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20篇“ 柏木林“的相关文章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旺苍县柏木种植规划设计策略探讨
2024年
本文探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旺苍县柏种植规划设计的重要性、存在的问题及优化策略。柏资源在旺苍县生态支撑、产业驱动、社会价值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然而,柏资源管理与保护难题、种植技术创新瓶颈、业资金筹集难题及公众认知不足等问题限制其发展。为解决这些问题,文章提出实施科学业资源管理、推广先进业技术应用、多元化筹集业发展资金及提升公众业认知与参与等策略。这些策略有助于优化柏种植规划设计,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促进旺苍县乃至更广区域可持续发展。
邓健
关键词:林业资源林下经济可持续发展
川中丘陵区不同区域人工柏木不同器官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2024年
为探明川中丘陵区不同区域人工柏木各器官的养分循环和受限状况,采用样地调查采样法,分别采集了金堂、简阳、盐亭、剑阁4个典型川中丘陵区县(市)的人工柏木叶、枝、干、皮、根5种器官的样品,测试分析其含水率,C、N、P、K含量、化学计量以及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4个县(市)的人工柏木各器官含水率均以枝最高,干最低,纬度、年均温度和海拔是不同区域内影响柏木各器官含水率的共同因素;(2)双因素方差分析表明,4个县(市)人工柏木各器官的C、N、P、K质量分数和化学计量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3)4个县(市)的人工柏木各器官的C含量普遍较高,而N、P储量普遍较低,金堂县柏木干、皮、叶的N质量分数显著高于其他三个区域(P<0.05),各区域柏木根、皮、叶的P质量分数均差异不显著(P>0.05);(4)剑阁县柏木根、皮、枝的N/P值均显著低于其他三个区域(P<0.05),金堂县柏木干、叶的N/P值均与简阳市、剑阁县差异显著(P<0.05)。剑阁县柏木各器官受N元素限制,其他三个区域柏木受P元素限制;(5)不同区域内纬度、年均温度、海拔以及年平均总降水量均对柏木N含量影响较大,对C、P、K含量影响小;(6)在今后的森经营中,剑阁县应采取间伐柏木补植桤木等固碳阔叶树种形成针阔混交,其他3个县(市)有条件的可合理增施P肥。
刘一丁王凯蒋川东陈俊华谢川唐艺家简毅
关键词:川中丘陵区化学计量
川中丘陵区人工柏木生物量模型及碳计量参数被引量:2
2023年
人工柏木(Cupressus funebris)是川中丘陵区主要的森类型。确定其含碳率和生物量模型,对精确估算人工柏木生态系统中的植被碳储量,进一步研究该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及碳汇大小提供基础数据。通过金堂县、盐亭县野外样地样品采集与室内分析测试获得柏木整株及各器官的含碳率、生物量(共计采集样株56株),建立生物量模型。结果表明:(1)柏木各器官生物量按大小排列为干(46.45%)>根(22.87%)>枝(15.80%)>叶(8.56%)>皮(6.33%)。地上部分生物量占总生物量的比为77.13%,地下部分占22.87%。(2)柏木单株总平均含碳系数为0.4903±0.0197。各器官含碳系数按大小排列为枝>干>叶>皮>根。干的含碳系数与根、皮之间差异显著(P<0.05),根的含碳系数仅与皮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皮的含碳系数仅与根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枝和叶的含碳系数仅与干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3)不同地方柏木各器官含碳系数略有差别,变化幅度为0.44~0.57,金堂县柏木整株和各器官的含碳系数均明显高于盐亭县的。(4)无论是一元还是二元,柏木各器官以及整株拟合效果最好的均为指数模型和幂函数,R^(2)范围为0.815~0.939。且全株、地上部分、干拟合效果明显优于皮、枝、叶。(5)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校正IPCC法中碳计量参数,准确估算森碳储量提供基础数据。
陈俊华刘威君蒋川东刘一丁王凯谢川唐艺家慕长龙
关键词:川中丘陵区生物量模型
巨尾桉-柏木不同混交比例对土壤理化、微生物和代谢产物的影响研究
刘喻盈
川中丘陵区人工柏木不同器官C、N、P、K计量特征被引量:2
2023年
