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774篇“ 政治国家“的相关文章
美国州级政治国家化——联邦制下极化政党的权力下渗
2024年
随着政治极化加剧,美国民主党与共和党在国家层面的对峙愈发激烈,国会议程时常陷入僵局。两党已逐渐将目光转向州一级,将州政府转变为影响美国国家政治决策的引擎。在这个过程中,州政党及州级政治逐渐变得国家化,不同政党控制的州之间政策差异化加剧。极化的全国性政党通过选举控制等手段影响州级政治,推进其全国性政策议程。美国代议制民主建立在基于地域区划的代表权基础上,随着极化的全国性政党在美国政治中推动日益增长的国家化力量,联邦制下各州政府的“安全阀”作用不断弱化。国家及地方层面广泛存在的、激烈的政治极化对联邦体制及美国民主均造成不可忽视的威胁。
穆若曦
关键词:美国政党联邦制
论《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关系问题
2024年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关系问题进入马克思的理论视野。他对这一问题的探讨可具体展开为三个方面:其一,马克思通过考察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关系形态的历史演变,确证了其二元分离关系的现实存在。其二,通过批判黑格尔哲学的思辨唯心主义性质,马克思抛弃了黑格尔对市民社会逻辑概念上的规定,而仅将其视作以个人意志和利益为主导的物质经济领域,由此确立了市民社会的基础性地位。其三,在批判黑格尔等级中介方案的基础上,马克思提出,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分离及由此引发的矛盾问题不能依靠国家来解决,而只能到市民社会中去寻求答案。
冯瑞
关键词:黑格尔市民社会政治国家
马克思对“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历史性考察——基于《论犹太人问题》的解读被引量:1
2023年
在《论犹太人问题》中,马克思认为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发展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封建社会下,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都处在尚未成熟的阶段,存在的只是政治性的市民社会与基督教国家,并且二者是紧密融合在一起的。政治解放使市民社会摆脱了政治的束缚,国家摆脱了宗教的束缚,这时才形成一般意义上的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可是,政治解放也导致了二者的绝对分离与对立,社会、个人都处于二元化之中。未来,通过人的解放,真正的共同体将扬弃旧的社会组织即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使私人领域和公共领域、个体生活和类生活再次统一起来。
王启立
关键词:市民社会政治国家《论犹太人问题》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的历史唯物主义萌芽——“私有财产决定政治国家”命题的内在逻辑
2022年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的“私有财产决定政治国家”命题,是关于社会总体的一般规定而非历史的特殊规定,它与“政治国家决定市民社会”“实体等级决定政治国家”两个命题构成一个统一总体,统一的基础是“私有财产决定政治国家”,运作的逻辑形式是“推理论”。黑格尔法哲学的逻辑形式也是“推理论”,其“质的推理”“反思推理”与“必然推理”三元也构成一个统一总体,统一的基础则是“必然推理”。黑格尔的总体虽有矛盾,但其矛盾是可以被统一、和解的内在矛盾;而马克思的总体中的矛盾则是不可调和的,这一矛盾的发展受不可化约的外部条件的制约。正是对条件的外在性的重视,使马克思开始走向历史唯物主义。
周阳
关键词:《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私有财产政治国家推理论历史唯物主义
政治国家有效性缺失:乌克兰国家建设的教训与镜鉴被引量:4
2022年
俄乌冲突发生以来,乌克兰面临独立30余年来最大危机,这与其国家建设水平低下有关。国家可分为实体意义上的国家政治意义上的国家,国家建设也可分为两种路径——获得具体国家特征的实体国家建设,建构国家、社会及个人之间合理化关系的政治国家建设。乌克兰国家建设不足集中表现为政治国家有效性缺失。乌克兰国家建设存在政治制度多变、国家寡头化、国家认同缺失、民族冲突对立等诸多不足,导致民主无序化、国家寡头化、认同碎片化、族群对立化,极大影响了国家有效性。乌克兰未能处理好秩序与民主、自主发展与外部影响、历史与现实、民族多元与一体之间的关系,未完成获得独立性、人民性、主体性和共同性的历史任务。乌克兰国家建设教训提出警示:国家建设不能盲目接受、照搬某种思潮或模式,而应以独立性为基础,以人民性为遵循,以自主性为保障,以建设性为追求,探索确保本国国家有效性的特色路径。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的态势下,国家安全稳定与有序发展的难度加大,现代国家建设应高度警惕新自由主义的话语叙事与行动渗透。
文龙杰
关键词:民主秩序民族新自由主义
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关系的历史变奏——兼论中国实现“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有机结合的现实条件被引量:1
