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29篇“ 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相关文章
血浆置换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
2022年
探讨血浆置换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从2020年6月到2021年6月入住本院接受治疗的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患者120人,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的患者采用对应的基础疗法;而对于实验组的患者则是采用血浆置换联合恩替卡韦治疗。在接受治疗后,通过观察两组患者的生存率以及血生化指标[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和乙型病毒性肝炎病毒的脱氧核糖核酸(HBV-DNA)来对治疗情况进行比较。结果:通过比较,我们可以发现:实验组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他们的生存率为86.7%;而相比之下,对照组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他们的生存率为63.3%。此外,就生化血指标而言,两组的情况也是存在较大的差异。通过对比,我们可以发现:实验组的各项数据都要明显的优于对照组的患者。结论:对于那些患有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患者而言,采用血浆置换联合恩替卡韦治疗可以更好地改善患者的身体情况,其值得应用于临床。
李楠楠
关键词:血浆置换疾病
血浆置换联合血液灌流胆红素吸附对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联合血液灌流胆红素吸附对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研究对象为我院2018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的80例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给予血浆置换术治疗)和研究组(给予血浆置换联合血液灌流胆红素吸附治疗)各40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生化指标包括肝功能指标[血清谷草转氨酶(serum 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GOT)、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GPT)、总胆汁酸(total bile acid,TBA)、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血浆白蛋白(plasma albumin,Alb)、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 L)及球蛋白(globulin,GLO)]、血清炎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IL-18、IL-8、IL-10]、T细胞亚群[CD4+、CD8+]及HBV-DNA载量。统计两组治疗后血浆用量及治疗时间、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92.5%vs 72.5%,P<0.05);两组TBA、AST、ALT、TBi L、GLO、TNF-α、IL-6、IL-18及IL-8水平,CD8+含量及HBV-DNA载量均有所下降,而Alb、IL-10水平及CD4+含量均上升(P<0.05),其中研究组上述指标的变化优于对照组(P<0.05)。在治疗过程中,研究组血浆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时间比较无差异(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7.50%vs. 27.50%,P<0.05)。结论:血浆置换联合血液灌流胆红素吸附在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效果明显优于与血浆置换,可调节血清生化指标,安全高。
王眉党璇党娥杜丹王晓莹
关键词:血浆置换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血清生化指标
血浆置换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分析血浆置换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效果。方法60例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基础对症支持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使用血浆置换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恩替卡韦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生存率,血生化指标[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及乙型病毒性肝炎病毒的脱氧核糖核酸(HBV-DNA)。结果观察组生存率86.7%高于对照组的6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AST(59.16±6.47)U/L、ALT(78.22±6.14)U/L、TBIL(119.34±14.69)μmol/L、PTA(51.65±3.49)%、HBV-DNA(3.12±0.56)lgcopies/ml均优于对照组的(84.36±4.28)U/L、(107.26±13.14)U/L、(145.67±12.38)μmol/L、(51.65±3.49)%、(3.12±0.56)lgcopies/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而言使用血浆置换以及恩替卡韦联合治疗可提高该疾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肝功能,提高生存率,应用价值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李新宇
关键词:血浆置换恩替卡韦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
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肠道短链脂肪酸的变化研究
目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是乙肝病毒感染所致的慢性肝脏疾病,全球发病率较高,其中的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Chronic Severe Hepatitis B,CSHB)预后不良,综合治疗后仍有较高的死亡率。肠道短链脂肪酸...
蒙丹丽
关键词: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病理机制短链脂肪酸肝储备功能
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继发感染的影响因素及护理效果分析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讨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继发感染的影响因素及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将2016年7月-2017年6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48例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列为对照组,将2017年7月-2018年6月期间的48例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列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通过对各因素进行分析后实施针对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继发感染发生率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继发感染发生率为16.67%,低于对照组的41.67%(P<0.05);其生活质量各方面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继发感染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后实施针对护理干预可以明显降低患者感染发生率,改善其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胡明艳
关键词: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继发性感染护理
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继发感染的因素分析和护理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继发感染的影响因素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6例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分析其影响因素与护理对策。结果本组106例患者,继发感染发生率为61.32%(65/106),经单因素分析显示,继发感染发生与偏低的机体抵抗力、肠道菌移位、大量使用抗菌药物、侵入操作及低蛋白血症等有关;经针对护理,63例痊愈出院,2例死亡,护理满意率为96.92%(63/65)。结论临床实践应明确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继发感染患者的影响因素,并以此为依据,给予个化护理方案,以此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苏艳芹
关键词: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继发性感染护理
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应用恩替卡韦治疗的效果初评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 评价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应用恩替卡韦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8月-2014年5月收治的50例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之上加用恩替卡韦进行治疗,观察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 对照组治疗后临床疗效的总有效率为60%,实验组治疗后临床疗效的总有效率为84%,实验组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应用恩替卡韦治疗的效果显著.
