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63篇“ 日本陆军“的相关文章
“马占山之死”与日本的舆论战--基于对日本陆军省情报档案、《盛京时报》等资料的考察
2025年
“九一八”事变后,马占山将率所部在齐齐哈尔南部嫩江泰来段的铁路桥一带对入侵黑龙江省的日予以迎头痛击,国内各大报均以大字标题报道。“江桥抗战”虽因寡不敌众而归于失败,但是仍被社会各界誉为中国队有组织、有领导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的第一枪。日本也从舆论战的立场出发,利用各种媒体工具进行反面宣传,以达到瓦解东北民抗战决心的目的。以日本陆军省情报档案、《盛京时报》《中央日报》等资料为主要依据,通过对马占山的战斗经过、媒体关于“马占山之死”的争议及其真相的考察,可以识破日本炮制“击毙马占山”谣言的阴谋,洞悉该谣言破产的全过程。
孙妍张晓刚
关键词:东北抗战《盛京时报》
日本陆军对华盛顿会议认知的转变及其影响
2024年
1921年华盛顿会议召开前夕,日本陆军以相对积极的态度参与会议准备工作,制定了参会目标及相关议题的应对策略,且未在会后对会议结果表现出明显的不满。1923年后,陆军突然改变了上述态度,开始抨击华盛顿会议及《九国公约》。陆军转变态度的主要原因不在于会议达成了其难以接受的决议,也不在于会议迫使日本解散日英同盟、撤退部分在华日,而在于陆军对美国认知的变化、对外务省“协调主义”外交的不满,他们强调华盛顿会议损害了日本在华利益。为此,日本陆军在1924年年初制定了“对华政策纲领”,要求外务省改变对华外交,集中体现了其干涉中国内政、攫取中国资源的政策要求和“对美必有一战”的战略认知。日本外务省没有完全同意陆军的主张,陆军遂在1924年后开启了独自的对华行动。
郭循春
关键词:日本陆军日美关系
甲午战争期间日本陆军的战地情报活动——以成欢、平壤战役为中心
2024年
甲午战前,先行赴朝的大岛旅团自登陆朝鲜起便积极展开战地情报活动。在向南探明牙山清的规模和动向,向北确认清尚未进驻平壤的前提下,才决意从速南下迎击叶、聂所部。成欢战后,大岛旅团意图直取平壤,直到获悉清进驻,才转而依托临津江防线,一面侦察,一面等待后援。到平壤战前,日本陆军通过情报方得确认大同江渡江点以及平壤清的出击情形,并保障了合围的实施。平壤战后,大岛旅团还通过掠取清营中文件获得情报,在侵入中国前就获悉辽宁各地的驻防和补给情况。从成欢之战到平壤之战,主要由战地情报而非大本营的指导牵引着大岛旅团及野津师团的事行动。日本陆军的战地情报活动无疑是日取胜的有效手段。
刘豫杰
关键词:甲午战争日本陆军情报活动
日本陆军对华盛顿会议认知的转变及其影响
2024年
一战开始后,日本历经了大限重信、寺内正毅、原敬三届内阁,每届内阁均采取了与前任内阁差异极大的对华政策。简单地说,大限内阁主要采取“威压胁迫主义”,寺内内阁采取“援助劝诱主义”,原敬内阁则采取了“协调列强、劝告和平、中立旁观主义”。
郭循春
关键词:内阁
明治时期日本陆军对华情报活动研究
明治维新后,在明治政府尚未稳固,且中央队的近代化建设未得整备之际,日本陆军便迅速发起了对华情报活动,经过壬午兵变、甲申事变、甲午战争和庚子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到辛亥革命前后,明治时期日本陆军的对华情报活动可大致分为以下...
