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18092篇“ 林草植被“的相关文章
- 基于多尺度遥感的林草植被覆盖度精细化反演方法和系统
-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多尺度遥感的林草植被覆盖度精细化反演方法和系统,利用无人机实地观测数据首先提供端元类型和端元丰度信息,然后将这些先验知识输入线性混合像元分解模型反算得到对应端元类型的端元光谱信息,借助无人机超过分辨率观...
- 王志慧程春晓吕锡芝张攀申震洲孙彭成刘杨王靖淑郭凯靳凤营
- 基于露天矿区的林草植被修复模式探究
- 2024年
- 针对建平县鸣鑫矿业有限责任公司膨润土矿露天采场、坑口、矿石堆放场地、工业场地、运输道路等可能引起的生态环境破坏问题,提出营造景观林、护路林、防风固沙林和水土保持林等措施,有利于加快修复矿区林草植被状况,并为设计实践露天矿区生态补偿机制提供一定借鉴。
- 王国东张静孙翠焕
- 关键词:膨润土矿林草植被生态环境
- 林草植被恢复对策分析
- 2024年
-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林草植被恢复已成为维护生态平衡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措施。本文深入探讨了林草植被恢复的重要性,包括其在增强水源涵养、恢复原生物种栖息地以及缓解极端气候方面的关键作用。同时,分析了当前恢复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如土壤退化、水资源短缺、恢复技术不成熟以及缺乏科学指导和监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包括提升土壤肥力、引入高效灌溉节水技术、构建生态屏障、应用生物修复技术、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以及建立长效监测和评估体系。这些策略旨在为林草植被恢复提供科学指导,以实现生态恢复与环境保护的双重目标。
- 努尔买买提·艾山江
- 关键词:林草植被
- 基于水源涵养功能的黄土高原林草植被结构调控机制被引量:1
- 2023年
- 水源涵养功能是黄土高原生态系统服务的主导功能,探究以水源涵养功能为导向的林草植被结构优化调控机制对保障该区域生态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广泛查阅和分析国内外以水源涵养功能为导向的林草结构优化调控研究相关文献,分析了黄土高原的林草植被结构特征及其水源涵养功能,诊断了黄土高原林草植被结构存在的问题,分析了水源涵养功能评价体系,剖析了多尺度林草植被结构与水源涵养功能耦合机制,揭示了林草植被结构优化调控机制研究的重难点问题,集成了植物种类选择、种植密度确定与调控目标锚定等调控机制措施。未来需要进一步拓宽以多生态功能为导向的人工林评价范畴,探索不同尺度水平的耦合机制研究及转换模式,创新黄土高原林草植被结构优化调控新方法,为黄河流域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 王晶李远航张帆
- 关键词:水源涵养功能黄土高原
- 林草植被恢复类型对黄土团聚体稳定性和入渗特性的影响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对比不同林草植被恢复类型下黄土团聚体稳定性和入渗特性的差异,为黄土高原地区生态恢复模式的合理优化提供理论支持。[方法]以黄土区撂荒地(C_(1),对照)、苜蓿地(C_(2))、天然草地(C_(3))、油松+侧柏混交林(L_(1))、刺槐+侧柏混交林(L_(2))为对象,采用萨维诺夫法和单环双水头法分别测定了水稳性团聚体组成状况、饱和导水率(K_(s))。以平均质量直径(MWD)、几何直径(GMD)、颗粒分形维数(D)、破坏率(PAD)、>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占比(M w)和饱和导水率为评价指标,分析了不同林草植被恢复类型的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和入渗特性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结果]①0—30 cm土层范围内,C_(1)的GMD和MWD最低,林草植被恢复类型的GMD,MWD表现为L_(1)和C_(3)>L_(2)和C_(2),而PAD和D则相反。②0—10 cm土层,L_(1)的>0.25 mm水稳定团聚体含量最高(47.24%),其次是C_(3)和L_(2),C_(1)最低(24.00%);而10—30 cm土层,C_(3)的>0.25 mm水稳定团聚体含量最高(10—20 cm处为35.41%,20—30 cm处为27.96%),L_(2)最低(10—20 cm处为11.46%,20—30 cm处为8.00%)。③不同林草植被恢复类型的表层土壤入渗特性变异系数均介于0.001~0.360,L_(1)的K_(s)(0.307 cm/min)最大,C_(1)的K_(s)(0.044 cm/min)最小。④团聚体稳定性指标(PAD除外)和K_(s)均与有机质、孔隙度、容重呈现显著或极显著相关。[结论]林草植被恢复有助于改善黄土团聚体稳定性和入渗特性,长期林地恢复类型(L_(1))的团聚体稳定性和入渗特性优于天然草地(C_(3)),而短期林地恢复类型(L_(2))却不如天然草地(C_(3)),植被恢复应注重时间的积累。
