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94篇“ 拔牙模式“的相关文章
- 不同拔牙模式下无托槽隐形矫治整平Spee曲线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 目的:通过三维有限元分析的方法,对比在不同拔牙模式下,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对整平Spee曲线的效果差异,以期为临床中应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在进行拔牙位置的选择方面提供生物力学参考,同时为更好地解释隐形矫治器在整平Spee曲线方...
- 赵一诺
- 关键词:拔牙模式
- 骨性Ⅱ类均角深覆盖患者3种不同拔牙模式的颅面特征分析
- 2022年
- 目的探索骨性Ⅱ类均角深覆盖患者3种主要拔牙模式治疗前颅颌面特征的差异和治疗结果的不同。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选择155例骨性Ⅱ类均角深覆盖治疗完成患者[男性64例,女性91例,年龄(12.9±2.5)岁],其中拔除两个上颌第一前磨牙(拔除2个上4组)15例,拔除4个第一前磨牙(拔除4个4组)45例,拔除上颌第一前磨牙及下颌第二前磨牙(拔除上4下5组)18例,对治疗前后头颅侧位片进行测量,比较3组样本的差异,同时利用各组特征对8例治疗完成患者进行拔牙模式判断,与临床医师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三组间差异主要体现在牙性指标和软组织指标,拔除2个上4组的治疗前前牙覆盖最大[(10.5±1.9)mm],与另外两组[拔除4个4组:(8.9±1.7)mm,拔除上4下5组:(8.9±2.1)mm]间都有统计学差异(P=0.013);拔除上4下5组磨牙远中关系[(-1.3±1.6)mm]最严重,与拔除4个4组磨牙关系[(0.2±1.8)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拔2个上4组下唇突度[(2.8±3.0)mm]显著小于另外两组[拔除4个4组:(5.1±2.5)mm,拔除上4下5组:(3.8±3.0)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3组治疗后的差异只有磨牙关系,拔除2个上4组是远中关系,而另外两组是中性关系。对于新样本的拔牙模式判断与临床医师决策的符合率为75%。结论骨性Ⅱ类均角深覆盖患者,下颌的拔牙与否与覆盖和下唇突度有关,覆盖越小,下唇突度越大,越倾向于拔牙;而拔牙的位置选择主要与磨牙远中关系和下唇突度有关,磨牙远中关系越严重,下唇突度越小,越倾向于拔除下颌第二前磨牙,反之则拔除下颌第一前磨牙。
- 苏红韩冰王秀婧许天民
- 关键词:深覆盖拔牙模式头影测量
- AngleⅡ^(1)不同拔牙模式矫治前后牙弓、上气道形态变化的研究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通过研究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及正畸模型以探讨AngleⅡ^(1)不同拔牙模式矫治前后牙弓、上气道形态变化之间的相关性。方法依正畸矫治方案收集AngleⅡ^(1)患者矫治结束的40份资料,第1组经典拔除四个4,第2组拔除两个上4和两个下5,对其矫治前后X线片及记存模型进行专业测量。结果两组拔牙矫治后上气道矢状径除PNS-R有轻微缩窄外,其余各段均不同程度增宽,第2组舌骨位置H-VL矫治后增加(P<0.05)。牙弓宽度:第1组UW3-3增加、UW6-6和LW6-6减小(P<0.05),第2组除LW3-3增加外(P<0.05),其余变化趋势均与上颌一致。牙弓长度:两组除第一组LL3有所增加外,其他均呈不同程度减小(P<0.05)。不同拔牙模式矫治前后差值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第2组上气道TB-TPPW变化与LL6变化呈负相关(P<0.05),其余上气道及舌骨位置变化与牙弓形态变化之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两种拔牙模式矫治对AngleⅡ^(1)牙弓形态会造成不同程度变化,但对上气道及舌骨位置的影响组间差异不明显。
- 聂改云樊永杰张佐胡红云梁蓉
- 关键词:拔牙矫治牙弓形态上气道
- 外伤中切牙拔除后正畸拔牙模式及疗效观察
- 2021年
- 目的探讨正畸伴有单个上颌中切牙外伤拔牙矫治的模式和矫治后临床美学效果。方法从2005—2018年河南大学赛思口腔医院收治的错牙合畸形伴前牙外伤的患者选出21例。其中安氏Ⅰ类错牙合10例,安氏Ⅱ类错牙合7例,安氏Ⅲ类错牙合4例;男16例,女5例,平均年龄13.5岁,均存在门牙外伤、拥挤或面型前突需拔牙矫治的病例。所有研究对象均采取拔除不能保存的外伤中切牙及其它三个象限的一颗前磨牙模式进行矫治。矫治后对临床资料做回顾性的研究,并进行临床疗效以及Bolton指数的评价。结果21例患者均取得良好的矫治效果,矫治后前牙覆牙合、覆盖正常,外伤侧侧切牙近远中预留间隙,并做临时贴面处理。上下中线基本居中,术前Bolton指数不协调者5例,术后Bolton指数均在正常范围内,且侧貌得到明显改善。结论伴有单个上中切牙外伤拔除外伤牙和3颗前磨牙后正畸配合临时贴面修复治疗能取得比较满意的矫治效果。
- 刘全惠刘哲赵楠
- 关键词:正畸治疗上中切牙牙外伤拔牙模式
- 安氏Ⅱ^(1)不同拔牙模式矫治前后牙弓与上气道形态及软组织侧貌变化临床观察
- 2021年
