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06篇“ 早餐行为“的相关文章
湖北省贫困农村中小学生早餐行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了解2019年湖北省农村贫困地区中小学生早餐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开展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湖北省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2个重点监测县中,按照学校食堂供餐、企业(单位)供餐和家庭(个人)供餐3种供餐模式,从每个县抽取小学、初中各2所,再从中抽取小学三年级至初中三年级(共7个年级)的学生,每个年级选取1~2个班,每个班40人左右,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湖北省农村贫困地区中小学生每天吃早餐的比例为79.7%(1273/1598),小学生(83.9%,841/1002)高于初中生(72.5%,432/5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860,P<0.01)。贫困地区中小学生早餐食物种类充足的比例为18.8%(301/1598),小学生(21.4%,214/1002)高于初中生(14.6%,87/596),男生(21.3%,170/800)高于女生(16.4%,131/79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1.171,P<0.01;χ^(2)=6.106,P<0.05)。贫困地区中小学生早餐食用谷薯类、肉蛋类、奶豆类和果蔬类的比例分别为89.9%(1436/1598)、35.4%(565/1598)、28.0%(448/1598)和29.7%(475/1598),小学生早餐食用谷薯类和肉蛋类的比例均低于初中生,食用奶豆类和果蔬类的比例均高于初中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32.808、15.405、19.241和40.400,P均<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走读生、女生、初中生早餐食物种类不充足的发生风险分别高于住校生、男生、小学生。结论湖北省农村贫困地区中小学生早餐食用频率较低,早餐营养质量较差,尤其需要关注走读生、女生和初中生早餐营养问题。应加强早餐营养知识宣传教育工作,改善贫困地区中小学生早餐食用频率低、质量差的问题。
李菁菁彭飞戴诗玙刘爽
关键词:贫困地区早餐行为
电子游戏时频与大学生早餐行为的关系:一个多重中介作用
研究目的:早餐作为一天中的第一餐,对脑力劳动者膳食营养摄入、健康状况和学习效率至关重要。相关调查研究发现,大学生不规律早餐或不吃早餐的比例却高达61.6%,且不吃早餐与大学生的焦虑症状存在显著相关。与此同时,随着网络技术...
高新潮
关键词:大学生早餐行为睡眠质量心理健康
青海省农牧区高年级小学生早餐行为现况
2023年
目的 了解青海省农牧区高年级小学生早餐行为状况,为实施儿童营养教育及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使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从青海省海东市、海南州、海西州3个市的4个县区共10所小学抽样四、五年级学生共969名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填调查问卷的方法调查其早餐行为状况。结果 小学生1周吃5~7次早餐的占82.0%,3~4次的占9.7%,1~2次的占6.7%,不吃早餐的占1.5%。早餐食物种类选择依次是谷薯类、奶豆坚果类、蔬菜水果类和鱼禽肉蛋类(84.1%,69.8%,66.8%,37.7%);五年级学生早餐中包含蔬菜水果类的比例高于四年级学生(χ^(2)=4.81,P=0.03),县城学生早餐中包含鱼禽肉蛋类的比例高于农村学生(χ^(2)=6.94,P=0.03),而包含蔬菜水果类的比例低于农村学生(χ^(2)=53.33,P<0.01);寄宿学生早餐食物中包含鱼禽肉蛋类的比例高于非寄宿学生(χ^(2)=41.26,P<0.01),而包含蔬菜水果类、奶豆坚果类的比例低于非寄宿学生(χ2值分别为21.11,34.41,P值均<0.01)。44.8%的学生早餐营养较差,营养良好的比例仅为16.3%。早餐主要由母亲准备,占47.5%;其次是由学校食堂准备,占29.9%;除年级外,其余各组学生早餐准备者的分布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青海省农牧区高年级小学生仍存在不吃早餐早餐营养质量差的现象。应针对学生、家长、学校食堂工作人员开展饮食和营养知识教育,提高儿童早餐食用频率和营养质量。
张曼王行杨素芳张娜池睿欣申贵元李子晔马福昌马福昌
关键词:膳食饮食习惯营养调查
南充市某高职学院大学生早餐行为调查
2022年
本研究以南充市某高职学院为例,对在校学生早餐用餐情况进行调查,为进一步提升早餐质量、改善大学生早餐食用现状提供依据。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收回442份大学生早餐用餐调查问卷,通过SPSS 22.0进行数据分析。研究表明,大学生早餐就餐频次不高,对早餐的认知不够,以及对食堂满意度低。为改善该状况,建议学校应加强营养知识普及,提高学生重视早餐意识,同时改善早餐食物种类、推出多种早餐营养套餐,建立科学、合理的膳食结构。
李利钦曾立斯何林枫刘长生
关键词:早餐行为大学生健康
上海中学生早餐行为现状与营养状况分析
目的调研上海两个中学的初中生的早餐进餐情况。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2021.12月上海市浦东新区上海市实验学校和上南中学东校的中学生283人次为研究对象,使用研究者自行设计的早餐行为调查问卷进行调研。结果不规律进早...
