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037篇“ 极外侧型椎间盘突出症“的相关文章
影像三维重建安全辅助单孔分体内镜治疗L_(5)/S_(1)外侧椎间盘突出
2025年
背景:单孔分体内镜作为一种新的内镜技术,适用于治疗外侧椎间盘突出。但目前国内外针对L_(5)/S_(1)这一发病率低的外侧椎间盘突出的研究资料甚少,尚无详尽描述单孔分体内镜治疗L_(5)/S_(1)外侧椎间盘突出的影像解剖学资料。目的:通过影像三维重建确定骨性标志点,并以该标志点准确定位L_(5)出口神经根、L_(5)/S_(1)椎间隙及其他结构之间的位置关系,辅助单孔分体内镜经后外侧入路实现对L_(5)出口神经根的减压,治疗L_(5)/S_(1)外侧椎间盘突出。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29例L_(5)/S_(1)单侧外侧椎间盘突出患者,其中男12例,女17例;年龄48-74岁。将患者的腰椎CT数据资料导入Mimics 21.0软件中重建腰椎三维模。测量L_(5)/S_(1)相关参数:①在横突根部下缘与峡部外侧缘的交点(H)所在矢状面上测量:H分别至L_(5)出口神经根上缘、下缘的垂直距离(a1,a2);H分别至L_(5)下终板、S1上终板的垂直距离(b1,b2);H至L_(5)椎弓根下缘的垂直距离(c);②H至L_(5)椎弓根内侧壁所在矢状面的左右水平距离(d);③H至硬脊膜外侧缘所在矢状面的左右水平距离(e);④H至L_(5)下终板最外侧缘所在矢状面的左右水平距离(f);⑤在L_(5)下终板最外侧缘所在矢状面上测量:H所在横断面分别至L_(5)出口神经根上缘、下缘的垂直距离(g1,g2);H所在横断面分别至L_(5)下终板、S1上终板的垂直距离(h1,h2);⑥H至L_(5)出口神经根最后缘所在冠状面的前后水平距离(i);⑦骶骨翼后缘最高点至L_(5)下终板最后缘所在冠状面的前后水平距离(j)。结果与结论:①男女之间各相关测量参数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a1,a2,b1,b2,c,d,e,f,h1,h2,g1,g2,i,j患侧与健侧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③观测发现,a1与c之间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表明椎弓根下缘即为L_(5)出口神经根上缘,L_(5)出口神经根紧贴�
冯志萌孙宁孙兆忠李岳飞刘昌震李洒
关键词: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骨性标志
L_(4/5)外侧椎间盘突出内镜治疗的影像测量
2024年
[目的]在三维模确定与镜下观测一致的骨性标志点,测量辅助单孔分体内镜准确定位并安全减压L_(4)出口神经根的参数。[方法]构建34例L_(4/5)单侧外侧椎间盘突出患者腰椎CT三维模,以横突根部下缘与峡部外侧缘的交点(intersection of the lower margin of the transverse process root with the lateral margin of the isthmus,ITPI)为骨性标志点,分别在ITPI所在的矢状面测量相关指标,并进行男女间、健侧与患侧的比较。[结果]L_(4)出口神经根下缘投影于L_(4/5)椎间隙之上,健侧占比(4/34,11.8%)小于患侧占比(18/34,52.9%),投影于L_(4/5)椎间隙之内,健侧占比(30/34,88.2%)大于患侧占比(12/34,35.3%)。分别测量ITPI至L_(4)出口神经根上缘的垂直距离、L_(4)出口神经根下缘的垂直距离、L_(4)出口神经根后缘的前后水平距离、L_(4)下终板的垂直距离、L_(5)上终板的垂直距离、L_(4)椎弓根下缘的垂直距离;ITPI分别至L_(4)下终板最外侧缘的左右水平距离以及其所在矢状面上L_(4)出口神经根上缘的垂直距离、L_(4)出口神经根下缘的垂直距离、L_(4)下终板的垂直距离、L_(5)上终板的垂直距离;ITPI分别至L_(4)椎弓根内侧壁的左右水平距离、硬脊膜外侧缘的左右水平距离,以上指标男女间、健患侧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测量指标与年龄、BMI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以L_(4)横突根部下缘与峡部外侧缘交点作为骨性标志点,无需向上探查,只需向外、向下磨除部分骨质即可显露并安全减压L_(4)出口神经根。
冯志萌杜衍志孙兆忠孙宁于洪建任佳彬
关键词: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三维模型
不典老年外侧椎间盘突出合并椎管狭窄脊柱内镜翻修1例被引量:2
2022年
女性患者,74岁,因“腰部间断疼痛、间歇性跛行1年,加重伴右下肢疼痛1个月”,于2020年8月24日在当地医院骨科住院,主要状为腰痛伴右小腿前外侧疼痛,2020年8月29日,当地医院按“腰椎椎管狭窄”“腰椎间盘突出”诊断在局部麻醉下行经皮椎间孔脊柱内镜手术,术后患者腰痛及右小腿前外侧疼痛明显缓解,但右小腿胫前侧出现剧烈疼痛并进行性加重,严重影响患者睡眠,期间予以脱水、止痛、预防感染等治疗,状未见缓解,患者为进一步治疗于2020年9月13日转入吉林省吉林中西医结合医院微创骨科住院。患者自诉右下肢胫前持续抽搐样疼痛,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为9分,需口服氨酚羟考酮片控制疼痛。
李炳奇刘钦毅任杰张志宏卢伟达金立夫朱玉辉
关键词:内窥镜外科手术翻修手术腰椎椎间盘移位椎管狭窄症
Wiltse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外侧椎间盘突出患者的回顾性研究
2022年
目的:分析Wiltse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外侧椎间盘突出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9年4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06例外侧椎间盘突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接受传统后正中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的52例患者作为传统组,将接受Wiltse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的54例患者作为Wiltse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1年健侧多裂肌残存率(L3~L4、L4~L5、L5~S1节段),术前、术后6个月、术后1年疼痛程度[腰痛、下肢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腰椎功能[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术前、术后1 d,术后3 d应激反应水平[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Cor),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术前、术后3 d,术后7 d血清肌酸激酶(CK)水平。