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86篇“ 气味受体“的相关文章
青海草原毛虫雌蛾性腺气味受体基因的鉴定及组织表达分析
2025年
为明确青海草原毛虫Gynaephora qinghaiensis雌蛾性腺气味受体(odorant receptors,ORs)基因的分子特性及组织表达水平,进而为后续基因功能的研究奠定基础,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及RT-qPCR技术,对性腺ORs基因进行鉴定及表达谱分析。从性腺转录组数据库共筛选鉴定出13个气味受体基因(包括12个GqinORs,1个GqinOR_(co)),其中只有GqinOR1具有1个信号肽;除GqinOR3、GqinOR7和GqinOR9以外,其余GqinORs具有1~3个跨膜结构域,GqinOR_(co)具有8个跨膜结构;GqinORs二级结构以α螺旋为主。系统进化分析表明,GqinORs可能与桃蛀螟Conogethes punctiferalis和小线角木蠹蛾Streltzoviella insularis的ORs具有共同祖先。基因表达谱分析发现,性腺ORs基因在雌雄不同组织表现出不同的表达水平(P<0.05),13个气味受体基因在性腺中都有表达,且GqinOR8、GqinOR10在触角和性腺中高表达。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青海草原毛虫气味受体嗅觉功能提供重要依据。
刘占玲高书晶韩海斌唐德靖孔一森潘学能周渊涛
关键词:气味受体性腺生物信息学分析表达谱分析
他们大海捞针,“窥见”害虫气味受体本“真相”
2024年
夏日必备的驱蚊剂大多依靠气味驱逐蚊虫。这种灵敏度高、选择性强、环境友好的方法也被科学家看上了,他们想以此对付田间害虫。然而,小分子化合物千千万,哪一款才是害虫的“真爱”抑或“最怕”?虽然昆虫识别气味受体基因已经找到,但是这些受体如何与气味相结合,仍是近几十年来的全球性未解难题。
李晨
关键词:小分子化合物气味受体受体基因驱蚊剂田间害虫
草地贪夜蛾的驱避化合物气味受体蛋白及其应用
本发明提供了草地贪夜蛾的驱避化合物气味受体蛋白及其应用。所述气味受体蛋白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4所示。利用本发明的驱避化合物气味受体蛋白筛选驱避化合物可以达到节省时间、空间、人力和物力,并提高筛选效率的目的。这...
侯晓青王桂荣丁宝建
气味受体在草地贪夜蛾寄主定位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在昆虫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嗅觉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许多昆虫依赖强大的嗅觉系统来寻找合适的栖息地和寄主植物,识别交配对象和产卵地点。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是一种世界性的农业害虫,其寄主范围...
刘孝贺
关键词:气味受体分子对接分子动力学模拟定点突变
多异瓢虫气味受体HvarOR21的基因克隆及配体结合特性分析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克隆多异瓢虫Hippodamia variegata触角中高表达的气味受体基因HvarOR21,明确HvarOR21的配体结合特性,为揭示多异瓢虫定位猎物栖境的嗅觉识别机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基于多异瓢虫成虫触角转录组测序数据与气味受体鉴定结果,通过PCR克隆具有完整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的HvarOR21 cDNA序列;利用系统发育进化分析和序列分析分别研究HvarOR21的分类及序列结构特征;采用爪蟾Xenopus卵母细胞体外表达结合双电极电压钳记录重组表达蛋白HvarOR21对66种候选气味化合物的电生理反应;通过同源性建模和分子对接模拟预测HvarOR21与癸醛的结合位点。【结果】克隆得到多异瓢虫HvarOR21(GenBank登录号:PP236119)的cDNA全长序列;HvarOR21含有7个跨膜结构域,且N末端位于胞内,C末端位于胞外,符合昆虫气味受体的典型特征,属于鞘翅目(Coleoptera)气味受体G5分支成员。重组HvarOR21对癸醛有反应,且呈剂量依赖性。HvarOR21与癸醛通过疏水作用及范德华力结合多个氨基酸残基,结合力为-22.18 kJ/mol。【结论】癸醛是棉蚜Aphis gossypii为害棉花后释放的虫害诱导植物挥发性化合物。HvarOR21特异性对癸醛有电生理反应,且与癸醛的结合力较强,提示HvarOR21在多异瓢虫定位猎物栖境中发挥作用。
谢佼昕唐浩宇赵丹阳羿超群刘晓旭张永军
关键词:多异瓢虫气味受体分子对接
荒漠草地白刺粗角叶甲非典型气味受体基因克隆及组织表达谱
2024年