徐子涵李梦丹沈玲
关键词:中学生早餐营养健康
北京市密云区农村学生家长早餐行为现况
2022年
目的了解北京市密云区农村学生家长早餐行为现况,为政府部门制定学生营养改善政策、开展学生食育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密云区农村6所中小学校二年级、五年级和七年级学生家长842名作为研究对象,开展家长早餐行为现状调查。结果家长的一顿早餐里,通常选择含有谷类、肉蛋类、奶制品、蔬菜和水果的家长分别为477名(56.65%)、475名(56.41%)、487名(57.84%)、271名(32.19%);家庭早餐营养充足的占28.15%,从性别、职业状况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697,P=0.3248;χ^(2)=0.3673,P=0.5445):从家长的出生年代上,80年代出生的家长早餐营养充足率较高,但无统计学意义(χ^(2)=2.2885,P=0.3185);家长的文化水平和家庭人均收入在早餐质量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58,P=0.0067;χ^(2)=6.5461,P=0.0379)。结论北京市密云区农村学生家长早餐膳食结构不均衡,总体上早餐质量较差。应加强对家长的营养知识普及,不断提高其营养素养水平,从而更好地引导和影响学生营养素养。
张杰冯月明滕克强聂陶然宋晓立
关键词:家长早餐行为营养
北京市密云区中小学生营养知识和早餐行为现况调查
2022年
掌握分析密云区中小学生营养知识的知晓情况和早餐行为状况,为进一步营养宣传和健康教育以及制定中小学生营养改善政策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北京市密云区的4所小学、4所中学的一、三、五以及初一年级共558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整体营养知识正确率为52.63%。一年级学生营养知识水平较差的比例为19.29%,一般的比例为54.29%,较好的比例为26.43%;三年级及以上学生营养知识水平差的比例有10.77%,中等的比例为67.70%,较好的比例为21.53%。每天食用早餐的学生占82.26%,偶尔食用早餐的学生占13.98%,几乎不食用早餐的学生有3.76%。早餐营养质量不充足的比例为53.41%,较充足的比例为30.82%,充足的比例为15.77%。在上午最后一节课从未感觉到饥饿的学生有24.73%,有时会感觉到饥饿的学生有54.48%,经常感觉到饥饿的学生有20.79%。结论 密云区中小学生营养知识正确率较低,早餐营养质量较差,应该加强宣传教育。
王荣付张杰
关键词:营养知识早餐行为
北京市65~80岁老年人早餐行为现况调查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了解北京市老年人早餐行为状况,为对老年人进行早餐行为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从北京市海淀区、顺义区、密云区3个行政区共12个社区中随机抽取65~80岁老年人1 800名,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早餐行为调查。结果:共回收1 775份问卷,有效样本为1 764份(男性730名、女性1 034名),问卷有效率为99.4%。调查对象中过去1个月内每天吃早餐的比例为95.5%、不吃早餐的比例为2.6%。在城郊、不同文化程度、居住状况间老年人早餐食用频率构成比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老年人早餐食物来源最主要是家庭制作(97.7%),其次是饭店或小摊(18.9%);早餐食物种类选择最多的为谷薯类(96.7%),其次为鱼禽肉蛋类(70.1%)、奶豆类(57.5%),蔬菜水果类选择比例最低(41.5%)。多数老年人早餐营养质量较差(41.0%),其次为营养质量较好(37.7%),营养质量良好的老年人比例最少(21.3%)。结论:北京市老年人每天吃早餐的比例较高,但多数老年人早餐食物种类单一,且早餐摄入奶豆类,蔬菜水果类食物的比例较低,应重点针对男性、郊区、文化程度低、独居的老年人,加强有关早餐食物种类选择及营养搭配的宣传教育,使其形成科学的早餐行为习惯。
郭雯张曼张玉何海蓉张娜黎牧夏周明珠马冠生
关键词:老年人早餐饮食行为
2019年贵州省某市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中小学生营养状况与早餐行为的关联性被引量:7
2021年
目的调查贵州省某市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中小学生营养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于2019年4—6月抽取贵州省某市6所中小学3952名学生进行身高和体重测量,男生1966人,女生1986人,年龄(10.81±2.88)岁,对其中4年级及以上的2833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男生1374人,女生1459人,年龄(13.44±1.94)岁。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基本信息、早餐饮食行为等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营养状况与早餐行为的关联性。