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01篇“ 教育性教学“的相关文章
- “教育性教学”的现时代内涵
- 2024年
- 自《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颁布以来,“大概念”“跨学科”“项目化”日益成为学校教学转型的主旋律。这种教学转型的实质属于教学的教育性之提升。这一发现是具有实践和理论双重意义的。其实践的意义在于可以使教师超越纯粹教学模式的局限,进而在教育的层面思考和操作教学;其理论的意义则在于使“教育性教学”的内涵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得以扩展与充实。
- 刘庆昌
- 关键词:教学转型义务教育课程教育性教学操作教学教学模式历史背景
- 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性教学的困局透析与理性规约
- 2024年
- 教育性教学的提出,体现了教育界对教学本质的回归与追寻,它强调教学要基于受教育者的整全性发展,使独特性的个体能与多元化的社会形成更为健康、持续的互动。面对生成式人工智能与教育的融合发展,教师更要不断审视教育性教学及教学的价值标准,关注教育与教学之间的关系,进而在有效协同中真正赋予技术以教育意义。因此,需要从学理上探索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性教学的价值意蕴:启发性内容生成有助于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具身化对话交互有利于激发多方面兴趣,无界化语言解析有益于提升整合式体验。同时,也需要通过实践明晰生成式人工智能在赋能教育性教学的过程中所呈现出的多重困局:机器学习框架束缚思想范围的延展,数智拟态环境制约主体的多元延伸,数据算法偏见限制多方面兴趣的平衡。在教学实践中,应重新确定意义,聚焦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性教学实现的关键要素:为整全的人而教,实现求知与立德的协同进步;为“善”的理念而教,在审视自我与理解世界中转识为智;为建立连接而教,于思想生成中回归实践本真。
- 刘芳徐莉
- 关键词:教育性教学
- 基于教育性教学思想的劳动课程实施路径探索被引量:3
- 2023年
- 劳动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教育性作用。然而在劳动课教育教学过程中,劳动的教育性没有充分挖掘和有效落实,主要表现在劳动课程教学内容的教育性原则考量不充分,劳动课教师对教学过程的设计缺乏教育性关照,劳动课程教学评价指标中教育性效标的量度不显著等方面。基于教育性教学思想,对基础教育劳动课程教学过程进行省思,从相关利益主体形成对劳动课的教育性的价值认同,提升师资品质为劳动课教学教育性培根铸魂,用制度保障学校劳动课程的教育性有效落实等方面为深入贯彻劳动课教学教育性提供落实路径。
- 朗双菊
- “教育性教学”理论对体育课程思政的学术观照与实践指导被引量:5
- 2022年
- 体育课程思政是完成“立德树人”任务的重要手段,是深化教育强国战略和体育强国战略的现实需要。然而,部分体育教师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理应是思政类专业课程的任务,与体育课程关系不大。通过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等研究发现,赫尔巴特“教育性教学”理论的核心内容与体育课程思政的要求有着高度的逻辑关联性,都主张将教育和教学相结合,要求全面育人、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强调教师的重要作用,以兴趣为导向。“教育性教学”理论可以为体育课程思政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导,在实践中,要求在体育课程思政中将育人理念贯穿于体育教学全过程;在体育教学目标上侧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要加大隐性课程的开发力度,将隐性的教育要素融入体育知识的学习和体育技能的训练中;要确立体育教师在体育课程思政的主体地位;要将培养学生高雅的体育兴趣爱好与体育课程思政融为一体。
- 唐东阳龚晨
- 关键词:教育性教学体育教学
- “教育性教学”理论对体育课程思政的启示与指导
- 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是完成"立德树人"任务的重要手段,是深化教育强国战略和体育强国战略的需要。赫尔巴特"教育性教学"理论的内容与体育课程思政的内涵有着高度的相似之处,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等,总结出"教育性教学"理论与体...
- 龚晨唐东阳
- 关键词:教育性教学体育教学
- 论赫尔巴特教育性教学思想与实践应用