白刺粗角叶甲是我国西北荒漠草原危害防风固沙先锋植物白刺的重要害虫之一,开发和利用基于性信息素或寄主挥发物介导的昆虫化学通讯手段是防治该害虫的新途径。本研究以白刺粗角叶甲为对象,通过分子克隆技术获得白刺粗角叶甲成虫触角的非典型气味受体(atypical odorant receptor co-receptor,Orco)基因序列;利用同源建模方法预测蛋白三级结构,并构建系统发育树;借助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DrybOrco基因在叶甲成虫各组织中的表达量差异。结果显示:克隆获得的白刺粗角叶甲非典型气味受体基因DrybOrco的cDNA全长为1918 bp,其中开放阅读框为1440 bp,编码479个氨基酸,蛋白分子量为53.94 kD,含有7个跨膜结构域,为疏水性膜蛋白。系统发育表明,Orco基因在6目68种昆虫间保守性较高(相似度大于68%),聚类分为3个分支,相同目的昆虫聚集到同一支。白刺粗角叶甲与其他鞘翅目昆虫聚为一支,其中与玉米根萤叶甲的Orco基因亲缘关系最近,核酸相似度高达92.28%。荧光定量表明,白刺粗角叶甲DrybOrco基因在成虫触角中特异性表达,且雄虫显著高于雌虫,表达量比值为2.27;此外,该基因在雄虫足和雌虫翅中少量表达,其他组织中几乎不表达。本研究明确了白刺粗角叶甲非典型气味受体基因DrybOrco的序列特征、蛋白结构和组织表达情况,这为阐明DrybOrco在该害虫化学通讯过程中的生理功能,以及探究白刺粗角叶甲寄主专化的嗅觉分子机制研究提供重要依据。
席驳鑫崔晓宁尚素琴胡桂馨王彦李昌宁彭斌史薛强
关键词:嗅觉
韭菜迟眼蕈蚊气味受体BodoOR71和BodoOR72基因时空表达分析
2024年
以韭菜迟眼蕈蚊的转录组数据为基础,通过RT-PCR克隆并获得韭菜迟眼蕈蚊的两个气味受体基因BodoOR71和BodoOR72的cDNA全长序列,对其序列及结构特征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比较二者在韭菜迟眼蕈蚊不同发育时期及成虫不同组织中的表达量差异。序列分析发现,BodoOR71的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为759 bp,编码253个氨基酸,具有4个跨膜结构域;BodoOR72的ORF为954 bp,编码318个氨基酸,具有6个跨膜结构域。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BodoOR71和BodoOR72与其他双翅目昆虫亲源关系较近,能够聚在一支。时空表达模式结果表明,BodoOR71在除雄成虫之外的不同虫态均有表达,且在雌成虫中的表达量最高,在雌成虫触角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组织,在雄成虫各组织中均不表达;BodoOR72在不同虫态均有表达,且在雄成虫中的表达量最高,在雄成虫触角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组织,在雌成虫各组织中微量表达。推测BodoOR71和BodoOR72可能参与韭菜迟眼蕈蚊嗅觉识别过程。
王覃丽王福华登科杨玉婷
关键词:韭菜迟眼蕈蚊气味受体基因克隆QRT-PCR
基于转录组的暗黑鳃金龟幼虫触角气味受体基因的鉴定与功能分析
暗黑鳃金龟(Holotrichia parallela Motschulsky)隶属于鞘翅目(Coleoptera)金龟科(Scarabaeidae),幼虫被称为蛴螬,在我国分布非常广泛,是我国危害最为严重的地下害虫之一...
卜运炜
关键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气味受体对苯二甲酸分子对接
气味受体基因OR49b识别苯并噻唑及其在橘小实蝇防控方面的应用
本发明属于害虫防治技术领域,公开了气味受体基因OR49b识别苯并噻唑及其在橘小实蝇防控方面的应用,具体公开了气味受体BdorOR49b或气味受体基因BdorOR49b作为靶标在防治橘小实蝇中的应用。本发明揭示了橘小实蝇感...
刘伟 王桂荣 张艳
非典型气味受体Orco基因的干扰siRNA及在茶园尺蠖绿色防控中的应用
非典型气味受体Orco基因的干扰siRNA及在茶园尺蠖绿色防控中的应用,属于生物技术领域。茶尺蠖及近缘种灰茶尺蠖是茶园危害最为严重的鳞翅目害虫,当前化学防治仍是防治其严重危害的主要措施,但长期过量使用化学农药容易引发害虫...
孙亮 夏晴 高梦园 沈梦娇

相关作者

王桂荣
作品数:154被引量:564H指数:16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研究主题:棉铃虫 气味受体 绿盲蝽 昆虫 引诱
赵慧婷
作品数:69被引量:242H指数:9
供职机构:山西农业大学
研究主题:中华蜜蜂 气味受体 生物信息学分析 东方蜜蜂 触角
姜玉锁
作品数:105被引量:339H指数:11
供职机构:山西农业大学
研究主题:中华蜜蜂 蜜蜂 气味受体 东方蜜蜂 基因克隆
王冰
作品数:38被引量:99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研究主题:气味受体 食蚜蝇 引诱 蚜虫 害虫
刘杨
作品数:57被引量:119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研究主题:气味受体 绿盲蝽 棉铃虫 性信息素 小菜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