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750篇“ 斑块破裂“的相关文章
-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的斑块负荷及血流动力学研究进展
- 2024年
- 卒中,这一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在我国成年人中造成了极大的生命威胁和残疾负担。它的发生机制极为复杂且多样,其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破裂被认为是引发脑卒中的一个主要危险因素。相关研究表明,斑块负荷的改变与斑块破裂息息相关。通过计算机建模,模拟血管内的流动状态,识别壁面切应力等流体力学参数,结合血管壁形态、斑块内部状态及临床数据,揭示其与斑块的关系。现对近年来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负荷和血液动力学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回顾,并对其与斑块负荷、血液动力学的相关性进行了探讨,以期为脑卒中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 徐鹏李俊林
- 关键词:颈动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血流动力学
- 用于预测能导致中风的血管斑块破裂或脱离和/或用于预测血管血栓的系统
- 用于预测能导致中风的血管斑块的至少部分破裂或脱离或者用于分析颈内静脉的壁的生物力学性质以预测血栓风险的系统(1),其包括:监测装置(2),其包括被配置成测量所述血管斑块或所述颈静脉的壁的温度的温度传感器(5)、被配置成测...
- 伊曼纽尔·梅萨斯弗雷德里克·萨尔德曼
- 蛋白质亚磺酸化的原位荧光成像检测及其调控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的机制研究
- 心血管疾病是由包括动脉粥样硬化(AS)在内的多种危险因素引起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破裂是导致疾病死亡的重要因素。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与活性氧(ROS)引起的严重氧化应激损伤密切相关。活性氧是一种活性小分子,在调节细胞各...
- 张升悦
-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内皮损伤
- 超声造影对症状性缺血性脑卒中颈动脉不稳定斑块破裂的诊断价值
- 2024年
- 目的探究超声造影对症状性缺血性脑卒中颈动脉不稳定斑块破裂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3月至2022年12月于我院接受诊治的92例(111个斑块)症状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接受颈动脉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检查,并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手术取得病理结果。比较常规超声与超声造影对斑块内部回声、表面形态、新生血管形成分级的检查情况;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分析超声造影对颈动脉不稳定斑块破裂的诊断效能。结果超声造影检出斑块内部回声均匀24个,不均匀87个,超声造影对斑块内部回声的检查优于常规超声(P<0.001)。超声造影检出表面规则型18个、表面不规则型和溃疡斑块型93个,超声造影对斑块表面形态的检查优于常规超声(P<0.001)。超声造影检出斑块内新生血管0级4个、1-3级107个,超声造影对斑块内新生血管形成分级的检查优于常规超声(P<0.001)。病理检出不稳定斑块破裂85例,超声造影检出不稳定斑块破裂81例,与病理结果一致性较好(Kappa=0.826);超声造影诊断不稳定斑块破裂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99,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78.95%、86.75%。结论超声造影对症状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不稳定斑块破裂的诊断效能较高。
- 段绍伟
- 关键词:超声造影颈动脉不稳定斑块
- 基于流体力学的表面应力预测颈动脉斑块破裂的回归分析
- 2024年
- 目的探讨颈动脉斑块表面应力与斑块破裂的关系及预测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江苏大学附属宜兴医院收治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67例,所有患者在接受头颈部CT血管造影(CTA)后进行为期2年的随访,根据随访结果分为破裂组16例和未破裂组51例。以CTA图像构建血管三维模型并获得斑块形态学参数,应用计算流体力学量化斑块各部位的表面应力。比较2组患者各应力参数差异,用logistic回归分析颈动脉斑块破裂的独立影响因素,用ROC曲线分析斑块表面应力参数对斑块破裂的预测效能,用线性回归分析斑块表面应力参数的影响因素。结果与未破裂组比较,破裂组年龄、吸烟、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斑块总体积、顶部表面应力和近端底部-顶部表面应力差(ΔPBTSS)显著升高(P<0.05,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DL-C(OR=1.855,95%CI:1.542~8.349,P=0.043)和ΔPBTSS(OR=1.041,95%CI:1.016~1.067,P=0.002)是斑块破裂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LDL-C和ΔPBTSS二者联合预测斑块破裂的曲线下面积为0.906(95%CI:0.819~0.992,P=0.000)。单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斑块垂直径(β=22.320,95%CI:10.607~34.033,P=0.000)、近端坡度(β=3.002,95%CI:1.188~4.815,P=0.002)与ΔPBTSS密切相关,且垂直径与近端坡度存在显著交互作用(β=4.117,95%CI:3.169~5.065,P=0.000)。结论斑块表面应力与斑块破裂密切相关,有助于预测颈动脉斑块破裂的发生。
- 马科杰杜睿徐宇浩罗一烽曹志宏李月峰
- 关键词:流体动力学脑血管造影术
- 血清SIRT1、Fibulin-5、Bcl-2/Bax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所致脑梗死的关系及联合检测价值
- 2024年
- 目的 探讨血清沉默信息调节蛋白1 (SIRT1)、衰老关键蛋白抗原-5 (Fibulin-5)、B淋巴细胞瘤基因-2(Bcl-2)/B淋巴细胞瘤基因-2相关X蛋白(Bax)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斑块破裂所致脑梗死(ACI)的关系及联合检测价值。方法 选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2021年1月至2023年2月CAS斑块破裂所致ACI患者98例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CAS斑块未破裂患者98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SIRT1、Fibulin-5、Bcl-2、Bax水平,分析各血清指标对CAS斑块破裂所致ACI风险的影响及与病情的关系,并评价各血清学指标单独及联合预测CAS斑块破裂所致ACI的价值。