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37篇“ 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的相关文章
- 超声乳化联合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小瞳孔下白内障手术方法及疗效
- 2017年
-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联合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小瞳孔下白内障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选取7500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患者,扩瞳后经临床确认为小瞳孔白内障者416眼。所有手术均由同一医师操作,3.0 mm三角刀经11:30角巩膜缘处作隧道长1.5 mm主切口,2:30处作辅切口,采用机械钝性分离或松解瞳孔缘的方式扩大瞳孔,行双手原位超声乳化联合折叠式人工晶体囊袋内植入术。观察临床效果。结果 416眼术前裸眼视力光感至0.3,术后第1天视力都有不同程度提高,视力≥0.5者255眼(61.3%),术后1周视力≥0.5者354眼(85.1%),术后1个月视力≥0.5者(含矫正视力)380眼(91.3%)。所有患眼术后瞳孔恢复至圆形或近似圆形,其中生理性瞳孔者278眼(67%),近似圆形者138眼(33%),患眼瞳孔对光反应存在或灵敏。术后第1天患眼经复方托吡卡胺扩瞳30min时,瞳孔均比术前有不同程度扩大,直径在5.0~6.0 mm者93眼(22%),直径≥6.0 mm者323眼(78%)。术后出现的并发症经对症处理后均消失。结论只要掌握合理的手术方法及技巧,采用个体化的手术安全参数,即使小瞳孔复杂白内障采用超声乳化手术同样可以获得优良的手术效果。术后活动自如的瞳孔给后续检查眼底及治疗后发性白内障(后发障)带来了方便,此方法值得推广。
- 李本聪汪丽娟肖学慧
- 关键词:人工晶体小瞳孔白内障后发性白内障
- 护理路径在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白内障病人中的应用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探讨护理路径在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白内障病人中的应用。[方法]将40例白内障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均进行超声乳化术治疗之后植入疏水性人工晶体,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护理路径。比较两组病人治疗效果、术前和术后6个月眼压及视力、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结果]两组病人心率、血压以及术前焦虑、紧张心理、术后疼痛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眼压均是术后低于术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03);观察组病人术后视力得到改善,且优于对照组(P=0.036);两组病人满意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综合护理路径运用到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白内障病人护理中可提高治疗效果,效果优于常规护理。
- 曾伟燕李慧英郭凯华周泽强
- 关键词:白内障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护理路径
- 巩膜隧道切口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对白内障的效果观察被引量:6
- 2016年
- 目的探讨巩膜隧道切口超声乳化吸除合并人工晶体植入术对老年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5年2月收治的120例老年白内障患者,以数字法随机分为观察组(62例)以及对照组(58例).对照组采用临床药物保守治疗,观察组患者在行巩膜隧道切口超声乳化吸除后,对其再行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对比观察两组治疗后患者康复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视力恢复效果较好,恢复效果较之对照组,明显更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疗效为优者占比62.90%(39/62),优良率为98.39%(61/6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3.10%(25/58),87.93%(51/5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揭示巩膜隧道切口超声乳化吸除术后对患者植入人工晶体对治疗老年白内障,具有重要意义.结论:对老年白内障患者行巩膜隧道切口超声乳化吸除后对其植入人工晶体,患者视力矫正快,效果良好.
- 赵奎卿郭惠萍王理论
- 关键词: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白内障
- 综合护理路径在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 2014年
- 目的:探讨白内障患者进行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手术后,应用综合护理路径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11年至2013年收治的白内障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5例。两组患者均进行超声乳化术治疗之后植入疏水性人工晶体,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综合护理路径,对比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两者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对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的白内障患者应用综合护理路径,患者的治疗效果更加突出,值得临床推广。
- 赵烨刘明曦张阳
- 关键词: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
-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联合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角膜曲率的变化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通过对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行2.8mm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联合折叠式人工晶体(IOL)植入术后30d内角膜曲率变化的分析,观察白内障患者术后术源性散光的恢复情况。方法对35例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行2.8mm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联合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所有手术均由同一术者完成,由同一检查者使用同一台角膜曲率仪、角膜地形图仪,对患者术眼术前、术后1d、术后7d、术后30d的角膜曲率、角膜地形图进行测量,用SPSS11.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患者术眼术后1d,7d的角膜曲率、角膜地形图较术前有显著差异,术后30d较术前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2.8mm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30d患者术眼术源性散光基本消失,表明术后30d角膜手术切口大致恢复至术前状态。
- 李芳芳王杰杨媛杜仲霞张业晚
- 关键词:年龄相关性白内障人工晶体角膜曲率角膜地形图
- 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后临床观察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观察亲水性丙烯酸Akreos Adapt和疏水性丙烯酸Sensar AR40e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后中长期临床效果。方法 160例(160眼)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2组,均采用超声乳化术治疗,观察组植入疏水性人工晶体,对照组植入亲水性人工晶体,观察术后患者最佳矫正视力、并发症及视觉症状,并进行比较。结果 2组术后1周最佳矫正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个月2组均有6例发生后囊混浊(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种丙烯酸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视力恢复均良好,眼内稳定性好,后囊混浊发生率低。
- 张晓鸣
- 关键词:白内障超声乳化术AKREOS后囊混浊
- 表麻下小切口手法碎核白内障摘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前护理干预被引量:9
- 2012年
- 随着现代白内障手术的不断进步,小切口手法碎核的术式同超声乳化手术相比,同样具有切口小、愈合快、并发症少的特点。表麻下小切口手法碎核白内障摘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成功,除要求手术医生技术熟练,经验丰富外,
- 黄宏刘庆
- 关键词: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小切口手法碎核白内障摘除术前护理干预表麻技术熟练
- 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后房型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76例分析被引量:7
- 2012年
- 目的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后房型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合并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科住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后房型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合并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且资料完整的76例(106眼),其中78眼为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28眼为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均伴有明显的晶状体混浊。随访6个月至24个月,平均14.5个月。结果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组术前眼压(48.2士13.7)mmHg(1mmHg=0.133kPa),术后眼压(12.9士3.8)mmHg。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组术前眼压(33.6±9.2)mmHg。术后眼压(33.6±9.2)mmHg。术后90只眼(85.0%)最佳矫正视力提高。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后房型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可有效治疗合并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
- 唐耀冰王晓艳
- 关键词: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折叠式人工晶体闭角型青光眼
- 糖尿病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5
- 2011年
- 目的探讨对糖尿病患者白内障行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6例(66眼)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和54例(66眼)非糖尿病性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施行白内障行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对比观察术后视力及并发症。结果糖尿病患者行白内障术后并发症明显较非糖尿病者多,但总体预后两组并无显著差异。结论糖尿病白内障患者在空腹血糖控制良好情况下采用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安全有效。影响术后视力主要是视网膜病变和黄斑病变。
- 徐晋俞江胡然赵志红
- 关键词: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
- 青光眼白内障超声乳化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临床观察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白内障两种疾患并存的疗效。方法对20例(26眼)在小梁切除同时完成白内障超声乳化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及抗青光眼手术。结果术后随诊时间平均3-12月,平均眼压14.23±3.47mmHg。16眼矫正视力>0.5,10眼矫正视力0.12-0.5,术后三月屈光检查,11只眼散光值为0.25-0.75D,6只眼散光值为1.00-1.25D,9只眼无散光。结论此术式具有切口小、二次手术一次完成,患者痛苦小、对眼损伤小、对房角小梁不产生损坏,术后眼压易控制,视力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 肖龙琴葛正光苏安庭
- 关键词:超声乳化术白内障摘除青光眼人工晶体小梁切除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