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002篇“ 村域“的相关文章
- 聚焦村域蔬菜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江苏宿迁新蔡村村集体企业股份制改革的有效探索
- 2024年
- 近年来,为了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江苏省宿迁市新蔡村聚焦蔬菜产业,探索出“村集体+村委会干部+蔬菜种植户”共同入股成立公司和共同参与管理的发展模式,开展优质特色蔬菜新品种种植,经济效益显著,提升了村集体和村干部、入股村民的收入,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是发展村集体经济,实现村民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
- 王俐翔陈晨母长才蔡四友沈跃楠刘佩卓朱玉龙谢秋苗熊爱生
- 关键词:特色蔬菜村集体经济入股
- 村域视角下产业兴旺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实证研究被引量:1
- 2024年
- 乡村振兴的关键节点在村域。对村域产业兴旺程度进行量化评价,比较不同乡村振兴模式激发乡村内生动力的实际效果,引导一个个村域单元健康发展,对乡村振兴战略在我国各地区的贯彻落实具有重大意义。本文提出了村域尺度产业兴旺的五大核心表征(包括粮食安全、产业壮大、科技赋能、社会稳定、功能升级),以其为目标层,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包含粮食单产、食物总产量、村集体收入等22个指标在内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小数定标标准化方法和特尔斐法实现了指标结果归一化,构建了村域产业兴旺综合指数。在此基础上,以深圳市佳兆业公益基金会对广东省龙门县上东村乡村振兴帮扶模式为案例开展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深圳市佳兆业公益基金会和广东省乡村振兴驻蓝田瑶族乡帮镇扶村工作队的帮扶下,上东村打造形成田园综合体,其产业兴旺综合指数从0.094上升到0.272,说明佳兆业乡村振兴模式通过“政校企村”乡村振兴路径表现出较好的帮扶效果,其中产业壮大指数、科技赋能指数和社会稳定指数提升效果较明显。
- 陈泉邱欢杜智慧刘文旭王小龙
- 关键词:村域评价指标
- 村域土地资源适宜性评价及其格局优化——以福建南靖金山镇十村为例
- 2024年
- 土地资源作为乡村发展的基础条件,在乡村振兴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以福建省南靖县金山镇十村为例,运用MCR模型获得土地适宜性分区,并将其与现状土地利用性质对比,识别得到各类用地的冲突斑块。研究遵循生态功能保护优先、基本农田不减少、耕地总量保持平衡、集约节约以及高效利用的原则优化冲突斑块,并通过景观格局指数的计算验证了优化方案的科学性与合理性。研究结果表明:优化调整后,生态保护区用地面积同比增加112.3ha,生产用地和生活用地同比减少103.19ha和7.76ha,实现了生态保护、农业生产用地及建设用地更加集约节约等规划目标。这一方法将有助于促进土地资源的协调发展,实现村域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助力乡村振兴。
- 廖红春罗涛刘江黄丽坤
- 关键词:土地资源村域
- 山地丘陵村域乡村劳动力本地务工率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以重庆市189个村为例
- 2024年
- 乡村劳动力本地务工可缓解乡村空心化问题,助推乡村振兴。论文以重庆市189个村为例,运用空间自相关、克里金插值法识别村域劳动力本地务工率区域差异,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甄别影响村域本地务工率区域差异的主要因素,揭示了村域本地务工率区域差异的发生机理。结果表明:①重庆市村域本地务工率分布具有明显地域差异性,呈现出“西高东低、局部突出”的空间格局,“高—高”集聚区主要分布在自然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较好的渝中片区、渝中周边片区,“低—低”集聚区主要集中在自然环境和经济基础偏差的渝东北、渝东南片区。②本地务工率空间分异格局是宜居、宜业、和美三大维度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人均可支配收入、村两委受教育程度、乡镇路网密度、村集体收入、乡镇规模企业数量及村民对村委工作信任度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村镇距离和坡度是负向影响因素,任意两个影响因子的交互作用均会增强本地务工率空间分异的解释力。③未来重庆市乡村吸纳更多劳动力在本地务工的重点在于推进乡村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村镇产业发展和强化村干部队伍建设。研究有助于加深对新形势下中国乡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趋势的理解和认识,为科学制定乡村发展战略提供参考依据。
- 刘亭洪惠坤蔡智聪杨胜强罗沁怡
- 关键词:村域山地丘陵区
- 村级工业园升级改造对村域公共空间转型影响及机制研究 ——以佛山市顺德区上华村为例
- 中国已迈入新发展阶段,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推进新型工业化及新型城镇化战略。改革开放后,珠江三角洲(以下简称“珠三角”)的村级工业园曾经是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空间。众多坐落于城市边缘地带且具...
- 黄希雯
- 关键词:村域公共空间
- 村域景观打造的集体内在逻辑——以义乌H村人居环境整治为例
- 2024年