为了解川中丘陵区人工柏木各器官C、N、P、K的生态化学计量特征,掌握养分元素在柏木中分配格局及各器官养分受限状况等情况,对该区域的人工柏木叶、枝、干、皮、根等各器官进行取样,分析其含水率、C、N、P、K含量、C/N、C/P以及各元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叶片中C、N、P、K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器官;C/N最高的是枝(69.25±13.09),最小的是叶(34.05±8.41)。各器官的C/P差异较大。其中叶的C/P最小(602.66±208.75)。叶的C含量与皮、枝差异不显著(P>0.05),与干、根的C含量之间差异显著(P<0.05)。叶和皮的N含量与其他器官的N含量之间差异均显著(P<0.05),干、根、枝的N含量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叶的P含量与其他器官之间差异显著(P<0.05),其余器官之间均差异不显著(P>0.05)。皮和叶的C/N与其他器官之间差异均显著(P<0.05),干、根、枝的C/N之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根的C/P与干、枝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与皮、叶的C/P差异显著(P<0.05)。皮的C/P与叶、枝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叶的C/P除与皮之间差异不显著外(P>0.05),与其他器官之间均差异显著(P<0.05)。(2)C含量在各器官中的变异系数均在7%以下,属弱变异;N含量除干属弱变异外,其余均属于中等变异;P含量除在叶和枝中属于中等变异外,在干、根、皮中属强变异;K含量表现的规律与P含量类似。(3)N与C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P、K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C/P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C含量与K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C/N呈显著负相关(P<0.05);P含量与K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C/P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K含量与C/N、C/P均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C/N与C/P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4)柏木N、P含量相对紧缺,应合理增施N、P肥,或采取间伐补植桤木等豆科植物形成混交,提高土壤能力,促进地养分循环。
刘威君陈俊华蒋川东刘一丁谢川唐艺家罗明华慕长龙
关键词:川中丘陵区
湖南省柏木群落结构与植被分类研究
柏木(Cupressus funebris)是我国南方最具代表性的森类型之一,在生态修复、水土保持和业生产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湖南省是我国柏木分布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面积达19万公顷,但关于其物种组成、群落结...
谢勇
关键词:物种组成群落结构植被分类
川东丘陵区柏木水土保持措施径流调控效果对比被引量:2
2022年
川东地区是中国重要的生态功能区。针对该区域由于水土流失导致的柏木生态服务功能日益下降的现状,通过天然降雨下坡面径流小区降雨径流原位观测试验,对比分析了3种坡面水土保持措施径流调控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当场降雨在一定阈值内:总雨量9.6~51.0 mm,平均雨强3.4~31.9 mm/h,随着雨量增大、雨强增强,措施径流小区的径流调控能力逐渐增强,对照径流小区的平均径流系数最大可达措施径流小区的1.8倍,措施径流小区平均入渗率最大可达对照径流小区的3.6倍。水平阶、垒穴/培土和综合措施最大可消减径流峰值的54%、46%和55%,最大可减少坡面径流总量的59%、39%和38%。中雨时,垒穴/培土措施和综合措施消减径流峰值、减少坡面径流总量的效果优于水平阶;大雨、暴雨时,水平阶优于垒穴/培土措施和综合措施,尤其是短历时、强降雨。综合径流调控的效果来看,在川东雨季多短历时、暴雨的气候特点下,水平阶能够发挥最优的水土保持效果。
尹婧康必均李菲李菲查同刚齐实何凡张爽张俊洁
关键词:水土保持措施径流小区径流调控雨强
生态脆弱区人工柏木生态系统功能特征
2022年
人工柏木是中国西南山区广泛分布的森类型,其生境多数为土壤浅薄、贫瘠且存在石漠化现象。生态脆弱区由于降雨、土壤、地形等因子,常常限制植物的生长,形成了特殊的人工生长发育以及森生态系统功能特征。经过数十年的人工造分发育,人工柏木的生态系统功能逐渐引起重视。研究从生物多样性、土壤质量、水土保持、碳固持等方面,总结了人工柏木的生态系统功能及其影响因子,有助于认识生态脆弱区人工生态系统功能特征。
陆忠贤邓夏雨潘秀奎李泰君
关键词:生物多样性土壤质量生态脆弱区
川中丘陵区人工柏木不同结构调整模式对比研究被引量:3
2022年
