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364篇“ 易损斑块“的相关文章
从热毒论治冠状动脉易损斑块
2025年
急性冠脉综合征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中的危急重症,冠状动脉易损斑块破裂是导致急性冠脉综合征的重要机制。因此,如何稳定易损斑块是心血管疾病研究的热点领域。首届全国名中医丁书文教授倡“心系热毒理论”,致力于冠心病的防治。文章在此基础上,提出脏腑功能失调、心肝火旺是形成易损斑块的重要病理基础,火热鸱张、热毒内生是其重要的病理转归,清热解毒、化痰活血、扶正益气是其重要治法,解毒消斑汤是稳定易损斑块的有效复方。
张馨月滑振丁书文李运伦
关键词:冠状动脉易损斑块中医药疗法热毒
一种颈动脉易损斑块识别系统及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颈动脉易损斑块识别系统及方法,涉及颈动脉图像识别技术领域,包括:分别获取超声成像设备、CT成像设备和磁共振成像设备对患者的颈动脉同一部位扫描得到的颈动脉超声图像、颈动脉CT图像以及颈动脉磁共振图像,进行多模...
张小英朱瑞星黄孟钦杨晓影梁洋洋赵冬冬
一种基于易损斑块影像识别的心脑血管预警模型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易损斑块影像识别的心脑血管预警模型,包括以下步骤:获取患者心脑血管数据;对所述患者心脑血管数据进行图像预处理和数据标注获取三维心脑血管数据,根据三维心脑血管数据利用第一卷积神经网络建立易损斑块识别模型...
孙凯韩瑞娟张志龙战跃福周珊珊刘淑蓉张振
基于多模态大模型的冠状动脉易损斑块识别方法及装置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基于多模态大模型的冠状动脉易损斑块识别方法及装置。所述方法包括:获取待识别三维冠脉CCTA图像、待识别SCPR图像;获取血管上的斑块掩膜信息;获取基本斑块数据;获取各斑块区域的流体力学数据;获取临床检测基...
王怡宁易妍孙越徐珂婷钱真王帅坤
血清adipsin与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易损斑块的相关性
2025年
目的研究血清降脂蛋白(adipsin)与易损斑块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因胸痛在乌兰察布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80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行冠状动脉造影及光学相干断层(OCT)检查,测定血清降脂蛋白水平,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降脂蛋白与薄纤维帽粥样硬化斑块(TCFA)的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降脂蛋白预测TCFA的诊断效能。结果TCFA组肌酐、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清降脂蛋白水平高于非TCF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降脂蛋白组中TCFA及急性心肌梗死比例高于低降脂蛋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肌酐、LDL-C、血清降脂蛋白均为TCFA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血清降脂蛋白预测TCFA的AUC为0.702(95%CI:0.589~0.815,P=0.002),截断值为2.845 ng/mL,灵敏度为0.897,特异度为0.585。结论血清降脂蛋白作为TCFA的独立预测因素,与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易损斑块的发生与发展有密切关系。
张娜赵美丽
关键词:冠心病糖尿病易损斑块
血清γ-谷氨酰转移酶联合纤维蛋白酶对冠心病患者易损斑块的诊断价值
2025年
冠心病是由脂质引起的血管慢性免疫炎症、纤维增生性疾病,可引起心脏缺血缺氧,危及患者生命安全[1-3]。虚拟组织学-血管内超声(virtual histology-intravascular ultrasound,VH-IVUS)能识别斑块组成成分及分布范围,对斑块的稳定性进行较为准确的评估[4]。
尤曦孙燕钱承嗣
关键词:Γ-谷氨酰转移酶纤维蛋白原易损斑块
超声造影联合血脂检测评价颈动脉易损斑块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预测价值
2025年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联合血脂检测评价颈动脉易损斑块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预测价值。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选择2023年1月至2024年5月佛山市南海区第四人民医院确诊的颈动脉易损斑块患者120例,其中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0例为研究组,无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0例为对照组。分别对2组进行常规超声、超声造影及血脂检查,分析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不同血流分级患者不稳定斑块积分比、斑块最大长度、斑块最大厚度、溃疡斑、面积狭窄、狭窄处峰值流速、阻力指数及血脂水平的差异。采用ROC曲线分析,并计算曲线下面积(the area under curve,AUC)。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不稳定斑块积分比、斑块最大长度、斑块最大厚度、溃疡斑、面积狭窄、狭窄处峰值流速、阻力指数、血流特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低密度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高密度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不同血流分级患者不稳定斑块积分比、斑块最大长度、斑块最大厚度、溃疡斑、面积狭窄、狭窄处峰值流速、阻力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研究组不同血流分级患者TC、TG、LDL、HDL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血流分级Ⅲ级、Ⅱ级、Ⅰ级患者TC、TG、LDL依次降低,HDL依次升高(P<0.01)。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流分级与TC、TG、LDL水平呈正相关(r=0.456,r=0.652,r=0.362,P=0.000),与HDL水平呈负相关(r=-0.256,P=0.000)。ROC曲线分析显示,超声造影血流分级与血脂水平联合检测对颈动脉易损斑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诊断的AUC明显高于单独检测,通过截断值分析,颈动脉易损斑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超声造影血流分级为Ⅱ级以上,TC为5.22 mmol/L,TG为2.33 mmol/L,LDL为2.
