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81篇“ 每日透析“的相关文章
每日透析的临床应用进展
2018年
透析的剂量和频度的选择一直是。肾脏病学者所关注的热点话题,近年来,一种更加生理性的透析模式一每日透析即短时高效每日透析和长时低效夜间透析逐渐引起人们的兴趣。本文就每日透析良好的清除能力,对心血管系统、营养代谢等的影响以及目前临床应用所面临的问题进行综述。
周小春王晓玲
关键词:每日透析血液透析
连续低效每日透析滤过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合并肾功能不全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讨顽固性心力衰竭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实施连续低效每日透析滤过(SLEDD-f)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取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本院收治的60例顽固性心力衰竭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按患者透析方式分为常规组(n=30,连续性静脉血液滤过CVVH)和干预组(n=30,SLEDD-f),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干预组患者治疗后心功能、肾功能与常规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总治疗时间、住院费用与常规组相比明显较低,P<0.05。结论顽固性心力衰竭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实施SLEDD-f治疗效果显著。
王丽
关键词:顽固性心力衰竭肾功能不全
每日透析用于诱导期血液透析的可行性及优势性分析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 探究每日透析在血液透析诱导期的可行性及优势性.方法 选择收治的49例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入院先后分为常规透析(conventional hemodialysis,CHD)组(n=23)和每日透析(daily hemodialysis,DHD)组(n=26).CHD组患者在透析诱导期给予常规血液透析治疗,DHD组患者则在透析诱导期间给予每日透析.对比两组患者在透析前后各项临床指标变化以及失衡综合征的发生情况.结果 透析前,两组患者的各生命体征指标及各项凝血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诱导透析后,DHD组的HR、SBP以及DBP水平明显低于CHD组,其SpO2水平明显高于CHD组;两组患者仅有APTT出现明显下降,CHD组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DHD组(P〈0.05).诱导透析期间,DHD组患者的失衡综合征发生率为7.69%,低于CHD组(30.43%)(P〉0.05).同时在诱导透析之后,DHD组的各项躯体及心理评分均明显低于CHD组(P〈0.05).结论 在透析诱导期间给予患者以每日透析,能够使其各项生命体征趋于稳定,失衡综合征的发生率明显减少,为其提供了一个较为舒适、平稳、安全的血液净化过程,可以将其作为透析诱导期的首选透析方案替代常规血液透析.
王一琳李声宏殷莺黄莺
关键词:每日透析常规血液透析诱导期可行性
连续低效每日透析滤过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合并肾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连续低效每日透析滤过(SLEDD-f)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的疗效。方法纳入2012年1月‐2015年6月该院100例顽固性心力衰竭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采用随机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组50例。对照组采用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方法治疗,治疗组采用股静脉或颈内静脉穿刺留置导管临时血路,进行SLEDD-f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心功能和肾功能(尿素氮与血清肌酐)指标与单次治疗时间、肝素用量及总治疗时间。结果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症状改善均明显,治疗后两组患者心功能分级、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排出量(CO)、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尿素氮、血清肌酐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单次治疗时间与总治疗时间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每次肝素用量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CVVH疗法相比,SLEDD-f疗法降低患者出血风险、抗凝剂使用量,可作为CVVH的替代疗法,值得临床推广。
冯敏
关键词:心力衰竭肾功能不全
每日透析在血液透析诱导期中的应用被引量:10
2016年
目的比较每日透析和传统透析在诱导期血液透析中的应用,探讨每日透析用于诱导期血液透析的可行性及优势。方法将兰州大学第二医院肾病中心2013-2014年新进入血液透析治疗的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患者44例区组随机分配到两个治疗组,其中传统诱导透析组(CHD)22例、每日透析组(DHD)22例。两组患者诱导透析前1 d和第7天时检测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血红蛋白(Hb)、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APACHEⅡ评分,观察治疗期间失衡综合征等并发症及SCL-90量表中的头痛评分、恶心评分、睡眠障碍评分、焦虑评分、躯体化评分、总因子分。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BUN、Scr、Hb、MAP、HR、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7天,DHD组患者Scr、MAP、APACHEⅡ评分与CH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465.44±117.70)vs(594.60±157.38),(99.71±12.23)vs(109.54±12.14),(13.71±2.13)vs(15.38±1.94),P<0.05]。DHD组头痛评分、恶心评分、睡眠障碍评分、焦虑评分、躯体化评分、总因子分与CH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0 vs 2.00,1.00 vs 2.00,(1.53±0.43)vs(1.92±0.61),(1.28±0.34)vs(1.53±0.37),(1.50±0.46)vs(1.90±0.58),(1.38±0.38)vs(1.68±0.40),P<0.05]。结论在诱导透析期,每日透析代替传统透析能给患者提供一个高效、平稳、安全、舒适的血液净化过程。
刘伟王俭勤梁耀军王文革王晓玲孔玉科曾嵘
关键词:血液透析肾功能衰竭尿毒症
持续低效每日透析(SLEDD)与间歇性血液透析(IHD)治疗慢性肾衰患者的对比研究
目的:比较持续低效每日透析/(sustained low-efficiency daily dialysis, SLEDD/)和间歇性血液透析/(intermittent hemodialysis,IHD/)这两种不同的...
