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18篇“ 心脏不良反应“的相关文章
- 心脏超声检查联合血清心肌标志物检测在乳腺癌化疗患者心脏不良反应风险评估中的应用效果
- 2024年
- 目的:探讨心脏超声检查联合血清心肌标志物检测在乳腺癌化疗患者心脏不良反应风险评估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12月临沂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20例乳腺癌化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心脏不良反应分为无心脏毒性组(n=78)和心脏毒性组(n=42)。比较两组心脏超声指标、血清心肌标志物,分析心脏超声检查联合血清心肌标志物检测对乳腺癌化疗患者心脏不良反应的预测价值。结果:心脏毒性组左室射血分数水平低于无心脏毒性组,左室收缩末期容积、舒张期室间隔厚度高于无心脏毒性组(P<0.001)。心脏毒性组血清心肌肌钙蛋白T、肌酸激酶同工酶水平高于无心脏毒性组(P<0.001)。心脏超声检查联合血清心肌标志物预测乳腺癌化疗患者心脏不良反应发生的曲线下面积为0.947,灵敏度为90.8%,特异度为94.5%,均高于单项指标检测。结论:心脏超声检查联合血清心肌标志物检测评估乳腺癌化疗患者心脏不良反应风险的价值较高,可为早期心脏保护性方案的制定提供有效参考。
- 祝彩云
- 关键词:乳腺癌化疗心脏超声心肌标志物心脏不良反应
- PD-1/PD-L1引起的心电图改变对心脏不良反应的临床预测价值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观察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临床抗肿瘤过程中患者免疫治疗前后的心电图改变,探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心脏不良反应的发生及影响因素。方法筛选2019年10月1日至2020年9月30日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病理诊断确诊为局部晚期或转移性实体瘤患者93例,行PD-1/PD-L1抑制剂单药治疗,根据治疗剂量不同分组,A组(PD-1单抗,药物代号:609A)剂量1 mg/kg,21 d为1个周期(16例);B组(PD-1单抗,药物代号:HX008)剂量200 mg,21 d为1个周期(23例);C组(PD-1单抗,杰诺单抗)剂量3 mg/kg,14 d为1个周期(28例);D组(PD-L1单抗,药物代号:LP002)剂量900 mg,14 d为1个周期(26例),各自按疗程进行,监测随访10个周期,分别记录各组患者心电图检查结果,分析心电图异常情况与心脏不良反应发生的相关性。结果共有75例患者相继出现符合诊断标准的心电图异常情况,A组患者免疫治疗前后的心电图异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免疫治疗前后心电图异常率增加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组和D组免疫治疗后心电图异常率显著升高,自身免疫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A组出现心电图异常的患者例数(8例,50.0%,8/16)低于和B组(20例,87.0%,20/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出现心电图异常的患者例数(24例,85.7%,24/28)与D组(23例,88.4%,23/2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心电图异常率均高于A组。合并基础病的患者在免疫治疗过程中心电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无基础病患者的1.938倍。B组、C组和D组患者免疫治疗过程中心电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分别是A组患者的6.667倍、6.000倍、7.667倍。结论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引起的心电图早期改变敏感性较高,能够及早预测相关心脏不良反应,是否合并基础病和药物剂量是发生心电不良事件的相关因素,心电图早期的改变为临床治疗及预防
- 薛楠彭黎黎吴大维李晓江
- 关键词:心脏不良反应心电图
- 基于CiteSpace知识图谱的中药致心脏不良反应研究可视化分析被引量:4
- 2023年
- 目的围绕中药致心脏不良反应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探讨该领域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方法分别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网中文文献数据库1980年1月1日至2022年1月31日的中药致心脏不良反应相关文献,利用CiteSpace5.8.R2软件对发表年份、期刊、作者、机构、关键词进行分析。结果中药致心脏不良反应领域年发文量逐渐升高;对该领域的研究已经形成了稳定的6个核心研究团队,但各团队间合作较少;作者冯群、关月晨等发文量最高,对推动该领域发展有重要指导作用;研究热点方向集中在中药致心脏不良反应机制预测、心脏不良反应中药炮制配伍减毒研究以及心脏毒性评价指标(心电图、心肌细胞、离子通道等)。结论中药致心脏不良反应的研究整体呈上升态势,研究热点主要是有毒中药心脏毒性及中药配伍炮制减毒;突现分析提示:研究中药心脏不良反应的评价指标,建立中药研发评价体系,基于斑马鱼模型探索中药配伍减毒进一步的分子机制以及各种标示物之间是如何协同或拮抗而发挥作用可能是以后重点研究的方向。
- 丁雪丽黄政凯安笑叶杨晓雄张冰林志健
