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1621篇“ 指标聚类分析“的相关文章
基于多指标聚类分析的魔芋马铃薯无矾健康粉条开发
传统粉条通常使用明矾为淀粉凝胶增强剂以获得良好的品质,但明矾使用过量造成铝残留过多而威胁人体健康。目前多用生物多糖或多糖醛酸盐(生物胶)开发无矾粉条。不同植物来源的淀粉及粉条品质特性有差异,马铃薯无矾粉条工艺配方缺乏系统...
包毅然
关键词:聚类分析马铃薯淀粉魔芋胶响应面优化
舟山地区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实验室指标聚类分析
2023年
目的对本地区的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实验室指标进行聚类分析,寻找指标之间内在的依赖关系。方法2019年7月—2022年7月在本院骨科或风湿免疫科诊断为风湿性关节炎(RA)的患者142例,其中男性37例,女性105例,检测血清心肝酶谱、特定蛋白、抗核抗体、抗自身可溶性抗原抗体等指标,用R程序中的最短距离法进行并分。结果在Height 750距离上对患者进行分,可将其分为4:A组的ESR、IgA、IgM高于其他组(P<0.05);B组的ANA阳性率和CCP低于其他组(P<0.01)。C组的CCP高于其他组(P<0.01);D组的ANA滴度和肌酐高于其他组(P<0.05);D组的C3低于其他组(P<0.05)。结论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结果为临床的诊疗分和鉴别诊断提供了有力依据。
陈位王晔恺于倩
关键词:抗核抗体类风湿性关节炎聚类分析
舟山地区ENA+结缔组织病患者的实验室指标聚类分析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对本地区的抗可溶性抗原(extractable nuclear antigen,ENA)阳性的结缔组织病患者的实验室指标进行聚类分析,寻找指标之间内在的依赖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本地ENA+的患者173例,其中男性15例,女性158例,年龄为13岁~79岁,平均年龄为(47.99±14.93)岁。免疫印迹法检测抗ENA谱,包括抗增殖性细胞核抗原抗体(PCNA)、抗SSA抗体(SSA)、抗Ro-52抗体(Ro-52)、抗SSB抗体(SSB)、抗Jo-1抗体(Jo-1)、抗着丝点抗体(Ki)、抗线粒体抗体-M2(M2)等共15项,并检测生化指标包括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血清免疫球蛋白G(Ig G)、风湿因子(RF)、血沉(ESR)等指标。用R程序中的最长距离法进行并分。结果173例ENA(+)结缔组织病患者在Height 250距离上可将其分为4:A组(n=5)、B组(n=23)、C组(n=66)、D组(n=79)。A组的年龄、ALT、AST均高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B组的SSA(>10)、Ro-52(>10)、SSB(>10)比例及Ig G均高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组的Jo-1(>10)、Ki(>10)、M2(>10)比例及CK、LDH均高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D组的PCNA(>10)、RF(>20 IU/ml)比例及ESR高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ENA+结缔组织病患者的结果为临床的诊疗分和鉴别诊断提供了有力依据。
于倩王晔恺姚燕珍
关键词:可溶性抗原结缔组织病聚类分析
基于检验指标聚类分析的新布尼亚病毒感染患者治疗回顾性研究
2020年
目的对新布尼亚患者检验指标进行聚类分析、分组,并分析其治疗措施差异。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在舟山医院传染科就诊的新布尼亚病毒感染患者14例,检测血常规、凝血功能及生化指标,采用层次法进行聚类分析并分组。结果层次法分最终分为A有2例,以凝血酶时间(TT)高水平、B型脑钠肽(BNP)高水平为主要特征(TThighBNPhigh);B有12例,以TT低水平、BNP低水平为主要特征(TTlowBNPlow)。A患者激素药物的使用天数和剂量分别为(7.43±3.53)d,(489.19±173.02)mg,均高于B的(5.20±1.03)d和(115.11±46.58)m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76、55.56,均P<0.05)。结论TThighBNPhigh特征的新布尼亚病毒感染患者可能对激素的使用天数和剂量存在更高的要求。
张浙恩王秋景
关键词:布尼亚病毒科感染聚类分析糖皮质激素类
电力企业资产管理指标聚类分析被引量:1
2017年
随着智能电网建设的深入开展以及电力体制改革步伐不断加快,电力企业的经营环境变得日益复杂,高效地开展资产管理工作,是解决当前电力企业面临困境的重要举措。资产绩效评估是资产管理工作中一项重要环节,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估指标体系有着重要意义,论文基于数据分析理论,对资产管理指标进行,并以结果作为指标体系维度划分的依据,为后续工作奠定基础。
