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842篇“ 摘出术“的相关文章
- 贯穿眼眶鼻窦巨大异物摘出术1例报告
- 2024年
- 患者男性,53岁,因左眼被勺子插入流血伴视力下降20 h就诊眼科。既往史:精神分裂症、高血压、2型糖尿病。眼科查体所见:左眼视力0.25,眼压33 mmHg(1 mmHg=0.133 kPa)。上睑鼻侧可见不规则裂伤,眼睑肿胀,上睑呈下垂状态,不能上举,鼻侧结膜见裂伤,瞳孔散大,直径4.5 mm,直接对光反射迟钝,相对性传入性瞳孔障碍(+),视网膜平伏。眼位:33 cm角膜映光:+10°R/L 10°,眼球各方向运动均受限。CT提示贯穿眼眶鼻窦巨大条状异物。急诊全麻下行左眼眶异物摘出,术中经鼻内镜下松解异物后端,经原入路完整取出异物,术后视力提高,眼球运动改善。
- 易守春黄玉蓉林震琳刘健
- 关键词:眶内鼻窦手术摘出鼻内镜下
- 经巩膜隧道切口一步法眼后段异物摘出术联合白内障摘出术的疗效观察
- 2023年
- 目的评估经巩膜隧道切口行外伤性白内障摘出联合眼后段异物摘出及25G玻璃体切除术的效果。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收集长沙爱尔眼科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30例(30眼)眼球穿孔伤伴有外伤性白内障及眼后段异物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白内障摘出、25G玻璃体切除术及眼后段异物摘出术。以磁力棒或眼内异物镊从12点位巩膜隧道切口经前房伸入玻璃体直接一步法吸出或夹出眼后段异物,部分患者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随访6~12个月,观察手术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本研究手术成功率100.0%。最终视力提高25眼(83.3%),视力不变4眼(13.3%),视力下降1眼(3.3%)。所有患者无巩膜穿刺孔相关并发症和暴发性脉络膜上腔出血发生。结论经巩膜隧道切口行外伤性白内障摘出、一步法眼后段异物摘出及25G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眼后段异物伴发外伤性白内障效果良好。
- 朱俊东谢丽莲李植源张谱刘江何炼
- 关键词:玻璃体切除术
- 囊袋张力环植入配合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用于近视伴白内障患者的临床价值
- 2023年
- 目的 研究囊袋张力环(CTR)植入配合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用于近视伴白内障患者的临床价值,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国药东风花果医院收治的106例近视并发白内障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均为单侧眼发病。观察组患者采用CTR植入配合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治疗,对照组患者只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最佳矫正视力(BCVA)、视觉质量[高阶像差,以Zernike多项式的均方根(RMS)表示],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人工晶状体(IOL)倾斜度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的BCVA低于术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的高阶像差RMS高于术前,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低于术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的IOL倾斜角度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CTR植入配合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可提高近视并发白内障患者的视力和视觉质量,维持IOL的位置,且不会增加角膜内皮损伤,安全性良好。
- 李成钢何柳李佳
- 关键词: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近视白内障
- 穿透性Schlemm管成形联合晶状体摘出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
- 2022年
- 目的评价穿透性Schlemm管成形术联合晶状体摘出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安阳市眼科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5月穿透性Schlemm管成形联合晶状体摘出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34例(34眼)的临床资料。观察术前、术后眼压及视力、手术成功率及并发症。随访时间为6个月。结果术前眼压为(38.21±10.93)mmHg(1 mmHg=0.133 kPa),术后3 d、1个月及6个月的眼压依次为(14.63±5.34)mmHg、(16.72±6.48)mmHg及(15.56±4.24)mmHg,术后均低于术前(t=8.35、8.52及8.46,均P<0.001)。术后6个月:视力提高1行以上者25眼(73.53%),维持术前视力者5眼(14.71%),视力下降者4眼(11.76%);基本痊愈率为94.12%(32/34)、痊愈率为88.24%(30/34)。手术并发症包括前房积血7眼(20.59%)、浅前房3眼(8.82%)、滤过口阻塞2眼(5.88%)、一过性高眼压12眼(35.29%)。结论穿透性Schlemm管成形联合晶状体摘出术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比较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其短期降眼压效果显著。
- 陈聪常新奇张祎草王卫群
- 关键词:眼压
- 晶状体摘出术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并发白内障患者的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分析