- 关键词:中药心脏不良反应心脏毒性CITESPACE可视化分析
- 不同剂量阿霉素化疗对乳腺癌患者引起心脏不良反应的分析
- 胡光文
- 非布司他心脏不良反应信号的数据挖掘和分析被引量:6
- 2022年
- 目的挖掘和分析非布司他上市后心脏不良反应信号,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报告比值比法检测2009年第1季度至2020年第4季度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中非布司他的不良反应信号,统计并分析心脏病症信号的相关信息。结果从8282份以非布司他为首要怀疑药品的不良事件报告中共检测出不良反应信号209个,其中心脏病症信号27个,涉及不良事件报告754份。症状类信号上报数(262份)最多,包括头晕、外周水肿、胸痛、心悸、重力性水肿等;随后依次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信号、心力衰竭信号、心律失常信号、心脏性猝死信号(报告数分别为233、157、90、12份)。其中一半以上的信号在药品说明书中有所提及,而未被提及的信号主要为各种心力衰竭、心律失常、期前收缩等。应用非布司他发生心脏不良事件的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年龄集中在60岁及以上,用药剂量多为药品说明书推荐剂量(即40 mg/d或80 mg/d),相关不良事件多发生在用药1个月内。结论临床需在使用非布司他的过程中常规关注其心脏安全性,且后期仍需进一步评价和验证该药的心脏不良反应信号。
- 钟燕姜怡雯蒋娅莉刘文艺郭睿
- 关键词:非布司他心脏不良事件数据挖掘
- 氯氮平治疗精神性疾病所致心脏不良反应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
- 2022年
- 目的根据精神病患者服用氯氮平后所出现的心脏不良反应情况,分析引发心脏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2年2月七台河市人民医院接受氯氮平治疗的100例精神性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是否发生心脏不良反应分为发生组(20例)和未发生组(8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引发心脏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并比较心脏不良反应的类型。结果发生组血药浓度为350~600μg/L和600μg/L以上的患者占比高于未发生组,服药剂量为401~600 mg/d和600 mg/d以上的患者占比高于未发生组,联用其他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前已用其他抗精神病药物的患者占比高于未发生组(P<0.05);两组患者疾病类型、年龄、性别、病程、联用其他心血管药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血药浓度超标、过量服用氯氮平、联用多种抗精神病药物、使用氯氮平前已采取抗精神病治疗是导致心脏不良反应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精神性疾病患者使用氯氮平后发生心脏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主要是血药浓度超标、过量服用氯氮平、同时联用其他抗精神病药物及治疗前已用其他抗精神病药物,临床针对危险因素进行严格管理,以保障精神性疾病患者使用氯氮平的安全性。
- 刘玲玲
- 关键词:心脏不良反应氯氮平精神性疾病
- 氯氮平治疗精神性疾病所致心脏不良反应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9
- 2022年
- 目的分析氯氮平治疗精神性疾病所致心脏不良反应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上海市民政第二精神卫生中心收治的180例精神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所有患者均给予氯氮平治疗,根据患者是否发生心脏不良反应分为发生组31例和非发生组149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吸烟史、体质指数(BMI)、合并基础病、氯氮平剂量、服用期间氯氮平血药浓度等资料,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精神性疾病患者服用氯氮平致心脏不良反应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发生组患者的血药浓度在350~600μg/L、>600μg/L的比例明显高于非发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组患者治疗前服用其他抗精神病药物、联合其他心血管药物治疗的比例明显高于非发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氯氮平服药剂量>600 mg/d、血药浓度>600μg/L、治疗前服用其他抗精神病药物及联合应用其他抗精神病药物均为精神性疾病患者服用氯氮平心脏不良反应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精神性疾病患者大剂量服用氯氮平的心脏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且受到的影响因素较多。应根据可能的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干预,提高用药安全性。
- 奚丽华张红霞黄惠珍
- 关键词:氯氮平精神性疾病心脏不良反应服药剂量