结果:Wiltse组手术时间较传统组短,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较传统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81、11.155、10.447,P<0.05);术后1年,Wiltse组L3~L4、L4~L5、L5~S1节段多裂肌残存情况均较传统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186、13.919、12.099,P<0.05);术后6个月、术后1年,Wiltse组腰痛VAS评分、下肢痛VAS评分、ODI评分均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77、6.755、3.966、3.668、4.869、13.972,P<0.05);两组患者术后1 d和3 d血清ACTH、Cor、TNF-α水平较术前升高,但Wiltse组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202、7.050、14.597、15.455、9.743、15.566,P<0.05);两组患者术后3 d和术后7 d血清CK水平均较术前有所升高,但Wiltse组均低于传统组,且术后7 d低于术后3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162、23.384,P<0.05)。结论:Wiltse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外侧椎间盘突出,能优化手术相关指标,减少椎旁肌损伤,缓解临床疼痛程度,促进腰椎功能恢复,减少应激反应。
吕海文
关键词: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肌酸激酶
椎间孔外外侧椎间盘突出的影像诊断漏诊分析
2021年
目的通过对椎间孔外外侧椎间盘突出的CT与MRI影像学征象分析,减少对本病的影像诊断漏诊。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椎间孔镜手术证实、术前影像漏诊的椎间孔外外侧椎间盘突出CT与MRI影像学资料,总结其影像学特征。结果10例病例中病变节段总共10个,均为单侧受累,其中6例位于腰4~5椎间盘,3例位于腰5~骶1椎间盘,1例位于腰3~4椎间盘水平。本组10例突出椎间盘组织在CT上密度及MRI信号同髓核,突出椎间盘组织附着于椎体边缘呈丘状、不规则形或三角形,并压迫神经根;突出椎间盘组织平均径约0.62 cm,矢状位上突出椎间盘外上缘至椎间孔上缘距离平均约0.66 cm;横轴位突出椎间盘的最远端至椎体正中部的距离平均约3.07 cm。10例除1例无任何伴随病变,其余合并腰椎骨质退行性改变9例,合并脊柱侧弯5例,合并椎体不稳3例,合并椎间盘突出5例,合并椎间盘膨出4例。结论椎间孔外外侧椎间盘突出在日常工作中并不少见,在日常阅片过程中细致观察横轴位椎管外区域及矢状位椎间孔情况,有助于减少漏诊。另外,冠状位腰骶丛外周神经显像清楚显示突出椎间盘压迫神经根,能够显著提高疾病确诊率。
蓝艺婷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极外侧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老年外侧椎间盘突出的临床观察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PELD)治疗老年外侧椎间盘突出(FLDH)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南通大学附属海安医院骨科2016年7月~2017年12月收治的老年FLDH患者72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PELD和常规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观察两组手术、椎间盘突出及术后恢复相关指标。结果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和住院时间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视觉模拟评分(VAS)、Lehmann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等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两组的镇痛剂使用率、并发率、复发率和恢复优良率等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PELD治疗老年FLDH,创伤轻、恢复快、并发少、肢体功能恢复佳。
徐新宝吕书军李立东
关键词: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老年微创治疗
Wiltse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外侧椎间盘突出患者的临床研究
2021年
目的探究椎旁肌间隙(Wiltse)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LIF)治疗外侧椎间盘突出(FLLDH)患者的效果.方法前瞻性选取我院112例FLLDH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研究组(n=56)、常规组(n=56).常规组接受后路椎体间融合术(PLIF)治疗,研究组接受Wiltse入路TLIF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效果、围术期指标、术前、术后1个月、3个月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评分.结果研究组优良率较常规组的高(P<0.05);研究组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较常规组少,住院时间、卧床时间较常规组短(P<0.05);术后1个月、3个月研究组ODI评分较常规组低(P<0.05).结论Wiltse入路TLIF治疗FLLDH患者可进一步提高手术效果,优化围术期指标,改善腰椎功能.
