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471 篇“ 弛缓性 “的相关文章
儿童急性 弛缓 性 脊髓炎4例临床特点分析 2024年 目的总结儿童急性 弛缓 性 脊髓炎(AFM)的临床表现、诊治经验和预后。方法回顾性 病例总结,对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神经内科2018年9月至2022年11月收治的4例临床诊断AFM患儿的病例资料进行临床特点分析。结果4例AFM患儿年龄分别为7岁、4岁3月龄、7岁1月龄、6岁5月龄,女2例、男2例。前驱呼吸道感染3例、消化道感染1例。以感染后出现不对称肢体无力为主要表现,受影响肢体范围从单一肢体到四肢。所有患儿均无脑病表现,1例患儿出现周围性 面瘫。4例患儿脊髓磁共振成像均提示长节段长T1长T2信号,以灰质受累为主。2例患儿出现脑脊液细胞-蛋白分离现象。1例咽拭子病原体检出肠道病毒D68;1例患儿血液中腺病毒抗体IgM阳性 ;1例患儿血液中埃可病毒、柯萨奇B组病毒抗体IgG阳性 。4例患儿经过糖皮质激素、人免疫球蛋白或单纯对症治疗,同时在后期康复训练下,肌力不同程度恢复,3例遗留有残疾。结论以感染后、急性 、不对称肢体无力起病伴有磁共振成像脊髓中央区域异常信号的患儿需考虑AFM,目前有效治疗手段有限且预后不良。 葛绣山 焦辉 陈倩 张宝元 赵林清 朱汝南 李淑品 马才惠 张媛媛 彭晓音关键词:儿童 急性弛缓性麻痹 肠道病毒 2017-2022年中国急性 弛缓 性 麻痹病例监测质量评价 2024年 目的评价中国急性 弛缓 性 麻痹(Acute flaccid paralysis,AFP)病例监测质量和维持无脊髓灰质炎(脊灰)状态。方法通过中国AFP病例报告管理系统收集2017-2022年<15岁儿童非脊灰AFP个案信息,分析AFP监测敏感性 和及时性 指标。结果2017-2022年中国<15岁儿童非脊灰AFP病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2.08/10万(29116例),各年报告发病率在1.79/10万-2.33/10万之间;总调查及时率、合格粪便标本采集率分别为99.34%、92.12%,各年分别在98.79%-99.74%、91.48%-92.74%之间。在完成粪便标本检测的28765例AFP病例中,脊灰病毒和非脊灰肠道病毒分离率分别为0.55%(157例)、5.19%(1492例)。在检出脊灰病毒病例中,Ⅰ型、Ⅲ型、Ⅰ+Ⅲ型疫苗相似株分别为39例、70例、36例,Ⅲ型疫苗高变异脊灰病毒3例;Ⅰ型、Ⅱ型、Ⅲ型疫苗衍生脊灰病毒分别为2例、1例、6例,未发现脊灰野病毒。结论2017-2022年中国AFP病例监测质量总体良好,继续维持无脊灰状态。 周洁 樊春祥 宋祎凡 王淼 温宁 杨宏关键词:脊髓灰质炎 急性弛缓性麻痹 脊髓灰质炎病毒 2012—2020年合肥市急性 弛缓 性 麻痹病例流行特征分析 2024年 目的了解2012—2020年合肥市急性 弛缓 性 麻痹(acute flaccid paralysis,AFP)病例的流行特征,为维持全市无脊灰状态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2—2020年合肥市AFP病例相关流行病学资料,使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采用R 4.3.0软件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2012—2020年合肥市累计报告AFP病例246例,年均报告发病率2.14/10万,季节差异不明显。男女性 别比2.15∶1,2岁组发病率最高,8.41/10万,8岁组的发病率最低,0.78/10万。96.75%的病例完成至少3剂次的脊灰疫苗基础免疫,4~15岁组86.21%的病例完成第4剂次的脊灰疫苗接种。麻痹60 d后随访10.98%的病例残留麻痹,99.59%的病例随访由疾控机构的工作人员承担。空间自相关分析发现2020年AFP报告发病高-高聚集区位于包河区,低-低聚集区位于庐江县。结论合肥市应提升基层临床医生对AFP病例的早期鉴别和诊断能力;推进脊灰疫苗加强免疫;增加对残留麻痹后遗症的关注,鼓励康复医生参与随访工作;探索地区精准防控策略。 