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29篇“ 异种肝细胞移植“的相关文章
异种肝细胞移植进展被引量:2
2007年
肝细胞移植是治疗严重脏疾病的有效方法。在动物实验中,已证明猪肝细胞移植可改善急性衰竭大鼠的预后。但肝细胞移植尤其是异种肝细胞移植还有一些关键问题有待解决。此文就当前异种肝细胞移植作一综述。
刘菲刘雁冰陈锡美赵中辛
关键词:肝细胞移植肝脏疾病免疫隔离技术
PLA-O-CMC纳米粒子在异种肝细胞移植中的抗免疫排斥作用
目的:观察胶原凝胶包埋PLA-O-CMC纳米粒子粘附培养的猪肝细胞腹腔内移植对在治疗急性衰竭大鼠中对免疫排斥反应的影响。方法:采用聚乳酸与O-羧甲基壳聚糖制备PLA-O-CMC纳米粒子,原位胶原酶循环灌注法分离猪细...
蔡鸿宇
关键词:免疫排斥异种肝细胞移植急性肝衰竭
文献传递
免疫隔离技术在异种肝细胞移植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探讨微囊化猪肝细胞腹腔内移植对药物性衰大鼠的治疗作用,观察移植大鼠存活率、功能的变化。方法以海藻酸钠体外包裹经胶原酶灌注法分离的乳猪肝细胞,以SD 大鼠为受体,D-氨基半乳糖腹腔内注射诱导大鼠急性衰竭,48 h后将微囊化的猪肝细胞移植于大鼠腹腔内,观察移植大鼠存活率、绘制生存曲线,并测定功能的变化。结果腹腔内肝细胞移植可显著改善大鼠功能,转氨酶及胆红素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与裸肝细胞移植组相比,微囊化肝细胞移植组1周存活率(78.6%vs 66.7%)及2周存活率(42.9%vs 25.0%)均显著提高(P<0.01)。结论对异种肝细胞经微囊化处理后移植治疗急性衰大鼠,可给予功能代谢支持,提高移植治疗效果。
刘菲刘雁冰熊伍军钟岚赵中辛
关键词:肝细胞微囊化肝衰竭细胞移植免疫隔离技术
异种肝细胞移植缓解大鼠急性功能衰竭及其排斥反应观察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探讨异种肝细胞移植对大鼠急性功能衰竭防治效果及其免疫排斥反应。方法将异种豚鼠肝细胞,90%除术前1d植入大鼠脾脏内。观察受试大鼠存活时间,及切术后24h血生化改变。另外观察植入肝细胞被排斥情况及受体CH50、异种抗体IgG、IgM水平变化。结果(1)中位存活时间,对照组为21h,同种组为56h,异种组为40h。同种组存活时间较对照组延长(P<0·01),异种组亦延长(P<0·05)。(2)异种组血糖和凝血酶原时间改善较明显(P<0·05),同种组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血糖、凝血酶原时间都有明显改善(P<0·05或P<0·01)。(3)受体CH50和异种抗体IgM水平下降与植入异种肝细胞排斥过程同步。结论异种肝细胞移植对大鼠急性功能衰竭有防治作用,补体和异种抗体IgM与排斥反应关系密切。
石伟蔡端张群华芮晓晖
关键词:急性肝功能衰竭异种肝细胞移植抗体IGMCH50抗体IGG鼠肝细胞
异种肝细胞移植研究现状
2004年
uPA/RAG-2小鼠的发现为异种肝细胞移植研究提供了—个有效的动物模型.在uPA/RAG-2转基因小鼠脾内注入大鼠、土拨鼠、人肝细胞后,均能部分或完全取代小鼠肝细胞. 文章主要介绍了大鼠、土拨鼠、人肝细胞在uPA/RAG-2转基因小鼠内的增生、对功能影响等情况,同时探讨了该模型体系存在问题及应用前景.
