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59篇“ 异基因嵌合体“的相关文章
基因嵌合体延长皮肤移植物生存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探讨小檗胺联合供体脾细胞输注诱导的微嵌合状态对皮肤移植物生存的影响。方法选择BALB/c(H-2d)、C57BL/6(H-2b)和615(H-2k)小鼠分别作为受体、供体和第三供体,采用不同的方式处理受体动物(小檗胺、供体脾细胞悬液输注、小檗胺联合供体脾细胞输注)诱导微嵌合状态,同时移植皮肤。观察皮肤移植物存活时间,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受体脾脏细胞因子(IL-2、IL-4)。流式细胞仪检测受体脾脏的微嵌合状态。结果小檗胺联合供体脾细胞输注可诱导微嵌合状态而形成免疫耐受,明显延长同种皮肤移植物的平均生存时间[MST=(26.5±7.0)d],排斥第三供体。实验组IL-2和IL-4均低于对照组与第三供体组。单纯小檗胺或供体脾细胞输注均可诱导微嵌合状态,也可延长皮肤移植物的生存时间[MST分别为(16.0±3.5)d和(12.7±2.1)d],但微嵌合状态的程度和延长皮肤移植物生存的作用不及小檗胺联合供体脾细胞输注(P<0.01)。微嵌合状态的程度与延长移植物生存时间无相关性。结论小檗胺联合供体脾细胞输注可诱导微嵌合状态产生免疫耐受。
刘斌吴承远张永福
关键词:小檗胺免疫耐受
B7反义肽预处理脾细胞诱导基因嵌合体形成及延长移植物存活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 尝试以B7 CD2 8/CTLA4为靶点 ,用B7反义肽 (B7AP)预处理供者的脾细胞 ,免疫受者后结合输注供者骨髓细胞 ,诱导受体形成基因嵌合体。方法 每只用 5× 10 6/ 10 0 μlB7AP预处理的供者小鼠 (C5 7BL/ 6 )脾细胞免疫受者小鼠 (BALB/c) ,诱导特性同种低免疫应答反应 ;在此基础上每只受者小鼠输注供者骨髓细胞 2× 10 7/ 10 0 μl,诱导受者形成基因嵌合体 ,以流式细胞术 (FACS)连续动态监测嵌合状态的维持情况并用小鼠心肌移植模型研究移植物存活的影响因素。结果 在受者体内成功诱导出了特性同种低免疫应答反应 ,应答水平只有正常未免疫组的 4 3%(n =6 ,P <0 0 0 1) ;嵌合状态可以维持到 10 0d以上 (n =6 ) ,15 0d时嵌合率仍有 3.4 5 % ;嵌合小鼠进行同种体小鼠心肌移植存活超过 10 0d(n =6 ) ,而对照组阿霉素组只能延长至 16d(n =6 )。结论 B7AP预处理小鼠脾细胞可诱导形成基因嵌合体 ,并显著延长同种小鼠心肌移植存活的时间 ,为移植免疫的研究提供了一个简单易行的嵌合体平台技术 ,也为用B7AP在移植免疫中的应用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陈晋张瑞华刘全胜储以微何球藻熊思东
关键词:脾细胞异基因嵌合体同种异体移植移植免疫学
一种基因嵌合体,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属生物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基因嵌合体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通过在受体的特性免疫耐受状态下,引入供体基因骨髓细胞,在受体体内诱导建立基因嵌合体。本发明基因嵌合体可有效延长同种体心肌和皮肤移植存活移植物的存活,...
何球藻熊思东于平
文献传递
未成熟树突状细胞诱导基因嵌合体的形成被引量:11
2002年
目的:证实供体来源的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mDCs)主动免疫受体小鼠后可诱导形成基因嵌合体。方法:应用供体(C57BL/6)来源的骨髓细胞在体外培养出imDCs,灭活后静脉输注受体小鼠(BALB/c),并于输注后不同时间输注供体来源的骨髓细胞,检测基因嵌合体的形成。同时比较imDCs一次免疫与多次免疫对诱导嵌合体形成的影响。结果:在imDCs免疫后3d输注骨髓细胞可诱导基因嵌合体的形成,并持续100d以上;在免疫后5d注射骨髓细胞只能形成短暂的(<21d)、低水平(<1%)的嵌合状态;7d后则完全不能形成嵌合。应用一次和多次imDCs免疫均能诱导形成基因嵌合体,且维持时间均大于100 d,但其嵌合程度有显著性统计学差(P<0.05)。结论:应用供体来源的imDCs主动免疫受体可诱导形成基因嵌合体
于平熊思东何球藻储以微郑秀娟
关键词:未成熟树突状细胞异基因嵌合体移植免疫免疫耐受
未成熟树突状细胞诱导形成基因嵌合体及延长移植物存活的研究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是近些年颇受关注的一类功能强大的专职抗原递呈细胞.因为它表面表达高水平的MHCⅡ类分子及共刺激分子如CD80(B7-1)、CD86(B7-2)等,在识别和递呈抗原、启动...