- 目的:探究安氏Ⅱ^(1)不同拔牙模式矫治前后牙弓、上气道形态及软组织侧貌变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20年6月来笔者医院就诊的98例安氏Ⅱ^(1)错[牙合]畸形需拔牙矫治的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观察组拔除上颌2颗第一前磨牙和下颌2颗第二前磨牙,对照组拔除上颌2颗第一前磨牙,之后采用矫正器进行矫正。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牙弓、上气道形态及软组织侧貌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上、下颌尖牙间宽度及上、下颌第一磨牙间宽度均减小,但观察组均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SPP-SPPW、U-MPW、P-T、V-LPW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SPP-SPPW、U-MPW、P-T、V-LPW的横径较治疗前升高(P<0.05),但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鼻唇角增大,颏唇角增大,上下唇突度减小,但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拔除上颌2颗第一前磨牙和下颌2颗第二前磨牙对安氏Ⅱ^(1)错[牙合]患者牙弓及上气道形态影响大于拔除上颌2颗第一前磨牙,两种拔牙方式均能改善面部软组组侧貌,但差异无明显区别。
- 任嘉杰冯小东宋铁砾
- 关键词:牙弓上气道形态
- Angle Ⅱ1不同拔牙模式矫治前后牙弓、上气道形态变化的研究
-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研究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及正畸模型从而探讨比较评价Angle Ⅱ不同拔牙模式矫治前后牙弓、上气道形态变化的影响以及二者之间的相关关系,从而为临床正畸治疗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方法收集恒牙期Angle Ⅱ错畸...
- 聂改云
- 关键词:上气道形态牙弓形态拔牙矫治
- 文献传递
- 青少年安氏Ⅱ类1分类不同拔牙模式对颏部软硬组织变化的影响
- 目的: 通过对采用拔牙矫治的安氏Ⅱ类1分类错畸形青少年的X线头影测量分析,探讨各种临床常见的拔牙模式对颏部软硬组织所产生的影响,为临床矫治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 方法: 随机选取2016年2月~2018年11月大连...
- 陈晓磊
- 关键词:拔牙矫治颏部形态
- 骨性Ⅰ类患者不同拔牙模式对上颌第三磨牙的影响
- 目的:本研究通过患者治疗前后上颌第三磨牙的角度变化及萌出间隙的相关数据来探究骨性Ⅰ类患者不同双尖牙拔牙模式对上颌第三磨牙的影响,为上颌智齿萌出与正畸治疗之间的关系提供一个合理参考与指导作用。 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疆医科大...
- 贾俊
- 关键词:上颌第三磨牙拔牙模式正畸治疗
- 基于数字模型的不同拔牙模式对Bolton指数影响的实验研究
- 目的: 首先比较数字化模型与传统石膏模型的精确度,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四种前磨牙拔除模式对Bolton指数以及对咬合关系的影响,筛选建立较理想咬合关系的拔牙模式,为临床提供参考。 方法: 1、实验分组及组间测量数据的获...
- 刘洋
- 关键词:拔牙模式BOLTON指数数字模型咬合关系
- 文献传递
- 不同拔牙模式对安氏Ⅰ类错牙合患者软硬组织A、B点的影响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探讨不同拔牙模式对安氏Ⅰ类错牙合患者软硬组织A、B点的影响。方法:选取安氏Ⅰ类错牙合患者16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82例。实验组患者拔除4颗第一前磨牙,对照组患者拔除4颗第二前磨牙,拔除后两组患者均不使用任何辅助矫正器或支抗装置。比较两组患者矫治前后软硬组织A、B点指标及软组织变化。结果:与矫治前比较,矫治后两组患者A’-Y、B’-Y、UL-Y及LL-Y测量值均明显减少(P<0.01),且实验组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与矫治前比较,矫治后对照组患者上下唇倾角及实验组患者鼻唇角、上下唇倾角、上唇翻卷度测量值均明显增加(P<0.01),且实验组鼻唇角、颏唇角、下唇倾角及上下唇翻卷度测量值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结论:不同拔牙模式对安氏Ⅰ类错牙合患者上下唇凹点及上下唇突点相对X/Y轴移动距离的影响不同,拔除第一前磨牙对患者上下唇凹点/突点相对Y轴的距离及鼻唇角、下唇倾角、上下唇翻卷度的影响大于拔除第二前磨牙。
- 李召宝孙亚如曹素敏
- 关键词:拔牙模式软组织硬组织
相关作者
- 魏松

- 作品数:14被引量:36H指数:3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口腔医院
- 研究主题:安氏 拔牙模式 矫治 非拔牙矫治 拔牙矫治
- 周彦恒

- 作品数:260被引量:1,480H指数:22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口腔医院
- 研究主题:正畸 骨性 种植体支抗 正畸治疗 托槽
- 曹素敏

- 作品数:31被引量:38H指数:3
- 供职机构:沧州市中心医院
- 研究主题:疗效观察 牙周炎 复方曲安奈德 拔牙模式 金因肽
- 聂斐

- 作品数:13被引量:25H指数:4
- 供职机构:江西中医药大学
- 研究主题:拔牙模式 康复新液 拔牙矫治 矫治 辨证治疗
- 陈蔚

- 作品数:5被引量:0H指数:0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安氏 PAR指数 拔牙模式 拔牙 矫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