以川中丘陵区人工柏木两种结构调整改造模式—“带状采伐+补阔”改造分(采伐带与保留带均为8m,补植阔叶树为桤木、香椿、香樟、喜树)、“生态疏伐”改造分(按蓄积疏伐强度为25%~30%)和对照分以及天然次生栎柏混交作为研究对象,分析生物多样性、乔木生长、灌草盖度和下更新幼苗数量,结果表明:(1)乔木层丰富度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最高的是栎柏混交,其次是“带状改造+补阔”改造分。灌、草丰富度均以栎柏混交最高,其次是“生态疏伐”改造分;灌木多样性指数最高的是“生态疏伐”改造分,其次是栎柏混交;草本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最高的是栎柏混交,其次是“生态疏伐”改造分。对照分乔灌草层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均最低。(2)乔木平均胸径、平均树高按大小排列分别为:“生态疏伐”改造分>“带状采伐+补阔”改造分>栎柏混交>对照,栎柏混交>“带状采伐+补阔”改造分>“生态疏伐”改造分>对照。(3)灌草盖度第一、第二均是带状采伐+补阔”改造分和栎柏混交,对照最小。(4)下更新幼苗以栎柏混交最多,最少的是对照,“带状采伐+补阔”改造分和“生态疏伐”改造分差异不大。(5)对川中丘陵区的人工柏木应根据不同经营目标科学编制森经营方案,开展多功能经营,以更好地发挥其多种效益。
陈俊华杨梅刘一丁蒋川东李羽洁龚固堂廖清贵
关键词:川中丘陵区
川中丘陵区人工柏木不同间伐强度效果评价被引量:1
2021年
为提高川中丘陵区大量人工柏木(Cupressus funebris)的生态、经济功能,开展不同强度抚育间伐试验,探讨适宜间伐强度和分密度,为该区域的低效防护质量精准提升和可持续经营提供科学参考。选取35~40年,郁闭度≥0.8,下灌木盖度≤20%,草本盖度≤30%的人工柏木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区组方法,设置3种间伐强度(10%~15%,16%~25%,26%~35%)和对照(不间伐)。对间伐12年后的分按不同强度各设置大小为20m×20m的样地5个,共计20个。分别调查、测定分乔木生长因子、下灌草生物多样性、下天然更新幼苗、枯落物蓄积量和持水性能、土壤理化性质。最后基于主成份分析法对样地进行综合评价。(1)间伐后,可明显促进保留乔木的生长。与对照相比,10%~15%,16%~25%,26%~35%的树高、胸径和蓄积连年生长分别提高4.48%、17.91%、58.21%,49.06%、122.64%、201.89%和18.21%、53.30%、95.24%。(2)不同间伐强度下灌木、草本的丰富度、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均高于对照。尤以26~35%最为明显,其下灌木、草本的丰富度、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分别比对照增加了68.00%、108.00%、131.23%、78.74%、134.98%、179.73%。(3)不同间伐强度各级幼苗的数量均大于对照。以26~35%为例,<10cm、10~30cm、30~50cm、50~150cm天然更新幼苗数量分别比对照高83.78%、80.00%、83.33%、72.09%。(4)总枯落物蓄积量按大小顺序为26%~35%(3.86±0.10T.hm^(−2))>16%~25%(2.93±0.07T.hm^(−2))>10%~15%(2.06±0.13T.hm^(−2))>对照(1.40±0.06T.hm^(−2))。不同间伐强度枯落物的最大持水率、最大拦蓄量和有效拦蓄量均高于对照。26%~35%的最大持水率、最大拦蓄量和有效拦蓄量分别是对照的1.54倍、2.75倍和2.76倍。(5)土壤容重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为26%~35%<16%~25%<10%~15%<对照。土壤毛管孔隙度按大小排列为26%~35%>16%~25%>10%~15%>对照。土壤饱和持水量按大小排列�
陈俊华张鑫谢天资龚固堂王琛慕长龙
关键词:川中丘陵区间伐强度主成分分析综合评价

相关作者

肖文发
作品数:445被引量:5,646H指数:40
供职机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研究主题:三峡库区 马尾松 消落带 马尾松林 土壤有机碳
程瑞梅
作品数:123被引量:2,077H指数:27
供职机构:南京林业大学
研究主题:三峡库区 消落带 马尾松 三峡库区消落带 多样性
李建文
作品数:13被引量:103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国家林业局森林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
研究主题:三峡库区 多样性 群落类型 柏木林 种子植物
王峰
作品数:255被引量:1,496H指数:19
供职机构: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研究主题:数值模拟 KRIGING插值 高压直流输电 海拔 曲线隧道
李璐
作品数:3被引量:5H指数:1
供职机构: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
研究主题:柏木林 土壤性质 树种 虫口密度 虫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