结果 研究组血清SIRT1、Bcl-2水平低于对照组,Fibulin-5、Bax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大面积梗死(MCI)患者血清SIRT1、Bcl-2水平<小面积梗死患者<腔隙性梗死(LI)患者,Fibulin-5、Bax水平>小面积梗死患者> LI患者(P<0.05);重度神经功能缺损患者血清SIRT1、Bcl-2水平<中度神经功能缺损患者<轻度神经功能缺损患者,Fibulin-5、Bax水平>中度神经功能缺损患者>轻度神经功能缺损患者(P<0.05);血清SIRT1、Bcl-2低水平患者CAS斑块破裂所致ACI风险是高水平患者的2.311倍、2.921倍,Fibulin-5、Bax高水平患者CAS斑块破裂所致ACI风险是低水平患者的3.470倍、3.184倍(P<0.05);血清SIRT1、Bcl-2与梗死面积、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呈负相关,Fibulin-5、Bax与梗死面积、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呈正相关(P<0.05);血清SIRT1、Fibulin-5、Bcl-2、Bax预测CAS斑块破裂所致ACI的AUC分别为0.716 (95%CI:0.648~0.778)、0.796 (95%CI:0.733~0.850)、0.728 (95%CI:0.660~0.789)、0.763 (95%CI:0.698~0.821),联合预测CAS斑块破裂所致ACI的AUC为0.909 (95%CI:0.860~0.945),优于各血清指标单独预测。结论 血清SIRT1、Fibulin-5、Bcl-2/Bax与CAS斑块破裂所致ACI及其病情程度密切相关,联合预测价值可靠,对临床开展防治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 代建霞刘媛于媛媛
- 关键词:脑梗死
- 敲除LincRNA-EPS通过下调Stat1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迁移加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的实验研究
- 目的: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一种大中动脉血管的慢性炎症性疾病,是我国目前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疾病。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s)异常...
- 张华
- 关键词:STAT1血管平滑肌细胞动脉粥样硬化
- 基于OCT技术评估冠状动脉斑块破裂与血清脂蛋白a水平的相关性
-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OCT)对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内的粥样硬化斑块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并进一步探究Lp(a)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
- 王宇
- 关键词:冠心病脂蛋白A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斑块破裂
-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发现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过程中斑块破裂1例
- 2023年
- 患者男,68岁,间断胸痛并诊断为不稳定型心绞痛9年、加重1年;糖尿病史10年,9年前接受前降支支架植入术,高血压5年。查体、实验室检查及心电图均未见明显异常。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呈均衡型;左主干远段狭窄70%;前降支开口狭窄60%、近段狭窄40%,其内支架通畅,轻度内膜增生,前向血流3级;回旋支远段闭塞,前向血流0级;右冠状动脉近、远段均狭窄70%~80%,前向血流3级;SYNTAX评分31.5。
- 张志强尉希清曹勇王明皓
- 关键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斑块破裂
- NLR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OCT诊断的冠状动脉斑块破裂的关系研究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分析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CS)患者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OCT)发现的冠状动脉(冠脉)斑块破裂的相关性。方法:入选2016年6月—2021年5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接受冠脉介入治疗并应用OCT进行冠脉病变评估的207例ACS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OCT结果将所有受试者分为斑块破裂组(41例)和非斑块破裂组(166例),分析和比较两组间年龄、性别、心血管危险因素、心血管家族史、血常规、血脂等指标,及其与OCT诊断的冠脉斑块破裂的关系。结果:斑块破裂组年龄>65岁、性别为男性、有吸烟史人群的比例显著高于非破裂组。斑块破裂组患者的炎症指标[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CRP)水平]、肌钙蛋白I、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均明显高于非斑块破裂组。其中,斑块破裂组的NLR水平显著高于非斑块破裂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33(1.94,6.34) vs 2.26(1.70,2.92),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NLR与ACS患者发生斑块破裂具有一定相关性(OR=1.360,95%CI:1.092~1.695,P=0.006)。ROC曲线分析发现,NLR>2.81是预测ACS患者冠脉斑块破裂的临界点,敏感度为65.9%,特异度为73.5%。结论:NLR与ACS冠脉病变发生斑块破裂密切相关,在预测斑块的不稳定性和ACS危险分层中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 姜金彤卓杨赵倩顾俊张俊峰王长谦张绘莉
- 关键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斑块破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相关作者
- 于波

- 作品数:652被引量:1,497H指数:14
-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
- 研究主题:光学相干断层成像 冠心病 导管 动脉粥样硬化 冠状动脉疾病
- 许俊堂

- 作品数:187被引量:896H指数:16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华法林 抗栓治疗 溶栓疗法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急性肺栓塞
- 张运

- 作品数:1,079被引量:5,147H指数:32
-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 研究主题:超声心动图 动脉粥样硬化 超声心动描记术 心室功能 血流动力学
- 韦立新

- 作品数:219被引量:1,426H指数:19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研究主题:病理学 临床病理分析 病理 预后 动脉粥样硬化
- 郭爱桃

- 作品数:111被引量:690H指数:14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研究主题:临床病理分析 预后 免疫组化 病理学 斑块破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