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674篇“ 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的相关文章
息肉脉络膜血管病
2022年
患者女性, 58岁。因左眼突发视力下降20 d, 就诊于天津市宝坻区人民医院眼科。全身体检未见异常。眼部检查:右眼矫正视力为1.0, 左眼视力为50 cm指数(矫正无提高);双眼眼压均为18 mmHg(1 mmHg=0.133 kPa), 双眼前节检查未见异常;右眼底后极部少量黄白色灶, 左眼底情况见精粹图片1中A。相干光层析成像术检查:右眼局灶性视网色素上皮层隆起, 脉络膜增厚, 血管管腔扩张;左眼情况见精粹图片1中B。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术和吲哚青绿血管造影术检查:左眼可见来自脉络膜循环的特征性息肉强荧光搏动(精粹视频影像)。临床诊断:左眼息肉脉络膜血管病;右眼视网色素上皮。给予左眼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眼用注射液0.5 mg/0.05 ml, 每月1次, 连续注射3次后情稳定(精粹图片1中C和D), 随访左眼视力为0.06。
刘会娟贺玮齐世欣
关键词:眼部检查矫正视力后极部
息肉脉络膜血管病的临床理研究现状
2025年
息肉脉络膜血管病(polypoidal choroidal vasculopathy, PCV)是中国人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性的(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 AMD)主要亚型。PCV与典型的新生血管性AMD在流行学、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和自然程方面存在一定差异。近年来的研究表明,除了传统的玻璃疣驱动机制外,PCV可能与肥厚脉络膜机制相关,后者在亚洲人群中更为常见。深入的理学探索将有助于揭示PCV的发机制,并探索PCV与其他脉络膜之间的内在联系。由于PCV患者眼球标本的稀缺,现有的理学研究较少,且结果之间存在一定差异。文章通过介绍笔者最新的临床理研究结果,并结合历年来国内外的研究,总结了关于PCV灶所在的层次、起源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factor,VEGF)表达水平的争议问题,阐明了PCV的临床理研究现状。第一,PCV灶的层次。临床上,OCT成像显示PCV灶位于视网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 RPE)与Bruch的高反射线之间,属于I型脉络膜新生血管的特殊亚型。部分理学研究认为PCV灶位于Bruch内,但实际上PCV灶更准确地位于RPE基底下。第二,异常分支血管网(branching vascular networks, BVN)的起源。尸体眼标本的理分析表明,BVN起源于脉络膜动脉,且动脉穿过Bruch后,转为薄壁毛细血管形成I型脉络膜新生血管。少数研究指出PCV可能由静脉扩张形成,并存在脉络膜静脉的淤滞。第三,VEGF在PCV灶中的表达。VEGF是新生血管性AMD的关键致因子,一些研究表明PCV灶中VEGF表达升高,提示PCV可能与新生血管性AMD具有相似的发机制,但也有研究发现PCV灶中的VEGF表达为阴性,提示PCV的机制可能不完全依赖于VEGF。综上,PCV的理特征具有复杂性,既有与新生血管性AMD相似的表现,也有肥厚脉络膜的特征。随着眼球捐献意识的提高,未来有望�
李妙玲(综述)文峰
关键词: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临床病理玻璃膜疣
人工智能在息肉脉络膜血管病诊疗中的研究进展
2025年
息肉脉络膜血管病(PCV)是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性(nARMD)的重要亚型,是导致严重视力下降的主要黄斑之一,准确区分nARMD亚型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方案及预测疾转归。近年来,人工智能(AI)广泛应用于眼科疾的诊疗与研究,利用机器学习或深度学习结合检查图像进行疾分类、灶分割和定量评估等。文章对近年来AI通过多种检查图像对PCV的鉴别诊断、分割量化生物标志物及预测基因型、抗VEGF治疗反应和短期发生玻璃体积血风险等方面进行回顾,总结其在临床实际应用中的困难与挑战,并展望未来AI在PCV应用中的优势及发展趋势,为其进一步应用研究提供更多信息,从而提高PCV诊断率,优化治疗方案,改善患者的视力预后。
杨玉婷廖兴明马红婕
关键词: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人工智能卷积神经网络
和血明目片结合雷珠单抗治疗息肉脉络膜血管病临床疗效观察
2025年