- 帕力夏提·格明王龙徐学选王维维张连科李梦瑶Farhat Ullah Khan杜锋
- 关键词:植被恢复团聚体稳定性入渗特性林草地黄土
- 基于地理探测器的河套灌区林草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与驱动力分析被引量:20
- 2023年
- 基于2000—2019年的林草植被覆盖度数据分析了河套灌区近20 a的林草植被时空变化特征,并利用地理探测器定量分析了各驱动因子对林草植被覆盖的影响。结果表明:(1)近20 a河套灌区林草地面积总体呈减少态势,减少量为966.15 km^(2),林草植被覆盖度等级整体呈上升趋势,多年平均林草植被覆盖度为28.3%,空间尺度上,河套灌区林草植被覆盖度呈现出东北向西南递减的空间变化特征;(2)近20 a低林草植被覆盖度、中林草植被覆盖度等重心主要位于永济灌域东北侧和义长灌域西南侧,各级林草植被覆盖重心表现为从东北向西南方向递减,并均呈现出向西南方向迁移的态势,各时段迁移距离介于0.71~15.46 km;(3)距水域距离、地下水埋深、气温、降水是影响区域内林草植被覆盖度的主导环境因子,且解释力分别为0.427、0.439、0.318、0.368;距水域距离、地下水埋深、年平均降水与其他因子的交互作用普遍较高,区域含水量的大小是影响河套灌区林草地生长状况的主要驱动力,研究结果可为灌区自然植被的保护与恢复提供相应的科学依据。
- 李鑫磊李瑞平王秀青王思楠王成坤
- 关键词:河套灌区
- 河套灌区林草植被时空格局变化监测及归因分析
- 河套灌区作为我国西部的重要产粮区,自然生态系统极为脆弱,大量林草植被正面临着荒漠化加剧、景观破碎度加重等一系列生态系统问题,严重制约了灌区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亟需开展对生态环境的变化监测和驱动力等相关基础研究。因此,本...
- 李鑫磊
- 关键词:植被覆盖度LOGISTIC回归分析
- 一种基于遥感的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区林草植被信息提取方法
-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遥感的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区林草植被信息提取方法。包括:S1:提取水土流失区不同时期土地利用数据;S2:提取水土流失区不同时期梯田数据和土石山区数据;S3:提取水土流失区不同时期归一化植被指数数据;S4:剔...
- 董国涛刘晓燕高云飞杨胜天党素珍夏润亮殷会娟郭欣伟程春晓李皓冰韩金旭白乐刘姝芳张楠贾培刘启兴谷佳贺周俊利
- 文献传递
- 一种确定可遏制流域产沙的林草植被覆盖率阈值的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确定可遏制流域产沙的林草植被覆盖率阈值的方法,利用遥感影像对黄土高原的易侵蚀区进行完全覆盖的数据采集,并结合历年数据分析林草植被变化对流域产沙的影响规律并获得产沙量阈值,来得到不同地区、不同雨强下的林草有...
- 刘晓燕马宁党素珍高云飞岳本江
- 基于生态耗水平衡的黄河上中游区林草植被优化配置研究
- 干旱缺水与水土流失并存是制约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瓶颈。大规模退耕还林(草)和天保工程等植被恢复工程的实施,必然引起区域蒸散耗水量增加和水资源短缺。开展水资源消耗补给变化分析和林草植被优化配置的研究,对于黄河流域生态恢复和...
- 汪令鹏
- 关键词:林草植被
相关作者
- 刘晓燕

- 作品数:120被引量:1,405H指数:20
- 供职机构: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
- 研究主题:黄河 黄土高原 产沙 黄河健康生命 黄河下游
- 杨胜天

- 作品数:317被引量:3,376H指数:31
-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水科学研究院
- 研究主题:遥感 喀斯特地区 土壤侵蚀 非点源污染 土地利用
- 罗娅

- 作品数:84被引量:851H指数:14
- 供职机构:贵州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 研究主题:石漠化 喀斯特石漠化 土地利用变化 土地利用 黄土高原
- 李宝萍

- 作品数:18被引量:257H指数:5
- 供职机构:华北水利水电学院
- 研究主题:冬小麦 林草植被 最优灌溉制度 灌溉制度 耗水规律
- 党素珍

- 作品数:58被引量:358H指数:13
- 供职机构: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
- 研究主题:黄河 黄土高原 降水 NDVI 产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