姚丰品
关键词: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
TLIF与PTED治疗外侧椎间盘突出的近远期疗效对比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观察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盘切除术治疗外侧椎间盘突出的近远期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治疗的外侧椎间盘突出患者94例,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TLIF组和PTED组,各47例。TLIF组给予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PTED组给予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盘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卧床时间、远期疗效总优良率;比较两组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1年腰椎功能障碍程度评分。结果:PTED组术中出血量、卧床时间均少于TLI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腰椎功能障碍程度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1个月、术后1年PTED组,腰椎功能障碍程度评分均低于TLI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ED组远期疗效总优良率高于TLIF组(P<0.05)。结论:相比于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对外侧椎间盘突出患者给予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能够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卧床时间,改善腰椎功能,提高远期疗效。
王少纯
关键词: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
超声下针刀松解腰骶韧带联合神经根阻滞治疗L5S1外侧椎间盘突出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经腰骶隧道针刀松解腰骶韧带联合L5神经根阻滞治疗L5S1外侧椎间盘突出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L5S1外侧椎间盘突出患者32例,采用超声引导下经腰骶隧道针刀松解腰骶韧带联合L5神经根阻滞进行治疗,每7 d治疗1次,2次为1个疗程。于治疗前、疗程结束时、末次随访时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腰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对治疗前后VAS评分及ODI评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2例患者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35.76 d。其中3例患者因治疗结束后状反复发作、影响日常生活选择手术治疗。所有患者在治疗中及随访时均未出现局部血肿、神经血管损伤、脑脊液漏等不良反应。治疗前、疗程结束时及末次随访时患者VAS评分及ODI评分,采用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超声引导下经腰骶隧道针刀松解腰骶韧带联合L5神经根阻滞治疗L5S1外侧椎间盘突出疗效确切,可缓解患者疼痛,改善腰椎功能,为L5S1外侧椎间盘突出的中西医结合非手术微创治疗提供了一种可视化、精准化的疗法。
吴忌吴文知杨兴勇吕敬李越
关键词:针刀神经根阻滞极外侧型椎间盘突出症
分析CT和MRI两种影像学检查方式对最外侧椎间盘突出的诊断价值研究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探讨CT和MRI两种影像学检查方式对最外侧椎间盘突出的诊断价值及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2-11月本医院纳入诊断的60例最外侧椎间盘突出患者,按照患者入院诊断时采取的诊断方式不同实施分组,试验组A实行CT诊断,试验组B实行MRI诊断。对比试验组A、试验组B最外侧椎间盘突出患者的腰椎间盘突出不同分度阳性检出准确率、不同节段阳性检出准确率、疾病不同影像学征象检出准确率。结果:椎间盘突出不同分度阳性检出准确率比较中,试验组A为83.33%,试验组B为90.00%,数据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48,P>0.05);椎间盘突出不同节段阳性检出准确率比较中,试验组A为80.00%,试验组B为83.33%,数据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39,P>0.05);疾病不同影像学征象检出准确率比较中,试验组A为86.67%,试验组B为93.33%,数据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89,P>0.05)。结论:CT检查与MRI检查皆具有良好的临床诊断应用价值。但从各项结果指标中都可以看出,MRI检查在不同分度阳性检出准确率、不同阶段阳性检出准确率、疾病不同影像学征象检出准确率上皆优于CT检查。临床诊断中可根据需要优先选择MRI检查。
陈韬
关键词:CT检查MRI检查

相关作者

周枫
作品数:76被引量:269H指数:9
供职机构:江阴市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骨折固定术 内固定 骨折 手术治疗 胸腰椎骨折
方剑锋
作品数:26被引量:60H指数:4
供职机构:江阴市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腰椎退行性病变 多节段 椎间融合 椎弓根内固定 植骨融合治疗
焦甲勋
作品数:23被引量:93H指数:6
供职机构: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
研究主题:苦碟子注射液 肌电图诊断 椎间盘源性腰痛 静脉血栓形成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李健
作品数:181被引量:1,286H指数:18
供职机构:广州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椎间盘移位 颈椎间盘突出症 骨折 髌骨 内固定
张云庆
作品数:150被引量:606H指数:12
供职机构:江阴市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骨折固定术 内固定 胫骨骨折 内固定治疗 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