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6850篇“ 心血管系统损害“的相关文章
- Life′s Simple 7干预减轻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化疗相关心血管系统损害的研究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探讨Life′s Simple 7(LS7)干预减轻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根治术后化疗相关心血管系统损害的作用。方法将120例Her⁃2阳性并接受标准化乳腺癌化疗的患者随机等量分为对照组及LS7组,对照组为标准化疗方案,LS7组为对照组基础上给予LS7干预12个月,后续通过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心血管系统损伤程度、焦虑、抑郁及生活质量等指标评价其对心血管系统损害的改善作用。结果相较于对照组,LS7组LS7总评分及7项心血管健康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LS7组LVEF较高(P<0.05)、NT⁃proBNP较低(P<0.05),焦虑和抑郁评分较低(P<0.05)、生活质量评分较高(P<0.05)。结论LS7干预可显著减轻Her⁃2阳性乳腺癌化疗相关心血管系统损害并改善乳腺癌患者的心理状况和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
- 吴军崔伟燕李平张青凤欧月珍
- 关键词:乳腺癌心血管健康
- 艾滋病患者并发心血管系统损害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分析艾滋病患者并发心血管系统损害的影响因素,旨在为艾滋病患者心血管系统损害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19年10月武汉市金银潭医院收治的117例艾滋病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患者是否发生心血管损害分为两组。将未发生心血管系统损害70例患者纳入未发生组,将发生心血管系统损害47例患者纳入发生组。设计一般情况调查表,仔细查阅患者病历资料,采用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诱发艾滋病患者心血管系统损害的影响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血常规异常、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升高、血清蛋白异常、肺部疾病、胆道损害均可能是艾滋病患者并发心血管系统损害的影响因素(P<0.05);对单因素明确为影响因素的变量赋值,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常规异常、ALT升高、血清蛋白异常、肺部疾病、胆道损害均是艾滋病患者并发心血管系统损害的影响因素(OR>1,P<0.05),其中ALT升高带来的影响最明显,可能作为独立影响因素存在。结论艾滋病患者存在较高的心血管系统损害风险,可能与患者血常规异常、血清蛋白异常、ALT显著增加、肺部疾病、胆道损害等因素相关。
- 张亚武阮连国魏刚洪可朱维萍
- 关键词:艾滋病心血管系统损害影响因素
- 影像学检查在评估痛风患者心血管系统损害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22年
- 尿酸(uric acid,UA)是嘌呤代谢的最终产物,在生理条件下,机体内UA的合成和排泄是平衡的,一旦这种平衡被打破,会导致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HUA)。通常情况下,男性UA水平>7 mg/dL(420μmol/L),女性UA水平>6 mg/dL(360μmol/L)被认为是HUA[1]。HUA是发生痛风最重要的危险因素。痛风是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减少导致的血尿酸水平升高,单钠尿酸盐(monosodium urate,MSU)晶体沉积于体内引起的一种慢性炎症性关节病。有研究[2]表明,我国痛风的发病率约1.3%。MSU是一种损伤相关物质,可刺激先天免疫途径,对心脏功能损伤和动脉血管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痛风是全身性疾病,在心血管系统受损时多合并代谢综合征;存在合并症时,痛风对心血管系统的损害具有一定叠加效应。
- 雷萍刘健党万太
- 关键词:痛风心血管系统高尿酸血症影像学检查
- 肺炎支原体感染致小儿心血管系统损害相关因素分析
- 2021年
-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P)感染导致小儿心血管系统损害的发病特点、临床表现、损伤机制、治疗及预后。方法收集2018年10月至2019年9月因下呼吸道感染在该院住院的患儿资料,检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白细胞介素-6(IL-6)、IL-8、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D-二聚体、心电图、心脏彩超等,分析MP感染导致小儿心血管系统损害的临床表现、致病机制、临床指导意义。结果 MP感染肺外损害以心血管系统损害最常见(23.2%)。婴幼儿MP感染肺外损害主要为心血管系统损害(36.4%)。3~6、>6岁患儿中MP阳性者心血管系统损害发生率明显高于MP阴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呼吸道感染伴有心血管系统损害的患儿中,MP阳性患儿IL-6、IL-8、IL-10、TNF-α、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MP阴性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P感染致心血管系统损害患儿急性期IL-6、IL-8、IL-10、TNF-α、D-二聚体水平高于恢复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MP感染肺外脏器损害中心血管系统损害发生率最高;婴幼儿MP感染肺外损害主要为心血管系统损害;免疫损伤和高凝状态是MP感染导致心血管系统损害的重要机制。
- 叶玲飞余必信
- 关键词:肺炎支原体肺外损害心血管系统损害细胞因子D-二聚体
-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心血管系统损害及其治疗管理被引量:1
- 2021年
-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可引起心肌微循环障碍,引发机体一系列毒性反应,严重损害心血管系统。因此必须重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心血管系统损害的监测和诊疗管理,以改善预后;而对于合并心血管基础疾病的COVID-19患者,应加强基础疾病的管理,避免加重心血管系统的损害以及向COVID-19重症发展。本文主要对COVID-19相关心血管系统损害及其管理进行阐述。
- 玉黎燕何贵新秦伟彬肖婷申永艳胡梦弦冯雨菲
-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心血管系统
- 脂肪组织在OSAHS致心血管系统损害机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21年