- 2022年
- 赫尔巴特将教育与教学融为一体,提出了“教育性教学”思想并认为其是培养德行的核心。他将道德目的划分为管理、道德和兴趣,指明教学的基础在于经验与交际,力图推行分析与综合的教学实施方式。其“教育性教学”思想的内涵与逻辑渗透在家庭教育、学校教学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深刻影响了德国道德教育思想与实际教学进程。
- 孟珂雯
- 关键词:教育性教学道德教育
- 教育性教学:当代学校改进的基本路向
- 2021年
- 基于伦理性、正当性及公平性等维度对当下学校教学现状进行考察,能够有效揭示当下学校教育存在的可能问题。在工具理性盛行的时代背景下,通过对“教育性教学”的深入研究,验证了学校改进实践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回归原初性“教育性教学”必须通过关注人的现实处境与精神状况、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及加强学校自我完善等路径来加以实现。
- 吴成龙
- 关键词:教育性教学道德教育
- 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理论基础与实践探析——以赫尔巴特“教育性教学”思想为视角被引量:14
- 2021年
- 文章以赫尔巴特“教育性教学”思想为研究视角,从“课程思政”的心理学依据以及课程教学与思政教育存在的内在逻辑关系两方面揭示高校推进“课程思政”的内在理论基础,提出了“课程思政”建设要以学生为根本,整合学生需求和经验,提升“思想范围”形成的育人实效;以课程为载体,融合课程教学与学科育人,发挥合力育人的实效;以教师为主体,提升教师“思政育人”胜任力,增强隐性教育的育人实效。
- 许丽
- 关键词:教育性教学
- 立德树人:从“教育性教学”开始被引量:1
- 2020年
- 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所在,已成为当前有担当的教育人的共识。但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如何围绕“立德树人”这个目标来教,学生怎样围绕这个目标来学呢?笔者认为,“立德树人”的目标,呼唤各学科教学要从“功利性教学”“(唯)技术性教学”真正走向“教育性教学”,真正彰显学科育人的价值与优势,真正体现教书育人的完整统一,真正履行和担负起人民教师“立德树人”的神圣使命。
- 王祥连
- 关键词:立德树人教育性教学学科育人学科教学
- 教学评价的基础性维度——基于赫尔巴特“教育性教学”的成人指向被引量:20
- 2019年
- 教学评价是对教学本身以及教学效果而作出的一种价值评判,是对于作为既定事实的教学的一种"事后"再认识。好的教学评价源于对好的教学的认识,好的教学需要的要素同样制约和指引着教学评价的建构。为此,我们需要回到教学本身来认识教学评价。同样,所有的教学都是或者说应该是具有"成人"指向的活动。所以,回到教学本身的教学评价理应由关注"评价"到指向"成人",即教学评价应该回应教学对于"人"的关注。赫尔巴特提出的"教育性教学",正是针对传统教学中对个体德行,或者说道德性目标培养忽视而提出的。从共时性和历时性两个维度来看,由培养个体的兴趣出发,基于一定的知识和理智的习得,最终达到德行的完善,构成了教学本身的内在成人逻辑,这也是教学评价展开的内在理路和依据。由此,好的教学评价应该从教学本身来甄定评价目标,以个体成人之内在逻辑来整合教学评价,转向对兴趣到德行的基础性维度的关注,超越技术化评价的窠臼和遮蔽。
- 位涛
- 关键词:教学评价教育性教学德行
相关作者
- 刘庆昌

- 作品数:270被引量:1,640H指数:18
- 供职机构:山西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 研究主题: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学 教育者 教学
- 周采

- 作品数:80被引量:231H指数:9
- 供职机构: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 研究主题:教育史学 教育史研究 教育史 教育 美国教育史学
- 彭正梅

- 作品数:115被引量:789H指数:16
-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
- 研究主题:教育 教育学 教化 教育改革 批判教育学
- 李岩

- 作品数:10被引量:151H指数:3
-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 研究主题:教育性教学 大学生 人文关怀 道德教育思想 道德教育
- 唐东阳

- 作品数:86被引量:174H指数:7
- 供职机构:武汉体育学院体育教育学院
- 研究主题:乒乓球 乒乓球运动 竞技体育 体育课程 弧圈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