李令枝魏贺基李雁萍胡敏如
关键词:甘油三酯类脂蛋白类颈动脉狭窄ROC曲线
基于病理特征评价术前超声造影与高分率磁共振对颈动脉易损斑块的诊断价值
2025年
目的 通过术后斑块病理检查结果验证术前超声造影(CEUS)和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HR-MRI)对颈动脉易损斑块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4年6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苏州市立医院(本部)由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导致中度、重度颈动脉狭窄并接受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的32例患者,将手术所得的颈动脉斑块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Masson三色染色及CD34抗体染色,分析斑块成分,判断斑块稳定性。以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术前CEUS与HR-MRI对颈动脉易损斑块的诊断效能,评估两种影像学检查方法之间的一致性及其与病理检查结果的一致性,分析CEUS增强强度与每斑块面积的微血管密度(MVD)的相关性。结果 病理组织学切片结果显示,易损斑块25个,稳定斑块7个。以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CEUS诊断颈动脉易损斑块的灵敏度为92.0%(23/25),特异度为57.1%(4/7),准确度为84.4%(27/32),阳性预测值为88.5%(23/26),阴性预测值为66.7%(4/6)。HR-MRI诊断颈动脉易损斑块的灵敏度为92.0%(23/25),特异度为71.4%(5/7),准确度为87.5%(28/32),阳性预测值为92.0%(23/25),阴性预测值为71.4%(5/7)。CEUS检查与病理检查诊断颈动脉易损斑块的一致性中等,HR-MRI检查与病理检查结果的一致性较好,Kappa值分别为0.518和0.634(P<0.01)。CEUS与HR-MRI诊断颈动脉易损斑块的一致性中等,Kappa值为0.518(P<0.01)。CEUS分级的增加与每斑块面积的MVD呈正相关(P<0.01)。结论 CEUS和HR-MRI评估颈动脉斑块易损性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两种影像学方法在诊断效能方面具有良好的一致性。CEUS可有效检测斑块内新生血管,识别潜在的脑卒中风险,可以成为颈动脉斑块初步筛选评估有价值的临床工具。
张丽丽曾宇琪王佑玲陈科岐周大勇张逸莎
关键词:颈动脉狭窄易损斑块超声造影斑块内新生血管
血清sTNFR-1、sTNFR-2与冠状动脉易损斑块不稳定性及急性心肌梗死的关系研究
2025年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sTNFR-1)、sTNFR-2与冠状动脉易损斑块不稳定性及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4年5月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易损斑块阳性患者120例为病例组,根据随访3个月是否发生AMI分为AMI亚组(n=44)和非AMI亚组(n=76)。另选取同期医院健康体检者80例为健康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sTNFR-1、sTNFR-2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荧光免疫层析法检测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水平,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斑块纤维帽厚度;Pearson法分析血清sTNFR-1、sTNFR-2与hs-CRP、TNF-α、cTnI、斑块纤维帽厚度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易损斑块阳性患者发生AMI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清sTNFR-1、sTNFR-2水平对易损斑块阳性患者发生AMI的预测价值。结果病例组sTNFR-1、sTNFR-2、hs-CRP、TNF-α及cTnI高于健康对照组(t/P=26.083/<0.001,23.779/<0.001,31.925/<0.001,29.491/<0.001,29.473/<0.001);血清sTNFR-1、sTNFR-2与hs-CRP、TNF-α、cTnI呈正相关(sTNFR-1:r/P=0.681/<0.001,0.634/<0.001,0.707/<0.001;sTNFR-2:r/P=0.672/<0.001,0.619/<0.001,0.673/<0.001),与斑块纤维帽厚度呈负相关(sTNFR-1:r/P=-0.723/<0.001;sTNFR-2:r/P=-0.706/<0.001);有高血压史及血清hs-CRP、TNF-α、cTnI、sTNFR-1、sTNFR-2升高是易损斑块阳性患者发生AMI独立危险因素[OR(95%CI)=1.464(1.139~1.881),1.660(1.037~2.658),1.483(1.174~1.872),1.516(1.236~1.859),1.598(1.217~2.099),1.496(1.225~2.827)],斑块纤维帽厚度增加是AMI保护因素[OR(95%CI)=0.583(0.412~0.828)];血清sTNFR-1、sTNFR-2及二者联合预测AMI的AUC分别为0.797、0.765、0.893,二者联合预测价值大于单一指标(Z/P=1.771/0.012,2.261/0.002)。