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980篇“ 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相关文章
- 新生儿感染性疾病
- 本书内容包含:概论、新生儿细菌感染、新生儿病毒感染等。
- 杜琨
- 宏基因组二代测序在新生儿感染性疾病诊疗中的临床应用
- 2025年
- 目的观察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在新生儿感染性疾病诊疗中的应用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3年12月柳州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科住院的53例诊断为感染性疾病的新生儿临床资料,收集的53份检验标本(20份血液标本,11份脑脊液标本,22份呼吸道分泌物标本)分别进行传统微生物培养及mNGS检测。观察不同标本的培养结果,比较传统微生物培养法和mGS对不同标本的病原体检出情况;观察根据病原学检查结果调整抗菌药应用情况。结果53份检验标本中,传统微生物培养法病原体检测阳性13例(24.5%),mNGS病原体检测阳性37例(69.8%),mNGS病原体检测阳性率高于传统微生物培养法(P<0.05)。mNGS对不同标本的检测结果提示,血液病原体检测阳性9例(45.0%),脑脊液病原体检测阳性8例(72.7%),呼吸道分泌物病原体检测阳性20例(9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mNGS检测结果指导下,41例患儿调整治疗方案,其中,10例患儿停用抗菌药,17例患儿升级抗菌药,2例患儿降级抗菌药,10例患儿加用其他抗菌药治疗,2例患儿更换抗菌药。结论mNGS较传统微生物培养法有更高的病原体检测阳性率,mNGS结果对指导临床抗菌药治疗具有重要作用。
- 邱梅冰蓝秋慧聂意军覃婷婷杨彤
- 关键词:新生儿感染性疾病高通量测序宏基因组抗菌药
- 母乳低聚糖防治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研究进展
- 2024年
- 母乳低聚糖(human milk oligosaccharides,HMOs)是母乳中一类特殊碳水化合物,其含量仅次于乳糖和脂类。近年来多项基础及临床研究均发现HMOs有直接对抗病原、调节免疫、减轻炎症反应、调节肠道菌群及肠道细胞功能等生物学功能,在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防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对HMOs防治新生儿感染性疾病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防治提供新的策略。
- 沈葱孔晓慧任雪云
- 关键词:新生儿
- 细胞焦亡在新生儿感染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 2024年
- 新生儿感染性疾病是导致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临床关于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诊断缺乏特异性,导致病情进展迅速。细胞焦亡是一种可释放炎症因子的细胞程序性死亡,参与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发病过程并可加重体内炎症反应,同时也会不同程度地损害组织和器官,抑制细胞焦亡则可减轻局部组织炎症、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因此,深入研究细胞焦亡在新生儿感染性疾病中的作用机制,可以为疾病的临床诊疗提供新思路,改善患儿预后。
- 许德博孟琼
- 关键词:感染性疾病新生儿
- 血清TSH和FT3及PCT在新生儿感染性疾病中的表达水平及诊断意义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探究感染性疾病患儿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总三碘甲状腺素原氨酸(FT3)、降钙素原(PCT)在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表达情况,分析其诊断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2年3月在宜昌市夷陵区人民医院新生儿科就诊的100例发热新生儿作为研究组,按照感染类型分为细菌感染组(46例)和病毒感染组(54例),根据新生儿危重症评分标准分为非危重组(38例)、危重组(28例)及极危重组(34例)。另选取经检查无异常的健康新生儿50名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研究组和对照组新生儿血清TSH、FT3和PCT的表达水平,对比分析各指标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新生儿感染性疾病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上述指标对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效能。结果细菌感染组患儿血清TSH和PCT水平高于病毒感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626、9.866,P均<0.05),血清FT3水平低于病毒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654,P<0.05)。随患儿病情加重,血清TSH和PCT表达水平上升(F=31.449、69.274),FT3水平降低(F=60.396),对照组、非危重组、危重组和极危重组4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TSH、FT3、PCT以及三者联合诊断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75、0.867、0.911、0.966,三者联合诊断AUC均高于各指标独立诊断(Z=3.137、3.579、2.749,P=0.002、<0.001、0.006),三者联合诊断灵敏度为90.00%,特异度92.00%。结论TSH、FT3和PCT联合诊断新生儿感染性疾病具有较高价值,对判断感染的病原菌以及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具有参考价值。
- 黎国春罗妮娜
- 关键词:新生儿感染性疾病促甲状腺激素降钙素原
- 超敏C-反应蛋白、血清降钙素原及白细胞计数在新生儿感染性疾病中的早期诊断价值被引量:2
- 2024年