何念海赵文利陈耀凯王宇明
关键词:异种肝细胞移植动物模型病毒性肝炎
异种肝细胞移植防治大鼠急性功能衰竭的初步探讨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 探讨异种肝细胞移植对大鼠急性功能衰竭的防治效果及其免疫排斥反应。方法 建立大鼠 90 %切除功能衰竭模型。切术前 1d分别植入豚鼠肝细胞和大鼠肝细胞 ,建立异种移植组、同种移植组及未移植对照组。观察受试大鼠的存活时间及切术后 2 4h血液生化指标改变 ,观察植入肝细胞被排斥的情况及受体总补体活性 (CH5 0 )、异种抗体IgG、IgM水平变化。 结果 ①未移植对照组中位存活时间为 2 1h ,同种移植组为 5 6h ,异种移植组为 4 0h。同种移植组及异种移植组存活时间均较未移植对照组延长 (P <0 .0 1和 0 .0 5 )。②异种移植组血糖和凝血酶原时间 (PT)改善较明显 (P <0 .0 5 ) ,同种移植组丙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血糖、PT均有明显改善 (P <0 .0 5或 0 .0 1)。③受体CH5 0和异种抗体IgM水平下降与植入异种肝细胞排斥过程同步。结论 异种肝细胞移植对大鼠急性功能衰竭有防治作用 。
石伟蔡端芮晓晖
关键词:急性肝功能衰竭异种移植植入CH
微囊化异种肝细胞移植对药物性衰的治疗作用及免疫隔离机制的初步研究
2003年
目的 :探讨微囊化异种肝细胞脾内移植对药物性衰大鼠的治疗作用 ;测定受体存活率、功能的变化及CD4 ,CD8的变化。方法 :海藻酸钠体外包裹经胶原酶技术制备的异种 (豚鼠 )肝细胞为供体 ,SD大鼠为受体 ,D -氨基半乳糖 (19.5ml/kg)腹腔内一次性注射 ,制作衰模型。 4 8h后将微囊化的游离豚鼠肝细胞 (1.5× 10 7)移植于大鼠脾脏内。以豚鼠裸肝细胞 (1.5× 10 7)移植及生理盐水1.2ml脾脏注射为对照。移植后 14d观察存活率、功能及脏病理情况 ,免疫组化ABC法测定CD4 ,CD8的变化。结果 :微囊化肝细胞移植组存活率 80 % ,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 (2 5 % )和裸肝细胞移植组(70 % )。 (P <0 .0 1 V P <0 .0 5 )。微囊肝细胞移植组 14d总胆红素 (7.99± 0 .5 8mg/L)和ALT(5 5±6 .7u) ,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 (9.6 3± 0 .83mg/LV 91± 8.0u)和裸肝细胞组 (8.9± 0 .6 6mg/LV 74± 7.1u)(P <0 .0 5VP <0 .0 1)。移植后 12h ,72h ,14d分别测定受体脾脏CD4 ,CD8淋巴细胞 ,微囊化肝细胞组72h ,14d呈阳性。裸肝细胞组均呈阳性。结论 :大鼠药物性衰微囊化肝细胞脾内移植后维持存活率14d ,细胞免疫参与排斥反应 ,肝细胞微囊化处理可延迟细胞免疫的发生时间。
何震宇高蓓朱泰来陈永田张峰杨春张萍
关键词:微囊化肝细胞移植异种移植
微囊化异种肝细胞移植对大鼠爆发性衰竭治疗作用的研究被引量:8
2003年
目的 探讨微囊化异种肝细胞移植对暴发性衰竭 (FHF)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 ACP微囊化处理原代豚鼠肝细胞 ,于诱发FHF前 2 4h移植到大鼠腹腔内大网膜附近 ,采用 90 %切除法诱发FHF。在FHF诱发后 2 4h取静脉血检测大鼠功能谷丙转氨酶 (ALT ) ,清蛋白 (ALb) ,总胆红素(TB) ,血糖 (BS)和凝血酶原时间 (PT)等指标 ;取腹腔移植入的微囊进行组织学检查观察细胞形态、功能及数量的变化 ;动态全程观察大鼠生活质量及存活时间并绘制生存曲线。结果 微囊化肝细胞移植组大鼠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出现共济失调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及腹水的时间明显延长。微囊化肝细胞移植组大鼠的ALT ,Alb ,TB ,BS和PT均明显改善并且与对照组均有差异的显著性 (P <0 .0 5 )。微囊化肝细胞移植组大鼠平均生存时间为 60h ,空白对照组为 2 2h(P <0 .0 1)。组织学检查 :移植后 72h开腹 ,约有 80 %微囊呈无粘连游离状态 ,镜下见微囊周围纤维化率约为 8% ,囊内肝细胞形态正常。未微囊化肝细胞移植组则很少见到正常的肝细胞 ,且周围有大量淋巴细胞浸润。结论 对异种肝细胞进行微囊化处理后移植治疗FHF大鼠 ,可以减少移植排斥反应 ,提高治疗效果 ,是一种治疗FHF的较好方法。
