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3011篇“ 民族国家“的相关文章
民族国家的历史演变及面临的挑战
2024年
梳理民族国家形成和演变的历史会发现,民族国家并非某个民族国家,而是一个取代王朝国家国家类型,其本质在于民族拥有国家的主权,并通过国家机构来行使。因此,民族国家是一种嵌入了民族因素的国家体制类型,被世界上众多国家采纳,成为世界范围内主导性的国家类型,进而成为“现代国家”概念指称的对象。中国辛亥革命推翻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也以民族国家体制取而代之,并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完成了民族国家构建。民族国家出现后,一直面临着各种挑战。近年来,欧美国家出现的主观性身份对国民身份产生了侵蚀,对民族国家形成空前严峻的挑战,需要认真关注和深入研究。
周平
关键词:民族国家国家伦理多民族国家
马克思多民族国家思想的基本进路及其中国意义
2024年
现代中国一直在寻求现代多民族国家建构的理论资源。在本文看来,马克思在民族的理解上批判和超越了西方近代启蒙哲学以及以黑格尔为代表的德国古典哲学的民族国家观及其实体化的政治民族概念,也自觉批判了自由主义性质的单一民族国家以及帝国主义性质的超民族国家,形成了面向人类解放的多民族国家观。这一思想强调东方民族整体性的独立解放及其现代化发展,也内在地接榫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引导了中国多民族国家的现代实践,具有理路上的优越性及必然性,值得深入探析。
邹诗鹏
关键词:多民族国家单一民族国家民族国家建构启蒙哲学实体化
公民范式与族裔范式:哈萨克斯坦民族国家建设路径分析
2024年
随着苏联的解体,哈萨克斯坦成为独立的民族国家,至今已有三十余年。由133个民族组成的“哈萨克斯坦人民”(Қазақстанхалқы)成为一项建设“公民社会”的治国理念,并且写入哈萨克斯坦的宪法和国家战略中。从哈萨克斯坦独立后的民族国家建设实践看,哈萨克斯坦民族认同中的族群(ethnic)认同与公民(civic)认同两种因素始终在相互博弈,尤其在构建单一的公民认同——“哈萨克斯坦人民”的过程中,这两种因素之间的矛盾一直未得到彻底解决。在哈萨克斯坦主体民族与非主体民族之间,依然存在“主”与“客”的不同角色关系。本文基于田野调查与哈萨克斯坦本土文献资料,结合公民民族主义与族裔民族主义理论,认为哈萨克斯坦民族国家建设过程中存在两条平行路径——公民现代国家范式与族裔民族国家范式,这导致了哈萨克斯坦多层次的民族认同与公民认同的互动与博弈,充满复杂性与变换性,这也意味着哈萨克斯坦当前的公民现代国家建设道路并不平坦。
乌日格木乐
关键词:多民族国家民族国家建设
中国式现代化与多民族国家戈迪亚斯之结的破解
2024年
西方的多民族国家建设,经历了同化模式、文化多元主义、整合模式,都未真正解开多民族国家戈迪亚斯之结。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中国给出了多民族国家建设的“中国方案”: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共同富裕为导向,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民族工作的主线,持续推进民族事务治理现代化。综观中国对多民族国家戈迪亚斯之结的破解,关键在于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多民族国家建设,坚持中华民族“一体”与“多元”的辩证统一,遵循国家治理的大逻辑,致力汇聚各民族的磅礴力量,共同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的多民族国家建设,为多民族国家破解民族国家结构性张力的戈迪亚斯之结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经验。
杨顺清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多民族国家
马克思多民族国家思想的基本进路及其中国意义
2024年
自形成主权国家观以来,特别是英法启蒙运动以来,欧洲近代哲学即确证国家民族以及实体性的政治民族概念;黑格尔则超越了浪漫主义及其狭隘民族主义,通过客观精神概念,建构了德意志国家民族。这些努力都是在西式民族国家框架内展开的,有其固有的西方中心主义缺陷。马克思展开了黑格尔国家哲学、浪漫主义、古典自由主义及其单一民族国家观、种族主义以及无政府主义等多重批判性论域,并在一种批判和超越欧洲中心主义并自觉通向东方民族独立解放的视野中,开放了一种本质上不属于西式民族国家逻辑的东方社会多民族国家观。与西方民族的实体性特征有别,中华民族民族的特征恰恰在于非实体性,从而成就了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传统。马克思主义多民族国家思想,契合于中国多民族国家以及中华民族共同体传统的现代转化。马克思赋予民族以社会实在及其社会关系意涵,避开了西式民族国家概念框架中实体性的政治民族观,同时又赋予了中国多民族共同体以政治意涵,不仅成为中国多民族国家传统及其现代转化的直接理论资源,且实际引导了中国多民族国家及其国家民族的现代建构。
邹诗鹏
关键词:多民族国家东方社会
国家民族——读《从“天下”国家民族国家:历史中国的认知与实践》
2024年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为什么说“中国统一多民族”的思想和国家构造形式是“自古以来”形成的?王柯先生所著的《从“天下”国家民族国家:历史中国的认知与实践》一书恰好在回答这一问题。作者探讨了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思想的起源及其在各个时代的继承演变,分析了历代王朝的民族关系以及各个王朝处理民族问题政策的性质和得失,并勾勒出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思想形成的历史轨迹。本文将围绕王柯先生这本著作,略陈管见。