胡蝶 王波 李倩 靳玉惠关键词:急性弛缓性麻痹 空间自相关 陕西省急性 弛缓 性 麻痹病例中脊髓灰质炎病毒监测分析 2024年 目的分析陕西省急性 弛缓 性 麻痹(acute flaccid paralysis,AFP)病例及接触者病毒分离和鉴定情况,为继续维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 流行病学方法进行指标描述,将2014—2021年陕西省报告的AFP病例及接触者粪便标本,采用转人类脊髓灰质炎病毒受体小鼠肺细胞(mouse cell line expressing the gene for human cellular receptor for Poliovirus,L20B)系和人横纹肌肉瘤(rhabdomyosarcoma,RD)细胞,根据WHO《脊髓灰质炎实验室手册》开展脊髓灰质炎病毒(Poliovirus,PV)检测,对L20B阳性 分离物采取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扩增VP1区片段,同时开展核苷酸序列测定分析。结果从1104份AFP病例及接触者粪便标本检出7份PV阳性 ,14株PV,分离率为0.63%,分离非脊髓灰质炎肠道病毒(non-polio Enteroviruses,NPEV)36株,分离率为3.26%。相比昆明株和Sabin株,脊髓灰质炎病毒VP1区核苷酸<6个变异的为13株,1株发生9个变异;NPEV阳性 分离例数7月和8月较多,占总数的30.56%。结论陕西省AFP监测系统运行良好,2014—2021年未发现野生型脊髓灰质炎病毒(wild Poliovirus,WPV)及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病毒(vaccine-derived Poliovirus,VDPV),继续保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 李鹂 杜燕华 董媛媛 周天天 司源 张少白 胡伟军关键词:急性弛缓性麻痹 脊髓灰质炎病毒 非脊髓灰质炎肠道病毒 2014—2022年临沂市急性 弛缓 性 麻痹监测信息系统运行情况分析 2024年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急性 弛缓 性 麻痹(Acute flaccid paralysis,AFP)监测、儿童常规疫苗接种造成了严重影响。为进一步发现临沂市AFP病例监测的不足环节,本文对2014—2022年临沂市15岁以下儿童AFP病例监测数据进行了分析,以期为全市保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提供科学依据。1资料与方法1.1资料来源本资料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AFP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人口资料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的基本信息系统。 金祥 李栋 田春燕关键词:AFP 脊髓灰质炎 监测系统 流行病学特征 福建省2018—2022年残留麻痹的急性 弛缓 性 麻痹病例流行病学分析 2024年 目的了解福建省急性 弛缓 性 麻痹(AFP)病例中残留麻痹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减少麻痹病例的发生提供有价值的依据。方法用描述性 流行病学方法,统计分析福建省2018—2022年AFP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报告的残留麻痹的个案调查表和随访信息。结果福建省2018—2022年报告AFP病例的残留麻痹率为11.3%(84/743),残留麻痹率总体呈下降趋势(趋势χ^(2)=6.96,P<0.01)。麻痹后14 d以上就诊者残留麻痹率(32.4%)高于14 d内就诊者(10.3%,χ^(2)=15.74,P<0.01);84例残留麻痹病例分布在省内9个设区市,残留麻痹率前3位依次为福州、厦门和泉州市(χ^(2)=19.98,P<0.05);各月均有病例报告,其中以7月份残留麻痹率最高23.4%(χ^(2)=24.46,P<0.05);病例男女性 别比1.6∶1,<5岁组共占44.0%(37/84);84例残留麻痹病例中,免疫剂次≥3者残留麻痹率最低(10.9%,χ^(2)=10.18,P<0.05);发病时症状体征发生率发热为48.8%(41例),其次是深部腱发射减弱/或消失为44.0%(37例);残留麻痹部位中,肢体麻痹共占78.6%(66/84);84例标本均未分离出脊灰病毒,非脊灰肠道病毒分离率为4.8%(4/84);引起残留麻痹的主要疾病,格林巴利综合征占29.8%(25/84),无脊灰确诊和临床诊断病例。结论福建省近年发现的残留麻痹病例已不是脊灰病毒引起。应继续保持AFP监测系统高质量运转,对报告的AFP病例早诊断、早治疗,以减少残留麻痹病例发生。 