胡安斌郑启昌
关键词:肝移植移植物排斥
异种肝细胞移植对大鼠药物性衰存活率和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
2002年
目的 观察异种肝细胞移植对大鼠药物性衰的存活率和功能的影响。方法 豚鼠为供体 ,海藻酸钠 氯化钡法微囊化。SD大鼠为受体 ,氨基半乳糖腹腔内一次性注射制作衰模型。 4 8h后将微囊化豚鼠肝细胞 (1 5× 10 7个 )移植于大鼠脾脏内。豚鼠裸肝细胞 (1 5× 10 7个 )移植及生理盐水 1 2ml脾脏注射为对照。移植后观察受体大鼠 14d存活率和功能的改变。结果 微囊化肝细胞移植组存活率 80 % ,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 (2 5 % )和裸肝细胞移植组 (70 % ) (P <0 0 1与P <0 0 5 )。微囊化肝细胞移植组 14d总胆红素 (0 6 8± 0 0 5 μmol/L)和ALT(5 5± 6 7U/L) ,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 (0 82± 0 0 7μmol/L和 91 0± 8 0U/L)和裸肝细胞组 (0 76± 0 0 6 μmol/L和 74 0±7 1U/L) (P <0 0 5和P <0 0 1)。总蛋白 (117 0± 8 4 g/L)和球蛋白 (6 6 0± 5 6 g/L) ,明显高于对照组 (78 0± 6 9g/L和 4 3 0± 6 2 g/L)、(96 0± 7 4 g/L和 5 2 0± 6 9g/L) (P <0 0 5与P <0 0 1)。结论 药物性衰大鼠脾内移植微囊化异种肝细胞有显著逆转功能和提高生存率的作用。
高蓓何震宇朱泰来陈永田
关键词:异种移植肝细胞移植
异种肝细胞移植后受体血清白细胞介素2及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的研究被引量:11
2002年
目的:通过测定异种肝细胞脾内移植后受体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浓度,初步探讨其排斥反应机理。方法:向用D-氨基半乳糖(D-GI)诱导的衰大鼠脾内移植豚鼠肝细胞。脾内注入生理盐水为对照。观察2周生存率,在术后不同时间作受体脾病理组织学检查及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法(Sandwich-ELISA)测定大鼠血清IL-2和TNFα的浓度。结果:2周生存率比较,移植组(80.0%)显著高于对照组(21.4%,P<0.05)。移植肝细胞移植早期(1~2天)消失,移植后第3天炎症细胞浸润显著增多。移植组与对照组大鼠血清IL-2、TNFα浓度均无显著差别(P>0.05);与正常大鼠比较,差异亦无显著性(P>0.05)。结论:在异种肝细胞脾内移植中,细胞免疫的发生较迟和(或)较弱,移植受体血清IL-2及TNFα的浓度无显著变化。
孙志岭王学浩赵中辛丁友成
关键词:肝细胞移植异种白细胞介素2肿瘤坏死因子Α排斥反应

相关作者

赵中辛
作品数:195被引量:663H指数:12
供职机构:上海市东方医院
研究主题:异种移植 肝细胞移植 罗非鱼 灾难医学 外科治疗
蔡端
作品数:302被引量:1,637H指数:20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研究主题:胆汁 胆结石 生长抑素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 胆固醇结石
石伟
作品数:13被引量:41H指数:4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普外科
研究主题:预后 急性肝功能衰竭 异种肝细胞移植 异种移植 胰岛
芮晓晖
作品数:29被引量:101H指数:4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研究主题:肝移植 异种移植 异种 超急性排斥反应 肝移植模型
刘菲
作品数:104被引量:495H指数:11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
研究主题:胃食管反流病 肝纤维化 肠易激综合征 肝细胞移植 肝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