- 村域景观打造是村容村貌美化的关键一环,更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的重要组成部分。现阶段大部分村庄的村域景观打造更多以政府为主导,投入较大精力,但收效甚微。如何让更多主体参与其中,建立一种新型治理机制,促进村容村貌有序提升和人居环境整治持续推进,成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一项难题。从集体行动理论视角出发,构建“政府、村委、村民、企业”多元主体下的治理机制,聚焦主体之间互动关系的内在逻辑,以义乌H村村域景观打造实践作为案例进行分析。研究表明,通过村委引领多元主体参与村域景观打造对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具有促进作用,且是实现村庄自治的一种实际路径。
- 张腾龙
- 关键词:集体行动理论
- 基于MCR模型的村域土地整治分区研究--以左云县南辛窑村为例被引量:1
- 2024年
- 为因地制宜进行土地整治,实现土地空间布局优化,本研究以山西省左云县南辛窑村为例,从全域土地整治视角,运用MCR模型和GIS软件结合的方法分析村域土地资源利用功能适宜性,依此划定土地整治分区,结合村庄规划定位提出相应的土地整治发展策略。结果表明:MCR差值≤0表示生态适宜性较强,差值>0表示建设适宜性强,按照MCR差值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确定土地利用适宜性方向;在国土空间规划“三线”约束下,将研究区划分为小杂粮生产示范区、林草生态保护区、工业生产开发区、宜居核心整治区4类整治区,面积分别为232.02、529.14、5.85、5.88 hm2。整治分区后的土地资源分布格局呈现圈层夹散点的布局结构,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性,生态适宜性由中心向四周逐渐增强,与当地生态环境本底相吻合。研究表明,应用MCR模型实施土地整治分区,符合集聚提升型村庄发展要求,实现了耕地集中连片、居住用地集约高效、生态环境充分保护、产业发展有保障的目标,为村庄规划的科学编制和分区土地整治策略提供理论参考。
- 南国新吕春娟
- 基层政府影响下的村域经济发展水平研究 ——以河北省张北县为例
- 黄国超
- 基于村域尺度的乡村发展类型划分及策略研究——以福建省晋江市为例
- 2024年
- 村庄规划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性工作,要以乡村的发展情况、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等为基础,因地制宜地推进乡村的进步。为此,课题组以2021年对晋江市90个村庄开展的乡村振兴绩效评估专项调查研究结果为基础,开展村庄发展水平评价和类型划分。运用系统聚类分析方法将村庄划分为特色产业主导、特色村落塑造、生态休闲保护、城镇共融发展和基础设施改善五大类型。针对不同类型的乡村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优化策略。特色产业主导型:强化特色产业,建立和完善全链条的指导服务机制,提供全面、系统的培训;特色村落塑造型:深挖乡村文化内涵,保护并传承特色文化,促进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生态休闲保护型:实施严格生态保护政策,审慎开发山地资源,打造集生态、休闲与创新为一体的可持续发展典范;城镇共融发展型:瞄准区域协同发展,优化资源配置,改善城乡结合部环境,强化社区治理;基础设施改善型:与周边强村互补发展,吸引外部资本优化人口结构,聚焦人居环境与生态环境提升。基于村庄发展水平的分类发展策略为城镇融合发展战略的实施提供了具体的参照和方向。
- 帅姗姗陈俊杰刘飞翔
- 关键词:乡村发展村域系统聚类分析
- 村域微尺度就地城镇化潜力空间分异与影响因素研究:以江苏省淮安市5个区县为例
- 2024年
- 就地城镇化是实现新型城镇化战略的主要路径,对促进我国乡村振兴与城乡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淮安市962个行政村为案例地,尝试采用农户城镇购房率界定就地城镇化潜力,运用核密度分析、空间自相关分析刻画就地城镇化潜力的空间格局,进而使用地理探测器与地理加权回归识别主导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淮安市就地城镇化潜力达28.0%,但两极分化现象明显。其中,洪泽区最高,达44.4%。(2)淮安市就地城镇化潜力呈现两头高、中间低的橄榄型圈层空间格局;空间自相关特征显著,热点区集中于涟水县和洪泽区,冷点区分布在主城区东北侧和西南侧。(3)淮安市就地城镇化潜力的主导因子依次为至市中心便捷度、常年在外农户占比、质量较好住房占比、至中等教育机构便捷度、发展类自然村占比等;其中,至市中心便捷度与至县城便捷度的交互力最强,大多数因子均与至市中心便捷度发生交互。(4)常年在外农户占比、质量较好住房占比、开发强度、至中等教育机构便捷度、至市中心便捷度、发展类自然村占比具有大小不一的空间异质性。基于研究结论,提出要因地制宜、统筹兼顾推进乡村就地城镇化工作。
- 李艺霖赵先超庞泽华
- 关键词:就地城镇化城市边缘区地理加权回归
相关作者
- 乔家君

- 作品数:236被引量:3,046H指数:27
- 供职机构:河南大学
- 研究主题:专业村 村域 乡村 农户 村域经济
- 冯应斌

- 作品数:67被引量:718H指数:16
- 供职机构:贵州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 研究主题:农村居民点 村域 土地利用 农户 易地扶贫搬迁
- 王成

- 作品数:599被引量:4,787H指数:42
- 供职机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
- 研究主题:农户 土地利用 乡村 日变化 空气颗粒物
- 李小建

- 作品数:334被引量:6,131H指数:48
- 供职机构:河南大学
- 研究主题:农户 经济地理学 影响因素 产业集群 区域经济
- 杨庆媛

- 作品数:532被引量:5,931H指数:40
-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 研究主题:土地利用 耕地 休耕 农村居民点 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