- 2022年
- 目的 讨论晶状体摘出术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并发白内障患者的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2020年5月—2021年5月福建省立金山医院收治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并发白内障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25例与研究组25例。对照组实施周边虹膜切开术,研究组实施晶状体摘出术。统计对比两组疗效,并发症发生率,手术前后前房深度、眼压、视力,以及术后所用恢复时间。结果研究组疗效总有效率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78,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4.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78,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前房深度、眼压及视力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67、0.041、0.542,P>0.05);术后3个月,研究组前房深度(4.32±0.29)mm及视力(0.98±0.05)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眼压(13.30±2.28)mmHg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246、30.224、6.601,P<0.001)。研究组术后恢复时间(12.34±2.69)d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7.432,P<0.001)。结论 晶状体摘出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并发白内障病症的疗效明显高于周边虹膜切开术,且前者手术方案并发症更少,更利于术后恢复前房深度、眼压、视力水平,缩短术后康复时间。
- 谢恬露李笠卢尹悦林颖饶惠英
- 关键词: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白内障周边虹膜切开术
- 两种白内障摘出术治疗硬核白内障的疗效比较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分析比较两种白内障摘出术治疗硬核白内障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本院收治的100例硬核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电脑随机方法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治疗,实验组采用无缝线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后的视力状况,患者角膜内皮细胞丢失、角膜水肿状况以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治疗后,两组硬核白内障患者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角膜内皮细胞丢失、角膜水肿状况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治疗和无缝线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均可提高硬核白内障患者的视力,但无缝线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对患者的眼部伤害更低,患者的满意度更高,值得临床推广。
- 欧志勇
- 关键词:白内障摘出术硬核白内障疗效
- 微创玻切"L"形切口在眼内大异物摘出术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评估在微创玻璃体切除术中应用睫状体平坦部"L"形切口摘出后段眼内大异物的效果。方法:采用双向性队列研究,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6月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小榄医院后段眼内大异物29例(29眼)。根据术前CT和(或)B超检查确定后段眼内异物的长及宽,根据异物最大宽度(W)分组,以W≤3 mm、3 mm5 mm分成A、B、C 3组。A组及C组分别通过常规与角膜缘平行的睫状体平坦部"一"形扩大切口和角膜缘切口摘出异物。B组通过睫状体平坦部"L"形切口摘出异物。术后随访6个月以上。结果:A组13例,B组8例,C组8例;其中B组摘出异物长度为(5.4±2.9)mm,最大宽度为(2.2±0.8)mm,厚度为(1.6±0.9)mm。所有异物均一次手术摘出成功,末次随访视网膜均在位。术后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发生率:C组(4例,50%)>B组(2例,25.0%)>A组(2例,15.4%);C组合并术后角膜溃疡穿孔1例(12.5%)。术后B组1例(12.5%)复发性视网膜脱离,手术后复位。3组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在微创玻璃体切除术摘出后段较大异物中,经睫状体平坦部"L"形切口手术成功率高,术后并发症少。
- 钟雪梅杨新怀
- 玻璃体切除联合眼内异物摘出术术后视力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分析玻璃体切除联合眼内异物摘出手术术后视力影响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信阳市中心医院2013年2月至2019年2月眼外伤所致眼内异物者60例(60眼)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行玻璃体切除联合眼内异物摘出手术,分析影响手术效果及术后视力的因素。结果手术成功率为93.33%(56/60);术后视力<0.1的独立影响因素为视网膜脱离[OR=0.054,95%CI(0.013~0.223),P<0.05];异物较大[OR=0.053,95%CI(0.006~0.451),P<0.05]及晶状体损伤[OR=0.274,95%CI(0.093~0.807),P<0.05];术后有1例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1例牵引性视网膜脱离、眼内炎及黄斑前膜形成各1例;患者术前术后的视力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体切除眼内异物摘出联合手术的总有效率较高,术后视力的影响因素主要是视网膜脱离、异物较大及晶状体损伤。
