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22篇“ 挥发油含量“的相关文章
- 一种花椒果皮及其制品中挥发油含量的检测方法
- 本发明涉及食品检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花椒果皮及其制品中挥发油含量的检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提取花椒挥发油并测定花椒挥发油提取物的旋光度α<Sup>t</Sup><Sub>D</Sub>,根据如下公式,计算花椒挥发油含量...
- 丁江枫欧波张莉苏娟冯愉富
- 广西不同产地八角叶和果挥发油含量与成分分析
- 2024年
- 为科学开发利用广西八角(Illicium verum)种质资源,筛选优异特色种质材料,采集广西不同产地八角叶和生果,并采用杀青后晒干和直接晒干两种方式处理八角生果,获得八角干果;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叶、生果和干果中的挥发油,采用气相色谱(GC)对挥发油成分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广西不同产地八角叶挥发油含量均值为0.47%~0.78%;单株叶挥发油中,反式大茴香脑含量为45.178%~94.778%,龙蒿脑含量为0.121%~45.616%,顺式大茴香脑含量为0.101%~1.460%,大茴香醛含量为0.018%~8.794%。广西不同产地八角生果挥发油含量均值为1.87%~2.09%;单株生果挥发油中,反式大茴香脑含量为41.565%~97.064%,龙蒿脑含量为0.010%~52.700%,顺式大茴香脑含量为0.014%~0.282%,大茴香醛含量为0.006%~5.683%。干燥方式对八角干果挥发油及其特征组分含量有一定影响;不同产地杀青后晒干八角干果挥发油中的反式大茴香脑含量均低于直接晒干八角干果;应控制杀青时间,减少挥发油和反式大茴香脑流失。八角叶和果挥发油及其特征组分含量存在一定差异,可在高产量八角优株的基础上进一步筛选,筛选出叶和果挥发油含量及挥发油中反式大茴香脑含量高的八角单株。
- 秦荣秀杨卓颖温如斯孟中磊杨日升梁忠云
- 关键词:挥发油气相色谱
- 一种提高人丹挥发油含量的工艺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人丹挥发油含量的工艺方法,包括:按照人丹配方称取六合粉、三脑液、儿茶溶液、糊精液、混合色素,备用;将六合粉与三脑液、儿茶溶液、纯化水混合制成软材,进行制丸,得到人丹湿毛丸;对所述人丹湿毛丸进行干燥处理...
- 黄晓丹王海瑶许欣娜杨振新伍柏坚罗燕玉黄汉聪龙慧冯建新彭绍忠谢君郑荣波方广宏
- 甘草炮制对江西产吴茱萸挥发油含量及抑菌作用的影响研究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吴茱萸和甘草制吴茱萸中的挥发油,借助GC-MS鉴定化学成分,并比较炮制前后挥发油的抑菌能力变化情况。方法:用纸片法测定吴茱萸和甘草制吴茱萸挥发油对藤黄微球菌、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和大肠埃希菌的抑菌圈直径,建立挥发油的GC-MS指纹图谱,通过Pearson相关系数和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建立谱效模型,筛选活性抑菌成分。结果:经测定,经甘草炮制后,吴茱萸中挥发油总量和各主要成分含量均发生了变化;吴茱萸挥发油对革兰氏阳性菌中的藤黄微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革兰氏阴性菌中的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和大肠埃希菌无抑制作用,甘草制吴茱萸挥发油抑菌趋势与吴茱萸挥发油相同,但抑菌作用明显降低。结论:甘草炮制可使吴茱萸挥发油中的特定成分和含量发生变化,炮制后抑菌作用被削弱。
- 黄建琴张敏吴珊珊杨力袁金斌
- 关键词:挥发油抑菌作用
- 云南松鲜针叶中挥发油含量和组分及其在模拟林火预热条件下的溢出特点
- 2024年
- 【目的】研究云南松鲜针叶中的挥发油在模拟林火预热条件下的溢出特点,并探索挥发油影响林火行为的机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SD)提取云南松针叶中的挥发油,测定其体积和质量,得到挥发油含量。使用自动顶空进样器模拟火场预热条件,与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联用得到不同预热条件下挥发性油质气体的组分构成,通过比较不同预热条件下气体组分和含量的异同,研究挥发油溢出特点。【结果】1)云南松鲜针叶中挥发油的体积含量在10.61~15.43 mL·kg^(-1),均值为13.13 mL·kg^(-1),标准差为2.42 mL·kg^(-1);质量含量在7.86~9.74 g·kg^(-1),均值为8.52 g·kg^(-1),标准差为1.05 g·kg^(-1)。2)在不同温度和时间的预热条件下共分离鉴定出48种挥发油组分,其中绝大多数属于萜类化合物,包括单萜烯、倍半萜烯和其他萜类含氧衍生物,还有微量的酸、醇和酯类化合物。在预热150℃、15 min条件下确认了27种萜类化合物,相对含量占比为89.16%,包括8种单萜烯占比54.70%,14种倍半萜烯占比31.86%,5种其他萜类含氧衍生物占比2.60%。