- 概述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指患者在夜间睡眠过程中反复出现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和/或低通气,导致慢性间歇性缺氧(Chronic intermittent hypoxia,CIH)、高碳酸血症以及睡眠中断,使机体发生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的临床综合征。
- 张翕珠李利婷高晓玲
- 关键词:高碳酸血症慢性间歇性缺氧心血管系统损害脂肪组织低通气OSAHS
- 艾滋病合并心血管系统损害的危险因素分析及相关模型构建被引量:4
- 2021年
-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心血管系统损害的危险因素及相关模型的构建。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贺州市人民医院接受免费抗病毒治疗的386例艾滋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治疗期是否发生心血管系统损害分为发生组(109例)和未发生组(277例)。比较两组临床资料,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找出危险因素并构建模型。用灵敏度、特异度、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及预测正确率评价模型效能。结果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治疗期发生机会性感染(OIs)、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时间、C反应蛋白(CRP)、三酰甘油(TG)、CD4^(+)T淋巴细胞数、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RNA病毒载量及HIV-DNA病毒载量均是艾滋病合并心血管系统损害的危险因素(P<0.05)。根据危险因素得出预测模型表达方程为:Prob=1/(e^(-Y)),Y=47.208-1.425×(治疗期发生OIs)-1.389×(ART时间)-0.512×(CRP)-0.468×(TG)-0.953×(CD4^(+)T淋巴细胞数)-1.045×(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0.978×(HIV-RNA病毒载量)-0.802×(HIV-DNA病毒载量)。经验证得出,模型的灵敏度为89.90%、特异度为88.10%、正确率为88.60%。结论艾滋病患者发生心血管系统损害的危险因素有OIs、ART时间、CRP、TG、CD4^(+)T淋巴细胞数、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HIV-RNA病毒载量及HIV-DNA病毒载量,根据危险因素构建预测模型,能有效评估艾滋病患者心血管系统损害风险。
- 郑运星李繁黄树庭廖存章
- 关键词:艾滋病心血管系统损害
- 加强新冠肺炎对心血管系统损害的研究被引量:11
- 2021年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大流行在全球范围内持续施虐。多数轻症患者无明显症状,重症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以肺炎和顽固性低氧血症为主。部分重症患者甚至出现全身多器官损伤。既往存在慢性心血管病史的患者,或感染期间新发的心血管系统损害是导致新冠肺炎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SARS-CoV2)感染导致心血管系统损伤的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病毒直接侵犯心肌细胞、严重的低氧血症和全身炎症因子的释放有关。因此,要加强新冠肺炎导致心血管系统损害治疗策略的相关研究,重视疫情下心血管病危重症患者的救治工作。
- 肖颖彬
-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危重症患者
- 儿童青少年期血压偏高与心血管系统损害关联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20年
- 随着超重肥胖率的增加,儿童青少年血压偏高率不断上升,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目前,许多研究探讨了儿童血压偏高与近期心血管系统损害的关联,多数研究强调了儿童血压偏高对心血管系统损害的影响,但部分结论尚未达成一致。关于生物学机制的研究有利于阐明血压偏高所导致的靶器官损害的潜在生物学机制。关于减轻体重和降低血压等相关干预措施的研究有利于从根源上降低或逆转早期心血管系统损害。本研究系统评价了儿童青少年血压偏高与早期心血管系统损害(包括心脏、血管结构和功能的损害)的关联、其潜在的生物学机制以及相关干预措施的效果,以期为儿童青少年血压偏高所导致的靶器官损害的预防和干预,以及进一步降低成年期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提供参考依据。
- 孙嘉鸿杨丽丽羊柳席波
- 关键词:儿童血压心血管损害
- 肺炎支原体感染并发心血管系统损害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效果
- 2020年
- 目的:研究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心血管系统损害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效果。方法:2018年3月-2019年3月收治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69例,观察、统计患儿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效果。结果:患儿并发心血管系统损害7例(10.1%)。经治疗后,治愈6例,好转1例。治疗后白细胞水平与支原体抗体检测阳性率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儿童容易并发心血管系统损害,儿科医生应加强病情监测,预防、减少心血管系统损害的发生率。
- 段育宏
- 关键词:肺炎支原体感染心血管系统损害
相关作者
- 蔡东联

- 作品数:646被引量:1,759H指数:18
-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
- 研究主题:肠内营养 营养治疗 营养 健康 糖尿病
- 肖守中

- 作品数:113被引量:372H指数:11
- 供职机构:博精医药信息学研究所
- 研究主题:心脏储备 心音 心肌收缩能力 心率 心音信号
- 方岩

- 作品数:44被引量:381H指数:11
- 供职机构: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脑梗死 脑出血 抑郁 卒中 脑卒中患者
- 丁荣晶

- 作品数:242被引量:2,195H指数:22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心血管疾病 心脏康复 高血压患者 冠心病 冠状动脉疾病
- 韩毓珍

- 作品数:15被引量:89H指数:5
- 供职机构: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研究主题:农民工 影响因素 职业健康监护 农药中毒 职业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