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24篇“ 播散性毛孢子菌病“的相关文章
播散孢子被引量:2
2001年
本文阐述了孢子及其分型,以及孢子的临床特征,指出阿萨希孢子孢子属中最重要的临床致。对孢子与深部播散感染的关系以及孢子所致播散孢子的治疗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杨蓉娅敖俊红李若瑜
关键词:毛孢子菌病毛孢子菌
播散孢子1例被引量:2
2021年
孢子,又称峡谷热或"沙漠风湿",是一种地方流行,主要流行于美国西南各洲及中美洲、南美洲部分地区。该由人吸入球孢子引起肺部感染所致,严重者可播散,累及全身其他器官,即为播散孢子,有一定致死。普遍认为,球孢子系域外,流行区外例主要考虑为输入,我国球孢子报道很少。近年来,国际交流日益频繁,北上广深等城市输入例陆续见诸报道,且呈上升趋势,但临床工作者对该的认知程度普遍偏低.
高波王璐璐刘秋颖
关键词:球孢子菌病病例报告
Foxp3^+调节T细胞在播散孢子小鼠模型的表达研究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观察调节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s)在播散阿萨希孢子(Trichosporon asahii,T.asahii)小鼠模型中的表达,初步探讨Foxp3^+调节T细胞在播散孢子机制中可能发挥的作用。方法 50只雄BALB/c小鼠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5只,分别于尾静脉接种阿萨希孢子悬液和生理盐水。接种后第3,7,14,21及28天,流式细胞仪检测两组小鼠脾脏单个核细胞悬液中CD4^+CD25^+Foxp3^+调节T细胞比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两组小鼠脾脏Foxp3 mRNA水平表达情况。结果试验组小鼠脾脏中CD4^+CD25^+Foxp3^+调节T细胞比率及Foxp3 mRNA表达随着感染进程先增高后下降至正常水平。接种后第3、28天,试验组小鼠脾脏单个核细胞中CD4^+CD25^+Foxp3^+调节T细胞的比例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接种后第7、14及21天调节T细胞的比例较对照组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种后第3、28天,试验组小鼠脾脏Foxp3 mRNA表达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接种后第7、14、21天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萨希孢子可以诱导小鼠体内CD4^+CD25^+Foxp3^+调节T细胞在感染中后期表达增高,调节T细胞可能参与调节播散孢子的免疫应答。
敖俊红祝贺廖勇杨冬倩李海涛杨蓉娅
关键词:阿萨希毛孢子菌
非免疫缺陷播散孢子一例被引量:1
2019年
孢子是由于感染粗球孢子或posadasii球孢子孢子而发的一种局限播散。迄今为止国内球孢子例报道极少,多为原发肺球孢子,本例患者为非免疫缺陷播散孢子,表现为全身多发肿块,为球孢子的诊疗提供参考。
梁焕林之莓刘芸野王伟静
关键词:播散性病例报道原发性
播散孢子一例被引量:3
2017年
患者女,24岁,既往体健,美国留学半年余,因“间断咳嗽、低热5个月,发现双侧颈部肿物3个月”于2015年4月2日入院。患者于5个月前(2014年12月)出现咳嗽,伴低热,体温最高达37.5℃,自服药物(具体不详)治疗1周缓解。3个月前再次出现咳嗽,伴黄黏痰、血涕、午后低热,体温最高达37.9℃,双侧颈部可触及肿物,约2.0cm×1.0cm。
万华梁荣月于岩岩李若瑜张航瑜王贵强
关键词:球孢子菌病播散性侧颈部肿物间断咳嗽午后低热体温
白细胞介素10和转化生长因子β1在播散孢子小鼠模型中的动态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观察播散孢子小鼠模型中白细胞介素-10(IL-10)、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动态表达,并探讨其在播散孢子中可能发挥的作用。方法 50只雄BALB/c小鼠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5只,尾静脉分别接种阿萨希孢子(T.asahii)悬液和生理盐水,接种后3 d、7 d、14 d、21 d及28 d,对小鼠肾脏载量进行测定;取小鼠内眦静脉血,离心获得血清,通过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两组小鼠不同感染时间血清IL-10和TGF-β1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两组小鼠不同感染时间脾脏IL-10 m RNA和TGF-β1 m RNA表达情况;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对试验组小鼠不同感染时间肾脏载量与血清IL-10、TGF-β1、脾脏IL-10 m RNA、TGF-β1m RNA表达量及试验组小鼠血清IL-10表达水平与脾脏IL-10 m RNA表达量、血清TGF-β1表达水平与脾脏TGF-β1 m RNA表达量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接种后3 d,试验组小鼠肾脏载量为(69.5±9.1)cfu/mg,接种后7 d,小鼠肾脏载量达到峰值,为(120.3±11.4)cfu/mg,其后载量逐渐降低,接种后28 d为(2.0±2.5)cfu/mg。试验组小鼠血清IL-10与TGF-β1表达水平在7 d较对照组明显升高,14 d时达到峰值,随后逐渐降低。接种后7d、14 d、21 d,小鼠血清IL-10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接种后7 d、14 d、21 d,小鼠血清TGF-β1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试验组小鼠脾脏IL-10 m RNA、TGF-β1 m RNA表达量在7 d逐渐增高,14 d时达到峰值,随后逐渐降低至对照组水平。接种后7 d、14 d、21 d,小鼠脾脏IL-10 m RNA、TGF-β1 m RNA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试验组小鼠血清IL-10表达水平与脾脏IL-10m RNA、血清TGF-β1表达水平与脾脏TGF-β1 m RNA表达量均呈明显正相关(P均<0.05)。接种后7 d、14 d、21 d,试验组小鼠肾脏载量与血清IL-10、TGF-β1表达水平及脾
杨冬倩敖俊红廖勇杨蓉娅王瑞丽夏志宽田艳丽韩秀峰
关键词:阿萨希毛孢子菌IL-10
Foxp3+调节T细胞及IL-10、TGF-β1在播散孢子小鼠模型的动态研究
目的1.研究播散孢子小鼠模型中CD4+CD25+Foxp3+调节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 Tregs)的动态表达变化;2.研究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0(IL-10)、转化生长因子β1 (TG...
