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89篇“ 气管重建“的相关文章
颈段气管肿瘤切除与气管重建的研究进展
2024年
目的探讨颈段气管肿瘤切除与气管重建策略及其研究进展。方法在中国知网、中华医学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以及PubMed、SinoMed等中、英文数据库中检索2023年3月之前发表的有关颈段气管肿瘤切除及颈段气管重建研究的文献共5285篇。排除重复的检索结果,以及内容相关性较低、无法获取全文、质量较低和缺乏创新性的文献,最终纳入57篇文献,通过分析并结合临床实践经验,总结不同颈段气管外科治疗方式的优缺点、技术细节及适用范围。结果对于颈段气管肿瘤的外科治疗,在切除肿瘤的同时保持气道完整性至关重要,其挑战性在于如何精准地把控颈段气管的生理特性、解剖血供特点及吻合口张力程度,同时采取恰当的气道重建策略。颈段气管肿瘤的外科手术方式(包括肿瘤切除和气道重建方式)依其浸润范围分为短节段气管外科治疗和长节段气管外科方法:侵犯气管纵向长度≤5 cm、环周范围≤50%的短节段气管肿瘤(切除后气管缺损长度≤6 cm)的外科术式已基于不同适应证形成了较为固定的模式,如气管袖状切除端端吻合术、气管窗式切除缺损处拉拢缝合或组织瓣修复术、经内镜局部切除术等,气管移植和人工气管的发展为需要修补长节段气管缺损(长度>6 cm)的复杂病例提供了潜在的解决方案。结论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是当前颈段气管肿瘤治疗的主要模式,个体化治疗与多学科合作对于颈段气管肿瘤的根治性切除以及气管正常生理功能的重建具有关键作用。
郭梓昭王晓雷
关键词:气管肿瘤气管重建气管移植人工气管
扭转气管重建在侵犯气管甲状腺癌中的应用
2024年
目的探索扭转气管重建在侵犯气管甲状腺癌切除后大范围气管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应用扭转气管重建甲状腺乳头状癌累及气管切除后气管大范围缺损的11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性4例,女性7例,年龄36~67岁。记录气管缺损范围、气管重建时间、术后并发症及气管通畅度等评估修复效果,以及术后随访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行甲状腺全切及受累气管切除一期重建。11例患者的气管缺损占环周40%~60%,气管缺损长度为5.0~7.5 cm,缺损6~9个气管环,其中2例病变累及环状软骨者行患侧缘切除后合并部分环状软骨缺损。手术重建时间为30~60 min,平均41.81 min。11例患者中3例出现喉返神经麻痹,1例术中行气管切开,1例拔管后行气管切开。4例患者术后1个月内出现低钙。随访24~60个月,均无气管狭窄发生。患者2年生存率100%,2年气管局部控制率100%,2年无瘤生存率81.8%。结论扭转气管成形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可用于局部晚期甲状腺癌侵犯气管广泛切除后的缺损重建
尹丹辉杨倩唐青来杨新明张颖唐小珺曾诗颖曾淼章钰明李仕晟
关键词:甲状腺肿瘤气管缺损环状软骨
当前长段气管重建的解决方案
2024年
经过近百年胸外科的蓬勃发展,气管已不再是外科手术的禁区。一期切除与修复重建已经成为绝大多数气管疾病的首选治疗方案。但由于气管疾病的发病率较低,胸外科医师对此领域的技术理论和诊疗经验缺乏统一认知。尤其当涉及到长段气管病变时(≥4 cm),单纯的切除后一期吻合往往因张力过大,导致术后吻合口开裂、坏死甚至患者死亡的情况。因此,采取合理的手术方案和妥善的综合管理措施,是提高长段气管手术成功率的关键所在。本文对长段气管重建手术的主流治疗观点进行总结,并进一步介绍长段气管治疗的新技术、新进展。
王尧温皖豫戴洁姜格宁
关键词:气管疾病一期切除术后吻合口手术方案一期吻合
颈段气管原发恶性肿瘤诊治及颈段气管重建策略的探讨
郭梓昭
CT支气管重建技术在肺癌诊断中的临床意义分析
2023年
探讨分析在针对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诊断时,将CT支气管重建技术应用于其中,并分析患者的影像学特征。方法 选择2019年4月至2022年6月间在我院中收入的40名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人员针对患者均采用CT支气管重建技术进行诊断,同时针对患者进行相应的治疗,在治疗完成后,研究人员针对患者血清肿瘤指标进行再次评价,分析治疗前后患者血清肿瘤指标之间的差异,分析不同诊断方式的诊断准确度。结果 本次研究结果中显示,相较于单纯应用影像学诊断来说,CT与血清肿瘤指标联合诊断能够更加有效的评估患者的个体状况,诊断准确率更高,差异对比显著存在(X2=8.421,P<0.05)。并且相较于治疗前,患者的血清肿瘤指标明显降低,治疗前后差异显著存在(P<0.05)。结论 在进行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诊断时,研究人员可将CT支气管重建技术应用于患者的病情分析中,医务人员能够通过判断患者的病灶特点,进一步判断患者的个体状况,对于改善患者的后续诊疗工作来说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值得进行进一步的推广。
杨杰
关键词:肺癌CT诊断
前后肋软骨支架移植喉气管重建术治疗儿童重度声门下狭窄或喉蹼的效果分析
2023年