结论血清sTNFR-1、sTNFR-2水平升高介导了冠状动脉易损斑块破裂过程,早期检测两指标可辅助临床评估冠状动脉易损斑块不稳定性,从而预测AMI发生风险。
焦文萍高琳李伟程周丽媛梁森卞妮娜王秋峰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易损斑块
基于临床基线特征与颈动脉超声参数构建脑卒中高危人群颈动脉易损斑块模型被引量:1
2025年
背景:研究表明,颈动脉斑块易损性和弹性与斑块内新生血管的存在及形成程度有关。超声作为筛查和评价颈动脉易损斑块的首选检查手段,具有无创、操作便捷、可重复性高和无辐射等的特点。目的:基于临床基线特征与颈动脉超声参数,探讨脑卒中高危人群颈动脉易损斑块的影响因素,基于独立危险因素构建并验证风险列线图(Nomogram)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1月到2023年11月于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行脑卒中筛查确定为脑卒中高危人群的1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180例患者按7∶3比例分为建模集(n=126)和验证集(n=54),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将建模集研究对象分为易损斑块组(n=54)和非易损斑块组(n=72)。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得出独立危险因素,构建Nomogram模型,并使用R语言绘制决策曲线以评估模型的临床效益。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和校准曲线检验模型的预测效能,同时分析验证集的病例数据进行外部验证。结果与结论:①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年龄、脑卒中家族史、颈动脉斑块最大厚度值、颈动脉斑块数量、尿微量白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肌酐均与脑卒中高危人群颈动脉易损斑块有关(P<0.05)。②构建的Nomogram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917,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9.6%和91.7%;决策曲线结果显示,该模型的潜在临床获益可观,可用性较高;校准曲线结果提示,模型具备较好的预测准确性;验证集结果显示,模型的外部预测性能良好。③结果说明,脑卒中高危人群颈动脉易损斑块受年龄、脑卒中家族史、颈动脉斑块最大厚度值等因素影响,基于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的风险Nomogram预测模型的预测性能良好,可为临床上治疗此类高危人群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
秦杰李玉娟王苾莉赖泽飞马悦茗
关键词:脑卒中高危人群颈动脉斑块NOMOGRAM

相关作者

徐浩
作品数:475被引量:4,824H指数:34
供职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研究主题:冠心病 芎芍胶囊 中西医结合 动脉粥样硬化 易损斑块
张军平
作品数:590被引量:3,661H指数:29
供职机构: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动脉粥样硬化 病毒性心肌炎 冠心病 四妙勇安汤 中医药
张运
作品数:1,085被引量:5,236H指数:33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研究主题:超声心动图 动脉粥样硬化 超声心动描记术 心室功能 血流动力学
陈可冀
作品数:544被引量:7,931H指数:48
供职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
研究主题:中西医结合 冠心病 动脉粥样硬化 血瘀证 芎芍胶囊
于波
作品数:660被引量:1,565H指数:15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研究主题:光学相干断层成像 冠心病 导管 动脉粥样硬化 冠状动脉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