观察和血明目片结合雷珠单抗治疗息肉脉络膜血管病(PCV)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江西省人民医院收治PCV患者64例(75眼),时间区间为2022年9月至2024年9月,依据随机数表法将所有参与研究的患者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的患者仅接受雷珠单抗这一种药物进行治疗,而观察组的患者则采用和血明目片与雷珠单抗相结合的治疗方式,每组所包含的患者数量均为32例。针对两组患者,分别对他们在治疗之前以及治疗之后的多项指标进行比较,包括最佳矫正视力、黄斑中心凹厚度(CMT)及视网中央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PSV)和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结果 观察组治疗1个月、2个月、3个月后BCVA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1个月、2个月、3个月后CMT值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3月后PSV、EDV均有提升,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和血明目片结合雷珠单抗治疗PCV可改善患者BCVA,降低CMT值,改善视网中央动脉血流动力学。
万松张兵刘萍赖平红林伟青
关键词:PCV和血明目片PSV
现在如何认识息肉脉络膜血管病
2024年
息肉脉络膜血管病(PCV)最初作为独立种被定义,但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现已被纳入新生血管病谱系。在亚洲人群中,PCV的患率较高,且随着临床研究的深入,对其理特征、发机制和临床表现有了更深入的认知。通过手术中对PCV的动态观察和组织理学研究,可以确认其主要位于视网色素上皮和Bruch之间,而非源自脉络膜循环,这对于理解PCV的起源和自然程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注意的是,虽然目前已在年龄相关性黄斑性(AMD)/PCV之间架起了理论桥梁,但在局部的细胞/基质的超微结构以及分子水平的表现,尤其是AMD/PCV从早/中期发展到渗出型阶段的特征尚缺乏直观的临床资料。也正因为如此,给未来提出了极富吸引力的研究课题和探索空间。
马志中
关键词: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组织病理学超微结构
息肉脉络膜血管病因相关研究进展
2024年
息肉脉络膜血管病是一种脉络膜视网,伴有血管动脉瘤息肉,伴有或不伴有相关分支血管网络。主诉有视物模糊、视力下降、中心暗点等。该相关研究少,至今未明确因,近来更多的研究者发现多种细胞因子水平的异常与息肉脉络膜血管病的风险有关联,本研究旨在深入探寻房水及玻璃体液细胞因子水平与PCV发生的相关性。
祖丽皮耶·艾力赵勇
关键词: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病因细胞因子
Brolucizumab治疗难治性息肉脉络膜血管病1例
2024年
患者女,56岁。因突发左眼视力下降,伴眼前黑影遮挡感2d于2014年12月30日到中部战区总医院眼科就诊。左眼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史3年,胆囊炎行胆囊切除手术20年,右肾结石行经皮肾结石取出手术2年,甲状腺乳头状癌行全甲状腺切除手术1年。眼科检查:右眼、左眼最佳矫正视力分别为1.0、数指/眼前20cm。
张香闺宋艳萍黄珍叶娅闫明
关键词: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病例报告
康柏西普治疗息肉脉络膜血管病的疗效探究
2024年
探究康柏西普治疗息肉脉络膜血管病的疗效;方法 对2021年2月-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39眼肉状脉络膜血管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玻璃体注射康柏西普治疗,并根据情决定是否需要重复注射。随访1~6个月的随访,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89.71%的患者视力得到了稳定或改善,39.0%的患者黄斑区神经上皮脱离消失。结论 康柏西普治疗息肉脉络膜血管病的临床疗效确切,值得推广使用。
徐海波张志才
关键词: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临床疗效
两种康柏西普治疗方案治疗息肉脉络膜血管病的效果分析
2024年
目的比较治疗-延长(TAE)方案与按需治疗(PRN)方案应用于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治疗息肉脉络膜血管病(PCV)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非随机对照研究方法,纳入2016年10月至2019年1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就诊的未经治疗的PCV患者91例91眼。所有患者确诊后均接受康柏西普0.5 mg玻璃体内注射;按照患者意愿决定其抗VEGF治疗方案,根据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按需治疗组(3+PRN组)和治疗-延长组(3+TAE组)。随访时间为1年。