刘豫杰
关键词:明治时期日本陆军情报活动
辛亥革命时期日本陆军对华情报活动述论
2024年
辛亥革命爆发之初,日本陆军的在华情报系统随即发回大量报告。在确认起义并非地方性事态后,1911年10月24日阁议迅速调整援助清廷的方针,改行“南北分立”的策略。随着宇都宫太郎为推动其南北分立的谋略活动特派一批将校来华,在华情报布局渐趋失灵。又因日本政府在固持君主立宪的同时选择性无视袁世凯的意向,在与革命暗通款曲的同时只是简单利用,不得不从“干涉”和议退回“静观”分立。1912年后,柴五郎和“汉口派遣队”的特派在一定程度上稀释了宇都宫在长江流域的谋略活动,1月12日阁议又给“第一次满蒙独立运动”留出了空间。辛亥革命时期日本陆军对华情报活动的最终失灵,既与陆军转向谋略活动,也与日本政府投机过甚有关。
刘豫杰
关键词:辛亥革命日本陆军情报活动
日本陆军大型望远镜知见录——兼谈日苏两地形观察写景图
2024年
我曾在黑龙江省绥芬河见过侵华日的永备工事,在日本见过关东绘制的苏防御部署和写景图,也在俄境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的路边见过昔日苏防御日的碉堡。由此产生这篇由日俄两大型望远镜说观察筑垒地域“写景图”的文章。本文是2020年我在《轻兵器》发表的《日本用望远镜过眼录》的续篇,同时,文中对日俄两“写景图”绘制方法的简要叙述则是我在2017年《世界事》发表的《我国事地形学源流》一文的补充。
沈克尼
关键词:符拉迪沃斯托克军事地形学侵华日军
日本陆军与中国——日本学界关于陆军对华政策史研究
2023年
自1960年代以来,日本学者就尝试解释“日本法西斯的构造”“日本为什么走上十五年战争之路”等问题,这些问题都绕不开“日本陆军对华政策”这一课题。按照日本学界的研究现状,日本陆军对华政策史大致可以分为甲午战争前至一战、一战后至九一八事变、九一八事变后至七七事变、七七事变后至日本战败四个阶段。本文以前三个阶段的代表性研究成果为对象,总结日本学者对“日本陆军对华政策史”这一主题的基本认知与研究特征。日本学界正在增加对日本陆军的“同情之理解”,日本陆军的角色正在从“侵华战争责任者”逐渐变为“历史理性的承载者”。
郭循春
关键词:日本陆军侵华战争中日关系
甲午战前日本陆军的“直隶决战”与对华情报活动
2023年
早在1874年日本侵台期间,日本陆军就初步形成了直隶决战构想,并为此发起针对性的对华情报活动。参谋本部设立后,日本陆军构筑起对华情报活动的新体系,在情报成果的基础上,桂太郎于1880年拟出第一份直隶决战计划。此后,日本陆军始终围绕直隶决战计划展开有针对性的情报活动,到1886年前后,陆海中涌现出多份类似作战计划,标志着直隶决战计划进入成熟期。甲午战争爆发后,日本陆军以此迅速拟定出“作战大计划”,作为战争推进的重要指导,到讲和期间的3月上旬,再度改订出以侵占北京为核心的作战计划。从构想到计划,又从制定到落实,直隶决战的演进轨迹正提示出,对甲午战争的研究需要更为长远的视角。
刘豫杰
关键词:甲午战争情报活动日本陆军
苏联将领回忆录对日本陆军的评析被引量:1
2023年
如何从纯事学的角度来评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日本陆军,这是一个饶有兴味的问题。如果从中日战争(1931—1945年)的战况来看,它在针对中国国民党队的数十次战役中少有败绩,并且侵占了中国的大片国土,似乎是一支在训练水平、作战思想和武器装备方面均占据明显优势的“现代化强”。但若放眼世界,换之于更大的参照系,日本陆军事学术的诸多领域无疑已远远地落后于时代的潮流,否则便难于解释它在太平洋战场和中国东北战场上面对美与苏突击时遭遇的大溃败。揆诸曾亲自指挥对日作战,具体说是歼灭关东之战的苏联高级将领的回忆录,或许能从中窥见一斑。由于立足点和自身事水平的差异,他们的看法确与中国学界以往的战史论著有相当大的不同。
马军
关键词:太平洋战场对日作战军事学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回忆录

相关作者

马军
作品数:52被引量:78H指数:5
供职机构: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研究主题:日本陆军 汉学 西文 资料室 珍藏
马晓娟
作品数:12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研究主题:日本陆军 日本侵华 石原莞尔 中坚 侵华战争
万鲁建
作品数:29被引量:17H指数:3
供职机构:天津社会科学院
研究主题:日租界 中国观 日本陆军 侵略战争 日本侨民
房建昌
作品数:118被引量:330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
研究主题:犹太人 领事馆 领事 驻藏大臣 特务机关
黄力民
作品数:71被引量:156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计量大学
研究主题:部分变元稳定性 部分变元 日军 受降 中国战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