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13篇“ 政治问责“的相关文章
- “政治问责”从西方到中国的概念转型
- 政治问责是现代社会为形成稳定政治秩序,实现良善公共生活所形成的重要制度。它根植于政治权力公共性与私人占有间的矛盾,对构建民主政治,培植政治伦理具有深远意义。文章梳理与分析了西方与中国政治问责的有关制度与理论。西方社会以“...
- 陈娜
- 关键词:政治问责政治形态
- 文献传递
- 政治问责及相关概念辨析被引量:17
- 2019年
- 基于问责的语义分析与学理阐释可知,作为机制的问责是指问责对象有义务就其行为、政策或职责表现等向问责主体告知、回答、解释与证明,如果问责对象存在失责行为则应接受问责主体的惩罚或制裁。政治以公共决策为重要内容,以行使公共权力为主要方式。在此意义上,可将狭义的政治问责界定为政治官员有义务就其在公共决策与推动公共政策执行中的行为与绩效,向社会公众、代议机关或执政党告知、回答、解释与证明,如果存在违法或不符合民意等失责行为,则应承担政治信任流失甚至公共决策权力丧失的后果。此外,政治问责与行政问责、民主问责、公共问责、社会问责等相关概念既有区别又存在交叉重叠,对其进行比较分析,有助于促进问责领域概念使用的规范化。
- 张贤明杨楠
- 关键词:问责政治问责概念辨析责任政治
- 找回政治问责:西方代议制民主的挑战与出路被引量:1
- 2019年
- 全球兴起的民粹主义以及第三波民主化浪潮的颓势,启发我们反思西方代议制政体的内在机理.通过对20世纪民主理论的系统回顾,本文强调政治理论家和经验研究者更多地将注意力集中于代议制政体的政治授权部分,具体而言是政治竞争和政治参与,而没有对与政治授权一体两面的政治问责给予同等重视.本文主张将政治问责带回现代代表政治之中,并借此对这个模糊概念作出新的界定.具体而言,政治问责是政治代理人(政府)对政治委托人(民众)意志和利益服务的理想关系状态.政治问责与政治授权构成了现代代表政治的两大组成部分.作为代议制政体的压舱石,政治问责的缺失将引发民粹主义的兴起,乃至危及代议制政体的存续.政治问责的实现并非易事,需要制度和社会文化等多重保障.未来的民主理论和经验研究,应重点关注政治问责的实现条件和具体路径.
- 胡鹏张诗羽
- 关键词:政治问责委托代理关系
- 政治问责、问责政治与政治制度的稳定和变革——读《民主问责、政治秩序与变革》被引量:2
- 2019年
- 以当今代议民主制国家日益见长的问责诉求,尤其是在政治秩序尚处于转变过程中的欧盟为研究背景,奥尔森重新审视主流的问责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和理性选择理论,并提出基于组织理论的制度视角探究民主问责、政治秩序和制度变革间的理论关系,这显要推进了问责理论的发展。奥尔森认为,在政治秩序稳定的国家,民主问责通常是非政治性的、技术性的、例行的政治问责,而在政治秩序尚不稳定的国家或政治秩序稳定的国家的例外和活跃时期,民主问责则易演变为操纵、形象经营、争权夺利的问责政治,这些反过来又会稳固或是动摇政治秩序的认知根本、规范根本和威权根本,从而引起制度的稳定或变革。此外,奥尔森在书中对制度、政治秩序、政治生活的不明确性和不确定性、政治言行分离、公民参与问责、人民主权等民主问责实情问题的探讨,不乏启迪意义。
- 李凤云
- 关键词:政治秩序
- 安徽 突出政治问责护航脱贫攻坚工作顺利推进——把严管和厚爱、激励和约束结合起来
- 2019年
- 脱贫攻坚是党中央确定的三大攻坚战之一。为推动脱贫攻坚责任落实、确保党中央扶贫政策落地,安徽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不断提高政治站位,把严管与厚爱、激励与约束相结合,坚持精准问责、规范问责、严肃问责、慎重问责,今年1月至6月,全省扶贫领域共问责633人,有力激发了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强化政治问责,压实政治责任'为脱贫攻坚提供坚强纪律保障.
- 李雪原江帮富
- 关键词:纪委书记纪检监察机关
- 中国共产党政治问责探析
- “政治问责”一词,自2003年非典期间开始广泛进入公众视野,同时,对于党政领导干部的问责也进入了一个风暴式发展的阶段。从此,人民越来越重视自己的权利,不断加强对党政领导干部的监督,国家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制度政策来完善我国...
- 邢策
-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政治问责从严治党权力监督
- 近三十年政治问责研究的新进展——基于国外文献的分析被引量:6
- 2018年