- 廖福红吴盈盈季玲胡斌
- 关键词:玻璃体切除术摘出术眼内视力术后
- 不同大小角膜微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对术后角膜愈合过程的影响被引量:15
- 2021年
- 目的观察不同大小角膜微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对术后角膜愈合过程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非随机对照临床研究,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在延边大学附属医院眼科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76例76眼,按照透明角膜切口大小的不同分为2.2 mm切口组37例37眼和1.8 mm切口组39例39眼。术中测量并比较2个组累积释放能量(CDE)和有效超声乳化时间。术前和术后第1天、第1周及第1个月,采用眼前节光相干断层扫描仪(AS-OCT)测量并比较2个组角膜切口结构和角膜厚度;采用Pentacam眼前节分析仪测量并比较2个组角膜内皮细胞数量、中央角膜厚度(CCT)、直径3.0 mm范围角膜体积(CV3)和直径10.0 mm范围角膜体积(CV10)。结果2个组间角膜内皮细胞数量、CCT、CV3、CV10、角膜切口外口处角膜厚度总体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组别=0.788、0.706、3.692、4.341、4.182,均P>0.05);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上述各参数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17.717、67.356、17.577、13.559、80.076,均P<0.01)。术后1个月2个组角膜内皮细胞数量较术前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 d,2个组CCT、CV3、CV10、角膜切口外口处平均角膜厚度均较术前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周、1个月CCT、CV3、CV10、角膜切口外口处平均角膜厚度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个月,1.8 mm切口组术眼角膜切口内口哆开和角膜内皮错位的发生率分别为12.8%(5/39)和5.1%(2/39),高于2.2 mm切口组的0.0%(0/37)和2.7%(1/37),2个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078,P=0.024;χ^(2)=0.295,P=0.590)。术后1 d,1.8 mm切口组角膜切口内口角膜厚度明显较2.2 mm切口组增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2);2.2 mm切口组和1.8 mm切口组角膜切口内口角膜厚度与CDE均呈正相关(r=0.231,P=0.025;r=0.347,
- 任宁孙丽霞崔红李正日李承霖金海燕李英俊
- 关键词:白内障角膜切口PENTACAM
- 整体护理在硬核白内障手法碎核小切口白内障摘出术围手术期的应用
- 2021年
-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在硬核白内障手法碎核小切口白内障摘出术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11月我院收治的硬核白内障患者96例,患者入院时间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8例。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法碎核小切口白内障摘出术,对照组患者在围手术期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整体护理干预。评估两组术前及术后1周、2个月术眼视力和并发症发生情况,对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术后1周、2个月研究组术眼视力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眼并发症发生率为1.82%%(1/55),低于对照组的14.04%(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95.83%(46/48)较对照组79.17%(38/48)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核白内障患者手法碎核小切口白内障摘出术围手术期接受整体护理干预可提高术眼视力和患者护理满意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陈云
- 关键词:整体护理硬核白内障白内障摘出术
相关作者
- 谭少健

- 作品数:221被引量:587H指数:11
- 供职机构: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研究主题:白内障 前房维持器 去整合素 晶状体上皮细胞 高度近视
- 石淑英

- 作品数:31被引量:49H指数:3
- 供职机构:解放军15医院
- 研究主题:青光眼 白内障 结膜囊 小切口 残联
- 张效房

- 作品数:173被引量:1,617H指数:19
-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研究主题:眼内异物 白内障 眼内异物摘出 玻璃体切除术 人工晶体植入术
- 雷方

- 作品数:67被引量:286H指数:10
- 供职机构:河南科技大学
- 研究主题:白内障 人工晶状体 低视力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手术
- 林振德

- 作品数:177被引量:1,124H指数:17
- 供职机构:爱尔眼科医院
- 研究主题:白内障 人工晶状体 人工晶体植入术 人工晶体 植入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