- 中药提取物及制剂降低多柔比星心脏不良反应疗效的Meta分析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系统评价不同中药提取物及制剂降低化疗药物多柔比星所致心脏不良反应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图书馆、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数据库,检索时限为数据库建库至2019年8月。筛选研究中药提取物及制剂降低DOX治疗多种癌症所致心脏不良反应疗效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采用Review Manager 5.2和Stata 14.0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11篇RCT,总计854例患者。在疗效指标方面,黄芪注射液观察组和对照组心脏毒性发生率无差别(RR=0.31,95%CI 0.09~1.03,P=0.057),舒血宁注射液和红花注射液观察组和对照组心电图异常发生率无差别(分别为RR=0.44,95%CI 0.15~1.33,P=0146;RR=0.41,95%CI 0.16~1.04,P=0.059),其他中药提取物及制剂的观察组心脏毒性、心电图异常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合并值分别为RR=0.24,95%CI 0.13~0.44,P<0.000 01;RR=0.35,,95%CI 0.29~0.44,P<0.000 01);治疗前所有观察组的ck-mb、cTNI和对照组无显著差别(分别为RR=-0.19,95%CI-0.39~-0.00,P=0.047;RR=-0.25,95%CI-0.44~-0.06,P=0.011),治疗后所有观察组的ck-mb、cTNI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RR=-3.19,95%CI-3.49~-2.90,P<0.00001;RR=-2.76,95%CI-3.04~-2.48,P<0.00001);所有观察组LVIDD值、LVISD值显著小于对照组(分别为RR=-1.8,95%CI-2.05~-1.55,P<0.00001;RR=-1.11,95%CI-1.43~-0.89,P<0.00001);所有观察组FS值均高于对照组(RR=0.55,95%CI 0.35~0.75,P<0.00001)。结论除舒血宁注射液、红花注射液、黄芪注射液、银杏叶提取物在个别疗效指标中的效果不理想,纳入的11项研究在所有指标中总体对降低多柔比星心脏不良反应有效。
- 王继婷李亚玲田塬唐贵菊陈洪燕
- 关键词:中药多柔比星阿霉素心脏不良反应疗效META分析
- 乳癌含AC方案治疗所致心脏不良反应中医证型特征及其与糖脂代谢相关性研究
- 研究目的:随着乳癌治疗手段的丰富和患者生存期的延长,乳癌治疗相关不良事件不断增加,尤其是心血管毒性反应。本研究以含AC化疗方案为切入点,探讨乳癌含AC方案化疗所致相关心毒性的中医证型分布特征;进一步分析探讨其证型与糖脂代...
- 王金金
- 关键词:心脏毒性糖代谢血脂异常
- 文献传递
- 参松养心胶囊对胃肠道肿瘤患者5-氟尿嘧啶相关心脏不良反应的作用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探讨参松养心胶囊对胃肠道肿瘤患者5-氟尿嘧啶(5-Fu)所致心脏不良反应的作用。方法选择2019年2月至10月山西省肿瘤医院经病理切片或细胞学确诊为胃肠肿瘤的患者64例,其中胃癌17例,直肠癌27例,结肠癌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5-Fu为主的化疗方案+参松养心胶囊)和对照组(5-Fu为主的化疗方案),每组32例。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6个周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心电图异常情况、超声心动图检查指标及心肌酶学指标。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患者心电图异常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2.5%(4/32)比3.1%(1/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12,P<0.05)。试验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舒张早期左房室瓣血流速度/舒张晚期左房室瓣血流速度(E/A)比值、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cTNI)及脑钠肽(BN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参松养心胶囊可以减轻5-Fu所致心脏不良反应,具有一定心脏保护作用。
- 董英俊胡长青
- 关键词:胃肿瘤结直肠肿瘤参松养心胶囊5-氟尿嘧啶心脏不良反应
相关作者
- 楚杰

- 作品数:133被引量:477H指数:13
- 供职机构:山东省科学院
- 研究主题:斑马鱼 布拉酵母菌 益生菌 化合物 微生物
- 张云

- 作品数:453被引量:1,279H指数:15
- 供职机构:山东省科学院
- 研究主题:斑马鱼 流行性出血热 肾综合征出血热 恙螨 汉坦病毒
- 韩利文

- 作品数:263被引量:1,011H指数:17
- 供职机构:山东省科学院
- 研究主题:斑马鱼 血管生成 斑马鱼胚胎 幼鱼 化合物
- 王荣春

- 作品数:72被引量:99H指数:6
- 供职机构:山东省科学院
- 研究主题:斑马鱼 幼鱼 化合物 斑马鱼胚胎 大黄酸
- 刘可春

- 作品数:385被引量:1,280H指数:18
- 供职机构:山东省科学院
- 研究主题:斑马鱼 血管生成 幼鱼 斑马鱼胚胎 药物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