吴瑞红 林志强 萧剑雄 李东 张海荣 周勇关键词:脊灰病毒 格林巴利综合征 流行病学 2016-2023年黑龙江省急性 弛缓 性 麻痹病例和环境污水脊髓灰质炎病毒监测 2024年 目的监测黑龙江省急性 弛缓 性 麻痹(Acute flaccid paralysis,AFP)病例和环境污水脊髓灰质炎(脊灰)病毒(Poliovirus,PV),评价维持无脊灰状态。方法采集2016-2023年<15岁儿童AFP报告病例粪便标本和环境监测点生活污水标本,进行肠道病毒(Enterovirus,EV)包括PV和非脊灰肠道病毒(Non-polio enterovirus,NPEV)分离,对PV分离株进行血清型和型内鉴定。结果黑龙江省2016-2023年<15岁儿童AFP病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95/10万(613例)。在AFP病例中,EV、PV、NPEV分离率分别为3.10%(19例)、0.49%(3例)、2.61%(16例);在4株PV分离株中,Ⅲ型、Ⅰ+Ⅲ型PV各2株,均为疫苗相似株。在297份环境污水标本中,EV、PV、NPEV分离率分别为74.75%(222份)、43.43%(129份)、57.91%(172份);在313株PV分离株中,Ⅰ型、Ⅱ型、Ⅲ型PV分别为45株、6株、262株,其中1株为Ⅱ型VDPV(2016年7月),其他分离株为疫苗相似株。结论2016-2023年黑龙江省AFP病例和环境污水PV以脊灰疫苗相似株为主,未发现脊灰野病毒,黑龙江省继续维持无脊灰状态。 宋婧 吕珀 王晗 所佳宁 宋长江 高士锐关键词:脊髓灰质炎 急性弛缓性麻痹 环境污水 脊髓灰质炎病毒 中药联合神经肌肉关节促进技术对老年脑卒中伴弛缓 性 瘫痪功能障碍患者预后的影响 2024年 目的探讨补肾活血中药汤剂联合神经肌肉关节促进技术对老年脑卒中伴弛缓 性 瘫痪功能障碍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2月至2023年1月河北省退役军人总医院收治的老年脑卒中伴弛缓 性 瘫痪功能障碍患者112例,通过简单随机分组法分为2组,每组56例。对照组给予神经肌肉关节促进技术,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补肾活血中药汤剂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髋关节和膝关节最大屈曲角、最大伸展角,腓肠肌、胫前肌表面肌电信号,血液流变学指标[高切与低切全血比黏度(WBV)、血浆黏度(PV)、红细胞压积(HCT)]、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估表(FMA)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arthel指数(ADL-Barthel)评分。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根据数据类型,组间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及χ^(2)检验。结果观察组治疗显效率(67.86%)高于对照组(48.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6周和治疗2个月后,观察组和对照组高切WBV、低切WBV、PV、HCT水平均低于治疗前水平,以及同一时间对照组水平;髋关节的最大屈曲角、最大伸展角,膝关节的最大屈曲角、最大伸展角均大于治疗前水平,以及同一时间对照组水平;腓肠肌的均方根值(RMS)、肌电积分值(IEMG),胫前肌的RMS、IEMG均高于治疗前水平,以及同一时间对照组水平;FMA、ADL-Barthel评分均高于治疗前水平,以及同一时间对照组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月后,观察组和对照组高切WBV、低切WBV、PV、HCT水平均低于治疗6周水平;髋关节的最大屈曲角、最大伸展角,膝关节的最大屈曲角、最大伸展角均大于治疗6周水平;腓肠肌的RMS、IEMG,胫前肌的RMS、IEMG均高于治疗6周水平;FMA、ADL-Barthel评分均高于治疗6周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活血中药汤剂联合神经肌肉关节促进� 马国立 王建波 齐有莉关键词:脑卒中 弛缓性瘫痪 2012-2021年江苏省<15岁儿童急性 弛缓 性 麻痹病例残留麻痹的影响因素和风险预测模型构建 2024年 目的分析急性 弛缓 性 麻痹(Acute flaccid paralysis,AFP)病例发生残留麻痹的影响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方法通过江苏省AFP病例监测系统收集2012-2021年江苏省<15岁儿童AFP病例,分析初始麻痹后60 d残留麻痹比例和影响因素,构建影响因素的风险预测模型并估计风险概率;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Bootstrap法和校准曲线评估模型预测效能。