结果各年龄段汉族男生和女生身高和体重略高于少数民族,但到16岁时会逐渐趋于重合。该地区学生总体身高、体重水平低于2014年全国平均水平。学生总体营养不足率为21.39%,其中生长迟缓率为13.13%,中重度消瘦率为3.04%,轻度消瘦率为5.22%;少数民族学生营养不足率(24.72%)高于汉族学生(18.73%)(χ^(2)=14.93,P<0.05),男生营养不足率(26.49%)高于女生(16.59%)(χ^(2)=41.29,P<0.05)。学生总体超重肥胖率为8.65%,其中超重率为6.42%,肥胖率为2.22%,不同性别、民族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餐行为情况显示,该市中小学生早餐食用频率最高的是米面制品(71.66%)。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早餐次数、早餐营养质量、每周早餐吃新鲜蔬菜、奶类及制品、肉/蛋/鱼类次数是营养不足的主要影响因素,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019年贵州省某市中小学生营养状况主要存在营养不足,超重肥胖率不高,但仍应注意防控。早餐次数、早餐质量等是营养不足的重要影响因素。
刘应洁周慧敏王士然廖庭海张莉娜杨大刚
关键词:少数民族营养状况早餐行为
大学生早餐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了解大学生早餐行为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有针对性地改善大学生不良饮食习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芜湖地区8所高校4585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及中国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调查问卷。结果:芜湖市大学生不吃早餐的报告率为13.4%(559/4160)。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院校类别、年级、生源地、家庭因素(家庭年收入、母亲学历、父母职业),以及其他健康危险行为(抑郁情绪、自杀相关行为、不健康减肥行为、缺乏体育锻炼)与大学生不吃早餐行为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生不吃早餐的风险高于女生[OR=1.785,95%CI(1.471,2.166)];院校类别是不吃早餐的影响因素,医学类院校早餐就餐率高于非医学类[OR=0.526,95%CI(0.424,0.652)];与大五相比,大一[OR=0.367,95%CI(0.235,0.574)]、大二[OR=0.416,95%CI(0.268,0.645)]、大三[OR=0.181,95%CI(0.097,0.338)]、大四[OR=0.452,95%CI(0.209,0.980)]不吃早餐的风险更低。母亲职业与不吃早餐行为有关,与母亲的其他职业相比,教师、医生、公务员为不吃早餐的危险因素[OR=1.888,95%CI(1.296,2.750)]。抑郁情绪及自杀相关行为均为不吃早餐的危险因素[OR=1.715,95%CI(1.342,2.193);OR=1.507,95%CI(1.144,1.984)];不健康减肥行为和缺乏体育锻炼与不吃早餐有关,大学生存在不健康减肥行为[OR=1.977,95%CI(1.383,2.824)]和缺乏体育锻炼[OR=1.876,95%CI(1.478,2.381)]不吃早餐的风险更高。结论:大学生不吃早餐行为与性别、院校类别、年级、母亲职业以及其他健康危险行为如抑郁情绪、自杀相关行为、不健康减肥行为、缺乏体育锻炼有关。高校及家长应密切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并对其饮食习惯进行监督,从而改善不良早餐习惯。
张婉君齐凯马少勇邵志敏赵颖金岳龙陈燕姚应水
关键词:大学生早餐行为影响因素

相关作者

马冠生
作品数:958被引量:8,415H指数:43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研究主题:儿童 营养 健康 肥胖 儿童少年
胡小琪
作品数:308被引量:3,811H指数:34
供职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
研究主题:儿童少年 儿童 农村人口 骨量 肥胖
李菁菁
作品数:29被引量:63H指数:6
供职机构: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研究主题:贫困地区 农村义务 营养改善计划 饮食 膳食结构
马文军
作品数:264被引量:2,691H指数:25
供职机构: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研究主题:流行病学 儿童少年 儿童 饮食行为 气候变化
龚晨睿
作品数:139被引量:459H指数:11
供职机构: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研究主题:膳食结构 营养调查 中老年居民 食物消费 贫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