3)随预热温度升高和预热时间延长,云南松针叶溢出的挥发性油质气体越来越多。50℃和75℃温度下挥发油溢出缓慢,溢出气体的量很少;100℃温度下挥发油的溢出量较50℃和75℃明显增加,挥发性油质气体持续溢出,且一直未达到平衡状态;125℃温度下挥发油的溢出量较前3个温度条件呈现跳跃式增加,预热30 min后达到顶空平衡的状态,挥发性油质气体的量不再增加;150℃温度下在预热15 min后,挥发油溢出变缓,逐渐达到平衡状态;175℃温度下挥发油溢出量最多,预热15 min尚未达到平衡状态。4)α-蒎烯是云南松针叶受热溢出的挥发油组分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模拟预热条件下得到其相对含量在23.45%~79.66%,预热50℃温度下α-蒎烯的相对含量最高。5)以175℃、预热15 min条件下的
- 李笑笑赵凤君舒立福王明玉司莉青李伟克周暖阳李威闫凯达
- 关键词:云南松挥发油水蒸气蒸馏法顶空进样
- 高中化学项目式教学中融入劳动教育的探索——以“探究不同采收期对蕲艾挥发油含量的影响”为例
- 2024年
- 劳动教育与学科教学相融合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趋势。本研究旨在探索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有机融入劳动教育的途径,以“探究不同采收期对蕲艾挥发油含量的影响”为项目主题,通过对蕲艾种植与养护的情境导入,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探究方案、开展实验探究、结合蕲艾挥发油主要成分的结构与性质提出保存建议。学生在研究学习中强化实验探究思路与方法,同时学会了基本的种植技能,转变了劳动观念,体会到化学知识在农业生产和中医药方面的应用价值。实践结果表明,高中化学教学中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具有可行性,能够较好地实现协同育人的效果。
- 叶发兵鲁伟刘海英周林楠
- 关键词:高中化学劳动教育项目式教学蕲艾
- 一种测定阳春砂挥发油含量的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测定阳春砂挥发油含量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1)通过正交设计试验探讨阳春砂挥发油提取五个因素对挥发油含量的影响,找到对阳春砂挥发油含量测定具有显著性影响的因素;2)通过探讨种子团粉碎程度对挥发油含量的影响,...
- 何国振黄东海严萍王萧吕秉鼎
- 一种提高桂枝挥发油含量的提取分离的方法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提高桂枝挥发油含量的提取分离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桂枝经筛选除杂、粉碎过筛后,用水喷淋浸润;利用水蒸气蒸馏法对浸润后桂枝进行蒸馏获取含桂枝挥发油的溜液,所述蒸馏工艺参数为:罐压0.2MPa~0.26Mp...
- 黄正军姜莉皮雪松石守刚张毅
- 一种测定广藿香叶中挥发油含量的方法
- 本发明属于药物检测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测定广藿香叶中挥发油含量的方法。本发明采用GC‑MS分析方法测定不同产地的广藿香叶中β‑榄香烯、β‑石竹烯、石竹素、百秋李醇和金合欢醇5种挥发油的含量,通过这5种挥发油可以更加...
- 欧阳慧子何俊曹秀楠白宇
- 一种保留较多人参皂苷和挥发油含量的高品质林下参加工方法
- 一种保留较多人参皂苷和挥发油含量的高品质林下参加工方法,属于林下参加工技术领域。利用牙刷等工具蘸取盆中清水,轻柔打旋刷洗林下参,将净制后吸干表面水分的林下参置于托盘备用;清理真空干燥器,使其保持清洁,同时将真空干燥器置于...
- 蔡恩博邢峻嘉韩佳宏杨利民韩梅张连学
相关作者
- 祝诗平

- 作品数:135被引量:718H指数:17
-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 研究主题:近红外光谱 近红外光谱分析 花椒 机器视觉 挥发油含量
- 王刚

- 作品数:8被引量:80H指数:5
-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 研究主题:近红外光谱分析 花椒 挥发油含量 近红外光谱 花椒挥发油
- 顾永华

- 作品数:78被引量:119H指数:7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 研究主题:丛生芽 分化培养基 蒲包花 花毛茛 繁殖
- 夏冰

- 作品数:187被引量:1,414H指数:22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 研究主题:石蒜 石蒜属植物 忽地笑 编码基因 彩色马蹄莲
- 冯煦

- 作品数:310被引量:1,103H指数:19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 研究主题:化学成分 灰毡毛忍冬 天然药物化学 化学成分研究 皂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