杨冬倩
关键词:FOXP3IL-10TGF-Β1
文献传递
阿萨希丝孢酵母血症——播散孢子1例
目的报告1例阿萨希丝孢酵母血症——播散消化系统及皮肤感染,探讨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全面综合分析2年多的史及其就诊的多家医院诊治资料,反复取多个部位溃疡坏死组织分别做真直接镜检、培养,组织理检查,并行PAS、嗜银...
郑岳臣陶娟冯爱平毛叶红朱里陈靖
关键词:真菌血症溃疡阿萨希丝孢酵母
文献传递
从1例播散孢子看深部真的诊治理念
目前深部真的发率逐年升高,死亡率也渐渐升高。本文介绍了一例播散孢子例的临床表现和诊治经过,探讨了深部真的诊治理念。
郑岳臣陶娟冯爱平曾敬思毛叶红朱里陈靖
关键词:播散性毛孢子菌病深部真菌病发病率
文献传递
伊曲康唑注射液对大鼠播散孢子短期疗效观察和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观察伊曲康唑注射液对于快速控制大鼠播散孢子的疗效。方法48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6只,建立大鼠播散孢子模型后,ICZ组第1,2天给予伊曲康唑注射液20mg/kg,2次/d,第3~5天1次/d,静注;AMB组给予两霉素B1mg/kg,1次/d,连续5天,静注;Control组给予静注生理盐水,治疗结束后观察各组存活率、累计存活天数、肝脾等脏器真负荷量,并测定血浆β-D-葡聚糖水平。结果ICZ组大鼠存活率为14/16(87.5%),AMB治疗组为12/16(75.0%),对照组为8/16(50.0%),前者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P=0.02),而后者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P=0.14)。ICZ组与对照组肝、脾组织真落计数比较差异有显著(P均<0.05),AMB组与对照组肝、脾组织真负荷量比较差异有显著(P均<0.05)。ICZ组与AMB组累计存活天数,肝、脾真负荷量比较差异无显著(P均>0.05)。伊曲康唑治疗后与治疗前,以及同期未治疗的对照组血浆(1,3)-β-D-葡聚糖比较差异均有显著(P均<0.05)。结论初步动物实验结果提示伊曲康唑注射液可有效控制播散孢子的发展,提高存活率,有希望成为两霉素B不便应用时的替代药物之一。
王文岭杨蓉娅郝震峰张洁王聪敏魏万林苏有明
关键词:播散性毛孢子菌病动物实验伊曲康唑注射液

相关作者

杨蓉娅
作品数:621被引量:1,305H指数:16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阿萨希毛孢子菌 疗效观察 面部 皮肤 激光治疗
敖俊红
作品数:104被引量:356H指数:8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
研究主题:阿萨希毛孢子菌 播散性毛孢子菌病 毛孢子菌病 阿萨希丝孢酵母 小鼠
王文岭
作品数:178被引量:398H指数:10
供职机构:北京军区总医院
研究主题:阿萨希毛孢子菌 播散性毛孢子菌病 毛孢子菌属 阿萨希丝孢酵母 皮损
张洁
作品数:77被引量:230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
研究主题: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 单宁酸 黄芪多糖 利巴韦林 阿萨希毛孢子菌
王聪敏
作品数:146被引量:477H指数:11
供职机构:黄圃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护理 阿萨希毛孢子菌 痤疮 强脉冲光治疗 围手术期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