结果2012-2021年江苏省<15岁儿童AFP病例的残留麻痹比例为17.78%(367/206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1岁、就诊次数≥2次、脊灰疫苗免疫史<3剂次、发病至就诊时间≥7 d、初始麻痹前发热、麻痹期呼吸困难和大小便失禁病例的残留麻痹比例高。构建的风险预测模型显示各因素的残留麻痹风险概率在0.08-0.22之间;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45(95%CI:0.715-0.774),Bootstrap法计算的C-index值为0.740,模型的校准曲线和Hosmer-Lemeshow检验显示预测风险概率与实际风险概率基本吻合。结论本研究显示AFP病例发生残留麻痹主要与脊灰疫苗免疫史、年龄、就诊情况和部分发病症状等因素有关,构建的风险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效能。 李梅 许燕 陈强 孙翔 贾成梅 冷红英 吴昀 郭宏雄 汪志国关键词:急性弛缓性麻痹 影响因素 2016-2020年深圳市福田区急性 弛缓 性 麻痹病例监测分析 2023年 目的 了解深圳市福田区2016年-2020年急性 弛缓 性 麻痹(AFP)病例流行病学特征以及AFP病例监测系统运转情况。方法 采用描述性 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2016年-2020年深圳市福田区AFP病例监测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结果2016年-2020年福田区共报告AFP病例199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2.55/10万,不同年份发病率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χ^(2)=32.21,P <0.001)。所有AFP病例均为非脊灰病例,70%为深圳市其他区病例,男女性 别比为1.62∶1,以1岁-5岁散居儿童为主。90.45%的AFP病例服脊灰疫苗3次以及上,不同年份的接种脊灰疫苗种类构成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3.12,P <0.001)。AFP病例报告后48 h内调查率、14 d内双份粪便样本采集率、合格粪便样本采集率、粪便样本7 d内送达率和75 d随访完成率均> 80%。结论 2016年-2020年深圳市福田区实现无脊灰目标,脊灰免疫策略调整后无疫苗相关病例和脊灰疫苗衍生病毒病例,AFP病例监测系统运转良好。仍需继续加强监测人员的培训,提高诊断水平和报告意识,维持无脊灰状态。 王永刚 曹丽明 方琼 周志峰 蔡琳关键词:脊髓灰质炎 流行病学特征 病例监测
相关作者
徐爱强 作品数:453 被引量:3,917 H指数:30 供职机构: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研究主题:流行病学 麻疹 乙型肝炎疫苗 死亡率 疫苗 汤晶晶 作品数:49 被引量:126 H指数:6 供职机构: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研究主题:肠道病毒 基因特征分析 急性弛缓性麻痹 健康儿童 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 李凯 作品数:22 被引量:69 H指数:5 供职机构: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研究主题: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 急性弛缓性麻痹 肠道病毒 基因特征 乙型肝炎疫苗 刘桂芳 作品数:18 被引量:108 H指数:7 供职机构:山东省卫生防疫站 研究主题:脊髓灰质炎 流行病学 麻疹 脊髓灰质炎疫苗相关病例 脊髓灰质炎疫苗 张璐 作品数:76 被引量:327 H指数:11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手足口病 乙型 肝炎病毒 肝炎 慢性丙型肝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