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21篇“ 民族立场“的相关文章
- 《夏潮》杂志的左翼民族立场及其文化实践
- 《夏潮》是1970年代台湾具有社会主义色彩的综合性杂志,聚集了自“保钓运动”之后受左翼现实思潮洗礼的知识分子,成为台湾第三波左翼运动的代表力量。《夏潮》以坚定的民族主义、反帝国、反殖民、反资本主义的左翼立场对社会政治、经...
- 郑雨竹
- 关键词:左翼民族主义
- 论朝鲜诗话的中国情结与民族立场
- 2023年
- 朝鲜文人借鉴中国诗话传统,将其化为己用。与此同时,他们努力冲破中国诗话“习得者”与“传播者”的固有界限,回应民族和社会发展的需求,作为“创作者”与“竞争者”,以“自我”为根,以“他者”为镜,在兼容中国情结与民族立场的张力关系里,实现了本国诗话从荒芜向繁茂、从拿来主义到自主创新的历史性蜕变。
- 马金科陈紫萱
- 关键词:间性理论中国情结民族立场
- 主题性美术创作的重要意义——坚守民族立场与坚定文化自信下的主题性美术创作
- 2022年
- 近年来,中国美术事业百花齐放,百家争鸣,56个民族在约960万平方千米的疆域上创造了大量精品力作,主题性美术创作呈现出繁荣景象。主题性是一个世界性的概念,对于不同的国家和民族而言,有着不同的内涵和表现形式。具体来讲,我国主题性美术创作,应立足于本民族的文化实际和时代特色,坚守民族立场,坚定文化自信,从传统出发,并吸收和借鉴各民族包括与西方绘画碰撞基础上的一切优秀文化基因,来展示我们这个时代的审美取向、价值追求和表现方法。
- 吴浩然
- 关键词:民族立场文化自信
- 村居记忆、民族立场与体验叙事——评李鲁平诗集《桩号73》
- 2022年
- 新时期以来,中国当代新诗界的诗学建构与诗歌批评经历了体式与内核的重构、方法与路径的更新、学理与领域总结几个阶段。新世纪以来,诗歌谱系研究方法以“代际划分”为主流,而成长于“镰刀”的光影和“麦子”的锋芒的“60后”诗人群作为诗歌代际划分谱系中的兼具历史意识和实验精神的“洪流”,诗风整体性呈现出以“进场”与“还乡”为关键词的体验叙事风格。《桩号73》就是“60后”诗人李鲁平2017年以来行走荆江的部分记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荆江世界就是依赖桩号和水位获得解释的世界”[1],上百里洲的大堤与沙市观音矶的水位即是诗人村居记忆的集体无意识,呈现出浓厚的土地依恋与乡土情结。
- 赵亚琪庄桂成
- 关键词:当代新诗诗歌批评诗学建构
- 日据时期杨逵的民族立场与爱国情怀
- 2020年
- 1905年,杨逵出生于台湾南部。幼年时他曾亲眼目睹日本侵略者对西来庵抗日事件的血腥镇压,长大后的杨逵在阅读《台湾匪志》时却发现日本侵略者对这一正义抗争运动的丑化书写,这对他形成抗日抵殖的爱国思想有着巨大影响。1927年从日本留学归来的杨逵,加人了当时势头正盛的台湾文化协会,领导农民组合运动,虽然因此而被捕入狱,但是他以实际行动来表明其对日本侵略统治的抵抗态度,这种鲜明的政治态度和坚定的民族立场始终贯穿于其日据时期的文学创作之中。
- 黄茜
- 关键词:日据时期日本侵略者爱国情怀日本留学文学创作
- 清末纪年之争中的世界惯例与民族立场被引量:1
- 2017年
- 康有为基于早年的理想思考首倡孔子纪年,其后经梁启超等人的倡导,促使思想界关注纪年问题,拉开了清末的纪年之争。各争论者的主张看似差别甚大,但都受益于世界纪年惯例使用划一纪年及纪元具有民族象征性的启示。他们主张迎合划一纪年的趋势,但拒绝采用西方纪年,主张立足于传统历史文化来重建新的纪年方式,分歧在于加载给纪年的象征意义不同。康有为的孔子纪年偏重于文化意义,梁启超的孔子纪年既关注文化又关注政治,钱玄同的"共和"纪年偏重于史籍记载的可靠性,革命派的黄帝纪年则偏重于汉民族主义象征。就大多数争论者都持民族立场而言,纪年之争体现了传统纪年制度向近代的转换。
- 马永康
- 关键词:清末纪年民族立场
- 保险救国:近代华商保险业的民族立场与责任担当——以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为中心
- 2016年
- 近代民族保险业是在外洋保险业的刺激和示范下产生的。如何处理与外洋保险业的关系是民族保险业自产生之日起就面临的问题。在与外洋保险业共存的近代,华商保险业表现出鲜明的民族立场和利益诉求。进入20世纪二三十年代,随着保险业的发展,民族保险界的维权兴国意识更是不断增强。为了保障自身利益和争取发展的有利条件,其与洋商进行了争利维权的斗争。在国家危难之际,刚刚成长起来的民族保险业也以其特有的方式担当起了一份社会责任。近代民族保险业的本位追求和责任担当一定程度上展现了近代民族企业的精神风貌,其与外洋保险业斗争又合作,在矛盾中谋求生存发展的艰难历程,正是民族企业近代生存状态的生动写照,给后人留下了许多启迪。