目的探讨前后肋软骨支架移植喉气管重建术治疗重度声门下狭窄或喉蹼的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诊断为重度声门下狭窄或喉蹼并接受前后肋软骨支架移植喉气管重建术治疗的病例资料。患儿共8例,男7例,女1例;手术时年龄最小2岁,最大9岁,中位年龄6岁。声门下狭窄6例,按Cotton分级均为Ⅲ度,其中原发性1例,继发性5例;喉蹼2例,按Cohen分型为Ⅲ型。4例患儿术前已行气管切开。术后的随访评估包括手术部位、呼吸状态、吞咽功能、嗓音及并发症等。采用描述性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所有病例行一期或二期前后肋软骨支架移植喉气管重建术,一期手术5例,二期手术3例。7例患儿成功拔管,呼吸状态、吞咽功能均正常,4例存在轻度声音嘶哑,3例存在中度声音嘶哑;1例拔管失败再次气管切开。结论前后肋软骨支架移植喉气管重建术是治疗重度声门下狭窄或喉蹼有效的术式,合理选择手术分期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谭乐恬谢毅李琪陈超
关键词:儿童声门下狭窄
气管狭窄患者气管重建用多功能T管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气管狭窄患者气管重建用多功能T管,其能有效减少在放置T管过程中对气管造口和气道的损伤,也能防止已经放置在气道的T管本体移位。本发明包括由竖管和横管构成的T管本体;用于塑形和指引T管本体、且置于T管本体中的...
张瑞李春霞李治仝
文献传递
3D胸腔镜手术联合三维肺血管支气管重建教学在胸外科临床实习中的应用被引量:8
2022年
目的研究应用3D胸腔镜手术联合三维肺血管支气管重建教学在胸外科实习学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胸外科实习的五年制本科临床实习生60人,分为实验组(30人)与对照组(30人),授课内容为肺癌诊断和手术治疗。实验组采用三维肺血管支气管重建与3D胸腔镜技术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学生结合三维重建的肺血管支气管模型讲解肺解剖和诊断,参观3D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对照组采用普通胸腔镜肺癌手术。课程结束后统一进行理论和临床考核,并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 18.0进行t检验和卡方检验。结果实验组的理论考核成绩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临床考核成绩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问卷调查显示,实验组教学方法在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实习积极性、促进知识的理解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3D胸腔镜手术联合三维肺血管支气管重建教学在胸外科临床实习中具有较好效果,值得进一步探索应用。
张卫强裴迎新赵京
关键词:胸外科
一种气管重建术后声音康复训练器
本实用新型属于声音康复训练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气管重建术后声音康复训练器,针对目前通常是通过患者自己在进行发声练习的同时对喉部进行按摩放松,长时间练习下,容易引起手部肌肉酸痛,造成肌肉精神紧张的问题,现提出如下方案,其包...
吴达群
论儿童行喉气管重建术后麻醉恢复期的精细化管理
2022年
总结儿童全身麻醉下行喉气管重建术后在麻醉恢复室的精细化复苏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2021年2月至2022年3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34例行喉气管重建术的患儿的临床资料,归纳总结麻醉恢复期的管理要点。结果 在34例喉气管重建术后的患儿中,男性患儿24例(70.6%),幼儿期18例(52.9%),合并体重低下者12例(35.3%),术前合并咳嗽咳痰等呼吸道感染临床症状或影像学检查提示肺炎者30例(88.2%),术前已行气管切开者25例(73.5%)。复苏总时间55分钟,术后镇痛泵治疗者23例(67.6%),术后转入ICU的患儿为零。结论 对喉气管重建术后患儿的麻醉恢复期的精细化管理可通过密切监护、流程化的呼吸道管理、有效的术后镇痛、完善的术后随访制度等方面实现,从而提高麻醉复苏质量。
秦永平游承燕
关键词:儿童麻醉恢复期

相关作者

石文君
作品数:117被引量:419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肺组织瓣 非小细胞肺癌 食管重建 食管 肺癌
张苏宁
作品数:49被引量:195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研究主题:肺组织瓣 气管重建 肺癌 肺组织 胸腔镜
李彦明
作品数:39被引量:275H指数:9
供职机构: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人工气管 气管重建 气管移植 左卡尼汀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陈万生
作品数:31被引量:128H指数:6
供职机构: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人工气管 气管重建 气管移植 食管癌术后 食管肿瘤
郝雁冰
作品数:35被引量:154H指数:6
供职机构: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人工气管 PN0 淋巴结微转移 气管重建 气管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