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873篇“ 染色体相互易位“的相关文章
光学基因组图谱技术在检测隐匿性染色体相互易位中的应用
2024年
目的探讨光学基因组图谱(OGM)技术在检测隐匿性染色体相互易位方面的效能和价值。方法在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招募4对染色体核型正常但有流产史或育有受累患儿的夫妇,且流产组织或受影响子代的血液样本通过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或拷贝数变异测序检测均提示小片段的不平衡易位。对4对夫妇进行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对FISH检测阳性者进一步进行OGM检测。结果对4对染色体核型正常的夫妇进行FISH检测显示,夫妇1~4中的一方携带隐匿性染色体相互易位;OGM检测结果同样显示,夫妇1~4中的此方携带隐匿性染色体相互易位,与FISH检测结果一致。通过OGM检测在4个阳性样本中确定了断点区域,夫妇1女方样本中1号染色体长臂和3号染色体短臂间存在1个相互易位,夫妇2女方样本17号染色体及20号染色体长臂间存在1个相互易位,夫妇3男方样本中20号染色体短臂和21号染色体长臂间存在1个相互易位,夫妇4男方样本9号染色体长臂和17号染色体长臂间存在1个相互易位;并且,分析出6个断点区域映射基因。结论FISH和OGM均可检出隐匿性染色体相互易位,但OGM可以更精确地定位异常染色体和断裂位点,分析断点区域映射基因,且无需设计特定的探针。OGM技术在检测隐匿性染色体相互易位方面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裴真乐朱赛娟雷彩霞伍俊萍徐丛剑张硕
关键词:异常染色体基因组图谱流产史
一种鉴定染色体相互易位断点位置的系统和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鉴定染色体相互易位断点位置的系统和方法,该系统包括单细胞扩增及测序单元、测序数据清洗比对单元、计算单元、归一化单元、样本筛选单元和断点位置确定单元,单细胞扩增及测序单元用于获得测序数据;测序数据清洗比对单元...
朱小辉严智强杨易乔杰闫丽盈王楠阔瀛关硕
一种鉴定染色体相互易位断点位置的系统和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鉴定染色体相互易位断点位置的系统和方法,该系统包括单细胞扩增及测序单元、测序数据清洗比对单元、计算单元、归一化单元、样本筛选单元和断点位置确定单元,单细胞扩增及测序单元用于获得测序数据;测序数据清洗比对单元...
朱小辉严智强杨易乔杰闫丽盈王楠阔瀛关硕
染色体相互易位对非易位染色体减数分裂产物的影响
研究背景:染色体相互易位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染色体结构重排,通常发生在两条非同源染色体之间,是进行胚胎植入前染色体结构重排检测(preimplantation genetic testing for structural r...
于文澔
关键词:减数分裂
新疆地区193例染色体相互易位患者的细胞遗传学分析
2023年
目的统计分析新疆地区人群染色体相互易位的发生率、类型及分布情况,探讨染色体易位对人类生殖健康和遗传的影响。方法对2012年1月-2020年12月因不孕不育、自然流产、反复流产、死胎等不良妊娠史或发育异常到本院就诊的32,794例新疆地区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对染色体相互易位的发生率、类型及分布情况进行统计。结果32794例患者中检测出193例染色体相互易位携带者,检出率为0.59%。其中女性相互易位患者75例,占38.90%;男性患者118例,占61.10%;相互易位145例,占75.10%,罗伯逊易位48例,占24.90%,共6种核型类型,均为非同源罗伯逊易位。结论不孕不育人群中,常染色体相互易位最多见,且随机性大。罗伯逊易位核型中非同源易位der(13;14)(q10;q10)核型最多见,占罗伯逊易位的72.92%(35/48)。
李静马雪李曼孙雪梅伊江燕黄卫东
关键词:染色体核型分析易位细胞遗传学
染色体相互易位携带者胚胎植入前染色体结构重排遗传学检测结果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讨夫妇(亲代)之一的染色体相互易位携带类型,对其囊胚染色体异常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6月至2021年6月于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采取辅助生殖技术(ART)助孕,并进行胚胎植入前染色体结构重排遗传学检测(PGT-SR)的231对夫妇其中之一为染色体相互易位携带者的1091枚囊胚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亲代的临床病例资料及其囊胚PGT-SR结果。采用成组t检验及χ2检验,对PGT-SR结果为染色体异常与正常囊胚的亲代(染色体相互易位携带者)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单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对染色体相互易位携带者的囊胚PGT-SR结果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本研究经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审批文号:K202108-09),所有受试者签署胚胎PGT-SR知情同意书。