徐安珏
关键词:统一多民族国家历代王朝处理民族问题历史轨迹
现代民族国家前途的三大影响因素及其关系
2024年
民族国家是发展到特定历史阶段的现代国家形式。审视现代民族国家的前途命运可以发现,全球化是民族国家置身其中的时空场域,国家认同是维系民族国家合法性的底层逻辑,现代民族国家建构则是民族国家实现存续发展的解决方案。分析表明,全球化在削弱国家认同,现代民族国家建构在保有和增进国家认同,而“民族认同国家”的状况则决定着民族国家的前途命运。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的全球化在展现复杂特性的同时,并未改变其挑战民族国家合法性的趋势,还在国家内部及国家之间制造新的不平等;无论从强度还是层次上看,依然存在很多影响国家认同状况的风险和不确定性,需要系统评估、慎重对待;现代民族国家建构作为一种“慢变量”而发挥作用,其自身也面临一系列冲击和挑战。现代民族国家的前途命运与自身的持续性建构能力及其成效密不可分,也与外部世界的环境变迁及其剧烈程度息息相关,在偶然与必然、个性与共性、时间与空间的交互作用之下,展现其丰富的可能性。
于春洋周佳薇
关键词:民族国家国家认同
中华民族共同体视域下中国法律史学创新发展的道路选择--以统一多民族国家本土法学发展的客观规律为视角被引量:1
2024年
当代中国之法学研究要立足于传承发扬古今中外人类社会法治文明的共识,尤其要建构适合于我国国情、社情、民情、族情的本土法律史学研究体系。一方面,我国的法学学科发展应当高度关注并认真学习、总结、传承、推进人类先进之法治文明成果;另一方面,中国法学理论界应当客观理性、求真务实地尊重和发掘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中的宝贵资源,从中国法律史学的发展规律与客观事实中,认知发掘多元一体格局、法治文明历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几千年中华民族共同体之多元一体的历史,夯实和巩固了中国大一统战略布局中长期发展的中华民族共同体之思想基础。为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保障我国多民族大团结,加快推进全面依法治国与法治中国建设,以中国式现代化方式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事业,以及创新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国的长治久安等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南杰·隆英强
关键词:中国法律史学统一多民族国家
国家与超国家:民族国家时代的国家思索
2024年
民族国家时代的国家思索,常被民族国家形态锁定。之所以如此,既因为它是如今国家普遍形式的现实性,也因为它是前接古代国家、后启超民族国家国家建制。国家与超国家构成民族国家时代国家思索的基本坐标。民族国家必然走向超民族国家,既是因为民族国家的形式建制难以吻合,也是由于这一国家形态的形式结构与实质结构难以接榫。而更为深层的原因在于,如果确认审视国家的坐标不是僵化固定而是可以变动的,那么在过去、现在与未来的三个向度上,可以观察到不同的国家形态。审视国家的坐标会因此出现偏移,并因此促使人们接受新型国家形态出现的可能。但需要强调的是,民族国家形态的变化,不可能逆转为前民族国家形态,只能因循民族国家形态变化的轨迹向前运行,走向国家联盟、联合国或世界政府、世界社会。
任剑涛
关键词:民族国家超国家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语境下的“中国”认同
2024年
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政治环境和“天下一家”语境下,四裔归属意识的不断增强,是秦汉时期的“中国”认同获得空前发展的根本机制。郡县制管理体制机制下东西南北各地、各族居民先后被“编户化”而统称为“秦人”和“汉人”,意味着在秦汉王朝疆域版图之内各族居民在共同的政治、经济、文化政策下,相互认同而实现的空前民族统一,体现出当时东西南北各族对以秦汉王朝为代表的“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维度下的全方位认同。这是中国古代国家形态、民族内涵及其关系格局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转机,这种直接以统一帝国疆域划定的规模空前的统一民族共同体的出现,对于后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凝聚,具有重要的奠基意义。
田广林周宇杰
关键词:统一多民族国家

相关作者

周平
作品数:210被引量:2,428H指数:32
供职机构:云南大学
研究主题:中华民族 多民族国家 民族国家 族际关系 政治学研究
于春洋
作品数:111被引量:227H指数:7
供职机构:燕山大学文法学院
研究主题:民族国家 中华民族 民族政治发展 共同体意识 民族
陈建樾
作品数:60被引量:437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研究主题:中华民族 民族区域自治 多民族国家 中国共产党 民族问题
刘永刚
作品数:48被引量:198H指数:8
供职机构:云南大学
研究主题:中华民族 民族国家 边疆治理 共同体意识 国家认同
周平
作品数:45被引量:274H指数:11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
研究主题:民族国家 中华民族 人口 民族 多民族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