- 杨锦銮
- 关键词:民族保险业洋商
- 在西方尺度与民族立场间:《文艺月刊》译介研究(1930-1937)
- 《文艺月刊》是20世纪30年代民国政府支持创办的一份国民党文学期刊,作为一份党办刊物,其创办的初衷是藉此与蓬勃的发展左联文艺运动相对抗,虽然该刊的宗旨带有鲜明的政治意图,但刊物的主编王平陵、左恭、缪崇群、徐仲年等坚持文学...
- 袁小媛
- 文献传递
- 清初遗民诗歌的民族立场
- 2014年
- 清初遗民诗人持守“夷夏大防”的儒家观念,存道救亡,在社稷倾颓异族入侵之时,悲慨愤激,效一己之力奋勇抗争,对抗清兵之入侵与征服,牺牲生命而在所不惜;国亡之后不忘国仇家恨,愤于异族压迫之酷烈,哀民生之多艰,多有秘密奔走,积极参与抗清运动,以图恢复,相与砥砺志节,坚持操守,坚持民族气节;在奔走无力、复国无望后选择了无奈退隐、老于布衣,著书立说,以图民族精神之不亡、民族文化之保存,以待终有一日,河山重归,日月重明。他们以诗描写明末清初的动荡局面和抗清战争,称颂抗清英雄遗民节士,表现了国家沦亡之痛、生灵涂炭之悲、江山易代之恨,复国之志、亡国之悲、故国之思、忧民之情、悯世之心都见于诗中,而在这些情感背后是遗民诗人坚定的民族立场。
- 陈水云江丹
- 关键词:遗民诗民族立场抗清斗争
- 在经济大潮与全球化语境中站稳艺术的人民和民族立场
- 2014年
- 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是在深入推进社会改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的历史阶段,对于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髓的继承与发展.继承,是指习总书记的《讲话》再次阐述了毛泽东提出的艺术的主体是人民大众、艺术创作的源泉是社会生活这两个艺术命题.他在《讲话》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是“人民”和“生活”,他在《讲话》中最经典的话语是“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发展,则是指习总书记的《讲话》所强调的这两个命题,是在市场经济的大潮和全球化时代提出的,是在文化建设受到金钱的诱惑、全球化的消解境遇下对于是否必要和如何坚守艺术的人民和民族立场问题的解答.习总书记在《讲话》中这样告诫我们:“文艺不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不能在为什么人的问题上发生偏差,否则文艺就没有生命力.”而在如何面对民族文化在全球化中被消解的严峻现象,习总书记明确提出了“中华优秀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的思想路线.
- 尚辉
- 关键词:全球化语境民族立场《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讲话》
相关作者
- 严仲连

- 作品数:93被引量:518H指数:11
- 供职机构:东北师范大学
- 研究主题:学前教育 幼儿教育 课程改革 幼儿园课程 农村学前教育
- 王子今

- 作品数:577被引量:1,837H指数:18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
- 研究主题:汉代 秦汉 秦汉时期 丝绸之路 秦始皇
- 马金科

- 作品数:51被引量:36H指数:3
- 供职机构:延边大学
- 研究主题:江西诗派 诗话 诗学 朝鲜朝 文学家
- 江丹

- 作品数:6被引量:1H指数:1
-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文学院
- 研究主题:八股文 以德为首 传统道德 个人道德品质 民族生存
- 黄志军

- 作品数:19被引量:11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 研究主题:辩证法 政治经济学批判 唯物史观 交往 论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