刘天保
关键词:慢性重型病毒性肝炎恩替卡韦
血浆置换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观察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 探讨血浆置换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6例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组53例.对照组给予恩替卡韦治疗;观察组给予血浆置换联合恩替卡韦治疗.结果 治疗12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5.47%,对照组者总有效率为41.5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12周后,观察组患者TBIL(184.25±72.49)μmol/L、ALT(53.45±38.79) U/L、AST(45.69±34.14) U/L、Glo (20.51±3.96) g/L、PTA(21.34±4.70)%都低于对照组患者患者TBIL(268.41±87.62)μmol/L、ALT(136.28 ±52.86) U/L、AST(71.25±60.73) U/L、Glo(27.37±4.65) g/L、PTA(28.53±5.1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8、12周时,观察组患者HBV-DNA转阴率都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血浆置换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促进肝功能恢复.
罗君杜宗汉周晓晴
关键词: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血浆置换恩替卡韦肝功能
泛昔洛韦联合苦参素对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2015年
目的:观察泛昔洛韦联合苦参素治疗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及对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择东台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2例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52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泛昔洛韦,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滴注苦参素,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肝功能以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改善情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75.00%,显著高于对照组(60.00%),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冇2=0.128,P<0.05);研究组治疗后各肝功能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乙型肝炎病毒DNA(hepatitis B virus DNA,HBV DNA)、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epatitis B virus e antigen,HBeAg)阴转率、各肝纤维化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CD3、CD4、CD4+/CD8+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CD3、CD4、CD4+/CD8+显著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T淋巴细胞亚群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泛昔洛韦联合苦参素能够提高抗HBV DNA的能力,显著提高患者疗效,防止肝纤维化的发展,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沈效军
关键词:泛昔洛韦苦参素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
预防输注新鲜冰冻血浆对纠正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凝血功能效果探析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预防输注新鲜冰冻血浆(FFP)的凝血功能改善效果。方法将275名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输血治疗组和非输血治疗组,其中输血治疗组85例,非输血治疗组190例;监测治疗前与治疗1周后患者凝血功能、肝功能和血常规等指标的变化,以探讨预防输注FFP的临床价值。结果 1)输血治疗组治疗前和治疗后的PT和INR与非输血治疗组间差异均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治疗组和非输血治疗组治疗前、治疗后的PT、APTT、INR、FIB差异均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治疗组和非输血治疗组logistics回归分析均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2)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有效纠正凝血功能的PT和INR cut-off分别为31s、2.55,其对应敏感度和特异度均>90%。结论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常规小剂量预防输注FFP改善凝血功能效果不佳,预防输注FFP不是改善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凝血功能的独立因素,但当PT或INR达到一定阈值时输注FFP可有效改善凝血功能。
胡飘萍吴承高李松邹娟肖昆乐爱平
关键词: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新鲜冰冻血浆ALTAST

相关作者

徐晓婧
作品数:13被引量:33H指数:3
供职机构:山西省肿瘤医院
研究主题:结肠透析 联合中药 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 灌肠治疗 慢性重型乙型肝炎
毛青
作品数:259被引量:788H指数:14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
研究主题:丙型肝炎病毒 HCV 丁型肝炎病毒 病毒性肝炎 慢性乙型肝炎
王宇明
作品数:862被引量:4,686H指数:30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
研究主题:肝衰竭 肝细胞 乙型肝炎 重型肝炎 慢性乙型肝炎
杜鹃
作品数:5被引量:44H指数:2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 血液透析患者 血液透析 透析并发症 整体护理干预
高国生
作品数:142被引量:431H指数:11
供职机构:宁波市第二医院
研究主题:乙型肝炎病毒 高尔基体蛋白73 原发性肝癌 聚乙二醇干扰素Α 甲胎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