2021年
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是现代社会的两个重要范畴。现代社会就是以商品资本为基础的市民社会和以政治国家为代表的公共权力之间相互作用、相互构成的展开过程。市场自发调节与政府权力干预是现代社会的核心关系。亚当·斯密、黑格尔、马克思和哈贝马斯代表了理解这对核心关系的四个不同理论环节。在现实过程中,这对关系呈现为市场和国家两极之间不断摆动的自由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新自由主义和新国家主义交替发展的四个阶段。揭示现代架构之中市民社会和政治国家关系的理论变迁和历史发展,有利于我们深刻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现实语境和历史任务,更好地利用自身的有利条件克服市场调节与政府干预之间长期形成的不稳定状态,正确处理好"有效的市场"和"有为的政府"之间的辩证关系。
罗骞于昕鹭
关键词:市民社会政治国家资本市场政府干预
市民社会如何决定政治国家?——基于马克思对黑格尔等级要素的批判
2021年
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马克思对黑格尔的立法权和等级要素学说进行了深入的批判性分析。本文旨在表明,就政治国家和市民社会的关系而言,马克思通过对黑格尔等级要素概念的批判,辨析、剥离并澄清了被黑格尔遮蔽的现代政治行动的实情,由此指出正是通过现代意义上的等级要素,市民社会及其各等级获得了决定政治国家的力量,并且揭示了现代立法权制度中存在着政治国家和市民社会的二律背反。
王旭荣
关键词:立法权政治国家市民社会
论马克思《论犹太人问题》中现代政治国家的宗教性
2021年
在青年马克思思想的发展历程中,《论犹太人问题》是一个相当关键的文本。马克思在批判鲍威尔对“犹太人问题”的神学提法的时候,把宗教和政治的关系转变为政治国家和市民社会的关系问题。并且,继承和发挥《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关于抽象政治国家的思想,他进一步把现代政治国家解读为完成了的基督教国家,以此消解和克服鲍威尔对基督教国家的定义。这样,马克思不仅揭露了被鲍威尔误解的政治解放的意义及其限度,同时还准确地揭示了现代政治国家本身的宗教性。作为宗教的基督教死于启蒙理性的批判,而作为国家的基督教则在法国大革命中复活。
王旭荣
关键词:犹太人问题政治国家政治解放
政治国家”与“物质国家”的辩证法--马克思政治哲学范式的发生学考察被引量:3
2020年
马克思的理论形态的政治哲学发生于《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在该书中,马克思用德文词"Material"和"Staat"组合出了"Staatsmaterial"和"[der]materielle Staat"两个新术语,可对称地译为"国家物质"和"物质国家"。马克思将"国家物质"与"国家理性"对举,反对黑格尔由君主代表国家理性而人民单纯充当国家物质的君主制,主张国家理性要从人民这种国家物质中生成。进而,他把人民的物质生活领域称为"物质国家",并与"政治国家"对举,反对各种现代国家制度把"政治国家"当作"物质国家"的单纯形式,主张把"物质国家"的内容上升到"政治层面",基于"物质国家"去重构"政治国家",从而实现彻底的民主制。"政治国家"与"物质国家"的这种辩证法就是马克思政治哲学的原初范式。
徐长福
关键词:政治哲学《黑格尔法哲学批判》
人类生存困境下的政治国家诞生——《利维坦》与《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的比较研究被引量:1
2020年
人类生存困境作为西方政治思考的主线,贯穿于从中世纪的霍布斯到近代的恩格斯这些政治思想家对于国家起源的思考以及国家秩序建构理论的始终。霍布斯在《利维坦》中基于原子式的个人,推断出一个人人为敌的自然状态。而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起源》中则是基于阶级角度,得出围绕利益而产生无序阶级冲突状态。对于困境的解决,他们都指向了政治国家的诞生。而不论是有关终结自然状态的利维坦诞生的理论还是关于缓和社会矛盾的阶级统治暴力机器形成的理论,都对新时代我国公共权力的运行和法治作用的发挥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仪成成
关键词:霍布斯恩格斯人类生存困境政治国家

相关作者

伍俊斌
作品数:111被引量:379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共广东省委党校
研究主题:政治参与 公民社会 有限政府 政治文化 协商民主
马长山
作品数:166被引量:3,808H指数:34
供职机构:华东政法大学
研究主题:法治 法治秩序 法治中国 法学 法治进程
俞可平
作品数:237被引量:7,891H指数:41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
研究主题:政治学 政府创新 善治 民主 民主政治
李文峰
作品数:36被引量:30H指数:3
供职机构:重庆科技学院
研究主题:市民社会 价值意蕴 大学生 政治国家 高校
邹玉政
作品数:15被引量:33H指数:3
供职机构:淮阴师范学院法学院
研究主题:市民社会 行政许可 政治国家 行政许可范围 行政法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