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6170篇“ 强对流天气过程“的相关文章
一次阵风锋触发的强对流天气过程分析
2025年
利用常规观测数据、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CEP)再分析数据、多普勒天气雷达和风廓线雷达数据及其二次开发产品数据,分析了2021年7月19日芜湖地区一次阵风锋及其触发的雷暴所带来的大风和短时降水天气过程。研究结果表明:(1)阵风锋附近径向速度场显示辐合特征明显,阵风锋在移动过程中遇到有利的环境场能够触发新的雷暴单体形成。(2)风廓线数据产品较好地反映了阵风锋过境前后垂直方向大气运动情况:锋前阶段,大气同时存在弱的上升和下沉运动;锋面初期,雷暴母体的下沉冷空气导致大气以下沉运动为主,风场切变层的最低高度有一个先下降再升高且切变层厚度变薄的趋势;锋面过境和锋后阶段,上升、下沉运动二者并存。(3)信噪比(SNR)能够直观地反映强对流天气过程中降水的开始、结束以及雨的变化特征。受降水粒子和湍流影响,对流性降水的SNR在降水开始前10min就明显增大;降水开始后,对流性降水比稳定性降水的SNR要大,一般维持在50~65db,雨极大值时SNR在55~70db。(4)利用风廓线数据二次开发计算的螺旋度(SRH)峰值出现时间比雨极大值出现时间提前1~2h,可以作为预报降水发生时间的一个参考因素。
苏继锋王海龙刘勇李帅康汉青
关键词:阵风锋强对流风廓线雷达信噪比螺旋度
“7.25”河北省中南部强对流天气过程分析
2025年
本文根据常规观测、ERA5再分析资料、多普勒天气雷达、风廓线雷达、微波辐射计等资料,分析2022年7月25日河北省中南部强对流天气主要受到多因素共同作用影响,可能包括特定地形因素、高温高湿气流的聚集、不稳定对流层结构等,导致局地短时降水和雷暴大风。不同观测仪器提供的数据有助于深入了解天气系统演变过程及其成因,为对类似天气事件的准确预报和预警提供科学依据。
张玉婷刘炳杰杨晓亮陈瑞敏
关键词:干侵入能量锋阵风锋
一次春季大范围强对流天气过程分析
2024年
利用0.25°×0.25°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再分析数据(NCEPFNL)资料和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对2022年4月25日浙江省一次大范围强对流天气过程展开诊断分析。结果表明:(1)造成此次过程强对流风暴为先后生成的两条飚线和一个由团状逐渐演变为线状的多单体风暴。(2)低的自由对流高度(LFC)、较大的下沉对流有效位能(DCAPE)和850hPa与500hPa温差(T_(850~500))以及垂直螺旋度“上负下正”的空间配置对雷暴大风指示性较好。(3)高的低层露点温度和0℃层高度对短时降水指示性较好,降雨容易出现在垂直螺旋度等值线密集区偏向正螺旋度区一侧。(4)水平方向上湿位涡正压项(MPV,)负值区和斜压项(MPV,)正值区与强对流发生区域对应较好;垂直方向上湿位涡“正负区垂直叠加”有利于产生强对流天气,湿位涡大值区下传触发不稳定能量释放。
刘圣楠吕健黄嘉仪叶妍婷汪子琪方桃妮
关键词:强对流飑线垂直螺旋度湿位涡
泰州市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分析被引量:1
2024年
本文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雷达回波资料和垂直风廓线资料等,分析了2023年6月10日泰州市的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结果表明,此次强对流过程发生在东北冷涡背景下,槽后西北急流携带的干冷空气叠加在低空暖湿气流之上,形成“上干冷,下暖湿”的层结条件,热力和动力条件好,在积聚一定的能量之后,由地面辐合线抬升触发,造成泰州市的大风、短时降水、局地冰雹等天气。在监测预报时,综合分析雷达回波资料和垂直风廓线资料等多源观测资料,对强对流天气的预报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章雯林慧敏
关键词:强对流天气冷涡
舟山市普陀区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分析
2024年
强对流天气突发性,落区不确定,一直以来是天气监测预报中的难点和重点。为了提高强对流天气预报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对2023年6月30日至7月1日发生在舟山市普陀区的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以期为强对流天气的预报预警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此次强对流天气在东北冷涡背景下产生,高空低槽与中低层切变线配合,同时弱冷空气渗透南下,产生了“下层暖湿、上层干冷”的对流不稳定层结,有利于强对流天气的产生;陆地的热力抬升加了低空辐合抬升,使对流易发展,沿海的水陆差异造成局地温差,易形成小型垂直环流,有触发机制作用;各类对流预报参数在此次强对流天气过程中预报指示较好,雷达产品可以及时准确地监测到中小尺度灾害性天气的发展,在预报预警过程中极为有效。
乐方琼
关键词:强对流天气冷涡高空槽切变
闽西北一次连续性强对流天气过程雷达分析