喻小宝李科文葛艳琴曹利强
关键词:资产管理同业对标聚类指标体系
多重耐药福氏志贺菌相关耐药基因的指标聚类分析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 探讨福氏志贺菌的耐药性及其获得性耐药相关基因和可移动遗传元件的携带状况,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并复苏2010至2014年上海市各区县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上送的139株福氏志贺菌,采用K-B法测定菌株对13种抗生素的敏感性,同时用PCR检测17种β-内酰胺药物耐药基因、季铵盐消毒剂与磺胺耐药重叠基因、甲氧苄啶-磺胺甲68970 唑耐药基因、氨基糖苷修饰酶耐药基因及7种可移动遗传标记,用指标聚类分析分析获得性耐药基因和可移动元件遗传标记存在状况的相关性.结果 139株福氏志贺菌共检测到ISEcp1、intI1和trbC 3种可移动遗传元件的遗传标记;CTX-M、OXA和TEM 3种β-内酰胺药物耐药相关基因;ant(3")-I和aac(6′)-Ib2种氨基糖苷修饰酶基因;1种季铵盐消毒剂与磺胺耐药重叠基因qacEΔ1-sull和1种甲氧苄啶-磺胺甲68970 唑相关基因dfrA1.指标聚类分析显示,OXA、ant(3")-I和drfA1这3个基因高度相关,并同时被Ⅰ整合子intI1介导;TEM、qacEΔl-sull和aac(6′)-Ib这3个基因高度相关,并同时被另一个移动元件即接合性质粒trbC介导.结论 多种可移动遗传元件介导的获得性耐药基因水平转移可能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志贺菌耐药株的不断蔓延.
张雯霞陈敏陈洪友屠丽红张珏
关键词:志贺菌可移动遗传元件指标聚类分析
耐碳青霉烯肺炎克雷伯菌获得性耐药元件指标聚类分析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了解耐碳青霉烯肺炎克雷伯菌(CRKP)对β-内酰胺与氨基糖苷药物的耐药相关基因与可移动遗传元件存在状况,以及获得性耐药相关基因与可移动遗传元件存在的相互关系。方法收集2014年1-12月住院患者标本中分离到的20株CRKP,用gyrA测序后BLASTn比对确认菌种,再采用合酶链反应(PCR)法分析40种β-内酰胺酶基因、6种氨基糖苷修饰酶、6种16SrRNA甲基化酶、12种可移动遗传元件遗传标记和blaKPC型与ISKpn6连锁检测,并对检测结果作指标聚类分析。结果 20株CRKP对9种β-内酰胺与氨基糖苷均耐药;获得性耐药相关基因与可移动遗传元件标记每株均有阳性发现,共检出4种β-内酰胺酶基因(blaTEM、blaSHV、blaKPC、blaIMP),1种氨基糖苷修饰酶基因(aac(3)-Ⅱ)、1种16SrRNA甲基化酶基因(rmtB),8种可移动遗传元件遗传标记(traA、trbC、tnp513、IS26、IS903、ISEcp1、ISKpn6、intⅠ1);5株CRKP blaKPC-ISKpn6连锁检测为阳性;指标聚类分析提示,β-内酰胺酶基因blaIMP与tnp513强关联;β-内酰胺酶基因blaKPC、blaSHV及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rmtB与ISKpn6、ISEcp1、traA强关联;氨基糖苷修饰酶基因aac(3)-Ⅱ与IS26、IS903、intⅠ1、trbC强关联。结论肺炎克雷伯菌耐药表型与基因型结果相符,对β-内酰胺与氨基糖苷药物的耐药与可移动遗传元件介导的blaTEM、blaSHV、blaKPC、blaIMP、aac(3)-Ⅱ、rmtB相关。
陈乐宝黄东标李云亭周茂亮胡晓燕马拥军
关键词:肺炎克雷伯菌Β-内酰胺酶基因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16SRRNA甲基化酶指标聚类分析
539例肝病患者肝纤维化相关指标聚类分析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对539例肝病患者的肝纤维化相关指标进行聚类分析,探讨与疾病诊断和预测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2月-9月在本院门诊和住院的肝病患者539例,免疫荧光法检测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层粘连蛋白(laminin,LN)、Ⅳ型胶原(Ⅳ)、Ⅲ前胶原(Ⅲ)等肝纤维化指标。结果系统法分为3:A(HA^(high)/LN^(high)/GGT^(high))、B(ALT^(high)/AST^(high)/HA^(medium))、C(HA^(low)/LN^(low)/Ⅲ/^(medium-low)/Ⅳ^(medium-low))。A中肝硬化晚期(57.1%)和肝癌患者(34.9%)比例均高于其他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13.57、148.30,P<0.01);B中急性肝损伤比例(53.4%)均高于其他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8.60,P<0.01);C中肝硬化早期(33.2%)、病毒性肝炎(47.2%)、脂肪肝(28.8%)比例均高于其他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0.71、34.28、29.71,P<0.01)。结论对肝病患者肝纤维化相关指标进行聚类分析有助于针对性预测。