- 目的研究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清降钙素原(PCT)及白细胞(WBC)计数在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价值,为降低临床抗生素使用率及新生儿病死率等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2021年1月—2021年12月本院收治的62例患有感染性疾病的新生儿为病例组,同期同科室收住的50例患新生儿非感染性疾病的病例为对照组,在入院第1天和第7天分别采静脉血对比两组患儿hs-CRP、PCT和WBC的差异,计算hs-CRP、PCT和WBC灵敏度、特异度并绘制ROC曲线。结果入院时病例组hs-CRP、PCT和WBC计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入院7天时,病例组hs-CRP、PCT均明显下降,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WBC计数虽较入院时明显下降,但仍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s-CRP、PCT、WBC计数和hs-CRP+PCT在诊断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是0.954、0.962、0.732和0.985。Hs-CRP+PCT的约登指数最高,曲线下面积最大,其次是PCT、hs-CRP、WBC,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s-CRP、PCT和WBC计数在新生儿患有感染性疾病的早期均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hs-CRP联合PCT有助于早期判断是否使用抗生素。
- 王丹丹王瑞罗智花周登余王琍琍
- 关键词:新生儿感染性疾病超敏C-反应蛋白血清降钙素原白细胞计数
- 新生儿感染性疾病中IL-6、IL-10水平变化与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
- 2024年
- 目的:探讨IL-6和IL-10及其基因多态性与新生儿感染性疾病(NID)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22年10月至2023年6月在温州市人民医院诊断的50例NID患儿为病例组,20例健康对照样本为对照组。检测了IL-6、IL-10水平以及IL-6、IL-10基因区域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并进行Hardy-Weinberg平衡性检验、等位基因频率分析、χ2检验及相关性分析等统计学处理,以评估SNP与疾病和炎症因子表达水平的关联。结果:在病例组中,IL-6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rs1518111和rs1554286等位基因频率与IL-6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377,P=0.007;r=0.399,P=0.004)。进一步的基因型分析表明,携带rs1518111CC基因型和rs1554286AA基因型的个体表现出更高的IL-6表达水平(t=2.819,P=0.007;t=3.012,P=0.004)。结论:IL-6表达升高在NID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IL-6基因区域内的rs1518111和rs1554286位点多态性可显著影响IL-6的表达水平,调控炎症反应过程,从而可能改变新生儿对感染的易感性和病情严重程度。
- 王海虹赵秘胜高胜春丁玲利
- 关键词:新生儿基因多态性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0
- 新生儿感染性疾病中相关炎症标志物联合应用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
- 2024年
- 分析新生儿感染病患中非特异性早期炎症指标的诊断效价。选取本院从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总计167名新生儿病房住院的患儿,根据是否感染分为感染组(n1=71)和非感染组(n2=96)。分析两组患儿入院时或未经治疗时的第1次实验室检查资料,比较两组患儿血清中的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血清淀粉样蛋白(SAA)、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等指标的灵敏度、特异度以及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各指标对于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效能。试验组与对照组各项指标结果比较,得出PCT、CRP、SAA、WBC单项检测、传统非特异性早期炎症指标联合检测以及“新联合检测”的灵敏度分别为:16.9%、11.3%、14.1%、15.5%、29.6%、36.6%;特异度分别为:97.9%、97.9%、96.9%、85.5%、86.5%、85.4%;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574、0.546、0.555、0.52、0.58、0.61。单项非特异性早期炎症标志物诊断效价不高,联合检测意义更大,适当引入更多高诊断效价的非特异性指标进行组合检测可能更有助于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诊治。
- 郁健雄周霖雷蕾刘晓颖高宇
- 关键词:新生儿感染血清淀粉样蛋白
- 新生儿感染性疾病:重在防控,任重道远
- 2023年
- 由于新生儿各器官系统发育不成熟,感染性疾病发生率和病死率均较高,因此重在防控。本文通过新生儿感染性疾病流行病学特点、预防策略、目前面临的问题及挑战几方面,强调利用持续性质量改进以预防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发生。
- 曹云
- 关键词:传染病传染病控制
- 新生儿感染性疾病抗生素个体化治疗的研究进展
- 2023年
- 在我国新生儿疾病中最常见的就是感染性疾病,且该疾病是导致新生儿发生死亡的重要因素。目前临床中对于新生儿感染均实施抗生素进行治疗。然而抗生素的使用剂量过多或是使用剂量较少都会引起新生儿出现细菌耐药性提升,情况较为严重时还会出现真菌和耐药菌的增殖。所以对于新生儿感染性疾病实施抗生素个体化治疗对于提升疾病治疗效果有着重要意义。群体药代动力学就为新生儿感染性疾病抗生素使用剂量的个体化治疗奠定了基础。本文将会对新生儿感染性疾病采取抗生素个体化治疗进行综述。
- 黄慧雯
- 关键词:新生儿感染性疾病抗生素个体化治疗
相关作者
- 武辉

- 作品数:113被引量:390H指数:12
-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
- 研究主题:早产儿 新生儿 呼吸窘迫综合征 星形胶质细胞 婴儿
- 史洁

- 作品数:7被引量:7H指数:2
- 供职机构:大连医学院
- 研究主题:新生儿感染性疾病 新生儿 癌性胸膜炎 胸液 结核性
- 董海燕

- 作品数:8被引量:6H指数:2
- 供职机构:大连市儿童医院
- 研究主题:新生儿 新生儿感染性疾病 大肠杆菌肠炎 大肠杆菌 肠道菌群
- 陈昌辉

- 作品数:217被引量:1,280H指数:18
- 供职机构:四川省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新生儿 胆红素 儿童 婴儿 新生儿脐血
- 王俐

- 作品数:65被引量:186H指数:7
- 供职机构:南京市妇幼保健院
- 研究主题:合理用药 临床药师 抗菌药物 抗生素 新生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