2024年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多普勒雷达资料,对2021年5月7—9日闽西北连续性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该强对流天气过程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发生的强对流种类多样;冰雹的雷达回波特征为飑线或块状的回波形状、回波度大于65 dBz,有悬垂结构,回波质心高,VIL大;短时降水的雷达回波特征为回波度一般小于60 dBz,回波均匀,质心低,回波单体移动缓慢。雷暴大风的雷达回波特征为中气旋,高层辐散,中层径向辐合。
邝美清张家斌黄丁安沈永生
关键词:强对流天气过程中气旋反射率因子多普勒雷达
丽江机场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分析及天气过程预报思路总结
2024年
利用丽江机场自动观测站的常规气象资料、多普勒天气雷达探测资料、风云气象卫星资料等分析了2020-07-21发生在丽江机场的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结果表明,此次强对流天气过程中洋面暖湿空气为强对流活动提供了充沛水汽,槽后弱冷空气的侵入触发了不稳定能量的释放、大气层结的不稳定性,中低空的垂直上升运动和地形抬升对此次强对流天气有一定的增作用。在强对流天气发展过程中,周边对流单体不断生成、合并增长、生消交替,使得强对流天气得以长时间维持,而成熟单体减弱为层状云降水区,使得降水时间增加。
田孟坤代冰冰
关键词:强对流短时强降水航空气象天气过程预报
漳州市一次农业致灾强对流天气过程及成因分析
2024年
利用自动气象观测站、多普勒天气雷达、FY-4A卫星和NECP再分析资料,分析了2022年3月26日漳州市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结果表明,此次过程发生在西南急流、低层切变、地面辐合线及冷锋相配合的有利环流背景下,850 hPa比湿达12~15 g/kg,700—500 hPa的最大垂直速度达-2.0 Pa/s,上干下湿的不稳定层结及地面辐合线的作用导致了此次强对流天气的发生;中高层西南急流造成的水平风垂直切变达14m/s,进一步加对流系统的度;漳州市东北部喇叭口地形效应使西南气流产生地形辐合,低层暖湿气流抬升,进而增低层水汽辐合,湿球0℃层高度4.3 km,有利于大冰雹的发生;多普勒雷达回波图上超过60dBz的反射率因子、三体散射、旁瓣回波、回波悬垂、有界弱回波区、液态含水量(VIL)跃增、持久深厚的中气旋,对于冰雹天气的识别和预警具有较好的指示意义。
林辉周群黄奕丹程晶晶陈锦鹏杨德南
关键词:强对流天气环流背景
2023年8月2-3日兴安盟强对流天气过程分析
2024年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多普勒雷达连续跟踪观测资料以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从环流形势、物理量场和雷达参量等方面对2023年8月2—3日发生在兴安盟的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分析,并对各家数值预报产品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本次过程为高空槽、副高外围暖湿气流和低层切变线共同影响的结果,低空急流有利于水汽输送,锋面和地形的抬升也为对流产生提供了触发机制;动力、热力、水汽等物理量都预示了强对流天气的发生;飑线过境带来了强对流天气,多普勒雷达产品特别是双偏振参量对强对流的产生有一定的指示特征,可为短时临近预报提供背景依据;加对模式预报系统位置、度和移动速度的关注,且考虑本地区地形对于降水的影响,将对模式预报有很好的订正作用。
安楠
关键词:强对流物理量场
鹤壁市2023年8月5日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分析
2024年
基于地面自动站观测资料、多普勒雷达监测和FY-4A卫星资料等多源数据,对2023年8月5日鹤壁地区强对流天气的形成进行探讨分析。此次强对流天气过程是冷涡、副热带高压、低层切变线和地面中尺度辐合线共同作用造成的,具有累积雨量大、降水时段集中、小时雨大等特点,并伴有雷暴大风、短时降水等强对流天气,具有明显的对流性质。结论如下:强对流天气发生时,鹤壁地区水汽充沛,且前期气温稳定维持在33~35℃,4日白天鹤壁地区最高气温达到36℃,高温高湿的条件为对流天气聚集不稳定能量;此外,从郑州站5日08:00探空图可以看出CAPE值和K指数均较大,表明大气层结不稳定;同时低层存在一定的垂直风切变,有利于对流单体的组织与增
张靖玮
关键词:强对流天气水汽条件雷达回波

相关作者

应冬梅
作品数:37被引量:307H指数:10
供职机构:江西省气象局
研究主题:强对流 多普勒雷达产品 强对流天气过程 冰雹 超级单体风暴
傅洁
作品数:17被引量:2H指数:1
供职机构:上海市气象局
研究主题:强对流天气过程 暴雨 强对流 低温雨雪冰冻天气 暴雨过程分析
杨露华
作品数:26被引量:101H指数:4
供职机构:上海市气象局
研究主题:暴雨 GPS 水汽 强对流 降水
唐熠
作品数:110被引量:308H指数:11
供职机构:桂林市气象局
研究主题:多普勒雷达 低温雨雪冰冻 雷达回波特征分析 雷达回波 低空急流
支树林
作品数:33被引量:258H指数:11
供职机构:江西省气象局
研究主题:多普勒天气雷达 强对流天气过程 强对流 雷电参数 雷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