结果①染色体相互易位携带者的囊胚PGT-SR结果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显示:染色体异常囊胚的亲代为最长和最短易位片段的比值(TSR)≥2及染色体相互易位片段含末端断点的染色体相互易位携带者的比例(76.8%、38.0%),均高于染色体正常囊胚(68.7%、29.1%),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67、7.91,P=0.006、0.005)。②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染色体相互易位携带者为女性(OR=1.39,95%CI:1.05~1.85,P=0.021),TSR≥2(OR=1.48,95%CI:1.13~1.94,P=0.005),染色体相互易位片段含末端断点(OR=1.50,95%CI:1.13~2.00,P=0.005),均是染色体相互易位携带者的囊胚PGT-SR结果为染色体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③TSR≥2与TSR<2,以及染色体相互易位片段含末端断点与不含末端断点的染色体相互易位携带者的囊胚PGT-SR结果(染色体拷贝数正常、易位染色体异常、其他染色体异常)构成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夫妇中染色体相互易位携带者为女性,TSR≥2及染色体相互易位片段含末端断点的染色体相互易位携带者,其囊胚染色体异常风
王珺张振强王茜怡苟兴庆何玉萍
关键词:性别特性
DNAH1和EXO5基因中的新突变以及一种新的染色体相互易位t(9;22)与男性不育
不孕不育是当今世界面临的最为重要和最紧迫的问题之一,影响了全球10-15%的育龄夫妇。其中,近一半的不育症与男性因素有关;而在男性不育的发病中,多种遗传因素涉及其中。本论文旨在鉴定和研究新的导致男性不育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
Qumar Zaman
关键词:男性不育精子发生染色体易位减数分裂错配修复
八倍小偃麦与普通小麦杂交后代中小麦染色体相互易位类型的鉴定
2021年
易位是一种常见的染色体变异类型,在小麦进化及育种进程中发挥了较大的作用。为给小麦育种改良提供新的材料,本研究采用非变性原位杂交(ND-FISH)技术,对八倍小偃麦与普通小麦品种川麦107杂交产生的高代稳定品系进行分析鉴定。结果发现,4个小麦品系TC、19Y-145、19Y-185和19Y-200分别在7B与3D、2D与3B、7B与4D和3B与3D染色体之间发生了相互易位。在TC、19Y-145中,易位断裂点发生在着丝粒区域,分别形成3DS·7BS和3DL·7BL、2DS·3BS和2DL·3BL相互易位染色体。在19Y-185中,易位断裂点发生在7B染色体的长臂和4D染色体的短臂上,构成4DS-7BS·7BL和4DL·4DS-7BL相互易位染色体。在19Y-200中,易位断裂点发生在3B染色体和3D染色体的长臂上,形成3DL-3BS·3BL和3DS·3DL-3BL相互易位染色体。在这4种易位类型中,除3B与3D染色体易位有报道外,其余3种均为新的易位类型。推测这些染色体相互易位类型可能与四川独特的环境气候有关。本研究获得的小麦染色体有益相互易位类型,不仅能够拓宽小麦的遗传基础,也可为研究小麦的染色体变异和种质创新提供新的材料。
李军帅黄美瑕宋敏付体华
关键词:小麦染色体
基因组光学图谱技术和纳米孔测序技术检测染色体相互易位的差异分析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探讨基因组光学图谱技术(Bionano)和纳米孔测序技术(Nanopore)分析染色体相互易位的差异。方法在外周血细胞染色体核型和荧光原位杂交结果的基础上,利用基因组光学图谱技术和纳米孔测序技术检测4例染色体相互易位的断裂区域及其断裂点情况。结果基因组光学图谱技术能够分析出易位染色体和粗略断裂位点;纳米孔测序技术能够分析出易位染色体和精确断裂位点以及影响的基因。结论两种技术检测染色体相互易位存在差异性,临床医生和患者可根据需求选择不同的检测方案。
代鹏朱朝锋赵勇江孔祥东
关键词:易位核型分析
八倍小偃麦与小麦杂交后代中四个小麦染色体相互易位类型的分子细胞学研究
李军帅

相关作者

陈争
作品数:60被引量:252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
研究主题:产前诊断 染色体 染色体异常 胎儿 荧光原位杂交
黄学锋
作品数:208被引量:698H指数:13
供职机构:温州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体外受精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精子 胚胎移植 男性不育
叶碧绿
作品数:199被引量:827H指数:16
供职机构:温州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体外受精 多囊卵巢综合征 胚胎移植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
杨旭
作品数:26被引量:93H指数:5
供职机构: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精子 精液参数 精子DNA损伤 弱精子症 减数分裂
费前进
作品数:71被引量:233H指数:9
供职机构:温州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精子 男性不育 精子DNA损伤 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 DNA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