于倩王晔恺王惠军
关键词:肝纤维化聚类分析肝硬化
产ESBLs大肠埃希菌获得性耐药元件指标聚类分析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分析产ESBLs大肠埃希菌其水平获得性耐药基因和可移动遗传元件(MGEs)的携带状况,并分析各种水平获得性耐药基因与各种MGEs的相关性,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医院2013年分离到的20株产ESBLs大肠埃希菌,检测了25种β-内酰胺药物耐药相关的酶基因、12种氨基糖苷药物耐药相关的酶基因、1种消毒剂与磺胺耐药重叠基因以及9种可移动遗传元件(MGEs)遗传标记,并用指标聚类分析法探讨水平获得性耐药基因和MGEs遗传标记的相关性。结果 20株产ESBLs大肠埃希菌共检出6种β-内酰胺酶基因、4种氨基糖苷修饰酶基因、1种消毒剂与磺胺耐药重叠基因以及7种可移动遗传元件遗传标记;指标聚类分析(UPGMA法)提示β-内酰胺酶基因blaTEM、blaCTX-M-9 cluster,氨基糖苷修饰酶基因aac(3)-Ⅱ、aac(6′)-Ⅰb、aadA5,消毒剂与磺胺耐药重叠基因qacE△1-sul1与可移动遗传元件intⅠ1、ISEcp1、IS26、IS903、traA、trbC可能存在关联,其中消毒剂与磺胺耐药重叠基因qacE△1-sul1与Ⅰ整合子的整合酶基因intⅠ1存在高度关联。结论产ESBLs大肠埃希菌携带获得性耐药基因可导致对相关抗菌药物耐药,且可移动遗传元件的水平转移使细菌耐药性在同种细菌之间甚至不同种细菌菌株之间得以快速传播;指标聚类分析提示β-内酰胺酶基因blaTEM、blaCTX-M-9 cluster,氨基糖苷修饰酶基因aac(3)-Ⅱ、aac(6′)-Ⅰb、aadA5,消毒剂与磺胺耐药重叠基因qacE△1-sul1为可移动遗传元件介导。
李海英白雅红王华白咪红
关键词:大肠埃希菌获得性耐药基因指标聚类分析
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获得性耐药基因的指标聚类分析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调查一组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获得性耐药相关基因与可移动遗传元件的关系,以了解它们之间是否存在关联。方法收集2010年7-12月某医院住院患者痰标本中分离的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共20株,用gyrA和parC基因的分子鉴定法鉴定菌种,再用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分析50种水平转移获得的β-内酰胺、氨基糖苷获得性耐药基因和13种接合性质粒、转座子、插入序列、整合子等可移动遗传元件遗传标记检测等。结果 20株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共检出5种获得性β-内酰胺耐药基因、5种获得性氨基糖苷耐药基因、2种抗菌制剂外排泵基因、5种可移动遗传元件的遗传标记,连锁检测ISaba1-ADC、ISaba1-OXA-23均呈阳性,而ISaba1-OXA-66均呈阴性;获得性耐药基因TEM-1、ADC、OXA-23、OXA-66、ant(3")-Ⅰ、aph(3')-Ⅰ,adeB、qacE△1与可移动遗传元件intⅠ1、tnpU、tnp513、IS26、ISaba1高度相关。结论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获得性耐药基因与可移动遗传元件一定的关联度,菌株携带的获得性耐药基因可能由可移动遗传元件介导。
凌月明兰小鹏蔡媛媛王建福
关键词:鲍氏不动杆菌Β-内酰胺类可移动遗传元件指标聚类分析泛耐药

相关作者

糜祖煌
作品数:457被引量:3,046H指数:32
供职机构:无锡市克隆遗传技术研究所
研究主题:耐药基因 基因研究 铜绿假单胞菌 鲍曼不动杆菌 大肠埃希菌
吴康乐
作品数:101被引量:441H指数:12
供职机构:甘肃省红十字血液中心
研究主题:肺炎克雷伯菌 鲍氏不动杆菌 多药耐药 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 可移动遗传元件
姜如金
作品数:89被引量:499H指数:13
供职机构:杭州市余杭区中医院
研究主题:肺炎克雷伯菌 鲍氏不动杆菌 多药耐药 可移动遗传元件 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
黄东标
作品数:37被引量:132H指数:7
供职机构:磐安县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可移动遗传元件 Β-内酰胺类 Β-内酰胺酶基因 肺炎克雷伯菌 碳青霉烯类
王卫华
作品数:88被引量:388H指数:11
供职机构: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耐药性 大肠埃希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耐药性分析 泛耐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