兰倩宇
文献传递
持续低效每日透析治疗急性肾损伤的临床研究
2013年
目的探讨持续低效每日透析(SLEDD)治疗急性肾损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住院并接受血液净化治疗的急性肾损伤(AKI)患者76例,分为SLEDD、间歇性血液透析(IHD)和持续静静脉血液滤过(CVVH)三组,其中SLEDD组21例,IHD组27例,CVVH组28例。比较三组患者接受血液净化前的基础病情,采集3种血液净化治疗模式对急性肾损伤患者血流动力学,溶质清除,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疾病转归影响和抗凝剂用量的指标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三组患者基础病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LEDD、CVVH组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LEDD、IH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1),IHD组因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引起的单次透析中断率为33.27%;三组尿毒症毒素清除、电解质(除血K’差值SLEDD较CVVH组下降)及酸碱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日液体出入量、超滤量SLEDD组较IHD组增多(P〈0.05),抗凝剂量SLEDD组较CVVH组减少(P〈0.01);存活率及肾功能恢复时间SLEDD组优于IHD组。结论SLEDD比较IHD治疗急性肾损伤血流动力学相对稳定、病死率低、溶质清除及超滤充分;比较CVVH血流动力学、溶质清除及超滤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抗凝剂用量减少。
窦建新焦自钊王少阳赵艳宋代军王海波
关键词:急性肾损伤持续静静脉血液滤过间歇性血液透析
连续低效每日透析滤过治疗尿毒症并发透析性心包炎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观察连续低效每日透析滤过(SLEDD-f)治疗尿毒症并发透析性心包炎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并发症。方法选取2007年3月—2010年12月在我院肾内科住院及门诊治疗的尿毒症并发透析性心包炎患者4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22例,行常规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组21例,行SLEDD-f治疗,SLEDD-f治疗采用血液透析滤过机,在线血液滤过,单次治疗时间均为8~12 h,隔日进行1次。两组患者治疗时间均为4周,观察时间为12周,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及治疗并发症。结果治疗4周时,对照组治愈0例,好转2例,无效20例;观察组治愈3例,好转14例,无效4例,两组疗效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4.665,P<0.05)。治疗12周时,对照组治愈1例,好转3例,无效18例;观察组治愈2例,好转12例,无效7例,两组疗效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3.036,P<0.05)。对照组血液净化治疗期间发生低血压16例次、透析器凝血7例次,并发症发生率为8.7%(23/264);观察组无低血压及透析器凝血发生,出现轻微的低磷血症和低钾血症5例次,并发症发生率为2.0%(5/252),两组治疗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87,P<0.01)。结论 SLEDD-f治疗尿毒症并发透析性心包炎的疗效较好,安全可靠,不需要特殊设备,值得临床推广。
张巨发朱燕妮
关键词:血液透析心包炎
连续低效每日透析滤过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合并肾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12
2012年
目的探讨连续低效每日透析滤过(SLEDD-f)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合并肾功能不全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08年2月—2011年7月在我院住院的46例顽固性心力衰竭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3例,对照组行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治疗,观察组行SLEDD-f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美国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心功能〔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排出量(CO)〕、肾功能〔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的变化及肝素用量、单次治疗时间、总治疗时间、血液净化治疗的并发症、治疗费用。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治疗后两组患者NYHA心功能分级、LVEDd、LVEF、心排出量、Scr、BUN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出血并发症更少(2.8%与15.4%,P<0.01),肝素用量更少〔(4.1±0.9)kU与(7.2±1.7)kU,P<0.01〕,治疗费用更低〔(2.14±0.36)万元与(3.75±0.99)万元,P<0.01〕。结论SLEDD-f能平稳清除患者体内水及毒素,并保持血流动力学稳定,疗效与CVVH相当,但肝素用量更少,治疗费用更低,可以作为CVVH的替代治疗,更适合基层医院开展。
张巨发朱燕妮
关键词: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心力衰竭肾功能不全
持续静静脉血液滤过和持续低效每日透析治疗重症急性肾损伤的临床研究被引量:8
2011年
目的探讨持续静静脉血液滤过(continuous veno-venous hemofiltration,CVVH)与持续低效每日透析(sustained low-efficiency daily dialysis,SLEDD)治疗重症急性肾损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了四川省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41例合并急性肾损伤行血液净化治疗患者,其中CVVH组18例,SLEDD组23例,调查患者性别、年龄、原发病、治疗前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cute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APACHE)Ⅱ、脏器衰竭数、急性肾损伤分级;血液净化治疗模式和剂量、血管通路、抗凝方式等。研究2种肾替代治疗模式对重症急性肾损伤患者血流动力学、溶质清除、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疾病转归以及卫生经济学的影响。结果 2组间年龄、性别、脏器衰竭数、急性肾损伤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CVVH组APACHEⅡ分值明显高于SLEDD组(P<0.05),死亡率也高于SLEDD组;比较SLEDD组(128次)与CVVH组(87次)透析记录,对血液动力学影响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电解质(除血钾外)和酸碱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凝剂使用CVVH组明显高于SLEDD组(P<0.01),CVVH组治疗的日超滤量、液体入量和液体出量明显高于SLEDD组(均P<0.01),CVVH组治疗的工作时间、夜班时间和费用明显高于SLEDD组(P<0.01)。结论 SLEDD使用相对短的时间、更少的抗凝剂,以较低的成本基本达到与CVVH治疗相当的效果。
王芳何强洪大情蒲蕾张月王莉
关键词:急性肾损伤

相关作者

刘伟
作品数:96被引量:344H指数:9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第二医院
研究主题:META分析 CTGF 结直肠癌 免疫组织化学 结直肠癌组织
王晓玲
作品数:30被引量:93H指数:6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第二医院
研究主题:血液透析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 血清脂联素水平 维持性血液透析 终末期肾病患者
梁耀军
作品数:44被引量:201H指数:7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第二医院
研究主题:糖尿病肾病 凋亡 血小板反应蛋白1 苦参碱 肾小球硬化
王俭勤
作品数:159被引量:627H指数:14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第二医院
研究主题:糖尿病肾病 血液透析 毛蕊异黄酮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 转化生长因子Β1
季大玺
作品数:358被引量:5,041H指数:40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血液透析 血液净化 连续性血液净化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 肾功能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