4^+-N浓度有削减作用.本研究将为实现稻田挥发减排背景下的水热炭农业环境应用提供理论和数据支持.
余姗薛利红花昀李德天谢斐谢斐冯彦房杨林章
关键词:氨挥发脲酶稻田
一种减少农田氮肥用量和挥发损失的方法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减少农田氮肥用量和挥发损失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确定脲酶抑制剂与氮肥配比;步骤2、确定氮肥的减量比例和氮肥追肥施用时间;步骤3、结合氮肥与脲酶抑制剂混合氮肥进行农田施用。本申请的技术效果在于可减...
沈健林朱潇王娟李勇吴金水

相关作者

张吉旺
作品数:398被引量:5,646H指数:45
供职机构:山东农业大学
研究主题:夏玉米 玉米 夏玉米产量 根系 遮阴
尹斌
作品数:102被引量:1,423H指数:26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研究主题:稻田 氨挥发 水稻 氮肥利用率 氮肥
朱兆良
作品数:94被引量:4,294H指数:29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研究主题:氮肥 稻田 氨挥发 氮素损失 农田
刘鹏
作品数:381被引量:5,455H指数:44
供职机构:山东农业大学
研究主题:夏玉米 玉米 夏玉米产量 光合特性 种植密度
徐万里
作品数:136被引量:1,522H指数:23
供职机构:新疆农业科学院
研究主题:生物炭 棉秆 灰漠土 棉花 风沙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