- 责任政治是民主政治的核心范畴,问责对实现责任政治至关重要。政治问责作为问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中体现了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国外的政治问责研究不断深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与之相比,国内的相关研究则较为薄弱。系统梳理、归纳与评述近三十年国外政治问责研究的新进展,对推动中国政治问责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尤为重要。总体来看,国外政治问责研究较为全面与深入,对政治问责的概念、理论基础、作用与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了详细探讨,研究内容日益精细化,研究视角逐渐多元化,研究方法趋于科学化。中国的政治问责研究需要立足中国实际,同时吸收借鉴国外相关研究的积极成果,不断推动政治问责研究本土化。
- 张贤明杨楠
- 关键词:政治问责问责责任政治
- 当代中国行政决策的政治问责研究
- 责任政治是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是政治文明的基本形态。问责作为重要的权力制约方式,是实现责任政治的关键举措,构建科学完备的问责体系是责任政治建设的必由之路。决策是公共权力运行过程的基本环节,决策问责是问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 杨楠
- 关键词:行政决策政治问责责任政治
- 文献传递
- 中国特大安全事故政治问责:影响因素及其意义被引量:20
- 2016年
- 自2003年起,中国特大安全事故的问责制度初步形成。引起这种变化的原因既可能源自政治体制内行政管理改革的需求,也可能来源于社会公众对公共机构的要求和压力。基于对2003—2007年间84个特大安全事故案例的实证分析结果可知,来自社会的压力是推动2003年之后中国政治问责变化的主要因素。该结果从三方面反映出我国近年来政治生态的变迁:(1)媒体参与对政府的监督,在"舆论监督"功能的脉络上,发展出问责的功能,从而开始在改变中国的政治生态中显现作用。(2)问责动力机制的历史性变化,表明我国国家—社会正在建构一种良性互动的关系。(3)媒体成为问责动力机制中的新结构性元素,表明我国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跨进了一大步。此外,本研究的结果显示,媒体进入问责动力机制还处于起步状态。
- 张欢王新松
- 关键词:政治问责特大安全事故媒体舆论监督
- 论重大事故中的政治问责被引量:11
- 2015年
- 天津港火灾爆炸事故引发了人们对于问责的关注。对于此类事故,除了对事故责任人进行法律责任追究和行政问责外,还应该对主要领导干部进行政治问责。政治问责是对政治责任履行情况进行追究的理念与制度,它根源于民众的政治委托行为,而重大事故带来的严重后果从根本上违背了实质性的委托目的,使其本身就成为了政治问责的理由。政治委托的客体是执政权而非行政权,所以握有实质执政权的执政党及其官员是政治问责的当然对象。正因为如此,一党执政国家中党的纪律检查机关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成为政治问责的主体,但要处理好与党代会及国家权力机关在问责职权上的关系。除了正式的问责制度外,在自媒体时代,非正式问责由于其代表性、强制性以及公开、快速、透明等原因,发挥的作用可能更大。
- 王若磊
- 关键词:重大事故政治问责党政官员问责对象问责主体
相关作者
- 王若磊

- 作品数:30被引量:231H指数:7
- 供职机构:中共中央党校
- 研究主题:法治 共同富裕 政治 党内法规 治党
- 马骏

- 作品数:79被引量:2,047H指数:28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
- 研究主题:公共行政学 预算改革 公共预算 公共行政 专栏导语
- 杨楠

- 作品数:69被引量:130H指数:6
-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
- 研究主题:路段行程时间 城市交通流 操作区 压机 角部
- 张贤明

- 作品数:106被引量:1,567H指数:21
-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行政学院
- 研究主题:责任政治 政治责任 人民民主 政府治理 民主政治
- 刘昱含

- 作品数:6被引量:8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会硕中心)
- 研究主题:公允价值 政治问责 政府会计 政府财务信息 公允价值计量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