所有患眼均接受ETDRS视力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及吲哚菁绿脉络膜血管造影(ICGA)检查,并记录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心视网厚度(CRT)、最大视网厚度(MRT)、色素上皮脱离(PED)高度、脉络膜息肉灶数量及面积、视网出血面积、分枝状血管网(BVN)面积。比较2个组在治疗后1年内的治疗间隔时间及治疗次数。结果治疗后1年,3+PRN组和3+TAE组的BCVA提升幅度分别为5.0(-2.0,15.0)和6.0(-1.0,14.0)个字母,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352,P=0.725);2个组患眼CRT、MRT、PED高度化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0.145、-0.529、-0.985,均P>0.05);2个组患眼息肉数量、息肉面积、不同息肉消退程度眼数、BVN面积和视网出血面积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0.502、-0.300、-0.047、-0.265、-1.243,均P>0.05)。随访1年时,3+PRN组患眼平均接受康柏西普玻璃体内注射(7.6±0.9)次,少于3+TAE组的(8.4±2.0)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32,P=0.019)。3+PRN组平均随访次数为(11.3±1.5)次,明显多于3+TAE组的(10.1±1.7)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03,P=0.001)。3+TAE组患眼负荷治疗期后有17.1%(6/35)的患者治疗间隔延长至12周,48.5%(17/35)的患者治疗间隔延长至8周及以上,平均最大延长间隔时间为(9.5±2.0)周。随访期间,3+PRN组和3+TAE组分别有10眼和8眼接受光动力治疗。结论3+PRN和3+TAE方案
汤然汤稷旸韩馨瑶张琳崎黎晓新赵明威曲进锋
关键词: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
康柏西普和雷珠单抗治疗息肉脉络膜血管病
2024年
分析康柏西普与雷珠单抗对治疗息肉脉络膜血管病(PCV)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22年1月-2023年12月眼科纳入的息肉脉络血管病例100例,根据入院时治疗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康柏西普组(n=50),雷珠单抗组(n=50)。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情况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后,康柏西普组患者最佳矫正视力均优于雷珠单抗组患者最佳矫正视力1d(0.24±0.10)、7d(0.46±0.15)及28d(0.50±0.16),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雷珠单抗组患者出现两例并发症,并发症发率4%,康柏西普组出现1例并发症,并发症发率2%,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康柏西普和雷珠单抗两种药物在治疗PCV时都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但康柏西普效果更佳,且两种药物能有效抑制的进展,改善患者的视力。
高冉

相关作者

丁小燕
作品数:166被引量:539H指数:13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
研究主题:视网膜 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 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光相干断层扫描 光学相干
刘冉
作品数:29被引量:141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
研究主题: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 光相干断层扫描 光学相干 脉络膜厚度 频域
李加青
作品数:95被引量:526H指数:13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
研究主题:特发性黄斑裂孔 视网膜脱离 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 联合玻璃体腔注射 玻璃体手术
陈有信
作品数:249被引量:976H指数:14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院
研究主题: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 视网膜 脉络膜 脉络膜疾病 眼科
宋艳萍
作品数:292被引量:661H指数:13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
研究主题:玻璃体腔注射 脉络膜新生血管 光动力疗法 BEVACIZUMAB 激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