于平
关键词:未成熟树突状细胞异基因嵌合体移植免疫免疫耐受
文献传递
基因嵌合体与移植耐受关系的研究Ⅱ成年小鼠联体共生诱导耐受的机制被引量:12
2000年
将BALB/c(H-2^d)小鼠及C57BL/H(H-2^d,B6)小鼠的脾细胞分别经尾静脉注射给对方,2d后再分别腹腔注射环磷胺(CY)150mg/kg,CY注射后1d对BALB/c及B6小鼠进行联体(parabiosis),1周后分开并进行相互间的植皮。发现BALB/c小鼠对B6小鼠的皮肤耐受期明显延长(MST=25.7d)。
吕艳
关键词:异基因嵌合体免疫移植耐受
未成熟树突状细胞诱导受鼠形成基因嵌合体与移植物存活的关系被引量:1
2003年
于平熊思东何球藻储以微
关键词:未成熟树突状细胞异基因嵌合体移植物存活
供体脾细胞联合抗CD154单抗对非清髓性骨髓移植方案建立基因嵌合体的影响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观察供体脾细胞及其输注途径以及联合抗CD154单克隆抗体(anti CD154 mAb,AH.F5)对非清髓性骨髓移植预处理方案建立基因嵌合体的影响。方法供、受体分别为Lewis(Rt1^u)人鼠及Wistar(Rt1^u)大鼠,SD大鼠为无关第3品系。受鼠随机分为4组(n=20):A组:第0天经阴茎背静脉输注2×10^8脾细胞(Sc);B组:第0天经门静脉输注同量Sc;C组:在B组基础上,第3天再经阴茎背静脉输注1×10^8骨髓细胞(BMc);D组:在B组基础上2h后腹腔注射AH.F53ug,第3天经阴茎背静脉输注1×10^8BMc。第20、40天检测受鼠、胸腺Rt1^1 +嵌合体水平,第100天对D组加做此项检查;通过第20、40天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实验对受鼠耐受程度进行评估。结果单向MLR中第20、40天D组刺激指数(SI)分别为4.43±0.19及4.97±0.25,均显著低于其余各组(P〈0.01)。嵌合体检测结果表明A组在脾和胸腺中均不能形成嵌合体;B和C组在第20天能建立较低水平嵌合体;而D组第20天[脾(32.40±3.29)%、胸腺(31.08±2.60)%],第40天[脾(23.06±3.77)%、胸腺(24.52±3.22)%]均可形成稳定的高水平嵌合,并持续超过100d。结论单纯2×10^8 Sc门静脉输注只能诱导轻度免疫耐受,建立短暂(〈20d)、低水平(〈20%)的外周性嵌合体;在此基础上联合1×10^8个BMc输注可延长嵌合体水平至40d,但仍小稳定;而加入AH.F5后叮显著增强BMc植入率,三者具有协同作用。外周嵌合体〉30%、中枢嵌合体〉20%是保证骨髓细胞发挥强大致耐受作用的基础。
魏晓平刁畅李立
关键词:骨髓移植脾细胞CD154嵌合体
供体脾细胞联合抗CD154单抗对非清髓骨髓移植建立基因嵌合体的影响
目的探讨供体脾细胞及其输注途径以及联合抗CD154单克隆抗体(antiCD154 mAb,克隆号AH.F5)对非清髓性骨髓移植预处理方案建立基因嵌合体的影响及诱导供体特性免疫耐受的可能机制.方法Lewis(Rtl)大...
魏晓平
关键词:脾细胞嵌合体胰十二指肠移植链尿佐菌素
文献传递
单核苷酸多态性及其在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04年
单核苷酸多态性是继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短串连重复序列多态性之后的第三代遗传标记 ,是基因组中变最多的一种 ,被广泛应用于基因定位、克隆和遗传多样性研究以及法医学亲子鉴定等方面。作为一种稳定的遗传多态性 ,单核苷酸多态性成为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嵌合体检测的新方法。本文就单核苷酸多态性的遗传特性 ,分析技术 ,在造血干细胞移植和其它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李素霞
关键词:单核苷酸多态性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异基因嵌合体

相关作者

熊思东
作品数:427被引量:1,202H指数:17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
研究主题:基因疫苗 基因免疫 趋化因子 病毒性心肌炎 CVB3
何球藻
作品数:81被引量:213H指数:7
供职机构:上海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T细胞 小鼠 肿瘤特异性 T细胞疫苗 存活期延长
于平
作品数:5被引量:11H指数:1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
研究主题:异基因嵌合体 未成熟树突状细胞 未成熟 树突状细胞诱导 移植免疫
储以微
作品数:201被引量:432H指数:10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
研究主题:基因免疫 T细胞 B细胞 淋巴细胞 肿瘤免疫
吴承远
作品数:307被引量:1,475H指数:17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研究主题:三叉神经痛 治疗三叉神经痛 射频热凝术 射频热凝治疗 卵圆孔